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誤導:一個經濟學傢的醒悟》係作者對西方經濟思想史、發展經濟學、貨幣理論、福利社會理論等深入研究,以及對中國經濟宏觀調控、微觀經濟現象常年跟蹤觀察後,嘔心瀝血的一本“經濟學清本溯源”之作。在書中,作者首先澄清瞭“亞當·斯密並沒見過資本主義”、“‘看不見的手’是反諷”等一般大眾因被中國主流經濟學輿論渲染後,得齣的錯誤認知;而後,針對認為錯誤的經濟學原理和各國改革經驗,進行批判,比如“打敗腐敗的不是民主,而是福利社會”等;再之後,針對當下全球經濟現象進行鞭闢入裏、獨具一格地分析,得齣“自由放任大的受害者是企業傢”等結論;最後,對中國經濟學界當下的輿論環境進行辛辣地批評,並得齣“知識分子的話語權旁落”等結論。
高連奎,中國著名經濟學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主管,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專傢顧問,中國專傢學者協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經濟思想史、發展經濟學、經濟宏觀調控、貨幣理論、福利社會理論等,先後提齣瞭“平衡經濟學”原理、“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理論、“精準調控”理論等原創性經濟學主張,是中國真正建立瞭獨立完整經濟思想體係的少數幾個學者之一。
高連奎先生對於危機,對於世界,對於人類,對於中國的思考自成一體、寓意深刻。
——經濟學傢程實
高連奎先生是難得的觀察視野極為寬廣的學者之一,連奎的文字既有翔實的數據、嚴密的邏輯,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文字融閤瞭政治、曆史和社會學等諸多領域的跨學科研究。
——經濟學傢 倪金節
在人們普遍浮於物質追求,甚至相當一部分學者亦為名利所擾之當下,高連奎能夠固守良知、獨立治學,不僅難能可貴,更代錶瞭中國傳統“士”之風骨。
——財經評論傢楊國英
高連奎的特點是把當代的經濟問題放在世界曆史的背景下分析,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貢獻。我們需要這樣腳踏實地的經濟學傢,中國的騰飛纔有希望。
——北大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陳平
第一篇 在謊言中探尋真相
1 亞當·斯密並沒見過資本主義
2 “自由放任”源自中國
3 “守夜人政府”不是亞當·斯密提齣的!
4 “看不見的手”是反諷!
5 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6 什麼纔是“斯密傳統”?
7 西方經濟學的源頭在法國
8 “産權理論之父”本是社會主義者
9 “貨幣之父”靠發明“直升機撒錢”獲諾奬
10 哈耶剋隻是個“槍手”
11 西方經濟學傢反對政府的理由與中國有何不同?
第二篇 被經濟學改變的國傢與世界
1 我和張五常為何說林毅夫的好話
--兼議中國到底做對瞭什麼
2 吳敬璉說中國是“權貴市場經濟”,對嗎?
3 美國三任總統的“凱恩斯主義”
4 中國經濟治理不是“凱恩斯主義”,而是實事求是
5 經濟危機從來不是傳說--凱恩斯說的是經濟周期
6 美國繁榮與消費主義無關
7 裏根經濟學原來是“巫毒”
8 “撒切爾夫人改革”隻繁榮瞭三個月
9 從法西斯主義到哈耶剋主義
10 弗裏德曼的“災難資本主義”哲學
11 打敗腐敗的不是民主,而是福利社會
12 福利社會不是財富分配而是財富規劃
13 關於福利社會的八大誤解
第三篇 經濟學中的“眾生相”
1 聰明的投資者更容易失敗
2 真正的企業傢都是凱恩斯主義者
3 自由放任最大的受害者是企業傢
4 經濟危機淘汰的都是最好的企業
5 産業資産階級是天然的愛國者
6 “通脹感”與生活方式改變
7 通脹隻是經濟增長現象
8 大傢都是貨幣通縮的受害者
9 自己的錢自己花是最有效率的嗎?
10 “私人財富暴增”與“公共産品不足”
第四篇 “媒體經濟學傢”及其誤導
1貨幣超發背後的“統計陷阱”
2 貨幣的“蝴蝶效應”
3 “影子銀行”是金融扭麯
4 中國人為什麼愛儲蓄?
5 中國人不消費謊言的來源
6 高投資真的會産能過剩嗎?
7 中國真的內需不足嗎?
8 輿論隻是被選擇的民意
9 知識分子的話語權旁落
10 輿論階層的生存狀態
11 警惕民粹主義的誤導
參考文獻
1亞當·斯密並沒見過資本主義
在西方經濟理論史中,亞當·斯密一直被認為是西方經濟學的鼻祖,但其實真正考察曆史,我們就會發現,在亞當·斯密所處的時代,人類並沒有進入嚴格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亞當·斯密並沒有見過真正的資本主義社會,起碼在他寫作《國富論》之前是這樣。
亞當·斯密時代火車還沒有齣現
亞當·斯密並沒有經曆火車時代,亞當·斯密的時代仍然是馬車時代,貨物交流的範圍很小。
亞當·斯密的生卒年為1723~1790年,他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富論》。1773年,《國富論》已基本完成,但亞當·斯密又多花瞭三年時間潤色此書,1776年3月此書齣版後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瞭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因此世人尊稱亞當·斯密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而亞當·斯密去世十年後的1801年,發明傢特裏維塞剋纔製造瞭第一輛在一般道路上行駛的蒸汽動力車,並於次年申請到專利權。在此基礎上,特裏維塞剋把瓦特的蒸汽機改造成高壓蒸汽機,用這種蒸汽機成功地製造瞭可以在軌道上行駛的火車頭。1804年2月29日,特裏維塞剋的火車頭沿著專門軌道由默爾瑟開到阿伯西昂,開創瞭世界上第一輛蒸汽車的光輝行程。十年後,英國著名的發明傢史蒂文森製造並改裝瞭一個相似的火車頭,並鋪設鐵軌,開始在煤礦中使用。
可見資本主義早期最重要的發明——火車,是亞當·斯密去世之後纔齣現的,亞當·斯密時代的貨物運輸仍然需要馬車,這種情況下生産力是很低的。從經濟學角度來講,那時候還不存在廣闊的市場,因為馬車所能運輸的距離畢竟有限。中國古代的“馬幫”所運輸的也僅僅是茶葉、鹽等“體積小價值高”的商品,大部分商品都不適宜長途運輸,因為運輸成本太高,貨物的價值都無法彌補運輸成本。而後來火車的齣現纔讓運輸成本大大降低,也將全世界連成瞭一個統一的大市場。
亞當·斯密時代還不知何為真正的經濟危機
在亞當·斯密之前盡管發生過諸如鬱金香泡沫、南海泡沫等,但那僅僅是投機泡沫,與經濟危機完全不同,亞當·斯密並沒有經曆過經濟危機,經濟學史上公認的第一次經濟危機發生在亞當·斯密去世35年後的1825年。當年7月,英國爆發瞭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産過剩的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是從貨幣危機開始的。當時,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年初,股票跌價造成的損失約達1400萬英鎊,信用關係被破壞,銀行紛紛倒閉。1825—1826年間,英國有70多傢銀行破産。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從1824年底的1070萬鎊降至120萬鎊。1826年工業危機達到高潮,大量商品賣不齣去,物價暴跌,大量工商企業破産。據統計,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産的工商企業達到3500多傢。1824—1826年間,英國當時重要的齣口産品棉布的齣口從3��45億碼 碼:英美製長度單位,1碼=0��9144米。降為2��67億碼,減少瞭23%。機器製造業、建築業以及其他幾乎所有的行業都遭到瞭危機的沉重打擊。整個社會經濟處於極度的恐慌和混亂之中。當時,一方麵,市場上大量商品賣不齣去;另一方麵,工人大量失業,在職的工人工資也大幅度降低,工人無錢購買商品。此後,平均大約每隔十年,就要發生一次經濟危機,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其他資本主義國傢也不同程度地爆發瞭經濟危機。
很多人喜歡引用亞當·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論,甚至經濟危機時也引用,而亞當·斯密根本就沒有見過經濟危機,如果他見過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危機,特彆是見到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巨大社會破壞力的話,亞當·斯密肯定也會修正和補充自己的理論的,可惜很多人總是食古不化。
亞當·斯密時代,嚴格意義上的工業革命並未發生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有兩個,一個是珍妮紡紗機的發明,一個是蒸汽動力的廣泛應用,而後者是最重要的。
亞當·斯密時代雖然珍妮紡紗機剛剛發明,但蒸汽動力還遠遠沒有得到廣泛運用,工業革命僅僅剛開始,工業化並不普及。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它比舊式紡車的紡紗能力提高瞭八倍,但動力仍然要靠人力。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要從1764年的一天說起。當時英國蘭開郡有個名叫詹姆斯·哈格裏夫斯的紡織工人,那天晚上他迴傢,開門後不小心一腳踢翻瞭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瞭,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隻是原先橫著的紗錠變成直立的瞭。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竪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齣更多的紗瞭嗎?哈格裏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乾,第二天他就造齣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竪直紗錠的新紡紗機,功效一下子提高瞭八倍,並以他女兒珍妮的名字命名新紡紗機。
這是最早的多錠手工紡紗機,裝有八個錠子,以羅拉喂入縴維條,適用於棉、毛、麻縴維紡紗。1768年,J�憊�格裏夫斯在諾丁漢與彆人閤資開辦瞭一傢紡紗作坊,用珍妮紡紗機生産針織用紗。由於當年他沒能申請到專利,因此隻能自己生産“珍妮機”來賺錢。“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齣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裏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瞭。
珍妮紡紗機的齣現很快就引起當時人數很多的手工紡紗者的恐慌,他們衝進哈格裏夫斯的傢裏搗毀機器。一天夜晚,哈格裏夫斯夫婦晚餐後正在談論“珍妮機”的相關話題。突然一陣雜亂的腳步聲齣現在他傢門口,然後,門被粗暴地撞開,一群怒氣衝衝的男男女女衝進來。他們不由分說,將房裏製作好的“珍妮機”通通搗毀:“讓你製作的害人機器見鬼去吧!”甚至有人放火點燃瞭哈格裏夫斯的房屋,夫婦倆被趕齣瞭小鎮蘭開郡。
原來,英國工業革命發生後,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入城市,為工廠主打工謀生。當時英國占領瞭印度作為殖民地,印度生産的棉紡織品物美價廉,熱銷一時,引發瞭英國本土棉紡業的繁榮。但是,織布機械由於機械工人凱伊發明飛梭技術,生産率大大提高。織布需要的原材料棉紗,卻還是依靠眾多傢庭手工業的紡車慢慢紡齣來。所以棉紗供不應求,收購價格較高。“珍妮機”的發明使棉紗産量上升,於是,織布廠收購棉紗的價格下跌。那些沒有使用“珍妮機”的紡紗工人不但産量低,而且棉紗又賣不齣好價錢。日子久瞭,他們的怒氣爆發,纔有搗毀機器的那一幕發生。
哈格裏夫斯夫婦不得不流落諾丁漢街頭,但他倆還是努力改進“珍妮機”。1768年,哈格裏夫斯獲得瞭專利;到瞭1784年,“珍妮機”已增加到80個紗錠。四年後英國已有2萬颱“珍妮機”瞭。
雖然亞當·斯密寫作《國富論》的年代與珍妮紡織機發明的年代略有交叉,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完成時,珍妮紡織機還未大規模生産和流行,而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思想誕生時,珍妮紡織機甚至還沒有被發明齣來。因此,可以說亞當·斯密寫作《國富論》的靈感與珍妮紡織機毫無關係,而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標誌的重大發明——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更是亞當·斯密去世之後的事情。
我們因此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亞當·斯密思想産生的時代,工業革命尚未全麵爆發,亞當·斯密也沒見過真正意義上的工業革命,這從亞當·斯密的著作中可以輕鬆地看齣。《國富論》的主角仍然是屠夫、麵包師、釀酒師等封建社會的行業師傅或雇工,而非資本主義時代的資本傢和産業工人。
可見,亞當·斯密並沒有經曆過工業革命,也沒有經曆過資本主義,更沒有見過全國性的大市場。他的曆史地位不可否認,《國富論》一書也確實充滿真知灼見,但那畢竟隻是“前資本主義”時代的産物,具有一定的曆史局限性。
我的結論是:經濟學具有時代性,每個時代都需要符閤時代要求的經濟學。
……
這是一部探討科技發展與社會倫理之間微妙關係的著作。作者是一位科技觀察者,他以一種審慎的口吻,審視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在為人類帶來巨大便利和可能性的同時,也悄然播下瞭潛在風險的種子。書中並沒有進行聳人聽聞的預測,而是通過對技術發展趨勢的冷靜分析,以及對曆史案例的深入挖掘,讓我們看到技術進步並非總是單嚮地指嚮美好未來。例如,作者提到瞭信息繭房的形成,以及算法推薦可能加劇社會群體間的隔閡;他探討瞭隱私邊界的模糊化,以及個人數據被濫用的可能性;他還對未來自動化可能帶來的失業問題,以及基因技術可能引發的倫理爭議,進行瞭深刻的思考。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在擁抱科技的同時,也必須對其潛在的負麵影響保持警惕,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它鼓勵我們去思考,如何在技術發展的同時,保障人類的自由、公平和尊嚴。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隻看到技術光明麵的普通大眾,而是對科技的復雜性和雙刃劍性質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嚮,有瞭更獨立的思考。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宏觀經濟學理論演變的哲學探討,它並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以一種追溯曆史、解構思想的方式,展現瞭經濟學理論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不同的社會背景下,被提齣、被修正、被批判,甚至被遺忘的。作者以一位曆史學傢的視角,將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到凱恩斯的“有效需求”,再到弗裏德曼的貨幣主義,以及後來的新古典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都放在瞭曆史的長河中進行審視。他並沒有急於評判哪種理論更優越,而是通過梳理這些理論誕生的土壤,以及它們在實踐中遇到的挑戰和爭議,讓我們看到經濟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自我糾錯的過程。書中穿插著對那些塑造瞭現代經濟思想的經濟學傢的生平逸事和思想碰撞的描述,讓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它讓我明白,經濟學理論並非永恒不變的真理,而是不同時代、不同學者在麵對特定社會經濟問題時,所做齣的努力和嘗試。這本書極大地拓展瞭我對經濟學本身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那些公式和模型,而是看到瞭它背後豐富的人文內涵和社會背景,也讓我對當下各種經濟現象的解讀,有瞭更深邃的視角。
評分這本關於行為經濟學的入門讀物,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拆解瞭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非理性”的決策背後,隱藏著的心理學原理。作者並非高高在上地指齣讀者的錯誤,而是通過大量貼近生活的例子,讓我們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開始審視自己的行為模式。比如,為什麼我們總是在促銷時買迴不需要的東西?為什麼我們對“免費”的東西毫無抵抗力?為什麼我們寜願接受一個確定的微小損失,也不願承擔一個可能的大額收益?書中詳細闡述瞭錨定效應、損失厭惡、從眾心理、稟賦效應等概念,並巧妙地將它們融入到購物、投資、人際交往等方方麵麵。它讓我明白,我們的大腦並非總是理性運轉的計算機,而是充滿瞭各種“認知捷徑”和“情感偏見”。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是簡單地列舉問題,而是提供瞭改變的可能。通過瞭解這些心理機製,我們可以更有意識地去規避那些讓我們做齣不明智選擇的“陷阱”,從而做齣更符閤自身長遠利益的決定。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獲得瞭一副“透視眼”,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思維盲點,也對如何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裏做齣更好的選擇,有瞭一個初步的框架。
評分這本關於藝術史與社會心理學的交叉讀物,以一種獨特的視角,解讀瞭不同曆史時期,藝術作品如何反映並塑造瞭當時的社會思潮和大眾心理。作者並不是簡單地羅列畫作和雕塑,而是將藝術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曆史背景下進行分析。他探討瞭宗教改革如何影響瞭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世俗化傾嚮;他分析瞭工業革命對浪漫主義藝術中對自然崇拜的推波助瀾;他解讀瞭兩次世界大戰後,現代藝術中齣現的解構與反思;甚至對當下流行文化中的符號和圖像,也進行瞭獨到的剖析。書中引用瞭大量的藝術作品作為例證,並結閤社會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看到藝術不僅僅是少數精英的陽春白雪,更是大眾情緒、社會焦慮、時代精神的鏡子。它讓我明白,當我們欣賞一件藝術品時,其實也在與那個時代的社會心理進行對話。這本書極大地豐富瞭我對藝術的理解,不再僅僅是停留在審美層麵,而是看到瞭它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意義和人文價值,也讓我對如何理解和解讀當下的文化現象,有瞭新的思路。
評分一本關於金融史的著作,講述瞭從早期商業欺詐到現代復雜的金融衍生品,曆史的進程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騙局”與“誤導”。作者以一位資深金融從業者的視角,剝開瞭那些光鮮亮麗的金融産品和理論背後可能隱藏的陷阱。他並沒有直接指責某個機構或個人,而是通過梳理曆次金融危機,揭示瞭人類在追逐財富過程中,是如何被貪婪、信息不對稱以及非理性的樂觀情緒所裹挾,一次次地踏入相似的泥沼。書中穿插著許多生動的案例,比如鬱金香狂熱、南海泡沫,甚至近代的互聯網泡沫和次貸危機,作者都用引人入勝的筆觸將其還原,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令人心潮澎湃又最終跌落的戲劇性時刻。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曆史,更像是進行瞭一次集體記憶的梳理,讓我們對金融市場的運作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未來可能齣現的風險有瞭更清醒的認識。它讓我開始思考,那些被奉為圭臬的經濟學理論,在現實世界中是如何被扭麯和利用的,以及我們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在這片復雜的海洋中保持警惕,避免成為下一個被“誤導”的對象。
評分好書!值得每一個人,不管是經濟學領域的還是理工農醫的,有助於反忽悠反誤導
評分鄧小平“文膽”何新先生從不薦書,但看到《反誤導》的連載後,毅然打破慣例,在自己博客上推薦此書:“30年來被混賬僞經濟學誤導的改革,經濟學傢終於幡然醒悟”,北大國傢發展研究院年齡最長,資曆最深,並且以研究經濟思想史學著稱的陳平教授,看到書稿後驚嘆於作者對經濟思想的考據能力,並大力推薦“我們就需要這樣腳踏實地的經濟學傢,中國的騰飛纔有希望”。
評分正在努力研讀中,希望能有所收獲
評分作者的言論不是我認同的,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會買這書。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很實用
評分為經濟學研究提供瞭反思
評分咋說呢咋說呢咋說呢咋說呢咋說呢咋說呢
評分《反誤導:一個經濟學傢的醒悟》上市後各大媒體更是公開推薦,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官網專文推薦:《建立中國特色話語體係亟需思想界的大麵積覺醒》,《經濟參考報》、《上海證券報》等主流財經媒體認為本書“對中國經濟輿論環境進行辛辣的批判”。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看起來還是很有意思的,京東的活動也非常給力,把我們的打摺口味都吊高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