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花与节令物

四季花与节令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玺增著 著
图书标签:
  • 花卉
  • 植物
  • 季节
  • 节令
  • 民俗
  • 传统文化
  • 自然
  • 生活
  • 手作
  • 插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16302
商品编码:11549220592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作  者:贾玺增 著 定  价:69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页  数:301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2416302 绪论 1
 纤手摘芳 5
第二章 簪花饰首 20
步摇 21 花钗 26 花钿 33
发梳 36 巾环 41 头花 48
第三章 以花为冠 50
第四章 仪程风尚 57
赏花局 58 回鸾 59 节典 61
赐花 63 闻喜宴 65 筵宴 68
婚仪 71 刑狱 72 花瑞 73
身份 75
第五章 四季花序 80
四季花 80 春之花 83 夏之花 84
秋之花 92 冬之花 95 一年景 98
岁寒三友 101
第六章 莳花卖花 103
花户 104 花市 107 运花 112
花贩 113 卖花声 115
第七章 像生花开 120
罗帛花 121 花腊 127 纸花 128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应景服饰文化以农耕生活为基础,四季景物变化为环境参照,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簪戴鲜花、装饰节物进行情景设定,描画出自然万物的轮回往复,构建出生动和谐、时节有序、内外融合的社会物质与人文生活景象,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和文化想象力,彰显了中国古人器以载道的造物思想和审美理想,展现了中国古人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纯熟的制物技巧,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乐观向上、主动进取的民族精神。 贾玺增 著 贾玺增,博士,中国古代纺织与服饰史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院教师,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吐蕃学会染织服饰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艺术基金项目“中国古代首服史研究”,清华大学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南京织金锦(真金线)南京织金锦传承与制作技艺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服装结构研究”,参与完成国家教育部项目“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职业服装设计规划与研究”。出版 “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服饰艺术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外服装史》,合著《粉黛罗裳》;曾在《紫城》《敦煌研究》《美术观察》《装饰》《服装设计师等
《四时风物:草木人生》 这是一部关于自然馈赠与人文情怀的散文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四季更迭中,山野田间的草木生灵,以及它们与寻常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点滴。 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有一种回归本真的宁静。从春日初绽的嫩芽,到夏日繁茂的绿叶,再到秋日金黄的果实,以及冬日萧瑟中的坚韧生机,作者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将那些被现代都市生活忽略的自然细节一一捕捉。 春天的章节,描绘了溪边野花悄然绽放的模样,艾草在清明时节的蓬勃,以及人们采摘野菜、制作青团的习俗。作者笔下的荠菜,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一抹鲜美,更承载着童年记忆中的田埂身影,和长辈们手中翻飞的刀工。山间的蕨菜,在细雨中舒展着嫩绿的羽翼,预示着春的活力与希望。每一个细微之处,都饱含着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盛夏时节,主角切换为那些在烈日下依然傲然挺立的植物。荷塘中的睡莲,在碧叶的衬托下,粉嫩娇羞,又带着一丝不屈的优雅。作者描绘了夏夜里,萤火虫点亮草丛,以及月光洒在芭蕉叶上的婆娑身影。还有那随处可见的牵牛花,它们在晨光中悄然开放,又在午后骄阳下静静凋零,仿佛生命的短暂而灿烂的缩影。书中还提及了农家院子里,母亲为驱赶蚊虫而点燃的艾草,那烟雾缭绕的气息,勾起了无数关于夏日午后的温馨回忆。 秋天的到来,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带来了色彩的盛宴。稻田里金黄的稻浪,在秋风中翻涌,那是辛勤劳作的汗水凝结成的希望。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如同燃烧的火焰,点亮了寂寥的秋日。作者笔下的菊花,不仅有诗词中的高洁孤傲,更有田间地头,那些平凡却坚韧的生命力。她讲述了如何晾晒、储存秋天的果实,如何在食物中品味自然的馈赠,以及秋季祭祀的隆重与虔诚。 冬日的篇章,展现了生命的另一种形态——积蓄与沉淀。虽然万物凋零,但作者并未流露出悲观。而是聚焦于那些在严寒中依然挺拔的松柏,以及那些隐藏在泥土中,等待春日复苏的种子。她描绘了冬日里,围炉煮茶的温暖,以及家家户户贴春联、置年货的忙碌景象。那些看似平静的景象背后,是生命的轮回,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 《四时风物:草木人生》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对生活智慧的提炼。作者从草木的生长周期中,感悟人生的起伏跌宕;从四季的轮回中,体味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她将这些感悟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例如如何根据节令选择食材,如何利用草木的特性来养生,如何在新旧交替之际,整理思绪,迎接未来。 文字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生命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作者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更加贴近土地、贴近自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自然的参与者,与草木同呼吸,与四季共悲喜。 这本书适合那些渴望从喧嚣中抽离,寻找内心平静的读者。它也适合那些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感兴趣的人。更适合那些想要重新认识自然,理解生命周期的读者。翻开这本书,你或许会想起小时候在田野里奔跑的时光,或许会想起奶奶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或许会想起那些被遗忘在记忆深处的简单快乐。 《四时风物:草木人生》,是一份写给自然的感谢信,也是一份写给生活的体悟录。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看看路边的野花,去听听风的声音,去感受那些细微却真实的美好。因为,生命中最宝贵的,往往就隐藏在这些最朴素的草木之间,隐藏在每一个平凡的节令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四季花与节令物》这本书,我首先被它诗意的书名所吸引。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春天枝头冒出的点点新绿,伴随着桃花灼灼,还有孩子们在田野里放风筝的欢笑声;夏天,绿意盎然的庭院,知了声声,荷风阵阵,家家户户忙着准备端午的粽子;秋天,金黄的稻浪翻滚,桂花香气四溢,人们开始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和中秋的团圆而忙碌;冬天,一片银装素裹,梅花独自绽放,传递着坚韧与希望,也预示着春节的临近。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些看似零散的自然景物和传统节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是仅仅罗列花名和节日起源,还是会深入挖掘它们之间的深层联系?比如,某种花卉的盛开是否在古代被视为某种节令的征兆?某种节日的习俗是否与当地特有的植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希望它能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分享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传说,让我们在了解节令物的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花草和节日,更是一本关于时间、关于记忆、关于生命循环的百科全书。

评分

《四季花与节令物》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我一直觉得,我们对于自然的感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节令来完成的。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景、独特的气味、独特的声音,而这些,又常常与我们的节日习俗紧密相连。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解读这种联系的。比如,当春风吹来,桃花、杏花次第开放时,它是否会提到,这些花儿的出现,在古代是如何被人们用来预测收成,或是作为祭祀神明的供品?当夏日炎炎,榴花似火,蝉鸣不绝时,它又是否会讲述,端午节的艾草、菖蒲,和夏至的习俗,是如何体现出古人驱邪避秽、祈求健康的智慧?秋天的金菊,柿子的橙黄,是否会勾勒出重阳登高、秋收祭祀的场景?而严冬的腊梅,松柏的青翠,又会如何连接起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年节氛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自然的韵律与人文的节拍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在时光流转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它应该是一本能让人在阅读中,获得心灵滋养和文化启迪的书。

评分

书名《四季花与节令物》让我充满了好奇。在我心中,花与节令,就像是天生的伴侣,共同谱写着时间的乐章。花儿以它们绚烂的生命,宣告着季节的到来,而节令,则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期盼、对历史的记忆。我尤其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两者完美融合的。它会讲述,春天万物复苏,各种花卉竞相开放,是否也预示着一年的希望和新生,人们又在此时以何种方式迎接新的一年?夏天,烈日当空,绿意盎然,书中是否会描绘出荷花的风姿,以及它与端午节的某种关联,又或是其他夏日特有的花卉,和人们在此时的消暑纳凉、祈福禳灾的习俗?秋天,层林尽染,果实累累,菊花的盛放,是否会引出关于登高、思念的传统?而冬天,寒梅傲雪,松柏常青,又会如何与春节的团圆、守岁的习俗相结合?我期望这本书能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将这些自然景象与人文习俗的联系娓娓道来,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四季花与节令物》,光是听名字就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能闻到扑鼻的芬芳,感受到季节更迭的脉搏。我一直觉得,那些扎根土地、随四时枯荣的花草,和古人定下的那些承载着期盼与祝福的节令,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默契。它们都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时光的印记。我尤其好奇,书里会不会描绘出初春时,迎春花探出嫩黄的脑袋,告诉我们沉睡的土地即将苏醒,而人们又在此时期盼着什么?到了盛夏,荷花如期绽放,它的清雅脱俗是否也映照着人们对团圆、对丰收的憧憬?秋天,菊花盛开,层林尽染,这种绚烂的凋零,又会如何与重阳的登高、思念联系在一起?到了严冬,寒梅傲雪,它在冰天雪地里独自美丽,传递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又会如何与新年的期盼交织?我很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勾勒出这些画面,用文字和可能的插图,将这些自然景象与人文习俗巧妙地串联起来,让我们在阅读中,不仅能欣赏到自然的美丽,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这本书,或许能成为一本带领我们重拾对自然的热爱、对传统节日的温暖回忆的窗口。

评分

《四季花与节令物》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时节应景的画面:春天,桃花在风中摇曳,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甜香,那是孩童们奔跑嬉戏、迎接春暖花开的日子;夏天,池塘里荷花盛开,亭亭玉立,那一抹绿意和清凉,是否也象征着端午节的平安吉祥;秋天,满山遍野的红叶,金黄的稻穗,还有那秋菊的坚韧,这些景致又与重阳的登高怀远、中秋的团圆思念有着怎样的联系;冬天,白雪皑皑,梅花却在冰雪中悄然绽放,那种孤傲与生命力,又如何与春节的喜庆、新年的期盼交织在一起?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些自然的馈赠与中国传统节令的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是会从植物的生长周期,去解读节令的更替?还是会从节令的习俗,去追溯其与自然万物的情感寄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读到那些关于花与节令之间的动人故事,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智慧,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份情怀融入到一年四季的轮回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