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帅的艺术 战略

统帅的艺术 战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琼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战略
  • 领导力
  • 战略思维
  • 战争艺术
  • 军事历史
  • 决策制定
  • 指挥艺术
  • 战略规划
  • 军事理论
  • 孙子兵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714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8754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十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页数:43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统帅的艺术--战略(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十讲)》介绍了西方战略学奠基人、德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生平,其代表作《战争论》的学术地位、价值、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讲解了《战争论》中有关“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防御”、“进攻”和“战争计划”等八篇内容;进而联系时代的变化,介绍了英国现代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的“大战略”和美国当代战略学家保罗·肯尼迪“真正的大战略”理论;最后,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战略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国家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统帅的艺术--战略(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十讲)》是作者2001年出版的《〈战争论〉诠释》一书的修订本,适合对军事理论和战略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自序1

第一讲导言1

第一节克劳塞维茨的生平1

第二节《战争论》的学术地位和价值5

第三节《战争论》的方法和理论结构10

第二讲战争的性质16

第一节从解剖“搏斗”入手16

第二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21

一、战争的实质22

二、战争运动规律的特殊性24

三、战争指导规律28

第三讲战略34

第一节两种“战争艺术”和战略、战术的区分35

第二节战略的实质不是“诡诈”41

第三节克劳塞维茨的战略观和检验战略的实践标准43

第四节战略要素51

一、精神要素52

二、物质要素64

第四讲战斗79

第一节战略与战斗的关系79

第二节统帅运用战斗的三条基本原则82

第三节统帅组织战斗的七种策略89

一、如何判断“决定战斗的胜负时刻”和怎样使用援军的策略

90

二、“战斗过程”只是达到战略上“胜利”的手段,必须让敌人

在“退却过程”中蒙受更大损失的策略94

三、“保障自己的背后和威胁敌人的背后”的策略98

四、“为恢复战斗而进行的翼侧攻击和背后攻击”的战略性策略

100

五、“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使用援军”的战略性策略103

六、“战斗的持续时间”与“缩短”或者“延长”军事行动的

战略性策略108

七、“迫使退出战场的敌人进行战斗”的策略111

第四节主力会战111

一、战争的真正重心111

二、胜负取决于总的情况116

三、胜负的发展趋势难以扭转123

四、追击和后退126

统帅的艺术:战略——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十讲目录第五讲军队134

第一节兵力对比、兵种比例对战略的影响135

一、“兵力对比”对统帅制定“作战计划”和实施“作战战略”的

影响136

二、“兵种比例”对作战特点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反,战争的特点

对“兵种比例”造成的影响138

第二节行军对战略的影响142

第三节军队的给养给战略造成的严重影响144

第四节作战基地、交通线对战略的影响147

一、“作战基地”对战争和战略造成的影响148

二、“交通线”给战争和战略造成的影响150

第五节“军事战略”与“作战战略”的关系152

第六讲防御156

第一节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157

一、“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论断形成的思想资料来源和现实

生活根源157

二、“积极防御”作战的基本原理160

三、对“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论断正确性的系统论证165

第二节防御的手段、抵抗的方式178

一、防御的手段178

二、抵抗的方式183

第三节向本国腹地退却(诱敌深入)189

一、怎样全面评估“向本国腹地退却”这种抵抗方式的优点与缺点

189

二、实施“向本国腹地退却”抵抗方式的条件195

三、“向本国腹地退却”时,统帅应该使用的几种斗争策略196

第四节战区防御197

一、“战区防御”的成败关系到整个防御战争的胜负198

二、保存自己军队和消灭敌人军队永远比占有国土重要200

三、两种不同性质的“战区防御”的战略原则和策略手段201

第七讲进攻208

第一节进攻是较弱的作战形式208

一、进攻行动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209

二、进攻从防御中得到的是防御中最有害的因素210

三、进攻的手段通常只限于军队,而且,进攻没有不同的等级

213

第二节进攻力量的削弱和进攻的“顶点”215

一、进攻力量的大小与进攻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一种必然的

因果联系215

二、战略进攻力量的削弱和进攻的“顶点”问题216

三、“进攻的顶点”、“胜利的顶点”很容易成为“失败”的起点

218

第三节战区进攻220

一、“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的战略原则和策略手段221

二、“不求决战的战区进攻”的战略原则和策略手段224

第八讲战争计划230

第一节怎样判断未来战争的整体形态233

一、必须从现实战争的整体性质出发,预测战争的整体形态特点;

但是,又要“把战争的绝对形态提到首要的地位”235

二、“人民参加战争”是“具有绝对战争形态的现实战争”出现

的重要原因242

三、必须根据“政治因素和政治关系”产生的“概然性”,来判断

未来战争的形态特点和主要轮廓244

第二节怎样确定未来战争的政治目的、军事目标、暴力手段大小245

一、“只有根据对各种关系的总的观察(包括了解当时的具体的特点),才能判断即将来临的战争、战争可以追求的目标和必要的手段”246

二、“当我们观察时代和环境形成的各个国家的总情况时,问题就有一般的性质了,就比较适于进行抽象的研究了。在这里我们必须概略地看一看历史”249

三、“进行战争的人提出的目标和拥有的手段,是根据他所处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同时又具有时代和一般情况的特性,最后,它们还要服从从战争的性质中必然得出的一般的结论”254

第三节国家“政治”对于赢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257

一、“政治”制约战争、“国家战略”制约“军事战略”和“作战战略”的理论雏形——“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学说258

二、战争计划的主体部分只能由政治当局设计、决定;政治观点

是制定战争计划和评价战争计划的“最高观点”266

三、克劳塞维茨由此得出的肯定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对在欧洲

及德国复辟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结论270

第九讲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的战略原则275

第一节全面战争的战略原则275

一、“所有力量的集中打击”都必须指向敌人“整体所依赖的重心”

276

二、“速战速决是进攻战的一个重要特点”281

三、“次要行动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在从属地位”289

第二节局部战争的战略原则294

一、在“局部战争”的初期,究竟是采取进攻战还是防御战的

战略决策原则294

二、在“局部战争”中实施进攻战的原则301

三、在“局部战争”中实施防御战的原则304

第三节以打垮法国为目标的战争计划308

一、《战争论》中“以打垮法国为目标的战争计划”的基本内容

308

二、克劳塞维茨制定的战争计划被1870—1871年普法战争检验、

证实的经过312

第十讲《战争论》的理论失误和西方现代“大战略”316

第一节《战争论》的理论失误316

一、“战争要素原有的暴烈性”和“绝对战争”317

二、轻视“诡诈”的“直接路线”战略325

三、外延狭小、层次较低的“作战战略”331

第二节西方现代“大战略”341

一、利德尔·哈特的“大战略”理论343

二、保罗·肯尼迪“真正的大战略”理论369


附录: 论战略学研究的对象问题401


参考文献426


关键词索引428


图表目录

图表1《战争论》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结构12

图表2克劳塞维茨关于两种“战争”和两种“战争艺术”的理论

38

图表3克劳塞维茨关于战略、战术、战斗区分的理论40

图表4“军队”范畴在战略上的特殊位置153

图表5由利德尔·哈特建构、约翰·柯林斯修整而基本完成的

“战略思想的‘新大厦’”367

图表6西方战略理论内容的两次“拓展”399

图表7保罗·肯尼迪“真正的大战略”理论的基本框架400

......

前言/序言


《兵者,国之大事》 序言 自古以来,战争的阴影便笼罩在人类文明的上空。从部落间的冲突到帝国间的征伐,从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到现代科技下的全方位较量,战争的形态在不断演变,但其本质——关于力量的运用、目标的达成、以及最终的生存与发展——却始终未变。无数的智者和将领,以毕生之力探索战争的奥秘,试图从中提炼出指导行动的准则。本书并非直接陈述某一位历史名将的战役细节,亦非仅限于某一种军事理论的梳理,而是旨在拂去历史的尘埃,挖掘那些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思想精髓,为我们理解“何为战争”提供一个更宏观、更深刻的视角。 第一章:战争的本质与哲学思辨 战争,并非简单的暴力对抗,而是政治意志的延伸,是解决国家间矛盾的极端手段。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道出了战争的严肃性与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负,更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根本性问题。 从哲学层面审视,战争可以被视为一种极端的社会互动模式,是人类在面对资源稀缺、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差异时,所采取的一种激进的解决方式。它挑战着人类的道德底线,却又在历史上反复上演。因此,理解战争,首先要理解其背后的驱动力——权力、利益、生存。 战争的发生,往往源于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交织。权力失衡、领土争端、意识形态对抗、经济危机、民族矛盾,这些都可能成为引燃战火的导火索。而当战争一旦爆发,其影响将远远超出军事领域,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探讨战争的哲学,意味着要去思考战争的正义性、道德性,以及其存在的必然性与非必然性。战争的“道义”往往是战争发动者自我辩护的工具,但历史的评判却是多元且复杂的。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冷静地审视每一次冲突,更警惕地防范战争的发生。 第二章:战略的维度——从宏观到微观的博弈 战略,并非空中楼阁,它植根于现实,服务于目标。它是在充分认识自身实力、敌方状况、以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制订并执行的一系列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和原则。一个卓越的战略,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战略目标。 战略的维度是多层次的。首先是政治战略,它决定了战争的目标,以及战争与政治意图的联系。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以其他手段的交往。”政治目标不明确,军事行动就如同无头苍蝇,纵有再强的兵力,也可能徒劳无功。 其次是军事战略,这是实现政治目标的直接手段。它涉及如何调动和运用军事力量,包括兵力部署、作战方向、战役展开、总体战役规划等。军事战略的精髓在于“以小胜大”、“避实击虚”、“攻其不备”。 再者是经济战略,战争的物资消耗是巨大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决定了其支撑战争的能力。在现代战争中,经济的支撑能力甚至比单纯的军事力量更为关键。因此,对敌国的经济进行打击,或者保护自身的经济命脉,都成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与心理战略,在信息时代尤为重要。通过宣传、舆论引导、文化渗透等方式,瓦解敌方士气,争取民心,甚至改变敌方民众的认知,都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 地缘战略,则是关于地理环境的考量。地形、气候、交通线、战略要地,这些地理因素对军事行动的影响至关重要。如何利用有利地形,规避不利环境,是战略家必须仔细斟酌的问题。 科技战略,在当今时代已成为战略的核心。军事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带来压倒性的优势。新式武器的研发与运用,信息化的作战体系,都深刻地改变着战争的形态。 第三章:战术的艺术——战场上的即时应变 战术,是战略的具体执行,是战场上的灵活运用。它更侧重于具体的战斗、战役的组织和实施,强调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如何以最小的损失,达成战术目标。 战术的核心在于机动与集中。如何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集中优势兵力,对敌方的薄弱环节发起打击,是战术运用的关键。同时,在完成任务后,如何快速机动,转入新的作战,避免被敌方合围,也同样重要。 火力运用,在现代战术中占据核心地位。精确的火力打击,能够有效地削弱敌方力量,为己方部队创造有利条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的效能,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杀伤,是战术指挥官需要具备的能力。 协同作战,是指不同兵种、不同单位之间如何有效地配合。陆海空天电网,信息、火力、兵员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强大的整体作战能力。协同不畅,即使拥有精良的装备,也可能导致战斗的失败。 欺骗与迷惑,是战术的重要手段。通过虚张声势、声东击西、制造假象等方式,迷惑敌人,使其误判形势,从而抓住战机。 战场侦察与情报,是制定有效战术的前提。对敌方兵力、部署、意图的准确把握,能够使战术指挥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心理战,在战术层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瓦解敌方士气,鼓舞己方斗志,直接影响到士兵的作战表现。 第四章:后勤保障——战争的生命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古训道出了后勤保障对于战争的极端重要性。再精妙的战略,再高明的战术,如果缺乏有效的后勤支援,都将沦为空谈。 物资供应,包括粮食、弹药、燃料、医疗用品等,是维持部队作战能力的基础。一旦供应中断,部队将面临饿死、冻死、弹尽粮绝的危险。 运输与补给线,是后勤保障的动脉。如何建立和维护畅通的运输线,保证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前线,是后勤工作的核心。同时,保护补给线免受敌方破坏,也成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医疗保障,战场上的伤亡是不可避免的。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恢复战斗力。 装备维护与修理,现代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要求专业的维护和修理体系。如何保证装备的良好状态,是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保证。 兵员补充与训练,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及时补充兵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训练,是维持部队规模和战斗力的关键。 情报后勤,即战争中的信息传递与处理,在现代战争中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第五章:领导者素质——指挥艺术的灵魂 伟大的战略和战术,离不开卓越的领导者。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更需要拥有深厚的哲学造诣、坚韧的意志、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决断力,在战争中,情况瞬息万变,指挥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现有情报,做出果断的决策。犹豫不决,往往会导致错失战机。 胆略与智慧,敢于冒险,却又不鲁莽行事。能够在复杂的局面下,洞察关键,找到突破口,是智慧的体现。 战略眼光,能够从全局出发,理解战争的政治意图,并将其转化为军事行动。不被局部的胜利或失败所迷惑。 用人智慧,能够识别人才,并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善于授权,激发部下的积极性。 意志力与韧性,战争是艰苦的,充满挫折。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能够承受压力,带领部队克服困难。 对人性的理解,士兵是战争的主体。理解士兵的心理,能够激励士气,凝聚人心。同时,也要对敌方的人性有深刻的洞察,以便采取相应的策略。 学习能力,战争形态在不断变化,优秀的领导者必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 第六章:战争的代价与反思 尽管我们在此探讨战争的策略与艺术,但绝不能忘记战争背后沉重的代价。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伤亡,更是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对人民生活的摧残,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创伤。 每一次战争的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无数生命的消逝,以及无数资源的浪费。和平,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因此,对于战争的探讨,并非为了鼓吹战争,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战争,从而更好地规避战争。通过对战争本质、战略战术、后勤保障、领导者素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复杂,从而更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 历史的经验教训,如同夜空中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愿我们能够从这些宝贵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以更加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国际争端,以更加坚定的决心维护世界和平。 结语 “兵者,诡道也。”战争之道,充满着变数与不确定性。本书所呈现的,并非一套僵化的公式,而是希望激发读者对战争这一复杂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教训。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这些古老而又常新的思想,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在追求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保持警醒,并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走进了历史的长河,亲身参与了那些决定时代走向的宏大决策。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将那些遥远而抽象的战略理论,用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一一呈现。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看到战场上的旌旗蔽日,听到战鼓雷鸣,感受到统帅们在权衡利弊、运筹帷幄时的那种压力与决心。其中关于“因势利导”的论述,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它不仅仅是顺应潮流,更是要懂得如何去创造和引导潮流,如何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的案例涉及的东西方不同文明的军事思想,从古罗马的军团纪律到东方兵法的诡道,都得到了精妙的阐释。这让我意识到,战略的本质是相通的,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赋予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战役时,不仅仅关注军事层面的输赢,更深入探讨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胜利,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战略,就是协调和运用这些因素的关键。

评分

《统帅的艺术 战略》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思维的一个新维度。以往我对战略的理解,大多局限于一些生硬的图表和公式,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经典战役的深度剖析,生动地展现了战略的魅力,它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博弈,更是关于领导力、人性洞察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判。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奇袭”和“佯攻”的策略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战术上的技巧,更是对对手心理的精准拿捏。作者通过详实的史料,还原了那些石破天惊的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统帅是如何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扭转乾坤。而且,书中对“后勤”这个看似枯燥的环节的重视,也让我耳目一新。它提醒我,再宏伟的战略,也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来支撑。这本书让我明白,战略的制定并非凭空想象,而是需要对现实情况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并且要考虑到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活中的许多决策,都多了一层更深邃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在与我娓娓道来那些千古不朽的战略智慧。作者的文笔朴实却充满力量,将那些复杂深奥的军事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灵活机动”原则的强调,它教会我在面对变化莫测的环境时,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像水一样,能适应各种容器,也能冲破一切障碍。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战略家们的思想进行了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战略的普适性和多样性。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详细讲述了如何在劣势兵力下打败优势敌人,这其中的智慧和勇气,至今让我心潮澎湃。这本书让我明白,战略并非是少数精英才能掌握的神秘学问,而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领悟的思维方式。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更是关于如何在人生这场无形的战场上,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并最终走向成功。

评分

《统帅的艺术 战略》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维重塑。它用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历史战例,为我揭示了战略的本质——一种深邃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以及卓越的执行力。我常常在阅读中陷入沉思,想象着那些伟大的统帅们,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是如何凭借着超凡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带领军队走向胜利。书中对“集中优势兵力”和“分散兵力”的应用场景的分析,让我对战术的灵活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最优解。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情报”作用的强调,它让我明白,信息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商业竞争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战略家,不仅要看清眼前的局势,更要能预判未来的走向。它是一本让我从宏观上理解事物,并做出长远规划的宝贵财富。

评分

读完《统帅的艺术 战略》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那些教科书上冰冷的概念,是如何在现实的战场上化为生动的战术,又如何渗透进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书中对亚历山大大帝、孙子、拿破仑等历史上伟大统帅的战役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不仅仅是罗列他们的胜利,更深入挖掘了他们决策背后的思维模式、对局势的判断以及如何激励和运用人。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知己知彼”的论述,它不仅仅停留在了解对手的兵力、装备,更重要的是理解对手的政治意图、文化背景,甚至其领导者的性格弱点。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即便在技术和物质条件远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凭借着对战略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依然可以以弱胜强。这不仅仅是一本军事史,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的智慧指南。它教会我,真正的战略并非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变,并且需要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每次重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仿佛置身于那些古老的战场,感受统帅们的雄才大略。

评分

第二节《战争论》的学术地位和价值5

评分

第二讲战争的性质16

评分

自序1

评分

第三讲战略34

评分

第二讲战争的性质16

评分

一、战争的实质22

评分

第三节《战争论》的方法和理论结构10

评分

第二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21

评分

自序1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