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毅,上海作协会员、军史作家。出版有《那时英雄:隋唐战史》、《壬辰1592:决战朝鲜》、《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等多部历史、军事著作。
前言
海上马车夫与西欧海盗的较量——第*次英荷之战
李定国“两蹶名王”——南明桂川湘大反攻
岛津袭来——1609年庆长琉球之役始末
从开始到未来——因弗戈登兵变前后的“胡德”号
齐柏林的天空
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之关羽
  邓杰内斯海战后,荷兰的商船在英吉利海峡畅通无阻。没有了来自海上的威胁,荷兰经济很快就得到了复苏。英国人虽然一直被封锁,但他们也在慢慢扩充自己的海军力量,经过整个冬天的休整,布莱克手下的战舰恢复到65艘以上,为了夺回制海权,英国决定再度开战。
  1653年1月初,特罗普护送一支商船船队安全进入大西洋后,返回拉罗舍尔休整。2月中旬,另外一支超过200艘商船的船队要从大西洋返回,特罗普此行的任务之一就是负责为这支船队护航。双方会合后,特罗普带着自己的81艘战舰,和商船一起返回荷兰。
  特罗普原计划于2月11日出航,但是恶劣的天气使他被迫在港口多等了3天。此时,布莱克把自己的80艘战舰分成几个分队,在海面上四处搜索荷兰船只的踪影。2月18日,在波特兰海角西南方,特罗普发现了处于下风处的布莱克舰队。
  此战中,英国舰队被布莱克分为三个分队,前锋分队(白)、中央分队(红)与后卫分队(蓝)。每个分队都有一位中将司令和一位少将副司令,这个设置使英国舰队第一次在指挥层级上有了明确的结构。
  特罗普发现英国舰队的阵型十分散漫,由布莱克指挥的中央分队在行进中分成两半,布莱克在前,约翰·劳森在后,双方相距1英里,由威廉·佩恩指挥的后卫分队在布莱克前方,而蒙克指挥的前锋分队此刻离布莱克有4英里远,正在全力追赶后卫和中央分队。
  上午9点,特罗普决定趁英军还没有集合完毕,以优势兵力吃掉布莱克的分队。在他的命令下,荷兰战舰抛下商船,三个分队的81艘战舰一齐冲向东南方的英军。此时为西北风,英军处于下风处,无法有效机动。再加上分队之间距离又远,面对来势汹汹的荷兰战舰,英军一度不知所措。佩恩发现特罗普冲来,下令后卫分队掉头支持布莱克,但舰队需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转向工作。
  一名英军军官的日记里这样描写了当时的战况:“舰队在我们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突然投入战斗,敌人占据着有利风向,而我军末尾的战舰因为逆风的原因无法支持战场。战斗中,旗舰‘凯旋’号和整支舰队都承受了猛烈的攻击,幸好上帝与我们同在。”英军事后的官方报告中也提到了当时的战况:“蒙克率领前锋分队进入战场之前,布莱克的中央分队已经激战了整整一天。”
  和邓杰内斯海战时一样,特罗普再次操纵“布雷得罗德”号冲向“凯旋”号,在海上展开对决。在单打独斗方面,特罗普是位绝顶高手,只有40米长,吨位较小,并且只装载了59门炮的“布雷得罗德”号又一次压倒了“凯旋”号。激战中,特罗普率舰在几米的距离上与“凯旋”号进行侧舷互射,然后“布雷得罗德”号越过“凯旋”号,以小半径转弯后折返回来,向“凯旋”号另一侧开火,随后再度越过、折返、开火。同样的时间里,“布雷得罗德”号开了三次火,而“凯旋”号只来得及开了一次火。密集的炮火给“凯旋”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布莱克为了避免缠斗,利用自己火力上的优势,下令与“布雷得罗德”号拉开距离。特罗普紧随其上,但此时有几艘英舰挡住了“布雷得罗德”号的去路,在数倍于己的火炮面前,特罗普无法突破对方的拦截,只好放弃了歼灭“凯旋”号的打算。一名荷军士兵的日记中写道:“我所在的前锋分队越过特罗普上将的船,冲向英国舰队,并试图分割他们的阵型,但我们还没靠近,便有五六艘战舰集中火炮一齐向我们开火,我因此而身负重伤。”艾佛森中将的战后报告也写道:“英军两支分队依靠密集的炮火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在特罗普和布莱克缠斗的时候,艾佛森的右分队与蒙克的先锋分队交火,鲁伊特尔则率领左分队攻击英国的后卫舰队。鲁伊特尔用登舷作战的方式俘虏了“繁荣”号、“橡树”号和包恩少将的旗舰“协助”号,但紧接着,佩恩率领战舰包围了鲁伊特尔所在的“白羔羊”号,鲁伊特尔左冲右撞,最终杀出重围,但3艘俘获的英舰又被英军夺了回去。
  下午4点,劳森带领中央分队的另外一部分战舰从西南方赶到了战场,佩恩的后卫分队也及时地投入了战斗,两人带领自己的舰队突破荷兰战舰的封锁,成功与布莱克会合。英舰会合后,特罗普担心自己的旗舰被包围,同时考虑到英舰可能会越过自己去攻击那些毫无武装的商船,因此他率领“布雷得罗德”号脱离了战场,带领一部分战舰去护卫商船。布莱克发现特罗普离开后,下令进行追击,在追击过程中,双方零星的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由于没有风,英国舰队最终也没有赶上荷兰舰队。
   英格兰的海盗们击败西班牙舰队之后,却发现维持一个庞大的舰队并未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英国舰队持续衰落,荷兰却不声不响地将生意做到了五湖四海,成为“海上马车夫”。面对荷兰人咄咄逼人的气势,英国人又能如何应对?请观《海上马车夫与西欧海盗的较量——第一次英荷之战》。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抗清民族英雄。作为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早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李定国“两蹶名王”——南明桂川湘大反攻》一文描述了南明历史中少有的一抹亮色。
   对古代中国来说,琉球国一向是忠实的藩属国,中国钓鱼岛、台湾岛的历史也与琉球国息息相关。这个国家是怎么被日本一步步窃取的呢?还请看《岛津袭来——1609年庆长琉球之役始末》。
   英国著名记者卢多维奇?肯尼迪爵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以志愿预备役身份加入皇家海军。在回忆童年生活时,爵士曾写道:“那时假期中最令人兴奋也最令我期待的事情便是海军对因弗戈登每年一度的访问。某天早上,家里人突然高喊:‘他们来了!’随后,我们一家都会跑到房子附近的草地上抢占围观的好位置。在我们眼前十英里开外,大西洋舰队所辖战列舰、战巡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等,在默里湾排成一条长龙。战舰在北岸峻峭的岩壁映衬下,远远望去宛若一艘艘小小的玩具船,灰色的侧影在晨光中闪闪发亮。庞大的舰队逐一缓慢而镇静地驶入因弗戈登锚地,进港往往需要花费一整个早晨。”1931年9月,爵士回忆中的壮观场景再一次出现在默里湾。在此后的几天里,聚集在因弗戈登的各舰上将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而这一事件注定将对皇家海军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是1931年9月的因弗戈登兵变,也是《从开始到未来——因弗戈登兵变前后的“胡德”号》所要讲述的内容。 
  在世界航空领域,齐柏林飞艇应该是航空器领域里不容忘却的一笔。在一战中,齐柏林飞艇部队一度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梦魇。要知道齐柏林飞艇在天空中的英姿,请看《齐柏林的天空》一文。
   关羽,不但是三国时的著名人物,还随着历朝历代的不断追封身份越来越高。在关羽的一生中,“过五关斩六将”这段演义中的故事可谓将关羽的忠义无双诠释得淋漓尽致。但这故事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请看《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之关羽》。
我一直对现代战争的科技和战术变化感到着迷,而《战争事典006》在这方面真是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书中有大量关于二战时期和冷战时期军事装备的介绍,那些曾经主导战场的坦克、飞机、潜艇,在这里都得到了详尽的描写,包括它们的性能参数、设计理念,甚至研发过程中的一些趣闻轶事。我尤其对书中所述的“闪电战”的演变和应用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种战术,更是一种对传统战争模式的颠覆。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对具体战役的复盘,阐述了“闪电战”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它对后世战争的影响。读到关于越南战争的章节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对称战争的复杂性,以及科技在不对称战争中可能扮演的角色。这本书也让我对信息战、电子战等新兴军事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这些内容没有像传统战役那样详细,但足以勾起我对这些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兴趣。总而言之,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想要了解现代战争发展脉络的读者,它既有广度,也有深度。
评分我对《战争事典006》中的战略和战术分析部分赞不绝口。作者对历史战役的解读非常到位,他能够从宏观层面把握整个战争的走向,又能在微观层面分析具体的战术运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拿破仑战争的章节,作者对拿破仑的军事天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包括他的兵法、他的领导才能,以及他如何在战场上运用地形和兵力优势。读到关于奥斯特利茨战役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拿破仑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妙的计谋,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本书也让我对一些经典的军事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例证。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使得他的分析更加有说服力。我经常会根据书中的分析,去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军事思想的演变,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它的严谨性和专业性,让我对军事历史的兴趣更上一层楼。
评分《战争事典006》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对战争背后政治和外交因素的深入挖掘。我一直认为,战争不仅仅是军队之间的较量,更是国家之间政治博弈的延续。这本书很好地满足了我对这一方面的需求。书中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外交斡旋、联盟体系的形成,以及一些关键的国际事件的分析,都让我对历史的进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对关于凡尔赛条约的讨论印象深刻,它如何埋下了日后冲突的种子,以及其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的长远影响。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事件归结为某个领导人的决策,而是展现了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包括国内政治、经济利益、民族主义情绪等等。读到关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围绕代理人战争展开的较量,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意识形态的对抗是如何影响全球格局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每一次战争的爆发,都离不开复杂的政治背景,它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冲突,更是权力、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
评分《战争事典006》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历史的读物,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记录,更是关于人性的深刻探讨。我尤其被书中对战争中的个体士兵经历的描绘所打动。作者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和血腥,他通过引用士兵的日记、书信,以及战后的回忆录,展现了普通人在战争洪流中的挣扎、恐惧、勇气和牺牲。读到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中服役的士兵的经历,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和对和平的渴望。这本书也让我思考战争的根源,它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更是人性中贪婪、恐惧、仇恨等复杂情感的映射。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某个国家或民族描绘成“正义”或“邪恶”,而是试图展现战争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我尤其欣赏他对战争中一些“非主流”视角的关注,比如那些被遗忘的战场,那些默默无闻的贡献者,以及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造成的深远影响。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多了一份警醒。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个宝藏!我一直对军事历史充满了好奇,而《战争事典006》完全满足了我对细节的渴望。我特别喜欢它对古代战役的分析,比如那些曾经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战略布局,在这里都得到了鞭辟入里的解读。作者不仅列举了参战双方的兵力、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剖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对战局的影响,这种宏观视角让我对战争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读到关于罗马军团战术的部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身着锁子甲的士兵,手持盾牌和短剑,严丝合缝地推进,那种纪律性和配合度至今仍让人惊叹。而且,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和插画,让文字不再是枯燥的描述,而是生动的画面,我甚至可以根据地图复盘整个战役的进程,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从未有过的。作者的文笔也很流畅,虽然是专业的军事内容,但他用词却很通俗易懂,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我经常会一边阅读,一边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引路人,带我走进更广阔的历史长河。
评分特价购买的,很合适,很喜欢,下次还会光顾。
评分本书收录了诸如“喷火怪兽喀迈拉”“美杜莎的脑袋”“金羊毛”“龙牙武士”“三个金苹果”等十二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评分指文出品,必属精品!价格也不错。
评分不错,挺好的,很喜欢。。。
评分618购入的 活动很给力 希望双十一更给力
评分孙膑的奇谋决断,桂陵马陵之战!!!
评分618购买,很好,价格很优惠,送货很及时。
评分关于中国古代铠甲的N种猜想,作者邀你一起破译“山纹”“锁子”“连环”身上的多重密码
评分在明孝陵石雕上刻字的除了熊孩子,还有百年前的美国水兵!从清末到民初,扬子江上竟一直巡弋着美国舰队。 腓特烈皇帝意外身亡、法王腓力二世三心二意、英王理查一世力挽狂澜、萨拉丁横空出世:zui激动人心的一次十字军东征。 1797年“不倦”号VS“人权”号,一场英国巡航舰以小博大、击败法国战列舰的传奇之战,揭示了英国海上霸权的真正根基。 外有清军,内有农民军@,穿插着天灾,步入黄昏的大明帝国做出了最后的挣扎。 越中、加贺、能登三国是上杉谦信一生的重要战场。史料中是如何记述这段历史的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