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館學及考古學碩士,現就業於博物館。自幼對於軍事曆史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戰史、戰略思想等。自2012年開始編寫軍事類書籍,現已齣版多部作品。
第一章 誕生之初 早期美國驅逐艦 1899—1918
“班布裏奇”級
“特拉剋斯頓”級
“史密斯”級
“保爾丁”級
大洋獵狼
“卡辛”級
“艾爾文”級
“奧布萊恩”級
“塔剋”級
“桑普森”級
禁酒令時期的美國驅逐艦
“考德威爾”級
“維剋斯”級
“剋萊濛森”級
虹達角災難
第二章 條約時代 一戰結束後至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國驅逐艦 1919—1940
“法拉古特”級
“波特”級
“索莫斯”級
“馬漢”級
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國驅逐艦
“格裏德利”級
“巴格萊”級
“本漢”級
“西姆斯”級
驅逐艦換基地
多用途的美國驅逐艦
“班布裏奇”級(Bainbridge class)
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海軍副部長西奧多·羅斯福提齣海軍需要一種可以攔截西班牙魚雷艇並能進行魚雷攻擊的小型艦艇。有鑒於此,美國國會在1898年同意撥款建造16艘“魚雷驅逐艦”(TBD)。就這樣,美國海軍的第一級驅逐艦——“班布裏奇”級誕生瞭。
由於之前美國沒有建造過現代意義上的驅逐艦,因此“班布裏奇”級的設計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唯一可以藉鑒的就是英國之前設計建造的驅逐艦。“班布裏奇” 級的官方設計是以魚雷艇為藍本,其尺寸是之前魚雷艇的兩倍。相對於魚雷艇,“班布裏奇” 級搭載的魚雷數量減少,但是火炮數量增加。“班布裏奇” 級上的兩門76毫米炮分彆安裝在艦橋和艦艉的指揮塔上,五門57毫米炮中的兩門一左一右安裝在艦橋上,剩下三門分彆安裝在艦體中央及艦艉。“班布裏奇”級艦體中部的四根煙囪分彆連接四座鍋爐,而四座鍋爐兩兩一組,分彆連接兩座輪機。“班布裏奇”級的輸齣功率為8000馬力,最高航速28節。
1899年8月15日,“班布裏奇”級的首艦“班布裏奇”號(DD-1)驅逐艦在納菲爾-利維船舶和發動機製造公司開工建造,該級的其他12艘分彆在威廉·特裏格造船公司(DD-4至DD-5)、夏蘭·荷令斯威鋼鐵廠(DD-6至DD-7)、弗河造船廠(DD-8至DD-9)、聯閤鋼鐵廠(DD-10至DD-12)和燃氣輪機及發電公司(DD-13)建造。所有“班布裏奇”級驅逐艦都在1900至1903年間下水並服役,由於建造公司不同,各艦在細節上也有差彆。除瞭官方設計的標準配置外,弗河造船廠建造的“羅倫斯”號和“麥剋多諾”號艦首采用“龜背”前甲闆,四根煙囪全部緊密排列,全部七門火炮為57毫米炮;夏蘭·荷令斯威鋼鐵廠建造的“霍普金斯”號 和“赫爾”號采用較低的“龜背”前甲闆,其煙囪較高,全部六門火炮為57毫米炮。
“班布裏奇”級驅逐艦作為美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級驅逐艦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其在航速、火力和續航能力上都達到並超過瞭設計要求。盡管到瞭一戰前夕,“班布裏奇”級的性能已經有些過時,但還是全部參加瞭戰爭,其主要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執行護航任務。一戰中除瞭“昌西”號在1917年11月19日被英國商船“羅斯”號撞沉,其他12艘毫發無損。戰爭結束後,所有“班布裏奇”級驅逐艦全部退役並被齣售拆解。
……
我一直對海軍艦艇的發展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扮演著重要角色的驅逐艦。《美國驅逐艦全史(1899-1940)》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美國驅逐艦從蹣跚學步到日漸成熟的整個過程描繪得淋灕盡緻。我特彆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艦艇介紹,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型驅逐艦的“靈魂”。那些關於艦艇設計理念的探討,比如如何平衡速度、火力、續航力和成本,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美國海軍是如何根據地緣政治變化和技術發展來調整驅逐艦的設計方嚮,都讓我大開眼界。書中那些關於艦艇命名、建造過程中的一些挑戰,甚至是一些設計上的小故事,都讓冰冷的鋼鐵有瞭溫度。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標誌性驅逐艦艦級的詳細剖析,比如“弗萊徹”級、“基林”級(雖然這本書到1940年為止,但它為之後的發展奠定瞭基礎),作者不僅介紹瞭它們在性能上的飛躍,還分析瞭它們是如何改變瞭海上作戰的格局。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20世紀初期的海軍造船廠,看著一艘艘戰艦拔地而起,又仿佛登上這些驅逐艦,親曆它們在各個海域巡弋、執行任務的場景。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語言也十分專業,但同時又保持瞭足夠的通俗易懂,即便不是海軍專業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評分我是一個對海戰史有著癡迷的普通讀者,《美國驅逐艦全史(1899-1940)》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中最具價值的一本。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艦艇圖鑒,更是一部關於美國海軍發展史的縮影。我被書中詳盡的敘述深深吸引,從1899年美國海軍第一艘驅逐艦的誕生,到1940年二戰前夕已形成規模的現代化驅逐艦艦隊,這個跨度長達四十餘年,而作者幾乎將這四十多年的曆史細節都收入囊中。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每一艘驅逐艦,甚至每一個艦級的深入剖析。他不僅描述瞭這些艦艇的外觀、尺寸、武裝等基本信息,更著重於挖掘它們的設計理念、建造過程中的挑戰、以及在實戰部署中的錶現。書中穿插瞭大量關於海戰戰術演變、技術革新對驅逐艦設計的影響等內容,這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層麵理解驅逐艦在海軍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戰時期驅逐艦在反潛作戰中的作用的描述,以及戰間期美國海軍如何通過大規模的建造計劃,不斷提升驅逐艦的整體作戰能力。這本書的語言生動且富有感染力,即便是一些技術性的描述,也能讓非專業讀者感受到其內在的邏輯和魅力。那些精美的插圖和清晰的圖紙,更是為本書增色不少,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瞭解這些鋼鐵巨獸的風采。
評分這本《美國驅逐艦全史(1899-1940)》絕對是海事史愛好者們不容錯過的瑰寶!我剛拿到這本書,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首先,它的裝幀就非常精美,厚實的紙張,清晰的印刷,還有那些令人驚嘆的老照片,仿佛把我帶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作為一名對海軍艦艇曆史著迷的普通讀者,我最看重的是內容的詳實和考據的嚴謹。從早期那些簡陋卻充滿勇氣的小型驅逐艦,到一戰時期嶄露頭角,再到戰間期美國海軍大規模擴建,建造齣瞭一係列性能優越、火力強大的新型驅逐艦,《全史》都給齣瞭非常細緻的闡述。作者似乎對每一艘被提及的驅逐艦都有深入的研究,不僅列齣瞭它們的建造時間、服役經曆、主要艦級特點,還穿插瞭大量鮮為人知的細節,比如船員的生活、艦艇在關鍵戰役中的錶現、甚至是一些有趣的軼聞。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驅逐艦設計演變的分析,比如如何從應對魚雷艇威脅,發展到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再到適應不斷變化的戰場環境。這種循序漸進的敘述方式,讓我能夠清晰地把握美國驅逐艦發展的脈絡,理解每一次技術革新和設計調整背後的邏輯。而且,作者在描述艦艇的同時,也巧妙地將它們置於宏觀曆史背景下,讓我瞭解到這些鋼鐵巨獸是如何服務於國傢戰略,參與到那些影響深遠的曆史事件中的。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羅列艦艇數據,更在於它所展現的那個時代海軍建設的宏大圖景和人類在海洋上不斷探索創新的精神。
評分我是一名普通的軍事愛好者,最近偶然翻到瞭這本《美國驅逐艦全史(1899-1940)》,簡直是挖到瞭寶!這本書的厚重感和嚴謹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花瞭大量心血完成的作品。我最喜歡的一點是,作者不僅僅是列齣瞭一堆驅逐艦的名字和數據,而是將每一艘艦艇的故事都講得有血有肉。從19世紀末那些充滿試驗性質的早期驅逐艦,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那些在炮火中浴血奮戰的“海上獵犬”,再到戰間期美國海軍實力飛速發展,催生齣一批批設計更先進、性能更卓越的驅逐艦,《全史》都為我們細緻地呈現瞭這一過程。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不同時期驅逐艦設計演變的分析,比如在麵對日益強大的水麵和水下威脅時,驅逐艦的武器配置、船體結構、動力係統是如何不斷升級的。那些關於艦艇改裝、改進的細節,以及它們在模擬演習和實際部署中的錶現,都展現瞭美國海軍在艦艇發展上的前瞻性和創新性。而且,作者在描述這些艦艇時,並沒有迴避它們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這使得整個敘述更加客觀和真實。這本書的配圖也非常豐富,那些珍貴的曆史照片,仿佛將我們帶迴瞭那個艦艇飛速發展的時代,讓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每一艘驅逐艦的風采。
評分作為一名曆史係的普通學生,我對軍事史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決定國傢命運的海軍艦艇。《美國驅逐艦全史(1899-1940)》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視野。它以一種非常宏觀且深入的視角,梳理瞭美國驅逐艦從誕生到初步成熟的這段關鍵曆史時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史料時的嚴謹態度,大量的原始資料、官方檔案被巧妙地融入敘述之中,使得本書的內容極具說服力。書中對不同時期驅逐艦的設計理念、建造背景、技術革新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從中瞭解到瞭許多關於海軍戰略、艦艇戰術以及科技發展如何相互影響的知識。例如,書中對一戰後美國海軍在“條約時代”下的艦艇發展限製,以及如何在這種限製下尋求突破的分析,就讓我深思。此外,書中對一些重要驅逐艦艦級的設計特點、性能優勢、以及在特定曆史事件中的作用都有詳盡的描述,這對於理解美國海軍的整體實力建設非常有幫助。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戰間期”驅逐艦發展的著墨,因為那個時期是美國海軍實力悄然崛起的關鍵階段,而驅逐艦作為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曆程更是反映瞭這一崛起過程的縮影。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嚴謹,但又充滿瞭吸引力,即使是對於非專業人士,也能從中感受到曆史的厚重和艦艇的魅力。
評分挺好的,如同本書的其他係列一樣,至少入門的話完全沒問題
評分由於之前美國沒有建造過現代意義上的驅逐艦,因此“班布裏奇”級的設計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唯一可以藉鑒的就是英國之前設計建造的驅逐艦。“班布裏奇” 級的官方設計是以魚雷艇為藍本,其尺寸是之前魚雷艇的兩倍。相對於魚雷艇,“班布裏奇” 級搭載的魚雷數量減少,但是火炮數量增加。“班布裏奇” 級上的兩門76毫米炮分彆安裝在艦橋和艦艉的指揮塔上,五門57毫米炮中的兩門一左一右安裝在艦橋上,剩下三門分彆安裝在艦體中央及艦艉。“班布裏奇”級艦體中部的四根煙囪分彆連接四座鍋爐,而四座鍋爐兩兩一組,分彆連接兩座輪機。“班布裏奇”級的輸齣功率為8000馬力,最高航速28節。
評分建造更大的水麵艦艇。1981年裏根政府上颱,美國開始擴大海軍建設投入,積極推行“海上計劃2000”攻勢理論(即前進戰略),加上國會對海軍以“經費導嚮”發展的佩裏級護衛艦非常不滿,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更明確錶示不支持經濟性重於性能的造艦設計。以上諸多有利因素,都使得DDGX能擁有更閤理充裕的設計條件。[3] 1981年2月,新任海軍部長萊曼(John Lehman),製訂瞭著名的“600艘艦艇”大海軍計劃,這一計劃下美國海軍防空艦艇的缺口業已顯現,如果美國海軍不能在80年代中期開始推齣新一代導彈驅逐艦,則之後隨著現役老艦退役,艦隊護航兵力將齣現空白期,DD-X計劃開始全速發展。[4]新驅逐艦的設計由美國海軍海上係統司
評分“班布裏奇”級
評分孩子非常喜歡,收到就迫不及待的讀起來,質量的好
評分本級艦以宙斯盾戰鬥係統SPY-1D被動相控陣(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結閤MK-41垂直發射係統,將艦隊防空視為主要作戰任務,是世界上最先配備四麵相控陣雷達的驅逐艦,伯剋級掀起瞭世界防空驅逐艦發展的新篇章,爾後世界各國發展的新銳防空驅逐艦無一例外都藉鑒瞭伯剋級的設計思想,
評分很好的書,推薦購買。
評分內容還行,不過文字校對太馬虎:“蒸汽輪機”全變成瞭“燃氣輪機”。
評分很好很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