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交通图典
:55.00元
作者:郑若葵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222049451
字数:500000
页码: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8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生存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表现形式,人类的生存与动物、植物的生存不同,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化和智能化的生命活动。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存在,首先是透过衣食住行等行为方式来体现的。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构成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四要素。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事实上是以衣食住行贯穿其始终的。
本书采用的年代分期、朝代划分和上下限界定:史前时代交通在时间年代上主要包括从中国旧石器时代始到新石器时代止的整个原始社会阶段,时间是从距今约200万年前后起到距今4000年前后止。文明时代交通在时间年代上是从夏代开始,历经商殷、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朝,止于清朝,*时间是从公元前2070年(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数据)夏禹建立夏王朝起至公元1911年清朝灭亡止。
目录
绪论
章 史前时代的交通
一 神话传说资料反映的史前交通
(一)神话传说中的行走、飞翔和道路建设
(二)有关交通工具起源和应用的神话传说
(三)空中交通工具的应用传说
(四)神话传说的信息之路
二 考古资料反映的史前交通
(一)建立在采集和狩猎经济环境下的旧石器时代交通
(二)以农业定居生活为主导的新石器时代交通
第二章 夏代、商代和西周时代的交通
一 开通九州的夏代交通
(一)夏代的交通道路开辟和建设
(二)夏代的交通工具
二 逐鹿中原的商代交通
(一)殷商时代的交通道路开辟和建设
(二)殷商时代的交通工具
三 东西掌控的西周交通
(一)西周时代的交通道路开辟和建设
(二)西周时期的交通工具
第三章 东周、秦朝和两汉时期的交通
一 称雄争霸的东周交通
二 一统天下的秦朝交通
三 跨越国境、连接东西的两汉交通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南北的交通
一 魏晋走西东、诸朝行南北的交通
二 名扬世界的隋唐交通
第五章 宋、元、明、清时代的交通
一 两宋北朝移、大元定燕京的交通
二 明室两京梦、清朝北京魂的交通
结语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交通系统,是其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基础,而这本书恰恰就展现了中国古代交通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我尤其喜欢它对古代商道的描绘,那些穿越崇山峻岭、戈壁沙漠的漫漫长路,在地图上被细致地呈现出来。书中不仅标注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具体路线,还对沿途的民族聚居区、重要的商业城镇以及文化交流的节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文字部分则深入探讨了这些商道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宗教传播、以及技术引进方面的作用。我看到了关于古代旅行家、商队、僧侣等在这些道路上留下的足迹,以及他们带来的不同文化元素的碰撞和融合。书中的一些插图,比如古代的集市、驿站的场景,也为我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古代交通网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交通不仅仅是物质的运输,更是思想、信仰、艺术的传递,它在塑造中国古代多元文化格局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我得说,从我拆开快递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封面设计就非常考究,那种古朴的纸张质感,加上精美的插图,瞬间就把人拉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地理和历史变迁很感兴趣,总觉得地图不仅仅是地理的展现,更是人类活动、社会发展、甚至战争策略的缩影。这本书正是满足了我这种探索的欲望。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细读,仅仅是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章节,但那些详细绘制的地图,配合着旁边细致入微的文字说明,简直就像一座宝藏。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时期交通路线的对比,比如同一条河流在不同朝代的航运价值,或者同一处关隘在不同战役中的战略地位。这种细致的对比,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且,书中的一些附录,比如不同时期货币流通范围的图示,或者主要商道的货物集散地的标注,都为理解古代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我是一名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学者,这本书将是多么宝贵的参考资料。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部浓缩了数千年中国交通史的百科全书,让我对古代人们是如何出行、贸易、以及国家如何进行管理的想象,变得更加具象和生动。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出行方式和路线充满好奇,而这本《中国古代交通图典》可以说是满足了我这种“窥探欲”。它不仅仅是一本地图集,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描绘古代的交通路线,串联起了无数个历史人物的足迹。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古代帝王出巡、文人雅士游历、以及军事将领调兵遣将的路线图。书中结合历史事件,详细地描绘了这些人物在特定时期所选择的交通方式和行进路线,以及沿途的见闻和经历。我甚至能想象到,当年的他们,是如何在这些道路上行走,如何与沿途的人们交流,又如何在这些交通枢纽停歇。书中的一些插图,描绘了古代的驿站、车马、船只等,更是为这些历史场景增添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以通过这些具体的交通路线,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真实。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非常“厚重”,无论是从物理上的重量,还是从知识的深度上来说。我一直对古代中国的军事史颇感兴趣,而古代的军事行动,其成功的关键往往在于后勤补给和部队的快速调动,这背后都离不开高效的交通系统。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它不仅绘制了古代主要的军事运输线,还分析了不同时期军事战略对交通线选择的影响。我看到了一些关于攻城战和野战中,如何利用地形和道路优势的图解,这些图解往往配合着历史事件的描述,让我对古代战争的实际操作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书中的一些章节,甚至详细地介绍了古代军队的行军路线、驻扎点以及补给站的设置,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看到了古代军事指挥官在规划战争时,对交通运输的重视程度。此外,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一些重要关隘和边防要道的详细描绘,这些地方在历史上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它们的存在,也直接影响了国家边境的安全和区域的稳定。这本书让我从军事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交通系统的战略意义。
评分最近刚入手一本关于中国古代交通的书,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古代陆路交通系统认知上的一个巨大空白。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古代交通,除了闻名遐迩的大运河,其实陆路的发展同样不可忽视,但相关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详细地描绘了从秦汉时期的驰道,到唐宋时期的驿道,再到明清时期商道的演变。我看到了一些关于不同时期官方道路网络的地图,包括官道、驿站的设置,以及它们如何连接全国各大城市和军事要地。这些地图不仅标注了道路的走向,还对沿途的地形、水源、以及重要的关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文字部分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些道路的修建、维护以及管理制度,甚至提到了古代的交通法规和路政管理机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商贸路线的图示很感兴趣,那些标注着主要贸易货物和集散地的地图,让我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动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有条理的古代交通网络,它不再仅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经济、文化、军事交流的重要载体。
评分这本书,我得说,它的信息量之大,简直是“百科全书”级别的。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很感兴趣,而交通系统的演变,恰恰是这种影响的直接体现。这本书通过详细的地图和文字,展现了古代交通网络如何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比如穿越高原、沙漠、山区、以及沿海地区。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古代道路如何绕过险峻地形,或者如何利用河流、湖泊进行运输的图示。书中还探讨了古代交通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某些时期,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水文或地理条件的改变,如何影响了交通路线的选择和发展。我甚至注意到一些关于古代人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比如洪涝、干旱对交通的影响的描述。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古代的交通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智慧。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古代交通图典》后,我的第一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古代社会。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交通网络,是其经济发展的命脉,而这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运行机制。它详细描绘了古代主要的商贸路线,包括陆路和水路,以及沿途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集市、和港口。书中的文字部分,更是对不同时期商品流通的特点、贸易的规模、以及主要贸易商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看到了关于古代商业城市的发展史,它们是如何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此外,我注意到书中还探讨了古代的赋税制度、货币流通与交通网络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让我对古代经济的复杂性和精细化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古代的经济繁荣,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一个高效、有序、并且不断发展的交通体系之上。
评分我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这本书,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但出乎意料的是,它以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方式呈现了中国古代的交通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对古代水运的详细描绘,那些密布的河流、湖泊、以及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在地图上清晰地展现出古代中国的水系网络。书中的文字部分,不仅仅是介绍河流的名称和走向,更深入地探讨了不同时期运河的开凿、疏浚和维护,以及它们在国家漕运、经济发展和军事调动中的核心作用。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古代船舶的模型图,以及沿岸港口城市的变迁,这些细节让我对古代水上交通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着迷的是,它将这些地理信息与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通过对长江沿岸渡口和军事重镇的描绘,让我更能理解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战略布局;又或者通过对黄河下游的河道变迁图,让我理解了历史上多次因水患而导致的社会动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古代交通不仅仅是简单的“路”和“桥”,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那些精美的地图,仿佛是有生命的,它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沟通、贸易、征战和迁徙的故事。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体积和内容量着实让我感到一丝“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知识洪流淹没的欣喜。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史充满好奇,而交通工具的演进,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科技成就。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展现,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仅列举了各种古代交通工具的名称,更提供了详细的图解和文字说明,介绍了它们的构造、原理、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从最原始的车辆、船只,到更复杂的机械装置,比如水车的应用,以及一些早期航海技术的描述,都让我大开眼界。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古代桥梁、水利工程的图示,它们所展现出的工程智慧,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惊叹。书中的一些章节,甚至探讨了古代交通工具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他们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评分收到这本《中国古代交通图典》的时候,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就是:这简直是一部“行走的中国古代历史”。我平时对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很感兴趣,而交通线路的规划,往往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图文资料。它不仅仅展示了古代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相互连接的交通网络,还对一些古代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水系布局以及城门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古代都城选址、城市扩张与交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这些内容让我对古代城市是如何从最初的聚落发展成为繁华都市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的地图,清晰地展示了古代道路如何延伸至城市的各个角落,如何连接城市与周边地区,以及如何支撑城市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功能。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一些古代港口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的描绘,这些地方往往是古代商业最繁荣、文化最活跃的中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古代城市文明的另一扇窗。
评分包装很好
评分挺好的,英典作为中图的分店真心不错,推荐。
评分包装很好
评分物流价廉!
评分包装很好
评分英典的书真是好!
评分有意思
评分物流价廉!
评分包装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