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第2版)》主要介绍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更着重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概念。首先介绍了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和结构体系。在概念设计方面,一是通过大量的震害实例来说明一些重要的设计概念,二是通过试验研究了解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等构件的性能,从而了解规范和规程对构件设计和配筋构造的要求,三是通过力学分析和受力、变形特性了解一些空间结构和复杂结构的特性,以便掌握设计概念。《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第2版)》还介绍了许多工程实例,读者可以看到国内外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的著名建筑结构简介。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第2版)》与高层建筑结构的教材和规范解说不同,书内基本没有对规范和规程具体规定条文的重复和逐条解释(仅有少量为说明概念列出的要求),读者阅读时联系规范、规程条文,便可深化对条文的理解和掌握。规范、规程的条文不能涵盖千变万化的建筑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规范和规程也会发展和改进,因此很多情况下需要设计者根据规范、规程条文的实质内容对所采取的设计措施做出合理判断,并加以灵活运用。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第2版)》适合于广大的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阅读,同时亦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辅助教材,对于高层建筑方面的科研及设计人员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帮助。
方鄂华,女,1934年生,江苏江阴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抗震结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高层建筑学组委员,第一届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与现状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历史和现状
1.2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1.3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1.4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第2章 结构体系
2.1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2.2 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2.3 结构体系的应用和发展
第3章 抗风、抗震设计方法
3.1 风荷载和风洞试验
3.2 抗震设计和计算方法的发展
3.3 反应谱方法
3.4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
3.5 静力弹塑性分析(推覆分析)
第4章 震害分析
4.1 国内外大地震的一般情况
4.2 场地、地基土与结构震害
4.3 结构刚度和震害的关系
4.4 结构双向刚度不均匀造成的破坏
4.5 结构平面刚度不均匀造成扭转破坏
4.6 结构竖向刚度不均匀或承载力不均匀造成的薄弱层破坏
4.7 结构顶部刚度减小造成的鞭梢效应
4.8 结构碰撞造成破坏
4.9 结构赘余度不足造成的震害
4.10 短柱、角柱、节点区箍筋不足以及弱柱强梁造成的柱破坏
4.11 剪力墙结构的地震破坏
第5章 结构概念设计
5.1 结构刚与柔的选择
5.2 结构平面布置宜刚度均匀,减少扭转
5.3 结构沿竖向刚度宜均匀,避免软弱层,减少鞭梢效应
5.4 预先估计结构的破坏形态,调整承载力以加强或削弱某些部位
5.5 设计延性结构和延性构件
5.6 设计多道设防结构——超静定结构和双重抗侧力体系的概念
5.7 重视构件承受竖向荷载的安全
5.8 加强结构整体性——缝的设置
5.9 关于填充墙布置和材料选用
5.10 规范对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的要求
第6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
6.1 延性梁
6.2 延性柱
6.3 强节点、强锚固
第7章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
7.1 悬臂剪力墙
7.2 联肢剪力墙(规则开洞的剪力墙)
7.3 剪力墙墙肢的加强措施
7.4 连梁的延性和设计概念
第8章 筒体结构设计概念
8.1 框筒、筒中筒和束筒的设计概念
8.2 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设计概念
第9章 加强层与转换层
9.1 伸臂、环向构件、腰桁架和帽桁架(加强层)
9.2 转换层
9.3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概念
9.4 具有转换层结构的楼板设计
第10章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工程实例
10.1 上海金茂大厦
10.2 深圳地王大厦
10.3 上海明天广场
10.4 广州中信广场
10.5 香港中环广场(Hongkong Central Plaza)
10.6 北京新世纪饭店
10.7 北京天亚花园
10.8 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大厦双塔(Petronas Twin Towers)
10.9 广东国际大厦
10.10 广州天王中心大厦
10.11 深圳赛格广场
10.12 大连远洋大厦
10.13 美国加州太平洋公园广场公寓(Pacific Park Plaza)
10.14 美国芝加哥南威克大街311号大楼(Building at 311 South Wacker Drive)
10.15 香港和合中心(Hope Well Centre)
10.16 芝加哥昂提瑞中心
10.17 上海中心
10.18 重庆滨江广场大厦结构优化设计
10.19 北京中国尊
10.20 合肥华润中心超限结构设计
10.21 其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0.22 其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10.23 其他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
10.24 其他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和巨型结构
参考文献
再版前言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出版至今已经有10年了。这10年中我国的高层建筑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无论在数量上、高度上,还是在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上都有飞速发展与进步,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国《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0-2010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正向更高水平前进,我国已有一大批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也有会更多的年轻工程师参加到设计工作中。
在高层建筑建设飞速发展的时候,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应该更加注意提高技术水平与修养,但是,无论结构设计方法和技术如何发展,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不会改变的,作者认为有必要再版本书,让更多结构工程师、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了解概念设计方法。
本书中有关震害及其经验教训、构件试验研究结果与设计规定以及一些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比较的内容没有变化。新版书除了一些局部修改和文字修改外,增加的内容有:最新世界高层建筑状况与我国高层建筑发展情况,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的介绍及运用,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双重抗侧力结构的进一步探讨,结构规则性及减少扭转震害的措施等,并增加了一些近年设计的超高层建筑工程实例。
感谢广大读者的关心,欢迎指正!
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充满了生硬的直译和不符合中文工程术语习惯的表达。有些关键的专业术语,例如“延性铰区”、“耗能支撑”等,被翻译得晦涩难懂,我不得不频繁地在不同版本的英文原著或者其他中文参考书之间来回对照,才能勉强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种翻译上的障碍严重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让人感觉像是在啃一块难以下咽的干面包。如果这是一本面向国际读者的英文原版,或许可以理解其严谨性,但作为一本面向国内读者的中文书籍,这种低水平的本地化工作是对读者智力和耐心的双重折磨。学术交流的桥梁不该因为翻译的粗糙而变得如此崎岖难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灾难,封面那种陈旧的色调和老气的字体组合,让人提不起任何阅读的兴趣。打开内页,排版更是令人抓狂,大段的文字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仿佛设计师完全没有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更要命的是,那些本应清晰明了的结构示意图,线条粗细不均,标注模糊不清,有些关键的节点细节甚至模糊到需要用放大镜才能勉强辨认。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视觉上的障碍极大地增加了理解复杂概念的难度,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揣摩图纸,而不是去吸收核心的知识点。如果一个技术类书籍连最基础的版面美学和图示清晰度都做不好,那么它在信息传达的效率上必然是大打折扣的。我真心希望未来的修订版能在视觉呈现上下大功夫,毕竟在高度依赖图示的结构设计领域,清晰直观的呈现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与其宣称的“概念设计”定位存在明显的脱节。它似乎试图面面俱到,从基础的材料力学讲到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但结果却是哪一方面都没有深入。例如,在讨论剪力墙的配筋构造时,仅仅给出了几个标准化的公式和图例,对于如何根据实际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调整钢筋分布的复杂考量,几乎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对于有一定工程经验的人士来说,这些内容显得过于浅显,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持和深入的理论推导,读起来像是在看一本中学物理的复习提要,而不是一本专业参考书。我期待的是能够揭示设计哲学和决策过程的见解,而不是一套生硬的规范复述,这本书在这方面完全没有达到预期。
评分我注意到书中引用的规范和标准似乎有些过时了。虽然理论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结构设计始终是与时俱进的,新的抗震设计规范、材料性能的更新以及施工技术的进步,都直接影响着“概念设计”的合理性。书中在论述某些关键的结构性能指标时,引用的参数和设计方法明显滞后于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最新标准。这使得我不能完全放心地将书中的某些结论直接应用于当前的项目中,每次使用都必须小心翼翼地进行“时效性”核查。对于一本号称“第2版”的专业书籍来说,内容更新的滞后性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它削弱了这本书作为一本实用参考书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复杂结构体系的“迭代优化”过程时,显得过于理想化和线性化了。它似乎假设设计是一个从A到B的平滑过程,但在实际的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建筑、设备管道等专业之间的冲突和妥协是常态。书中很少提及如何在高密度剪力墙与大开间需求之间进行权衡,或者如何处理核心筒位移与伸臂桁架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荷载分配。缺乏对这种“多目标优化”困境的探讨,使得这本书提供的设计思路显得过于学院派和脱离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理想结构”的设计手册,而不是一本关于“现实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指南。
评分很实用,很赞,下次还会来的
评分书写的有点浅了,概念设计有点千篇一律,还是得有项目才能学
评分618打折的时候屯了很多书!
评分好。。。。。。。。。。。。。。。。。。。
评分非常实用的结构设计书籍,多读书可以提升自己。
评分很好,书很有价值,很有用途
评分非常满意
评分非常满意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