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六十二卷·半翅目·盲蝽科·(二):合垫盲蝽亚科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六十二卷·半翅目·盲蝽科·(二):合垫盲蝽亚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国卿,郑乐怡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学
  • 昆虫学
  • 半翅目
  • 盲蝽科
  • 合垫盲蝽亚科
  • 中国动物志
  • 昆虫纲
  • 分类学
  • 物种描述
  • 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086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438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动物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7
字数:4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六十二卷·半翅目·盲蝽科·(二):合垫盲蝽亚科》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内容。在总论中对研究历史、分类系统演变、基本形态特征、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作了简要的介绍。在各论中主要记述合垫盲蝽亚科目前中国已知种。共2族27属121种,包括17个新种、1项新异名、2项新组合和8个中国新记录种。提供特征插图133幅,扫描电镜照片96幅,成虫背面观彩色照片64幅。亦包括族、属和种的检索表和形态特征、生物学等相关信息。此类昆虫物种多样性丰富,种群数量大,其中含有农林业中一些重要害虫。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总论一、研究简史(一)世界研究基本情况(二)中国研究简况二、形态特征(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四)量度依据三、区系分析(一)世界合垫盲蝽亚科的地理分布(二)中国合垫盲蝽亚科的地理分布四、生物学(一)寄主(二)生活史各论盲蝽科合垫盲蝽亚科一、跳盲蝽族1.皮盲蝽属(1)角翅皮盲蝽,新种(2)中国皮盲蝽(3)斑缘皮盲蝽(4)翼皮盲蝽(5)赭皮盲蝽(6)棕黑皮盲蝽2.跃盲蝽属(7)橙跃盲蝽(8)褐跃盲蝽(9)斑头跃盲蝽(10)斑腿跃盲蝽(11)甘薯跃盲蝽(12)黑跃盲蝽3.宽颜盲蝽属(13)黑宽颜盲蝽4.跳盲蝽属(14)圆跳盲蝽(15)微小跳盲蝽(16)小跳盲蝽(17)黑腿跳盲蝽5.突眼盲蝽属(18)突眼盲蝽(19)黄缘突眼盲蝽(20)凹顶突眼盲蝽6.垂头盲蝽属(21)垂头盲蝽(22)艾玛垂头盲蝽(23)膝曲垂头盲蝽(24)克瑞垂头盲蝽(25)科尔垂头盲蝽7.直头盲蝽属(26)艾黑直头盲蝽(27)直头盲蝽8.迈盲蝽属(28)阿拉善迈盲蝽(29)毕氏迈盲蝽(30)古氏迈盲蝽(31)克氏迈盲蝽9.阔盲蝽属(32)黄头阔盲蝽(33)黑阔盲蝽
二、合垫盲蝽族10.毛翅盲蝽属(34)棱角毛翅盲蝽(35)棕褐毛翅盲蝽,新种(36)绿背毛翅盲蝽(37)杂毛毛翅盲蝽,新种(38)榆毛翅盲蝽11.弯脊盲蝽属(39)雅氏弯脊盲蝽12.胝突盲蝽属(40)棕胝突盲蝽(41)普胝突盲蝽(42)长角胝突盲蝽(43)丽胝突盲蝽(44)直缘胝突盲蝽13.盔盲蝽属(45)褐盔盲蝽(46)黑肩绿盔盲蝽14.戟盲蝽属(47)桤戟盲蝽(48)黄边戟盲蝽(49)长戟盲蝽(50)斑戟盲蝽15.粗角盲蝽属(51)黑粗角盲蝽16.球首盲蝽属(52)黄斑球首盲蝽(53)脊球首盲蝽17.稀盲蝽属(54)克氏稀盲蝽(55)显头稀盲蝽18.藜盲蝽属(56)藜盲蝽19.宽平盲蝽属(57)长楔宽平盲蝽(58)绿带宽平盲蝽(59)亚东宽平盲蝽(60)条斑宽平盲蝽20.柔盲蝽属(61)黄碎斑柔盲蝽,新种21.昧盲蝽属(62)广昧盲蝽(63)凹项昧盲蝽(64)华昧盲蝽(65)粗角昧盲蝽(66)甘肃昧盲蝽(67)仿广昧盲蝽(68)泸水昧盲蝽(69)暗昧盲蝽(70)陕昧盲蝽(71)窄昧盲蝽(72)熊氏昧盲蝽22.合垫盲蝽属(73)红脉合垫盲蝽,新种(74)崔氏合垫盲蝽(75)胝凸合垫盲蝽,新种(76)雅合垫盲蝽,新种(77)佛氏合垫盲蝽(78)杂毛合垫盲蝽(79)淡色合垫盲蝽,新种(80)狭合垫盲蝽,新种(81)微小合垫盲蝽(82)东方合垫盲蝽(83)小合垫盲蝽(84)红褐合垫盲蝽(85)盐生合垫盲蝽(86)无斑合垫盲蝽(87)灰绿合垫盲蝽(88)纹角合垫盲蝽(89)奥氏合垫盲蝽(90)溪地合垫盲蝽(91)红眼合垫盲蝽,新种(92)丝毛合垫盲蝽,新种(93)斑膜合垫盲蝽(94)郑氏合垫盲蝽,新种(95)翠合垫盲蝽(96)黑毛合垫盲蝽,新种(97)平合垫盲蝽,新种(98)阿拉善合垫盲蝽(99)圆柏合垫盲蝽(100)双纹合垫盲蝽23.突额盲蝽属(101)紫斑突额盲蝽(102)楔红突额盲蝽(103)台突额盲蝽(104)红缘突额盲蝽(105)毛突额盲蝽(106)点突额盲蝽(107)壮突额盲蝽24.榆盲蝽属(108)突唇榆盲蝽25.黄楔盲蝽属(109)绿色黄楔盲蝽26.平盲蝽属(110)黄平盲蝽(111)台湾平盲蝽(112)无斑平盲蝽(113)绿斑平盲蝽(114)碎斑平盲蝽(115)五斑平盲蝽(116)红平盲蝽(117)陕平盲蝽(118)红点平盲蝽(119)藏平盲蝽(120)三纹平盲蝽,新种(121)纹腿平盲蝽,新种27.凹缘盲蝽属(122)凹缘盲蝽
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索引学名索引《中国动物志》已出版书目图版

精彩书摘

  (55)显头稀盲蝽Hyoidea notaticeps Reuter,1876(图69)  该种描述捅目Hoberlandt(1963) 。  雄虫:一般为淡黄褐色到黄褐色或者暗褐色,体两侧直,近于平行,仅在楔片基部处略加宽。  头上具有黑色斑点,淡褐灰色;头顶横脊色暗;头宽是长的2.0—2.2倍。头部边缘笔直或略弯曲,唇基端明显前伸,较钝且向下倾斜,头顶较平。头后具清楚的脊。前面观,头宽是高的1.5—1.6倍,唇基明显超过上颚片;侧面观,高是长的1.2—1.4倍。头部表面无淡色柔毛。额的两侧具有大的不规则的黑色或者淡黑色斑,靠近复眼内缘具1—3个淡黑色小圆点,唇基基部淡色或黑色,侧缘呈黑色。上颚片前端具大的黑斑,几乎占据了它的整个宽度。触角黑色或黑褐色,有时第2节端部带褐色;触角位于复眼下缘,细长。第1触角节粗壮,被稀疏短的淡色柔毛;第2触角节长是前胸背板宽的0.91一1.17倍,向端部方向略渐粗,被有浓密、倒伏的淡色短柔毛。  前胸背板的盘域黄褐色,胝黑色,具有明显的界限。前胸背板胝前部分为黄褐色。小盾片为黄褐色,比半鞘翅颜色稍深。基部和中纵线为褐色。前胸背板基部加宽,是头宽的1.10一1.23倍;盘域基部强烈弓起,前部向下倾斜且扁平;胝黑色,侧缘达前胸背板的边缘;前缘没有明显的领,侧缘明显呈波浪形,侧角宽阔,圆钝,后缘弯曲;表面具光泽、刻点及粗糙的横皱,胝光滑;背板表面具有较浓密的鳞片倒状的浅色毛。小盾片三角形,边缘较直,表面具有细微横皱。  前翅为棕褐色,翅长,半透明,有光泽,膜片一半超过腹部末端。爪片、革片及楔片的表面粗糙,被有浓密的鳞片状淡色具光泽的倒伏毛。楔片长且窄,侧缘略弯。膜片半透明,是革片长度的5/6。  腹部被白色具光泽的鳞片状短毛,复面在节间缝处具有不规则的黑斑。前足转节基部具有黑斑,腿节具有不规则的黑斑或纵纹。足细长,腿节向端部有规律的急剧变窄,胫节基部弯曲。雄性右阳基侧突比较简单,长且极度弯曲,顶端宽阔且弯曲,末端具有6—12个小齿;顶端具大量的近乎垂直的长鬃毛。左阳基侧突较大,基部主体细长,近阳基侧突体中部加宽,扁平,钩状突端部弯曲,感觉叶具2个突起。阳茎端针突2个,端部相互靠拢,顶端各自具有显著的不规则齿。  雌虫:前翅前缘略弓。第2触角节长是前胸背板宽的2.4—2.8倍,向端略加宽。短翅型膜片并不到达第7背板的后缘,长翅型的膜片明显超过腹部末端,其他的特征和颜色与雄性一样。  量度(mm):雄虫(长翅型)体长3.68—4.40,宽1.14—1.25;雌性(长翅型)体长3 46—3.80,宽1.22.1.29;短翅型:体长3.7—4.4,宽1.2.1.3。  ……

前言/序言

  盲蝽科为半翅目中最大的科。本科昆虫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包括许多重要的经济种类。本科中最大亚科为盲蝽亚科Mirinae,其所包含的种数约占全科种数的一半。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郑乐怡先生等著的《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33卷半翅目盲蝽科盲蝽亚科》已于2004年7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共记载盲蝽亚科昆虫4族80属403种。  本书是盲蝽科的第二本专著,分为两部分内容。在总论中对合垫盲蝽亚科的研究历史、分类系统演变、基本形态特征、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作了简要介绍。在各论中,记述了合垫盲蝽亚科0rthot'ylinae 2族27属122种,其中包括l中国新记录属、17新种、7中国新记录种,提出1项新异名。  在各论中,各族内的属名、种名按其学名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不表示各单元问的系统关系。种类描述方面,多数种类均依据实际标本描述,少数未见到标本的种则依据其原始描述加以摘要描述,并已注明。在“观察标本”项中,均对所用各批标本的数目、性别、采集信息等作了具体记载。  本书提供特征插图134幅,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96幅,成虫背面观彩色照片80幅。特征图是作者依据实物绘制而成。引用其他学者的插图在文中均已注明。  已故的萧采瑜教授为从事中国盲蝽科分类区系研究的第一位中国学者,萧先生的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他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资料积累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极为良好的基础,作为后学,我们将永远感怀萧先生在中国盲蝽分类学研究中奠基性功绩的开创性工作。  本书编写工作中,还引用了郭华有关中国合垫盲蝽研究资料,在此专门致谢。  另外,在本书在编写及相关研究工作中得到国内、外单位和同行学者标本借用、文献赠送和借用以及野外工作等各方面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我们对此深表谢意。他们是:内蒙古师范大学能乃扎布教授、齐宝瑛教授;河北大学任国栋教授、石福明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杨星科研究员、李枢强研究员、乔格侠研究员、张学忠先生;天津自然博物馆孙桂华研究员;宁夏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杨彩霞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李法圣教授、彩万志教授;台湾自然博物馆林政行博士;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王洪建高级工程师;俄罗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M.Kerzhner博士;加拿大农业部M.SchwaI.ts博士;匈牙利自然博物馆D.Redei博士;日本冈山大学T.Yastmaga博士;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T.Henry博士;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R.T.Schuh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C.Schaefer教授。  感谢岳慧琴女士帮助拍摄了部分物种彩色照片。  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半翅目研究室研究生亦多次赴全国各地采集标本,他们的辛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六十二卷·半翅目·盲蝽科·(二):合垫盲蝽亚科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六十二卷·半翅目·盲蝽科·(二):合垫盲蝽亚科》 是一部专注于中国盲蝽科昆虫中“合垫盲蝽亚科”(Mirinae)的权威性专著。该书汇集了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对这一特定昆虫类群的最新、最详尽的研究成果,是昆虫分类学、系统发育学、生物地理学及生态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本书的撰写历经数年,集合了国内顶尖的昆虫学家和分类学专家团队的心血。内容深度和广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旨在为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相关农业、林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精确的参考平台。 --- 第一部分:系统分类学基础与合垫盲蝽亚科的地位 本卷开篇首先确立了合垫盲蝽亚科在整个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中的系统位置。盲蝽科是昆虫界中最大的科之一,物种极其丰富,其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复杂。 1. 盲蝽科的宏观结构回顾: 概述了盲蝽科的外部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态多样性,并简要介绍了盲蝽科下属的主要亚科(如:盲蝽亚科、瘤盲蝽亚科、柱盲蝽亚科等)的划分依据。 2. 合垫盲蝽亚科(Mirinae)的界定与特征: 详细阐述了合垫盲蝽亚科与其他亚科的主要区别。重点分析了用于分类鉴定的关键形态学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触角形态: 特别是第二、三节的相对长度及毛序。 口器结构: 刺吸式口器的细微差异。 前胸背板和鞘翅(革质部与膜质部)的特征: 如小盾片、楔片的结构与色斑分布。 生殖器结构(雄性和雌性): 这是区分近缘种属的决定性证据,书中配有大量高精度解剖图谱。 3. 分类系统演变: 追溯了合垫盲蝽亚科内部系统分类的演变历史,对比了早期的划分方案(如欧系、美系观点)与基于分子系统学证据(如DNA条码或多基因分析)得出的最新系统树。本书采纳了当前被广泛接受的、最能反映真实亲缘关系的分类框架。 --- 第二部分:中国合垫盲蝽亚科的物种描述与图鉴 这是全书的核心和主体部分,按照最新的分类系统,对中国已知的所有合垫盲蝽亚科的属和种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记录。 1. 属级分类的梳理: 书中首先根据关键形态特征,将中国境内的合垫盲蝽亚科划分成若干个属群。对于每一个属,均提供了: 属模特征(Diagnosis): 精炼描述该属区别于其他属的特征。 地理分布概览: 简述该属在全球及中国的分布情况。 已知种名录及模式标本信息: 记录该属内所有被正式描述的中国物种名称。 2. 种级详细描述(物种专论): 对于每一个被确认的物种,本书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详细描述: 正模(Holotype)信息: 记录模式标本的保存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原始描述文献等。 形态学描述: 从头、胸、腹部的各个部分,详细到微小的毛刺和凹陷。包括体长、体宽、颜色、斑纹等量化数据。尤其注重对性器官的形态描述,这是物种鉴定的金标准。 生物学与生态学观察: 记录该物种的寄主植物(Host Plants)、取食习性(植食性、捕食性或杂食性)、活动季节以及在不同生境中的密度等信息。 地理分布记录: 罗列所有已知的中国省份和采集点记录,并附有分布图(如适用)。 3. 关键鉴别图谱: 全书包含数千张高质量的插图和照片,这是其作为工具书价值的体现: 手绘线描图: 重点展示了外部形态和内部生殖器结构,精确到微米级别,清晰标示出用于鉴定的关键特征点。 高分辨率扫描电镜照片(SEM): 用于展示绒毛、刻点、毛序等肉眼难以分辨的微观结构。 野外生态照片: 展示活体昆虫在自然寄主上的真实形态和行为。 4. 新种和未定种的处理: 书中正式描述了数个新发现的中国物种,并对一些形态高度相似、但尚未进行系统鉴定的“未定种”进行了形态比较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 第三部分:生物地理学与保护意义 在系统描述之后,本书深入探讨了合垫盲蝽亚科在中国境内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演化意义。 1. 中国特有种的分析: 识别出中国特有的合垫盲蝽亚种群,探讨其形成机制,如青藏高原的隆升、第四纪气候波动对物种分化的影响。 2. 农林业上的重要性评估: 合垫盲蝽亚科内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农业害虫(如传播病毒的媒介、对经济作物造成直接食害的种类)以及有益的捕食性昆虫(生物防治资源)。本书对几种主要的经济相关种进行了重点分析,评估其潜在的为害程度或利用价值。 3. 标本馆藏研究: 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昆虫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合垫盲蝽亚科标本的现状,为未来标本的数字化和资源共享提供了参考。 --- 结语与展望 本书总结了当前对中国合垫盲蝽亚科的认识,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的空白和未来需要突破的方向,特别是分子数据与传统形态学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对偏远地区(如西南山地、东北边境)物种多样性的进一步调查需求。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六十二卷·半翅目·盲蝽科·(二):合垫盲蝽亚科》 不仅仅是一部物种名录,更是一部集历史数据、当代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巨著。它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内研究中国盲蝽科昆虫学研究的标准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高质量的纸张所打动,这是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我一直对自然科学,尤其是那些隐藏在日常景象中的微小生命有着浓厚的兴趣。半翅目昆虫,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分类群,它们形态多变,生活方式也千差万别。而盲蝽科,更是其中一个令我着迷的家族。合垫盲蝽亚科这个听起来有些特别的名称,勾起了我的极大好奇心,不知道它们是否有什么独特的生活习性或形态特征,能与“合垫”这个词联系起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图谱和清晰的描述,让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生物。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以及它们与植物、其他动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本书的存在,就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随时准备为我揭示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其严谨的学术风格所吸引。大量的插图和详细的解剖图清晰地展示了盲蝽科昆虫的精细结构,那些复杂的口器、触角和翅膀的纹理,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个物种的描述都一丝不苟,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特征,再到地理分布和生境选择,都做了详尽的梳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合垫盲蝽亚科的分类系统感到惊叹,它如此系统和完整,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这个亚科内部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脉络。对于我这样一名业余爱好者来说,虽然一些专业的术语可能需要反复查阅,但这恰恰是深入学习的乐趣所在。我能感受到作者们在这份工作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时间,这种严谨的态度是对科学的尊重,也是对读者负责任的表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图鉴,更像是一本科学的百科全书,它让我得以窥见这个微观世界的奥秘,并且对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古朴而专业的质感,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金色的书名,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神秘大门。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质感让人安心,这种厚重的触感仿佛承载着无数研究者的心血和时间的沉淀。我一直对昆虫的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形态各异、生活习性独特的小生灵。半翅目,特别是其中的盲蝽科,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虽然不如蝴蝶那样绚丽,也不如甲虫那样坚固,却以其精巧的构造和多样的生态位,展现出生命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深入了解这个家族提供了绝佳的契机。我期待着在书中找到关于它们形态特征的细致描绘,关于它们生活史的详细记录,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合垫盲蝽亚科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隐秘和专注的感觉,仿佛它们在自己狭小的王国里,一丝不苟地履行着生命的职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第一页,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索这些微小生命的宏大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十分仔细,打开后,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鼻而来,这种熟悉的味道总能瞬间将我带入知识的海洋。我一直对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角色的生物充满敬意,盲蝽科昆虫便是其中之一。它们通常体型小巧,但其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却令人惊叹。合垫盲蝽亚科这个名字,带着一种别致的韵味,让我对这个特定的亚科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个亚科的成员中,是否存在着某些独特的“合垫”行为,或者它们在形态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细节,不仅是准确的物种鉴定,还包括它们的生活史、食性、寄主植物等方面的详细介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窥见一个我所不熟悉但又充满生机勃勃的微观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特色,一种素雅而又不失庄重的风格,让人一眼就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一直对那些在自然界中默默无闻,但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生物群体充满了好奇,盲蝽科昆虫便是其中之一。它们通常体型不大,生活在隐蔽的环境中,研究起来也颇具挑战。合垫盲蝽亚科这个名称,听起来就有一种精心呵护、小心翼翼的感觉,我非常想了解它们究竟是以何种方式来“合垫”它们的生存环境。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丰富的图片,帮助我辨识那些细微的形态差异,并且能够有详细的生态习性介绍,让我了解它们是如何进食、繁殖以及与其他生物互动的。这本书的厚度和丰富的篇幅,预示着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这个特定昆虫类群的科学知识,满足我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