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傾聽全國經方專傢論壇講課的現場直播
領略傷寒臨床大傢毫無保留的心得感悟
內容簡介
《全國經方高級講習班現場實錄(二)》是第二屆“全國經方高級講習班”名師授課的“現場實錄、原音再現”。黃煌、錢超塵、吳榮祖、楊誌敏、劉英鋒、李賽美、韓世明、陳偉、呂英等經方名傢,將自己的臨床心得傾囊傳授、毫無保留。
“全國經方高級講習班”是國傢繼續教育項目,由廣東省中醫院承辦,每一年或兩年舉辦一屆。《全國經方高級講習班現場實錄(二)》是2011年8月在廣州主辦的第二屆講習班的現場實錄。
“全國經方高級講習班”始終貫穿著“臨床運用”這一主題,選擇經方界有特色的醫傢或者有特色的專題進行講解。主講專傢既有經方名傢、大傢,也有經方界的後起之秀。總體定位是想跳齣學院派的“藩籬”,多一些民間的、鮮活的、有特色的經驗和創新性思路奉獻給大傢。
《全國經方高級講習班現場實錄(二)》是完全口語化、生動化的現場實錄版,少瞭書麵體的縝密、嚴肅,但卻更鮮活、更靈動、更有深度,尤為可貴的是,專傢們在現場演講時靈機閃現的思想火花,匯成“臨床突破”的燎原之火。
作者簡介
雒曉東,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腦病科主任,國傢優秀中醫臨床人纔。從事腦病的中西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30餘年,熟悉國內外中西醫腦病的新進展。主要擅長帕金森病、中風病及頭痛等的中西醫診治。曾在日本德島大學醫學部神經內科研修1年,具體從事帕金森病、扭轉痙攣等椎體外係疾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及中西醫結閤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常委。發錶論文40多篇,齣版專著5部。主持省級以上課題10多項,主持的“中藥頭痛靈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奬,帕金森病中醫藥治療方麵的研究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精於六經辨治外感和內科雜病,主要從事神經內科及其他內科疾病的中西醫結閤診治,如顫證、中風、眩暈、頭痛、癡呆、癲癇、失眠、鬱證等;尤其擅長帕金森病的中西醫診治。
內頁插圖
目錄
宋本《傷寒論》颱灣本簡考
李可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
我常用的幾張黃連方
《傷寒論·少陰篇》學習體會
道法自然,因時製宜
《傷寒論》治腎特色與臨床發微
經方的臨床運用舉隅
李可治水氣痰飲病經驗
經方劑量及煎服法的迴歸問題
經方辨證思維探討
厥陰主風病機與烏梅類方活用
厥陰病臨床治療體會
經方辨治皮膚病的思路
精彩書摘
3.腹部多扁平,腹肌菲薄而缺乏彈性。
4.脈多弱。
5.或心下痞,或腹中痛,或欲嘔吐,或下利,或心中煩,或不得臥。這裏提示桂枝體質的患有黃連病的適用黃連湯。
黃連湯的適用病癥:
1.糖尿病胃輕癱。目前國內糖尿病的發病率非常高,有統計顯示與GDP水平同步的。糖尿病的並發癥有很多,胃輕癱臨床錶現為慢性胃炎、胃弛緩與胃瀦留等。癥狀主要為腹脹、早飽、厭食、暖氣、惡心、嘔吐、體重減輕,癥狀通常在餐後較為嚴重。體檢可見胃區脹滿,可聞及震水音。X綫檢查顯示胃蠕動減慢、減弱,胃擴張或弛緩,排空延遲,幽門開放等徵象。胃鏡檢查可見胃體或胃竇部黏膜充血、水腫、糜爛。胃電圖檢查有胃蠕動功能減弱。
對於胃輕癱,一般用黃連。有一病人,不斷地嘔吐,人又瘦,起初我用半夏厚樸湯治療,效果不明顯,後來考慮到血糖的癥狀,我用黃連湯,效果不錯,應用於其他病人也適用,故我推薦黃連湯。現代研究錶明黃連、肉桂也有降糖的作用。
2.傷食。曾有報告,有人將此方煎煮後作為春節期間治療胃腸炎的“西藥”,效果非凡。主要由於春節期間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飲酒過量,兒童多食過食糖果及肥甘厚膩之品,導緻胃的受納障礙,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所謂急性胃腸炎的病變。這種情況與黃連湯證相似。
經過很多實踐,我發現原方的妙用。學生時代我以為辨證論治要靈活用方,故常用組閤方,後來認識沿用經方,但沒有完全跳齣局限,還是經方加減,最後我發現療效最好的是經方,我堅定不能隨便加減,要加減也是按照仲景規律。最近用黃連湯治療一例胃病,效果非常好,他已經是膽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腹瀉,人消瘦,用瞭後效果非常好,他說這個方神瞭,這麼長時間的胃脹胃痛解決瞭,後來他來復診時我齣國瞭,旁邊的一個醫生以黃連湯為主方,加入蒲公英、神麯等數味藥,結果病人胃痛反復,而且湯藥味道很難聞。經方原方使用不僅有效,而且湯液可口。我大學裏麵有一群學生,組建瞭一個模擬經方實驗室,大學生生病後自己開方、煎藥,也給彆人煎,他們發現經方原方煎齣來的湯藥聞起來很香,如果煎雜方,味道很難聞,事實確實是這樣的,黃連湯加入大棗、生薑、肉桂後藥味就香起來瞭,苦味可以接受。為什麼?經方的原始服用者是奴隸,醫生是奴隸,服務對象是奴隸主,要既治病,又可口,那個時候的大夫就研究調味。
3.醉酒。醉酒後大多嘔吐、腹瀉、頭昏,此方可以解酒。胸中有邪熱、邪氣,黃連湯就適用瞭。它能迅速地解決醉酒後的心慌心悸、惡心嘔吐、腹瀉、臉紅等。春節期間大傢對這個方的反映很好。
4.慢性胃炎、胃潰瘍。消瘦、麵色暗、有腹瀉傾嚮的患者齣現胃炎、胃脹,此類患者大都存在寒熱互結之象,可用黃連湯。而黃芪建中湯適用於能食、沒有腹脹的病人,黃芪多吃會腹脹,這是虛中雜實,單用人參、大棗效果不明顯。很多慢性胃炎的老男人,我常用黃連湯;而壯實的人齣現胃痛,我根據扶陽理論,常用附子乾薑甘草之四逆湯,但是要加肉桂、黃連、黃芩、大黃,其中三黃的量要小。
5.心肌炎、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多見消瘦、心中煩等。肉桂可治悸,黃連也治悸、除煩悸,故可用黃連湯。現代很多人一看到心悸就想到炙甘草湯,這是錯誤的,不是所有心律失常都適用,炙甘草湯要用於消瘦而心悸的病人。
6.胃腸型感冒發熱。江蘇省名中醫夏奕鈞先生曾經治療一例反復發熱不退的男子,原因不明,發熱後齣汗,汗齣身冷,大便不成形,舌頭根部厚白,用此方愈。根據夏奕鈞先生經驗,使用本方時,患者可見舌苔白厚,尤其是舌體的後半部,用溫法。
7.失眠、神經癥。很多失眠、神經癥或伴有糖尿病,或有胃痛胃脹等。可以用原方,也可以用交泰丸,我發現也可以用黃連、肉桂等量,睡前用沸水泡服,喝2~3口,能幫助睡眠,而且那個香味也可能有催眠作用。
再說幾點供大傢參考:
本方采用晝三夜二的服法,可能考慮到患者惡心嘔吐,無法大量服用,也考慮到湯液的濃縮,而采取少量頻服的方法。再說說半夏厚樸湯是晝三夜一的用法,早中晚和臨睡。
……
前言/序言
《醫海拾珠:古今醫案精粹與辨證施治之道》 引言: 《醫海拾珠:古今醫案精粹與辨證施治之道》是一部深入探討中醫臨床實踐的力作。本書並非一本孤立的理論著作,而是以曆代名醫醫案為根基,融閤現代醫學研究成果,旨在為廣大中醫臨床工作者、愛好者以及有誌於深入瞭解中醫精髓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深入的學習平颱。本書不拘泥於單一學派或某一代的醫學思想,而是廣泛汲取曆代醫學大傢的智慧,從古人的智慧寶庫中挖掘齣閃耀著真理光芒的醫學瑰寶,並將其與現代思維相結閤,展現中醫辨證施治的獨特魅力與強大生命力。 第一部分:古醫案的智慧之光——撥雲見日,洞察病機 本書的第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曆代經典醫案的深度挖掘與解讀。我們選取瞭具有代錶性的、各具特色的經典醫案,這些醫案涵蓋瞭內、外、婦、兒、五官等多個科室,囊括瞭內傷雜病、外感時邪、疑難雜癥等多種病證。然而,本書並非簡單羅列醫案,而是對其進行抽絲剝繭般的分析,力求呈現醫案背後的深刻內涵。 病案精選與梳理: 嚴謹甄選瞭齣自《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臨證指南醫案》、《外科正宗》、《傅青主女科》等經典著作中的典型病案。同時,也收錄瞭近現代名老中醫的醫案,以體現中醫的傳承與發展。每一個病案都經過細緻的梳理,清晰呈現病史、癥候、治法、處方、療效等關鍵信息。 辨證論治的邏輯解析: 重點在於解析醫案中的辨證過程。我們將詳細闡述每一位醫傢是如何通過望、聞、問、切四診閤參,細緻入微地觀察患者的體徵、癥狀、舌苔、脈象,並結閤病人的生活習慣、情si情誌等,層層深入地剖析病因、病機,最終確立辨證綱領。例如,對於同一病證,不同醫傢的辨證思路可能存在差異,本書會對此進行對比分析,揭示其各自的理論依據和臨床特色,幫助讀者理解辨證的多樣性與靈活性。 遣方用藥的藝術闡釋: 醫案的精髓不僅在於辨證,更在於精妙的遣方用藥。本書將深入剖析醫傢組方用藥的理法方藥,詳細解釋每一味藥物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以及在復方中相互配伍所産生的協同、製約或增強等作用。我們將強調“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分析方劑的組成結構和化裁變化,揭示其針對特定病機、癥候所展現齣的獨特療效。例如,為何某味藥在該方中起君藥作用?它與臣藥如何配閤以達到治病的目的?佐藥和使藥又扮演著何種角色?這些都將在書中得到詳盡解答。 治未病與調攝的啓示: 除瞭治已病,本書還將關注醫案中蘊含的“治未病”思想以及日常的調攝養生之道。許多醫案不僅記錄瞭疾病的治療,也包含瞭醫傢對病人生活習慣、情si情誌的指導,以及對疾病復發、轉歸的預後判斷。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學習如何預防疾病、如何保持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二部分:辨證施治的現代視角——融會貫通,學以緻用 古老的醫學智慧需要與時俱進,纔能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醫海拾珠:古今醫案精粹與辨證施治之道》的第二部分,便是將傳統辨證施治的理念,置於現代醫學的語境下進行審視與闡釋。 現代醫學對中醫病機理論的印證: 本部分將嘗試運用現代醫學的生理、病理、藥理等知識,對中醫的某些病機理論進行解讀與驗證。例如,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如何與現代醫學的神經內分泌、情緒調控等理論相結閤?“脾胃虛弱”是否可以從消化係統功能、免疫係統調控等方麵進行理解?本書並非要用西醫的理論來“取代”中醫,而是希望通過這種跨學科的對話,增強中醫理論的科學性與說服力,也為中醫臨床醫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現代診療手段在中醫辨證中的應用: 現代醫學發展瞭各種先進的診療手段,如影像學檢查(CT、MRI)、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生化檢查)、基因檢測等。本書將探討如何將這些現代診療手段所提供的信息,有機地融入到中醫辨證施治的過程中。例如,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我們更直觀地瞭解髒腑的形態結構,實驗室檢查可以反映機體內部的生化代謝狀態。這些信息如何輔助中醫醫生進行更精準的辨證,避免誤診誤治?本書將提供具體的思路與方法。 中西醫結閤的臨床實踐探索: 在某些復雜、疑難的疾病麵前,單一的醫學體係可能難以應對。本書將介紹一些成功的中西醫結閤臨床案例,重點分析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如何恰當、有效地運用現代藥物或治療方法,以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這並非鼓勵盲目聯閤,而是強調在堅持中醫辨證的核心地位的前提下,審慎地、有選擇地藉鑒和吸收現代醫學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新發疾病與疑難雜癥的中醫應對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疾病不斷齣現,一些傳統疾病也可能齣現新的變化。本書將結閤時下的一些常見病、多發病以及一些睏擾臨床的疑難雜癥,嘗試運用書中所學的經典理論與現代研究成果,探討中醫在這些問題上的應對策略。這部分內容將更具前瞻性與實踐性,旨在為讀者提供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第三部分:臨床實踐的傳承與創新——學以緻用,貢獻醫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醫海拾珠:古今醫案精粹與辨證施治之道》的第三部分,將著眼於臨床實踐的傳承與創新,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的醫療能力,並為中醫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臨床思維的培養與訓練: 本書將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討論,幫助讀者建立和完善臨床思維。這包括如何係統地提取病史信息,如何識彆關鍵的辨證要點,如何權衡不同治療方案的優劣,以及如何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本書還將提供一些臨床思維訓練的練習題,引導讀者主動思考,提升臨床判斷能力。 處方用藥的靈活變通: 經典方劑是中醫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但臨床情況韆變萬化,並非所有病人都適閤套用經典方。本書將強調在理解經典方劑配伍原則和藥理作用的基礎上,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體質、病情輕重、兼夾證候等進行靈活加減變化,以達到“立方如用兵”的境界。這部分內容將注重培養讀者的“活法”,而非“死背”。 醫案書寫與學術交流的規範: 良好的醫案書寫是臨床實踐的重要環節,也是學術交流的基礎。本書將介紹規範的醫案書寫格式,以及如何在中醫理論的框架下,清晰、準確、有邏輯地記錄臨床過程。同時,也將探討如何通過學術論文、臨床講座等形式,分享臨床經驗,促進中醫界的學術交流與共同進步。 對未來醫學發展的思考與展望: 作為一部承載古今智慧的著作,《醫海拾珠:古今醫案精粹與辨證施治之道》也希冀能夠引發讀者對中醫未來發展的思考。我們將探討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發掘和傳承中醫的精華,如何與其他醫學學科進行更深入的融閤,如何更好地服務於人類健康。本書將以開放的姿態,鼓勵讀者積極探索,為中醫藥的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結語: 《醫海拾珠:古今醫案精粹與辨證施治之道》是一本集理論性、實踐性、創新性於一體的醫學著作。它如同醫海中的一顆顆璀璨明珠,摺射齣中醫辨證施治的深刻哲理與無窮魅力。本書的目標是幫助讀者不僅能夠理解和掌握中醫的經典理論,更能夠將其融會貫通,靈活應用於臨床實踐,真正做到“學以緻用”,為守護人民健康貢獻中醫智慧與力量。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廣大中醫工作者和愛好者的良師益友,在探索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海中,共同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