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 5461.4-2013)·火力發電廠施工圖設計文件內容深度規定 第4部分:運煤》根據《國傢能源局關於下達2013年第一批能源領域行業標準製(修)訂計劃的通知》(國能科技[2013]235號)的要求,標準編製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火力發電工程的設計實踐經驗,結閤火力發電廠施工和運行的需求並考慮設計手段的發展,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製定本標準。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施工圖設計文件
2.1 設計範圍
2.2 設計文件組成
2.3 捲冊圖紙目錄
3 施工圖總說明及捲冊目錄
3.1 設計內容
3.2 內容深度
4 標識係統設計說明
4.1 設計內容
4.2 內容深度
5 設備與材料清冊
5.1 設計內容
5.2 設備清冊
5.3 材料清冊
6 係統流程及平斷麵布置
6.1 設計內容
6.2 係統流程圖
6.3 係統總平麵布置
6.4 斷麵圖
7 係統設計說明
7.1 設計內容
7.2 內容深度
8 設備布置安裝圖
8.1 設計內容
8.2 內容深度
9 管道布置安裝圖
9.1 設計內容
9.2 內容深度
10 石灰石處理係統
10.1 設計內容
10.2 內容深度
11 加工訂貨圖
11.1 特殊加工製造圖
11.2 通用典型圖
附錄A 典型工程運煤部分施工圖捲冊目錄
附錄B 典型設備清冊錶
附錄C 典型主要材料清冊錶
本標準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精彩書摘
2施工圖設計文件
2.1設計範圍
2.1.1火力發電廠運煤部分的設計範圍指卸煤(石灰石)、貯存、篩分破碎及運輸係統、附屬係統及相關輔助車間(係統)。
2.1.2從工藝係統的角度劃分,施工圖設計文件應涵蓋以下範圍:
1卸煤係統,包括卸煤、給煤設備及設施的布置和安裝等;
2儲煤係統,包括儲煤設施、給煤、取煤設備布置和安裝等;
3篩分破碎係統,包括篩分破碎車間、篩分破碎設備布置和安裝等;
4轉運站,包括轉運站、轉運設備布置和安裝等;
5帶式輸送機,包括帶式輸送機及相關附屬設備布置和安裝等;
6輔助係統,包括計量設備、采樣設備、除鐵設備等設備布置和安裝;
7係統設計說明,包括工程概況、設計依據、設計原則、係統配置、運行方式、施工運行注意事項等;
8水衝洗係統,包括排汙泵及管道、衝洗水管道、衝洗器等設備布置和安裝等;
9石灰石處理係統,包括石灰石卸料設備及設施、儲存設備及設施、轉運設備、石灰石粉製備設備及設施、輔助係統、排汙泵及管道等設備布置和安裝等。
2.2設計文件組成
2.2.1運煤部分施工圖設計文件應以圖紙捲冊的形式齣版,應包8設備布置安裝圖
8.1設計內容
8.1.1設備布置安裝圖應按每個車間或功能設計成一個捲冊,錶達運煤部分各係統區域內的設備、建(構)築物和其他相關設施的布置情況。
8.1.2設備布置安裝圖應包括室內部分和室外部分,從室內至室外設備或構築物輪廓綫外Im為界限。
8.1.3圖紙張數及捲冊的劃分可根據具體項目布置特點作相應調整。
8.1.4運煤部分各係統的設備布置安裝圖應包括以下圖紙:
1卸煤係統設備布置安裝圖;
2儲煤係統設備布置安裝圖;
3篩分破碎係統設備布置安裝圖;
4轉運站設備布置安裝圖;
5帶式輸送機設備布置安裝圖;
6輔助設施設備布置安裝圖;
7水衝洗係統設備布置安裝圖;
8石灰石處理係統設備布置安裝圖;
9設備明細錶、材料明細錶。
8.2內容深度8.2.1基本要求應符閤下列規定:
1設備布置圖應根據劃分區域的實際情況用一張或多張圖紙進行繪製;
2設備布置位置應根據工藝流程確定,布置流暢閤理;
括施工圖總說明、設備清冊、材料清冊、標識係統說明等文件。
3設備布置圖中錶達的內容不限於運煤部分,而應全麵錶達相關部分主要設備及設施的布置情況;
4對於分期建設的項目,公用係統設備相關布置安裝圖應示意預留設備的布置;
5對於擴建工程,如果老廠與新廠的運煤設施相連,應在平麵圖中錶示新、老廠連接處的布置情況;
6當布置安裝圖不能完整地錶達布置內容時,應根據圖麵錶達的要求閤理增加剖視圖;
7布置圖應按比例繪製,圖紙幅麵宜不超過A1標準圖幅寬度,長度方嚮可根據需要按照現行行業標準《電力工程製圖標準》DL5028的規定加長。圖麵的比例可根據具體情況閤理選取,圖綫、圖形符號的使用和引綫標注、字體和文字書寫和圖樣畫法等要求應按照《電力工程製圖標準》DL5028的規定執行。
……
前言/序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 5461.4-2013)·火力發電廠施工圖設計文件內容深度規定 第4部分:運煤
深入解析火力發電廠施工圖設計的核心領域:從燃料接收到鍋爐燃燒的全麵規範 圖書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 5461.4-2013)·火力發電廠施工圖設計文件內容深度規定 第4部分:運煤 引言 火力發電廠的建設與運行,其基礎在於安全、高效地將原煤轉化為穩定的熱能。煤炭作為最主要的燃料來源,其從卸載、儲存、破碎、輸送至最終進入鍋爐燃燒係統(即“運煤”環節)的過程,是整個電廠設計中最復雜、涉及環節最多、對後續運行可靠性影響最為深遠的係統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 5461.4-2013)·火力發電廠施工圖設計文件內容深度規定 第4部分:運煤》,正是針對這一關鍵環節,為確保設計成果的完整性、規範性和可實施性而製定的權威性指導文件。 本書籍的價值,在於其對“運煤”係統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應達到的深度和廣度進行瞭明確的、操作性的界定。它並非簡單描述運煤係統的功能,而是聚焦於如何將設計意圖轉化為可供施工和驗收的圖紙和文件。本書的編寫嚴格遵循瞭國傢及電力行業在工程設計深度方麵的最新要求,是電力設計院、工程公司、設備製造廠以及項目業主進行運煤係統設計評審和驗收的必備參考工具。 --- 第一部分:標準化的基石——設計深度與技術要求的統一 本書的首要核心職能,是統一行業內對運煤係統施工圖設計深度的認知。在工程實踐中,設計深度的不一緻往往導緻簽證增多、工期延長和投資失控。本標準明確界定瞭不同階段(如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下,運煤係統各子項所需提供的圖紙類型、詳圖比例、計算書的完整性以及技術參數的確定依據。 1.1 基礎數據與前提條件的確定 設計深度的起點是對現場條件的精確掌握。本標準詳盡規定瞭在進行運煤係統設計時,必須在施工圖階段最終確定的基礎數據。這包括: 煤質分析的最終確定: 明確要求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年平均、高低熱值、灰分、硫分、水分等關鍵參數,這些參數直接決定瞭輸送設備選型、防腐等級和除塵係統的設計參數。 場地布置與接口定義的細化: 明確瞭煤場界限、堆取料機(堆取煤機)的占地紅綫、卸料站與廠區主乾道的連接關係,以及與化水、灰渣係統的接口位置和標高必須被鎖定,不得在施工中隨意變更。 1.2 施工圖設計文件的構成要素 針對運煤係統,本書詳細列舉瞭施工圖設計階段必須包含的所有圖紙係列。這遠超齣瞭簡單的平麵布局圖,而是涵蓋瞭係統運行的每一個細節: 工藝流程圖的再深化: 流程圖需標明所有關鍵設備的型號、規格、驅動功率、額定輸送能力、緩衝倉容積計算依據,以及所有轉運點的具體布置高度和防塵措施的細節。 設備基礎詳圖的深化: 針對堆取料機基礎、帶式輸送機廊道基礎、破碎站基礎等,要求提供詳細的開挖深度、地基處理方案(如適用)、配筋圖以及與廠區其他地下管綫避讓的最終坐標定位。 --- 第二部分:核心工藝係統的精細化管控 運煤係統是一個多設備串聯的復雜鏈條,本書對鏈條上的關鍵節點提齣瞭極為嚴苛的設計深度要求,確保係統在不同負荷、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穩定運行。 2.1 煤炭接收與儲存係統設計深度 卸煤設施(如翻車機、卸煤坑)和原煤堆場是運煤係統的源頭。標準要求: 卸煤設備選型與性能驗證: 施工圖需附帶設備供貨商提供的詳細機械和電氣參數錶,並明確其與軌道交通、消防係統的聯動邏輯。 堆場設計與環境控製: 堆場的平麵布置必須考慮長期堆煤的穩定性和自燃風險。深度要求包括:防滲導流係統的詳細構造圖、堆料高度的最終確定依據(受當地規劃高度限製)、以及灑水除塵和抑塵係統的噴霧點位布置圖與藥劑配比計算。 2.2 破碎、篩分與一次輸送係統 煤炭進入廠區後,需進行破碎與輸送。本書強調瞭機械設計與結構設計的深度融閤: 破碎設備選型與振動隔離: 針對破碎機和篩分機的巨大衝擊載荷,要求提供詳細的減振和隔振設計圖紙,明確減振墊的材料型號及安裝精度要求。 帶式輸送機係統的詳盡設計: 這是貫穿全標準的核心。深度規定涵蓋瞭: 輸送帶選型: 根據煤質、運行速度和環境溫度,明確指定耐磨、阻燃等級的最終型號。 驅動與製動: 明確驅動站的布置、減速機型號、製動器的響應時間計算書,以及在斷電或緊急情況下,輸送帶防逆轉裝置的結構詳圖。 廊道結構設計: 明確要求提供輸送機托輥的間距、超高段的坡度過渡設計、以及防風、防雨、防盜的結構細節。 --- 第三部分:輔助係統與安全聯鎖的全麵覆蓋 一個成熟的運煤係統不僅依賴於核心機械,更依賴於完善的輔助和安全保障係統。本標準對這些“看不見”的部分提齣瞭極高的設計深度要求。 3.1 煤粉係統與鍋爐接口的銜接 雖然鍋爐製粉係統有其獨立標準,但運煤係統設計必須確保與製粉係統的無縫對接。本書明確瞭: 煤倉進料口的細部構造: 需提供防串料、防架橋的擋闆或導流闆的結構圖,以及料位計的安裝位置和檢修空間預留。 氣力輸送(如涉及)的參數驗證: 如果采用氣力輸送,則要求在施工圖階段完成氣源壓力、輸送氣量與煤量匹配的最終核算報告。 3.2 電氣、自控與安全聯鎖設計深度 在施工圖階段,電氣和自動化設計必須達到可直接指導現場安裝的精度: 保護與聯鎖邏輯的固化: 明確要求提供所有關鍵保護動作(如皮帶跑偏、溫度超限、堆料堵塞、煙霧報警)的電氣原理圖和邏輯框圖,並對各級聯鎖關係進行文字說明,確保設計意圖在編程前被完全鎖定。 儀錶和傳感器選型定位: 明確要求在圖紙上清晰標示齣所有關鍵檢測儀錶(如速度開關、拉繩開關、稱重傳感器)的安裝點位、高度、以及必要的防塵、防爆等級要求。 3.3 職業健康與環境保護的深化體現 現代電力設計標準高度關注環保與職業健康。運煤環節産生粉塵是主要矛盾,本書對此提齣瞭具體的設計深度要求: 除塵係統的集成化設計: 要求提供各除塵點(如卸料口、破碎站、轉運點)的集塵罩幾何尺寸、風量計算書、以及除塵管道的最小坡度、防堵塞彎頭設計等。 消防與應急係統的詳盡布置: 針對堆場的火災風險,要求提供詳細的自動或半自動水滅火係統的管路走嚮、閥門布置、以及滿足規範要求的消防水池容積計算書。 --- 結語 《DL/T 5461.4-2013》的第四部分:運煤,是確保火力發電廠“燃料血液”能夠安全、連續、高效流動的藍圖。它將運煤係統的設計從概念推嚮瞭可施工、可驗收、可量化的階段。本書的詳細規定,極大地減少瞭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設計模糊地帶,是火力發電工程建設領域,特彆是涉及復雜大宗物料處理的工程項目中,不可或缺的質量控製依據。掌握並嚴格執行本書標準,是實現電廠項目投資控製和確保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