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库3: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

经典读库3: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经典读库》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实用经济学
  • 经典读库
  • 学习
  • 知识
  • 科普
  • 理财
  • 思维
  • 日常
  • 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739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463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典读库3》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真正了解经济学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还没来得及亲近它,就被它高深的面孔吓得望而却步。但事实上,无论再怎样疏远,我们还是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大到国家政策中的宏观调控、对外贸易,小到个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是它研究的对象。
  虽然经济学重在理论,但有关经济学的书也可以没有过于艰深晦涩的陈词,没有充满学究味的论调,没有让多数人倍感繁琐的几何图形和数据分析,而是有着轻松的格调,简明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我们精心编写的这本《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就将“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摘下,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例对它进行剖析。

内容简介

  《经典读库3: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简化理论,以实用性为出发点,将经济学分为三大板块,涉及民生经济学、货币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婚恋经济学、健康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住房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社交经济学、幸福经济学、职场经济学、营销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投资理财经济学等诸多方面,全面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精确剖析了经济学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解释了经济学规律对社会经济、企业发展、个人生活的巨大作用。
  全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拉近经济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距离,帮助读者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著作时会遭遇的繁琐和压力,使读者零距离地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经济学其实很简单
天价吉祥号究竟贵在哪里 / 1
女模特为什么比男模特收入高 / 4
方盒子里装牛奶,圆瓶子里放可乐,原因在哪里 / 6
推出8分钱的机票,航空公司亏不亏 / 8
为什么在酒吧里喝水要花钱,吃花生米却免费 / 10
!掌握经济学,从容作决策 / 12
Part1 了解身边经济学,明明白白看时事
民生经济学——左手税收,右手福利 / 16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 / 16
财富分割的利器——所得税 / 18
我国第一大税——增值税 / 21
税负到底由谁承担——税负归宿 / 23
多项并举,解决“看病难”问题——医疗保障制度 / 25
安得广厦千万间——保障性住房 / 27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福利 / 30
企业发展的必备武器——职工福利 / 33
货币与银行——认识身边的“钱柜” / 36
我们用什么买东西——货币 / 36
金融机构家族的“老大哥”——银行 / 38
你的财产增值了还是缩水了——利率与负利率 / 41
好事还是坏事——人民币升值 / 43
信息经济学——影响决策的筹码 / 47
“6个字”要价500万美元——信息的价值 / 47
“好车”为何被迫退出市场——逆向选择 / 51
所罗门王断案的诀窍——信息甄别 / 53
从市场买菜看信息搜寻成本 / 57
制度经济学——没有规矩,何谈方圆 / 59
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犯人船理论 / 59
怎样分粥能让所有人满意——分粥规则 / 61
制度和纪律是一个不可触摸的“热炉” / 63
贸易经济学——经济领域的“世界大战” / 67
利益与风险并存——国际贸易 / 67
吃亏还是占便宜——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 70
从西班牙烧鞋事件谈起——商品倾销 / 73
美国农民为什么很逍遥——贸易补贴 / 76
世界加工厂的转型——中国制造 / 79
新经济现象——全新的财富增长点 / 82
女性撑起半边天——她经济 / 82
美丽也是生产力——美女经济 / 85
热闹的“十一黄金周”背后——假日经济 / 87
抢手的奥运会——体育经济 / 90
考场内外大战正酣——考试经济 / 93
“好梦一日游”越来越火——体验经济 / 96
经济指数——衡量经济的晴雨表 / 101
衡量国富国穷的标尺——GDP与绿色GDP / 101
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GNP / 103
吃饭也是经济——恩格尔系数 / 104
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有多大——基尼系数 / 106
为什么要跑赢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 107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消费者信心指数 / 109
Part2 学好生活经济学,快快乐乐过日子
婚恋经济学——挖掘幸福原动力 / 112
不要为失去的感情哭泣——沉没成本 / 112
对结婚原因的经济学解释 / 115
门当户对,婚姻才牢靠——帕累托最优 / 117
离婚背后的经济学代价 / 119
健康经济学——抓牢最宝贵的财富 / 121
健康就是财富,“透支”得不偿失 / 121
为什么三甲医院更吸引人——让渡价值 / 123
看病“挨宰”与信息不对称 / 125
教育经济学——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 127
上大学的成本和收益 / 127
到底应不应该考研 / 129
名校毕业生的优势在哪里 / 131
职业培训的投资回报率 / 133
住房经济学——躲不开的房地产 / 136
真是丈母娘推高了房价吗 / 136
开发商捂盘惜售的原因在哪里 / 138
买房一定要保持理性 / 140
消费经济学——买得贵不如买得对 / 143
商家把戏知多少 / 143
为什么有些人宁买贵的,不买对的——凡勃伦效应 / 147
识破商场的“抢购风”——从众效应 / 149
你买我也买——攀比效应 / 151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棘轮效应 / 153
走出不自觉消费的误区——鸟笼效应 / 155
“货比三家”自有道理——性价比 / 157
讨价还价的秘密——消费者剩余 / 159
社交经济学——盘活你的人际资源 / 162
成功取决于你认识了谁 / 162
背靠大树好乘凉——名人效应 / 165
人脉是长线投资,经营人脉要趁早 / 167
从“第一人”找到“第N人”——250定律 / 171
打造成功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 175
适度“自抬身价”,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 / 179
善于利用他人的口碑效应 / 182
投其所好很重要——弗里德曼定律 / 184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资源效用最大化 / 188
再熟也要保持适当距离——刺猬效应 / 191
人脉资源也需整理、优化 / 193
幸福经济学——别让幸福感总递减 / 197
为什么人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贝勃定律 / 197
财富越多越幸福吗 / 199
幸福也可以量化 / 202

Part3 掌握创富经济学,轻轻松松赚大钱

职场经济学——凭什么升职加薪 / 206
选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路径依赖 / 206
为什么职场新人容易受冷落——蘑菇定律 / 209
残酷的不是老板,而是市场——替代效应 / 212
多劳不一定多得——智猪博弈 / 215
“安逸”是晋升的最大敌人——青蛙效应 / 217
跳槽让你失去了什么——机会成本 / 219
营销经济学——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222
为企业找到新出路——蓝海战略 / 222
要把企业做大做强——规模经济 / 224
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何总是爱扎堆——集聚效应
重要的是关键的少数——二八定律 / 230
争取双赢,避免零和博弈 / 232
管理经济学——有效控制与高效分配的制衡 / 236
为什么要留住人才 ——奥格尔维法则 / 236
增强自身的感召力——雷尼尔效应 / 238
用积极暗示激发员工自信——罗森塔尔效应 / 240
神奇的助力剂——激励效应 / 242
加强员工竞争意识,提升企业活力——鲶鱼效应 / 244
化繁为简,加强核心竞争力——苛希纳定律 / 246
明确下属的职责——责任分散效应 / 249
理财与投资——让钱生钱的大学问 / 251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 251
最简单的理财方法——量入为出 / 252
适当负债也有好处——良性债务 / 254
老百姓的主流投资方式——储蓄 / 256
给未来系好安全带——保险 / 258
投资界的“红人”——黄金 / 260
风险小,回报却可靠——债券 / 261
稳健的理财方式——基金 / 263
要想“赢”,先要“稳”——股票 / 265
在今天做明天的交易——期货 / 267
火热的理财项目——房地产投资 / 269
闲情逸致的投资——收藏品买卖 / 272
低买高卖,成就致富梦——套利 / 274
最神奇的财富增值工具——复利 / 275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组合投资 / 277

精彩书摘

  天价吉祥号究竟贵在哪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先生发现了吉祥手机号这个商机。事情要从有人提出高价购买他的手机号说起。3年前,刘先生将自己含有多个“6”的手机号卖给了一个陌生人,获利近万元,而后得知那位陌生人转手就以十几万的高价将这个号转让给了一个做陶瓷生意的老板。发现了吉祥手机号的市场价值,刘先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收藏吉祥手机号。现在,他一共收藏了20多个吉祥号,多为尾数是有连续几个“6”和“8”的号码。刘先生说,吉祥手机号的买家几乎全部是生意人,他们之所以花天价购买吉祥号,不仅是为了便于记忆和出于对吉祥数字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撑门面”,还可以当作礼物送人。
  受谐音、传统观念和个人喜好影响,一些人会对某个或某组数字格外偏爱,并称之为“吉祥号”,认为这些数字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比如:“8”与“发”谐音,常让人联想到“发财”,与其相关的“168”、“888”也被解释成“一路发”、“发发发”。正是出于对吉祥号的偏爱,很多人在迎新嫁娶、开张庆典、签约剪彩时都喜欢提前选个吉祥日子、吉祥时间。比起那些廉价出售或是免费赠送的手机号,一些带有6和8的手机号常常是加价卖出。2012年,长春街头一家出售手机卡的商铺甚至出现了要价3000万的天价吉祥号。
  手机号码作为普通的通讯用品为何能炒作到天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是吉祥号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它的高价位,这是“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的正常表现。
  鲁迅先生在散文《藤野先生》中说过,“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并对这种到了异地就身价倍增的现象给出了解释——“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对于善贾者来说,如果他手中有世间仅存的两张清朝大龙邮票,那么他一定会撕毁一张,因为唯一的才是最稀缺的。吉祥号的数字独特且唯一,不会再有第二个,所以会被卖到天价,这也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资源的稀缺性,有些是天生的,比如钻石和金子;有些是衍生的,比如中国的土地,人口的日渐增多导致土地越来越稀缺;有些稀缺可以创造,比如地铁旅游公司限量发行的地铁纪念磁卡《水浒》人物系列。比起以毁灭求稀缺的撕毁龙票来,限量磁卡是创造稀缺以增加文化品种,要显得更加高明和有益。要知道,一件物品之所以可以作为商品出售,首先并不是因为人们的需求,而是因为它是稀缺的,比如我们都需要阳光和空气,但因为它们太多了,所以不会成为商品。相对于无限的阳光和空气,越来越少的淡水资源显得稀缺,所以它的价格从最初的免费供应,到逐渐涨价。当一个商品变得稀缺的时候,它就开始变贵了。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资源的稀缺性。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员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猛将——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人意气相投,彼此互壮声势,由于自恃勇猛无比、战功赫赫,非常蛮横骄纵,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晏子忧心势力逐渐壮大的他们不讲究礼仪伦法,将来会惹出祸患。他将这种忧虑告知齐景公。齐景公虽然觉得除去三位勇将未免可惜,但晏子的话也颇有道理,最终决定按晏子的办法,用巧计除掉这三个人。
  齐景公宣来三位猛将,赐给他们三人两只桃子,让他们分吃,并声明由于熟透的桃子只有两只,所以只赏赐给对国家功劳最大的人。公孙接和田开疆竞相陈述自己对国家的功劳,抢先取走了两只桃子。古冶子不好意思太争先,就客气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没了,怒火中烧的他历数自己昔日的贡献,将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公孙接和田开疆自觉做了无耻的事,羞愧难当,拔剑自刎。古冶子见同伴因自己而死,也因懊悔自刎而死。
  在这个《晏子春秋》里记载的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中,晏子之所以能除掉三员大将,利用的正是经济学上的稀缺性。杀人的不是两个桃子,而是稀缺性,因为稀缺才产生争夺,导致死亡。用经济学中的稀缺性还可以为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比如,春运的时候想在“黄牛党”那里买一张火车票要付出几倍的高价,一张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可以卖出20万的天价。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指的是相对的稀缺,强调的不是资源数量的绝对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和需求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拿住房为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条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遮风挡雨的小门小户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人们还期望自己的家越大越好,越舒适越好,越美观越好,地理位置越便利越好。这样一来,即便是人口不增长,想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满足如此庞大人群的住房需求也会产生压力,住房紧缺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总之,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某种程度上说,经济学正是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因为人类需要通过经济学来研究如何最有效、最合理地配置资源,使自身的福利达到最大化。稀缺性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稀缺性导致了选择和竞争,让我们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积极努力去争取更多的资源,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前言/序言

  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经济学是一门迷人的科学,最令人着迷的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如此的简单,只要一张纸就可以书写完毕,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然而,真正了解它的人又何其之少。”
  是的,真正了解经济学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还没来得及亲近它,就被它高深的面孔吓得望而却步。但事实上,无论再怎样疏远,我们还是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经济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大到国家政策中的宏观调控、对外贸易,小到个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是它研究的对象。
  难道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经济学真的只能是少数经济学家的学术对象或书斋里阳春白雪式的欣赏品吗?有没有一种好方式能够将经济学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呢?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经济学重在理论,但有关经济学的书也可以没有过于艰深晦涩的陈词,没有充满学究味的论调,没有让多数人倍感繁琐的几何图形和数据分析,而是有着轻松的格调,简明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我们精心编写的这本《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就将“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摘下,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例对它进行剖析。
  本书简化理论,以实用性为出发点,将经济学分为三大板块,涉及民生经济学、货币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婚恋经济学、健康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住房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社交经济学、幸福经济学、职场经济学、营销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投资理财经济学等诸多方面,全面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精确剖析了经济学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解释了经济学规律对社会经济、企业发展、个人生活的巨大作用。
  全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拉近经济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距离,帮助读者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著作时会遭遇的繁琐和压力,使读者零距离地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所以,即使你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也丝毫不会影响你阅本书的兴致。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收获很多。
  为什么与美女结婚并不划算?为什么推高房价的“黑锅”要由丈母娘来背?为什么多劳不一定多得?为什么最重要的是关键的少数?为什么适当负债也有好处?这本书都能为你一一解答。虽然我们无法为你准确预测明天大盘的走势,也不能告诉你下周世界原油的具体价格,但是,这本书能帮助你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让你利用它来指导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你学会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你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庞杂生活中的诸多经济问题,在充满复杂博弈的谈判、智力较量和体力角逐中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好的,以下是关于一本假设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图书与《经典读库3: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无关,旨在提供一个内容丰富、深入的阅读体验。 --- 书名: 《宏观脉络:全球经济的潮汐与结构性演变(2024修订版)》 作者: 艾伦·斯托克(Alan Stoker) 出版社: 远景智库出版社 页数: 890页 定价: 168.00 元 ---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技术革命重塑产业格局的时代背景下,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与复杂互动已成为每一个决策者、投资者乃至普通民众的必修课。《宏观脉络:全球经济的潮汐与结构性演变(2024修订版)》并非一本传统的教科书,它是一部深入剖析当代世界经济运行机制、探究长期结构性力量如何塑造短期市场波动的深度研究报告。 本书作者艾伦·斯托克,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资深经济分析师,凭借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顶级智库的长期工作经验,以犀利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实证分析,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既宏大又细致的全球经济全景图。 第一部分:重估增长的引擎——从要素投入到全要素生产率(TFP)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深刻转变。作者挑战了传统的“资本积累与劳动投入”的增长叙事,将重点转移到“全要素生产率(TFP)”这一核心变量上。 技术扩散的悖论: 详细分析了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在生产力提升上的滞后效应——即“生产力悖论”。书中引用了大量跨国案例,探讨了技术采纳的制度壁垒、技能错配以及“沉没成本”对短期TFP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长期制约: 深入分析了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迥异人口挑战——老龄化、抚养比上升对储蓄率、投资意愿和劳动力供给的系统性冲击。作者引入了“人力资本折旧模型”,量化了公共卫生和教育投资在不同经济体中的长期回报差异。 全球价值链的重塑与碎片化: 继2020年以来的事件后,本书对全球价值链(GVCs)的“效率优先”向“韧性优先”的迁移进行了细致的建模分析。研究表明,近岸外包(Near-shoring)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成本溢价正在成为新的结构性通胀来源。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的极限与财政的回归——后量化宽松时代的挑战 在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超低利率和量化宽松(QE)周期后,全球主要央行正面临着如何管理高通胀预期、缩减资产负债表(QT)以及应对主权债务激增的三重困境。 通胀的“结构性根源”识别: 本章摒弃了将通胀完全归因于需求过热的简单论调,深入剖析了供给侧的瓶颈、能源转型中的“绿色通胀”压力以及劳动力市场紧张的结构性因素。通过对1970年代滞胀与当前环境的对比分析,作者提出了“双速通胀模型”。 主权债务的可持续性边界: 本书对美国、欧元区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GDP比率进行了情景分析。作者强调,关键不在于绝对债务水平,而在于债务的结构(短期与长期比例、外币负债比例)以及利率环境的敏感性。书中提出了“债务滚动风险指数(DRRI)”,以衡量债务违约的潜在脆弱性。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与有效性: 随着货币政策效力的边际递减,财政政策再次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补贴政策的效果,探讨了如何设计财政刺激方案以最大化对TFP的贡献,而非单纯地加剧总需求压力。 第三部分:地缘政治经济学——权力转移与金融地缘化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其最具前瞻性的章节,它将经济分析置于地缘政治博弈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去风险化”的经济成本核算: 斯托克首次尝试量化了全球供应链“去风险化”对全球GDP和消费者价格的实际影响。通过模拟贸易壁垒的逐步提高,作者揭示了短期阵痛与长期战略安全之间的权衡取舍。 金融体系的“武器化”与去美元化趋势: 详尽分析了金融制裁工具的广泛使用如何加速了各国对储备资产多元化的探索。本书并未预测美元的即刻衰落,而是审视了新兴经济体在构建替代性支付系统、增加黄金储备以及区域货币合作方面的实际进展与局限性。 关键资源的战略竞争: 重点聚焦于半导体、稀土和绿色能源转型所需矿产资源(如锂、钴)的控制权之争。作者认为,对这些“未来要素”的控制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长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并详细介绍了各国政府为确保供应链安全所采取的“产业回流”与“战略联盟”政策。 第四部分:全球失衡与南北对话的再启动 本书以对全球南北经济关系及不平等问题的审视为结尾。 资本流动与“溢出效应”: 分析了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对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和汇率稳定造成的冲击。书中引入了“传染风险指数”,用以预测主要经济体政策失误向外扩散的路径。 气候融资与转型债务: 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巨额资金缺口。本书呼吁建立更公平、更具可预测性的气候融资机制,并探讨了利用“绿色债券”和“债务转股权”等创新工具的可行性。 总结: 《宏观脉络》是一部为专业人士和深度学习者量身打造的智识工具。它不仅梳理了当前经济热点背后的深层结构性动因,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跨越短期波动、洞察长期趋势的分析框架。阅读此书,读者将获得超越新闻标题的深度理解力,从而更好地驾驭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新常态。书中丰富的图表、详尽的脚注和严谨的计量模型,确保了观点的坚实基础与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书店闲逛,偶然翻到一本《经济学原理》,封面设计挺简洁大方的,书脊上的字体我也挺喜欢。拿起来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内容讲的都是些非常基础的经济学概念,比如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机会成本什么的。虽然我之前对经济学了解不多,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真的很通俗易懂,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使是第一次接触经济学的人也能很快理解。举的例子也都很贴近生活,比如讲到“沉没成本”的时候,就用了大家熟悉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即使已经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作为继续错误的理由。这本书让我感觉经济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深学问,而是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决策,比如在购物时,我开始思考“机会成本”到底有多大,是不是为了买A而放弃了更划算或更需要的B。这本书的逻辑性也很强,层层递进,循序渐进,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经济学思考的框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变得不一样了,更能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评分

偶然间翻到一本《全球化与贸易理论》,书名就带着一种宏大的视野。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的驱动因素、比较优势理论、贸易壁垒的影响以及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和文化带来的深远变革。作者的文笔流畅,论证有力,将复杂的经济理论与丰富的历史事件相结合,让我对全球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比较优势”的阐述尤其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通过详细的历史案例,比如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纺织品出口和中国的丝绸贸易,来展示比较优势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作用。同时,这本书也毫不回避地讨论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文化同质化的威胁以及对国内产业的冲击,让我看到全球化并非全然美好,而是充满着复杂性和两面性。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更加宏观和历史的视角去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以及不同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评分

无意中看到一本《行为经济学导论》,书名就很有吸引力。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人们做出的很多经济决策似乎并不总是理性的,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前景理论”、“锚定效应”、“损失厌恶”等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真实案例来论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禀赋效应”的讨论,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看得比别人给的东西更重。这解释了我很多购物时的纠结,有时候明明看到打折很划算,但因为舍不得已经花出去的钱,反而会继续持有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的“经济人”在现实中是多么不完美。我们往往会被情绪、认知偏差和非理性因素所影响,做出与“最优化”相去甚远的决定。了解这些,对于我改善自己的消费和投资行为非常有帮助,也让我更能理解身边人的某些“奇怪”的经济行为。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最近读了《现代金融市场分析》这本书,书的装帧很有质感,纸张手感也不错。它主要聚焦于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分析方法。虽然我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但作者的讲解非常专业且条理清晰。它详细介绍了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风险和收益,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来评估投资价值。书中对金融衍生品,如期权和期货的解释也相当到位,虽然这些工具的复杂性很高,但作者通过清晰的逻辑和案例,让我能够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风险管理的章节,它强调了“分散投资”和“止损”的重要性,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赌一把”的散户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但也正是因为它的深度,让我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始意识到投资不仅仅是“买入”和“卖出”,更是一门需要严谨分析和风险控制的学问。

评分

最近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图解宏观经济学》,封面上的插画风格很吸引我,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我一直对国家层面的经济运行机制感到好奇,但传统的宏观经济学书籍往往充斥着大量的公式和图表,看得我头晕脑胀。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将复杂的宏观经济概念,如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等,都转化成了生动形象的图画和简短的文字说明。比如,在解释GDP时,它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公式,而是画了一个小镇,展示了小镇里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让人一目了然。讲解货币政策时,它用了一个生动的水龙头比喻,形象地说明央行如何通过调节货币的“流量”来影响经济。这种“图解”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且易于消化。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的图示分析,让我对经济的起伏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本书是我接触宏观经济学的最佳入门读物,它的视觉化呈现方式非常高效。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

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

包装很好,书的纸质不错,希望内容对我有用吧

评分

书不错。很实用。值得购买。

评分

好,不错。。。。。。。

评分

不错,很快,就是还没看。

评分

没看呢,没啥说的

评分

还没看,不过挺便宜的。一分钱一分货

评分

内容还是不错的,包装还是精美的,感觉还是可以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