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去云来(附林青霞亲自朗读CD)

云去云来(附林青霞亲自朗读C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青霞 著
图书标签:
  • 林青霞
  • 回忆录
  • 自传
  • 影星
  • 文学
  • 港台
  • 名人
  • 人生
  • 成长
  • 电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595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7835
品牌:理想国(imaginist)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林青霞亲自朗读CD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水深水浅,云去云来,听林青霞的一本有声书。
  林青霞说:宋代词人蒋捷的《听雨》,这何尝不是我内心的写照。“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那些年在台湾拍戏拍得火红火绿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立之年,孤身在香港拍戏,一待就是十年,曾经试过,独自守着窗儿,对着美丽绚烂的夜景,寂寞得哭泣。“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而今真是鬓已星星也,到了耳顺之年,历尽人生的甜酸苦辣、生离死别,接受了这些人生必经的过程,心境渐能平和,如今能够看本好书,与朋友交换写作心得,已然满足。人生很难有两个甲子,我一个甲子的岁月出了第二本书《云去云来》,当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也好跟大家分享我这一甲子的人、事、情。
  《云去云来》附赠一张林青霞亲自朗读CD,包括书里的《窗外的风景》、《印象邓丽君》、《何先生再见》、《邂逅》、《不丹虎穴寺》五篇文章。此外,精选林青霞从六个月大走向六十的各时期影像。白先勇、章诒和友情作序。

内容简介

  林青霞笔下的朋友——谈邓丽君,“婚后不久,我和朋友在君悦酒店茶叙,接到她打来的电话,‘你在哪儿啊?我想把花球抛给你的……’我一连串说了一大堆,她只在电话那头轻轻地笑,‘我在清迈,我有一套红宝石的首饰送给你。’那是我和她最后的对话。”谈张国荣,“文华酒店二楼ClipperLounge长廊边的位置,自从张国荣走后,为了避免伤感,我总是避开这条我跟他曾经坐下来谈心的长廊。”

  朋友笔下的林青霞——白先勇说,“那时林青霞红遍了半边天,可能头一次见面,有几分矜持,坐在那里,不多言语,一股冷艳逼人。后来跟青霞熟了,才发觉原来她本人一点也不‘冷’,是个极温馨体贴的可人儿。”章诒和说,“林青霞对寂寞有着极端的敏感和感受。我知道,第1次见面,她就背着我偷偷对别人说:‘章诒和太寂寞了,她应该结婚。’后来,我们熟了。她就当着我的面说:‘愚姐,你要有男朋友啊!’”

  林青霞笔下的林青霞——论无常,“确实,我不应该执着于寻找过去的幸福而错失了当下的幸福。人生充满了无常,这也算是无常啊。”论写作,“真的,那种快乐真的是金钱无法取代的。怀着一篇文章到生出来,这期间经过许多好朋友和女儿们的真情加油打气,我相信这些就是我最珍贵的资产,也是我最珍惜的。”论亲情,“我喜欢这个‘云’字,也喜欢看云,有时候在飞机上看一朵朵的云在大自然的宇宙中,会想到逝去的亲人,想象着他们会不会是其中一片云”。

作者简介

  林青霞,著名电影女演员,祖籍山东莱阳,1954年11月3日出生于台北三重。她是七十年代后期著名的文艺片明星之一,与林凤娇、秦汉、秦祥林并称“二林二秦”,是当时华语影坛的“玉女”掌门。林青霞曾被誉为东南亚美女,拍过一百多部电影,角色从青春玉女演到女侠,并且凭借《滚滚红尘》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92年,林青霞以《笑傲江湖Ⅱ之东方不败》再攀事业高峰。她是港台电影界能横跨文艺、武侠两种不同电影风格且走红时间很长的女明星。2011年7月以“作家”身份“复出”,推出散文处女作《窗里窗外》。2014年11月,甲子的岁月,出版第二本散文集《云去云来》。

精彩书评

  ★这几年青霞生活的重心之一是写作, 她很认真, 有几次跟我讨论,问我写作的诀窍,我说:写你的心里话。她的第1本书《窗里窗外》果真写下了许多心里话,可说是本“ 青霞心语”, 我写下这样的感想:“你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你对人的善良与温暖。”“‘真’与‘善’是你这本书最可贵的特质,因此这本书也很‘美’。 ”这些话用在她第二本散文集《云去云来》上,也一样正确。
  ——白先勇

  ★进入到中年,息影多年,林青霞性格中增添了沉稳、仁厚以及理性。如今,她用文字做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琐琐细细,实实在在。而这一切于她,十分珍贵,也十分不易。水深水浅,云去云来,林青霞才六十,小呢。——章诒和
  青霞很美,美是负担,可能也是修行的开始。在吴哥窟时,青霞已经开始随手做一些小品笔记,我陆续在报章杂志看到。多年不见,青霞要以文字开始修行了。
  ——蒋勋

  ★她的文字流畅,简洁,许多小品,写得亲切感人,我这才惊觉到她在写作上的才华。她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描写,只是自然而然的,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感,或是她的人生小体验,她某段时期的心路历程,一篇一篇,写成了这本散文集。
  ——琼瑶

  ★纵然不是同一辈的人,她字里行间的执着和操持我不再陌生,偶尔灵光乍现的感悟甚至给过我绵绵的慰藉:我们毕竟都是惜福的旧派人。
  ——董桥

  ★曾有许多个凌晨深夜,我和美枝听见传真机呜呜响声吵醒,不必查看即猜得到是她传来稿子;第二个晚上,又是凌晨深夜,稿子又来了,原来是修订版;再来往往又有第三版第四版,林青霞总是小心翼翼地对待自己写出的每个字词,好坏美丑,她都尽了力去承担。
  ——马家辉

目录

[白先勇序] 谪仙记——写给林青霞
[章诒和序]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
[林青霞序] 不丹.虎穴寺(PS:林青霞亲自朗读)
这个小女孩
印象邓丽君(PS:林青霞亲自朗读)

我也梦红楼
当贾宝玉遇上贾宝玉
邂逅(PS:林青霞亲自朗读)
醉舞狂歌数十年

巴黎·卡地亚
何先生再见(PS:林青霞亲自朗读)
窗外的风景(PS:林青霞亲自朗读)
一个好女人
云想衣裳
丫头与LADY

梦醒也美好
小秘书
灵感空白
不舍
小林,加油!
法王与你交心
老师的声音
我相信

精彩书摘

  印象邓丽君

  一九九四年我结婚当天,多想把手上捧着的香槟色花球抛给她,因为我认为她是最适当的人选,我想把这份喜气交到她手上,可是我不知道她在哪里。
  婚后不久,我和朋友在君悦酒店茶叙,接到她打来的电话,“你在哪儿啊?我想把花球抛给你的……”我一连串说了一大堆,她只在电话那头轻轻地笑,“我在清迈,我有一套红宝石的首饰送给你。”那是我和她最后的对话。
  一九八零年,她在洛杉矶,我在三藩市,她开车来看我,我们到UnionSquare逛百货公司,其实两人也并不真想买东西。临出店门,她要我等一下,原来她跑去买一瓶香水送给我。我们喝了杯饮料,她晚饭都不吃就赶着开车回去。那是我们第一次相约见面,大家都不太熟悉,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我却被她交我这个朋友所付出的诚意深深地打动。
  和她的交往不算深。她很神秘,如果她不想被打扰,你是联络不到她的。我们互相欣赏。对她欣赏的程度是—男朋友移情别恋如果对象是她,我决不介意。跟她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一九九零年到巴黎旅游,当时她住在巴黎,这段时间是我跟她相处最长的时段。因为身在巴黎,没有名气的包袱,我们都很自在地显出自己的真性情。我会约她到香榭丽舍大道喝路边咖啡,看往来的路人,享受巴黎的浪漫情怀。她也请我去法国餐厅LaTourd'Argent吃那里的招牌鸭子餐。记得那晚我和她都精心地打扮,大家穿上白天shopping回来的新衣裳,我穿的是一件闪着亮光的黑色直身EmporioArmani吊带短裙,颈上戴着一串串Chanel珠链。她穿的那件及膝小礼服,虽然是一身黑,但服装款式和布料层次分明。下摆是蕾丝打褶裙,腰系黑缎带,特点是上身黑雪纺点缀着许多同色绣花小圆点,若隐若现的。最让我惊讶的是,她信心十足地里面竟然什么都不穿,我则整晚都没敢朝她胸前正面直望。我们走进餐厅,还没坐定,就听到背后盘子刀叉当啷当啷跌落一地的声音,我想,这侍应一定为他的不小心而感到懊恼万分。她却忍不住窃笑,“你看,那小男生看到我们惊艳得碗盘都拿不稳了。”
  有几次在餐厅吃饭,听到钢琴师演奏美妙的音乐,她会亲自送上一杯香槟酒,然后对他赞美几句。她对所有服务她的人都彬彬有礼,口袋里总是装满一两百法郎纸钞,随时作小费用。我看她给的次数太多,换一些五十的给她,她坚决不收。
  有次在车上她拿出一盒卡带(那时候还没有盘片)放给我听,里面有她重新录唱的三首成名曲,原来那段时间她在英国学声乐,她很认真地跟我解释如何运用舌头、喉咙和丹田的唱法令歌声更圆润。对于没有音乐细胞的我,虽然听不懂也分辨不出和之前的歌有什么不同,但对她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感敬佩。有一天到她家吃午饭,车子停在大厦的地下室停车场,那里空无一人,经过几个回廊,也冷冷清清。走出电梯进入那坐落于巴黎高尚住宅区的公寓,一进门,大厅中间一张圆木桌,地上彩色拼花大理石,天花好像有盏水晶灯。那天吃的是清淡的白色炒米粉,照顾她的是一名中国女佣。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在巴黎有个小公寓,她在巴黎这所公寓比我的梦想更加完美。可是我感受到的却是孤寂。
  那些日子,我们说了些什么不太记得,只记得在巴黎消磨的快乐时光。
  结束了愉快的巴黎之旅,我们一同回港,在机上我问她自己孤身在外,不感到寂寞吗?她说算命的说她命中注定要离乡别井,这样对她比较好。
  飞机缓缓地降落香港,我们的神经线也渐渐地开始绷紧,她提议我们分开来下机,我让她先走。第二天全香港都以大篇幅的头条,报道她回港的消息。
  二零一三年来临的前夕,我在南非度假,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窗外满天星斗,拱照着蒙上一层层薄雾的橘色月亮,诗意盎然,我想起了她,嘴里轻哼着“月亮代表我的心”。
  她突然的离去,我怅然若失,总觉得我们之间的情谊不该就这样结束了。
  这些年她经常在我梦里出现,梦里的她和现实的她一样——谜一样的女人。奇妙的是,在梦里,世人都以为她去了天国,唯独我知道她还在人间。
  ……

前言/序言

  白先勇序言《谪仙记——写给林青霞

  林青霞的名字取得好,青霞两个字再恰当不过,不容更改。青色是春色,象征青春,而且是永远的。霞是天上的云彩,是天颜,不属人间。青霞其人其名,让我联想起李商隐的《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乃主霜雪之神,冰肌玉骨,风鬟雾鬓,是位孤高仙子。林青霞是台湾制造出来的一则神话,这则神话在华人世界里闪耀了数十年,从未褪色。
  我第一次看到林青霞的电影是一九七七年李翰祥导的那部《金玉良缘红楼梦》,她的第一部电影《窗外》,倒是后来在美国看到的。我自己是红迷,林青霞反串贾宝玉,令人好奇。说也奇怪,这些年来,前前后后,从电影、电视、各类戏剧中,真还看过不少男男女女的贾宝玉,怎么比来比去,还是林青霞的贾宝玉最接近《红楼梦》里的神瑛侍者怡红公子。林青霞在她一篇文章《我也梦红楼》中提到她与《红楼梦》的缘份,觉得自己前世就是青埂峰下那块大顽石。《红楼梦》写的是顽石历劫,神瑛侍者下凡投胎,是位谪仙,所以宝玉身上自有一股灵气,不同凡人。林青霞反串贾宝玉,也有一股谪仙的灵气,所以她不必演,本身就是个宝玉。这是别人拼命摹仿,而达不到的。
  一九八七年,隔了三十九年,我重回上海,上影厂的导演谢晋来找我商谈改编我的小说拍成电影的事,谢晋是当时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他的《芙蓉镇》刚上演,震动全国。谢晋偏偏选中了《谪仙记》,这多少出我意料之外,这篇小说以美国及意大利为背景,外景不容易拍摄,谢晋不畏艰难,坚持要拍这个故事,因为他看中了故事中那位孤标傲世、倾倒众生的女主角李彤,他欣赏她那心比天高、不向世俗妥协的个性,也是一位在人间无处容身的谪仙,最后自沉于海,悲剧收场。这样一位头角峥嵘、光芒四射的角色,哪位女明星能演呢?谢晋跟我不约而同都想到:林青霞,就是她。我们认为林青霞可以把李彤那一身傲气、贵气演得淋漓尽致。林青霞有那个派头。谢晋去接触林青霞,据说她已有允意,而且还飞到上海去试过镜,但那时台湾对大陆刚开放,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林青霞大概在诸多考虑之下,到底没接下这部片子。《谪仙记》后来改名为《最后的贵族》,李彤一角,落到潘虹身上,男主角是濮存昕。摄影组到纽约拍摄,拍到酒吧中李彤买醉那一场,林青霞突然出现,到现场探班。据武珍年的记载,林青霞“穿着黑色的上衣、裙子,黑色的大氅,飘逸地走到了我们大家面前”,她拥抱了潘虹,而且又“握住谢晋导演的手久久不放”,林青霞是在祝福潘虹,向谢晋致歉。林青霞大气,有风度。
  潘虹是个好演员,最后李彤在威尼斯自沉的那场演得很深刻。但我常常在想,如果换成林青霞,踽踽独行在威尼斯的海边,夕阳影里,凉风习习,绝代佳人,一步一步走向那无垠的大海——那将是一个多么凄美动人的镜头。
  其实我在八零年代初就跟林青霞会过面,八二年我的舞台剧《游园惊梦》在台北上演,轰动一时,制作单位新象的负责人许博允兴致勃勃,想接着把《永远的尹雪艳》也搬上舞台。他把林青霞约在一位朋友家里,大家相聚。尹雪艳是另一个遗世独立的冰雪美人,许博允大概认为林青霞就是永远的尹雪艳吧,那时林青霞红遍了半边天,可能头一次见面,有几分矜持,坐在那里,不多言语,一股冷艳逼人。后来跟青霞熟了,才发觉原来她本人一点也不“冷”,是个极温馨体贴的可人儿。二十多年后,一次在香港机场,等机时我买了一些日用品,正要到柜台付钱发觉已经有人替我付了,回头一看,青霞微笑着站在那里,很随便地穿了一件白衬衫,背了一个旅行袋,她跟施南生一伙正要到吴哥窟去。青霞已经退出影坛多年,看她一派轻松,好像人生重担已卸,开始归真返璞了。可是浓妆淡抹总相宜,风姿依旧。
  二零零七年十月北京国家大剧院落成,开幕第一出戏邀请的便是青春版《牡丹亭》三本大戏。青霞在好友金圣华的怂恿下,也一起到北京去观赏《牡丹亭》。她没看过昆曲,只想试一试看第一本,那晓得一连却看了三天,完了兴犹未尽,还邀请《牡丹亭》的青年演员去吃宵夜,她一下便被昆曲的美迷住了,而且由衷地爱惜那群努力扮演《牡丹亭》的年轻伶人。十几个《牡丹亭》里的花神把青霞团团围住,女孩子们兴奋莫名,做梦也没想到居然能跟她们崇拜的偶像东方不败坐在一起, 她们对青霞的电影如数家珍, 原来大陆的电视常年在播放她的戏。青霞取出了一叠签名照片, 给了那些女孩子一人一张。香港大学同时在北京举行了昆曲国际研讨会, 在国家大剧院七重天的花瓣厅开了一个盛大的晚会, 那晚文化界冠盖云集, 青霞盛装出席, 我挽着她进场时, 全场的注意力,当然又集中在这颗熠熠发亮的星星身上了。
  这几年青霞生活的重心之一是写作, 她很认真, 有几次跟我讨论,问我写作的诀窍,我说:写你的心里话。她的第一本书《窗里窗外》果真写下了许多心里话, 可说是本“ 青霞心语”, 我写下这样的感想:
  你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你对人的善良与温暖。
  “ 真” 与“ 善” 是你这本书最可贵的特质, 因此这本书也很“ 美”。
  这些话用在她第二本散文集《云去云来》上,也一样正确。第二本书还是以人物画像刻划得最好。《印象邓丽君》是一幅很动人的速写,邓丽君是另一则“台湾神话”,她的甜美歌声,响彻大地,曾经是多少人的心灵鸡汤,尤其是饱受“文革”创伤的大陆同胞。林青霞、邓丽君在一起,一对丽人,倒还真像青女素娥,月中霜里斗婵娟。难为两位“神话人物”,竟能彼此惺惺相惜,青霞写这篇纪念文章,极有分寸,写到两人的友情交往,含蓄不露,写到邓丽君香消玉殒,则哀而不伤,这都出于她对邓丽君的敬重,不肯轻率下笔的缘故吧。其实邓丽君不好写,她是个神秘女郎,她的声音在你耳边,可是她的人却飘忽不定,难以捉摸。青霞几笔速写,却把这个甜姐儿抓住了,勾画得有棱有角。
  青霞跟张国荣的交情匪浅,两本书中都提到他,而且笔调都充满了怜惜与哀惋。二零零三年四月一日张国荣从文华酒店跳楼自杀,香港人为之心碎。此后青霞每上文华酒店,总要避开Clipper Lounge的长廊,因为生前,张国荣常常约她在那里聊天,青霞与张国荣之间似乎有一种相知相惜的心灵之交,张国荣事业鼎盛,满身荣耀,但无论在演唱会上或是电影中(《胭脂扣》、《春光乍泄》、《霸王别姬》),他的眼神里总有一痕抹不去的忧伤,青霞了解他,同情他为忧郁症缠身的痛苦。张国荣的孤独,她懂,因为她自己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同一篇文章中,她写到有一回拍完戏,深夜回返公寓,远眺窗外,一片灿烂,如此良夜,香港的美景当前,青霞突然感到孤单,不禁伤感哭泣起来。艺人爬到巅峰,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寂寞,往往也就随之而来。
  写到不同个性的人物,青霞的笔锋也随之一转。杨凡与张国荣两人南辕北辙,形容杨凡的调皮任性,潇洒豪放,青霞的笔调变得轻松活泼,《醉舞狂歌数十年》,她把杨凡写活了。甄珍与邓丽君又是一个强烈对比,她把甄珍写成《一个好女人》,她笔下的贤妻良母,变得有点诙谐,但看得出来,甄珍的贤惠,她是真心钦佩的。七零年代,甄珍刚冒红,我见过她,到过她家,甄珍少女时代就是一个乖乖女。
  书中有几篇是写她的心路历程,青霞皈依佛教,《法王与你交心》记载她二零零八年到印度新德里去参拜大宝法王的神秘经验。起源是青霞的母亲因忧郁症不幸往生,青霞经常梦里见到母亲愁容不展,因此忧心忡忡,希望参谒法王,指点迷津。十七世大宝法王的确气势非凡,青霞见到他似乎感到地在震动,耳为之鸣。她如此形容:“大伙儿蹲跪在法王跟前,这时飞来两只黑色的鸽子,站在窗外的栏杆上,望过去恍如停在法王的肩头,守护着法王。法王撑了撑眼睛,嘴里发出一个声音,感觉就像是龙在叹息,仿佛有万千的感伤和肩负着沉重的压力。”匍伏在菩萨面前,佛门弟子林青霞感动得泪如雨下。
  林青霞拍过上百部电影,扮演过人生百相,享尽影坛荣华,也历尽星海浮沉。演艺生涯,变幻无常,有时不免令人兴起镜花水月、红楼一梦之慨,一个演员要有多深的内功定力,才能修成正果,面对大千世界,能以不变而应万变。我不禁纳罕,青霞是凭着一股什么样的内在力量,支撑着她抵挡住时间的消磨,常常不期然在她身上,我又仿佛看到了《窗外》那个十七岁的清纯玉女。
  美人林青霞,是永远的。
《云去云来》: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关于岁月、情感与生命的沉淀 缘起:风华绝代,倾情讲述 当一位承载了无数观众心中经典与传奇的女性,决定将自己生命中那些最珍贵、最动人的片段娓娓道来时,《云去云来》便应运而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自述,更像是一封写给时间、写给过往、写给未来的情书,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个时代的印记,镌刻着一颗传奇女性的灵魂。而特别之处在于,随书附赠的CD,更是邀请了林青霞本人,用她那熟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亲自朗读书中的篇章。这不仅是一次阅读的延伸,更是一次声音与文字的深度交融,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风华绝代的女神进行一场面对面的对话,聆听她最真实的心声,感受她最细腻的情感。 内容预览:岁月的回响,情感的拾遗 《云去云来》是一本厚重的书,它并非仅仅罗列人生经历的流水账,而是以一种极为细腻、深刻的视角,回溯了林青霞人生中的重要节点与感悟。书中,她毫不避讳地谈及自己的成长,那些青涩的年华,初入演艺圈的懵懂与探索,以及如何在镜头前,一步步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偶像。 读者将有机会窥见,那个在银幕上英姿飒爽、或温柔婉约的林青霞,在镜头之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今天的自己。她会分享那些塑造了她人格魅力的家庭温暖,那些让她铭记至今的师长教诲,以及那些在她生命长河中闪耀过的友情与爱情。这些片段,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仿佛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书中的章节,或许会以时间为线索,勾勒出她职业生涯的起伏,那些辉煌的瞬间,也包括那些不为人知的挑战与挣扎。她会讲述与不同导演、演员合作的经历,那些幕后的故事,那些因戏结下的情缘,都将在此一一呈现。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演员的成长轨迹,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电影产业的变迁,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特有的情感与价值观。 然而,《云去云来》的魅力绝不止于此。在林青霞的笔下,个人的经历与普遍的人生哲思巧妙地融合。她关于“云去云来”的比喻,是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最深刻的体悟。她会分享自己对人生起落的思考,对得失的看法,以及如何在喧嚣与平静之间找到内心的平衡。这种哲思,并非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根植于她真实的人生体验,因此显得尤为真诚与打动人心。 书中,情感的描绘也是一大亮点。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被林青霞以一种温婉而充满力量的方式呈现。她会讲述那些让她感动的瞬间,那些让她流泪的时刻,那些让她懂得珍惜的人。这些情感的叙述,具有普世的价值,能够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因为它们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朗读CD的价值:灵魂的共振,情感的升华 随书附赠的CD,是《云去云来》这本书的点睛之笔。林青霞亲自朗读,其意义绝非仅仅是“听”书,而是“听”一个灵魂的声音。 首先,林青霞的嗓音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润,是阅历赋予的从容,是无数次在镜头前磨砺出的感染力。当她用自己的声音,将书中的文字一一念出时,那些文字仿佛获得了生命,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立体。读者听到的,不再是冰冷的字符,而是她真实的呼吸、她的语气、她的情感起伏,仿佛她就坐在你身边,用最亲切的方式与你交流。 其次,CD的朗读让情感的传达更加直接与深刻。文字有其局限性,而声音则能够更直接地传递情绪。林青霞在朗读时,她的语调、她的停顿、她的轻重,都蕴含着她当时的心境。那些藏在文字背后的喜悦、忧伤、感慨、释然,都会随着她的声音,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听者。这是一种灵魂的共振,让读者在听觉上,与作者的情感世界产生更深层次的连接。 再者,CD的附赠,为不同阅读习惯的读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对于喜欢沉浸式阅读的读者,可以直接翻阅纸质书,细细品味文字的韵味;而对于希望在通勤、家务或其他碎片化时间里汲取养分的人来说,CD的朗读无疑是绝佳的选择。你可以闭上眼睛,在林青霞的声音中,跟随她的思绪,漫步于她的人生风景。 更重要的是,CD的朗读,是对文字的一种再创作。林青霞通过声音的演绎,赋予了文字新的生命与解读。她可能在某个词语上稍作停留,让我们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她可能在某个句子上放慢语速,让我们去感受其中的情感重量。这种基于个人体验的二次创作,使得《云去云来》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与多元。 阅读《云去云来》:一场与自我心灵的对话 《云去云来》这本书,以及随附的朗读CD,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阅读体验。它邀请读者不仅仅是成为一个旁观者,更是成为一个同行者。 当你翻开书页,当你按下播放键,你将被带入林青霞的人生轨迹。你将看到一个女性如何面对青春的迷茫,如何面对事业的起伏,如何面对情感的得失,如何面对岁月的流转。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可能会在她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生命的影子,看到自己曾经的困惑、曾经的挣扎、曾经的喜悦。 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思考。它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如何在人生的风雨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保有优雅与从容? 林青霞用她的文字和声音,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生命的智慧。她告诉我们,无论人生经历多少风雨,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云去云来”本是常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起伏,如何从中汲取力量,如何让生命在流转中,依然保持其应有的光彩。 《云去云来》,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关于生命哲思、关于情感力量的杰作。而附赠的林青霞亲自朗读CD,更是将这份体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让读者能够真正地“听”懂这本书,感受作者最真挚的情感,领悟她对生命最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陪伴,一次启迪,一次与内心最深处自我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三段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因为对林青霞的喜爱而买了这本书,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对她的个人崇拜。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生、关于女性、关于如何与自己相处的生活哲学。《云去云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林青霞的文字非常真挚,没有丝毫的虚饰和做作。她像是在和最亲近的朋友聊天,分享她的喜怒哀乐,她的迷茫与顿悟。我特别欣赏她那种敢于直面自己内心,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且从中汲取力量的态度。书中的一些经历,听起来是那么的平凡,但她却能从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这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哲理,其实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的点滴之中,只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去发现。而那张CD,简直是点睛之笔。林青霞的声音,带着一种成熟女性特有的韵味,温和而有力。她朗读的语调,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文字的情感,有时带着一丝怀旧,有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听着她的声音,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她所描绘的场景中,与她一同感受那些喜怒哀乐。

评分

第一段 拿到这本《云去云来》的时候,内心其实是有些忐忑的。毕竟,林青霞的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光环,我害怕书中的文字无法承载我心中对她的想象,或者说,我心中的那个“林青霞”和书中的她会有太大的差距。然而,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她笔下的文字,不像是一个明星在卖弄文采,更像是一位久经世事的朋友,用一种极其真诚、甚至有些笨拙的方式,与你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最朴素的情感,最真实的感悟。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她年轻时的青涩,看到了她在镁光灯下的坚韧,也看到了她褪去光环后的平静。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对童年的回忆,对亲情的描绘,对人生的思考,都让我感同身受。她写到的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在不经意间,也能照见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角落。尤其是听到她亲口朗读的那段CD,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沉淀,却依然充满了磁性,每一个字,每一个停顿,都恰到好处,将文字的情感传递得淋漓尽致。仿佛她就坐在你身边,轻声讲述着她的人生故事,让你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

第五段 拿到《云去云来》这本书,我最期待的莫过于那张林青霞亲自朗读的CD。而当我真正打开这本书,沉浸其中后,我才发现,这本书本身就蕴含着比CD更动人的力量。林青霞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她能用最朴素的语言,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她笔下的故事,不一定是惊心动魄的传奇,但却充满了人生的温度和生活的智慧。我特别欣赏她对待过往的态度,不是沉湎于辉煌,也不是沉溺于遗憾,而是将一切都化作了生命中宝贵的经历,用来滋养当下的生活。书中的一些片段,读来让我会心一笑,有些则让我潸然泪下,但更多的是一种温润人心的力量,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而当她用她那独特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朗读这些文字时,这种力量被无限放大。她的声音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只有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仿佛她就是那个坐在你身边,分享人生感悟的朋友。这张CD,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变成了一种心灵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第二段 我一直觉得,能够拥有“优雅”这个形容词的女性,一定是经历过风雨洗礼,内心足够强大的人。《云去云来》这本书,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林青霞的文字,没有丝毫的抱怨和矫揉造作,更多的是一种豁达与从容。她用一种平静的语调,讲述着生活中的起起伏伏,那些曾经的辉煌,那些曾经的失落,在她笔下都化作了生命中的养分,滋养出一种淡淡的,却又极其动人的光彩。我尤其喜欢她对“美”的理解,不只是外在的容貌,更是内心深处的通透与善良。书中的一些段落,读来让人鼻尖发酸,却又在瞬间被一种温暖的力量所包裹。她坦诚地剖析自己的内心,分享那些不为人知的脆弱,却又能在脆弱中找到力量,这种勇气本身就值得我们学习。而那张附赠的CD,更是锦上添花。当她的声音响起,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有那份真挚的情感在空气中回荡。她不是在朗读,而是在分享,分享她的人生感悟,分享她对生活的热爱。每一次听,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情绪,每一次听,都能获得新的启示。

评分

第四段 我一直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将生命的痕迹转化为沉淀,而不是负担。《云去云来》这本书,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林青霞用她坦诚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岁月流转中的成长与蜕变。她的文字,没有抱怨,没有不甘,只有一种看透世事后的淡然与通透。我被她对亲情的细腻描绘所打动,也为她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所折服。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云去云来”,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更迭,更是人生际遇的无常,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无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书中的许多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我仿佛能闻到她家中弥漫的香气,能听到她与家人朋友的欢声笑语。而那张附赠的CD,更是将这份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林青霞的声音响起,仿佛将书中的文字赋予了生命,带着一种温暖而磁性的力量,缓缓注入我的心田。她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分享”,分享她的人生智慧,分享她对生命的热爱,让我深受触动。

评分

一般………………………………………………

评分

?????????

评分

非常好,喜欢在京东上买东西方便,活动还多

评分

好。。。。

评分

商品给力,继续购买,十分满意!

评分

很美的青霞,自然流露的情感,真实的人物,朋友推荐买的,还不错。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有点损坏

评分

帮家人买的,京东小哥送货点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