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傢文庫:百科名傢中國史

名傢文庫:百科名傢中國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鄧廣銘 等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中國史
  • 通史
  • 名傢
  • 文庫
  • 百科
  • 文化
  • 經典
  • 史學
  • 古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ISBN:978750009349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7896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1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26位著名曆史學傢經典力作!一部小型曆史閱讀百科,講述中國5000年悠久曆史。
  由名傢撰寫的學科概述條目和長條目,其本身即是對某一學科體係和知識主題的總結和描述,雖然篇幅簡潔,文字精練,但充滿深厚的學識積澱,是傳播和普及某一門類知識的經典之作。因此,為便於讀者從浩繁的海量信息中,快捷獲取某一門類或主題精準的、係統化的知識,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特將這些名傢撰寫的條目按知識體係匯編而成可隨手捧讀的大眾圖書。在此指導思想之下,我們推齣瞭《百科名傢中國史》。
  《名傢文庫:百科名傢中國史》根據讀者的閱讀習慣,改變瞭原有百科條目的排版形式,重新設計調整瞭版麵,並適當選配瞭一些體現曆史風貌、事物特性等富含知識信息的圖片,增加瞭拓展知識、補充曆史背景等方麵內容的鏈接,還將一些小的知識點以腳注形式呈現。
  

內容簡介

  

  《名傢文庫:百科名傢中國史》源自《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曆史》,由中國各斷代史研究領域頗有建樹的包括周一良、唐長孺、戴逸等在內的26位著名專傢學者撰寫,時限起自傳說時期,截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基本反映瞭中國自古代至近現代各個曆史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科技、文化、民族、對外交往等方麵的基本事實和主要脈絡,係統全麵,且知識準確,文字嚴謹,錶述精當,充分反映瞭名傢學者的治學風範,許多文字如今已成為留給後輩的彌足珍貴的紀念。

目錄

傳說時期/1西周文獻中的古史神話傳說/1《天問》所載的古史神話傳說/2春鞦戰國前期的古史傳說/2戰國中後期加工編成的古史傳說/4漢代後起的古史神話傳說/6近世對傳說時期的認識/7夏/10夏代的主要活動區域及其遺跡/10夏代王權的變革/11夏王朝的統治與剝削 /13農業/14手工業/15文化藝術 /16商/18起源和發展/18社會生産/19階級關係/24方國各族/27文字和宗教/27科學和文化/28西周/31西周的興亡/31典章製度/37社會經濟/42文化思想/46春鞦/51經濟/52政治製度/55強國的爭霸活動/59各國君主權力下替和卿大夫的兼並鬥爭 /67華夏和戎狄蠻夷的關係/69孔子及其學說思想 /71戰國/73社會經濟的巨大變革/74社會結構的變化和各種身份的勞動生産者/81各國的變法和新的君主集權製/84官製、兵製和法律/87七國的兼並戰爭和秦的統一/90邊境內外各族/97諸子的思想與學說/98
秦/102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度的建立/102防止封建割據的措施 焚書坑儒/105整齊製度/106對匈奴和對越人的戰爭/107秦代的急政/108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110楚漢之戰/111漢/113西漢初年的"休養生息"/114西漢社會經濟的發展/120西漢社會各階級的狀況/126漢武帝時期統一的鞏固和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度的加強/132削弱丞相權力/135周邊各民族 西漢王朝同周邊各族的關係/143階級矛盾的發展與王莽改製/154綠林、赤眉大起義/161東漢時期封建經濟的發展和豪強勢力的擴張/165封建專製體製的完備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174周邊各民族 東漢王朝同周邊各族的關係/181東漢後期的階級鬥爭和黃巾大起義 /190漢代的文化/194三國/214三國局麵的形成/214晉/223西晉/223東晉/228兩晉的文化/233十六國/237十六國與五鬍/237人民的生産與生活/238各族所建政權的性質/239編戶與蔭附戶口/240少數族政權與漢族士庶的關係/240教育與文化/241佛教的傳播與發展/242東西交通/243分裂與融閤/244南朝/245宋齊梁的政治/246南朝的經濟/250社會各等級、階層與集團/253陳朝的興亡/256南朝少數民族的融閤/257南朝的文化/259玄學與宗教/260北朝/262北魏/263東魏/270西魏/271北齊/272北周/273隋/275隋朝的建立和強盛/275隋朝的覆亡/289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296唐/299唐朝的建立和前期的統治/299唐朝前期的社會經濟和課役製度/309唐朝開元、天寶時期的變革和改革/318唐朝後期的政治和財政改革/324唐朝後期的社會經濟/334周邊各族的社會發展及其與唐朝的關係/338唐朝的科學技術和文化/347唐朝的中外關係及經濟、文化交流/362唐末農民起義和唐朝的滅亡/368唐朝的曆史地位/373五代十國/376五代的更迭和十國的割據/376五代十國時期的社會經濟/382政治製度的一些變化/386後周的改革與分裂局麵的結束/388五代十國的科技文化/390遼/394建國前的情況/394遼的建國和它的發展/396西遼/402政治製度/403經濟概況/409宗教與文化/412宋/416北宋政治/416南宋政治/454宋朝政治製度/474高度發展的宋代經濟/488高度繁榮的宋代文化/506宋朝的曆史地位/524
西夏/526建國前的曆史/526元昊建國及曆朝概況/530夏國的製度/536

精彩書摘

  東漢時期,西南邊徽以外的部落和民族,遣使貢獻方物和請求內屬的還有很多。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公元75),汶山以西的白狼、檠木、唐葭等百餘部相率內附,人數很多,白狼王還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作詩三章,紀念這一重大的曆史事件,稱作《白狼歌》。歌詞的漢字聲讀和意譯,保存在《後漢書·西南夷傳》和注中。東漢後期的階級鬥爭和黃巾大起義   東漢後期的階級鬥爭   和帝、安帝以後,東漢統治集團腐朽,豪強勢力擴張,輪流當政的宦官外戚競相壓榨農民,農民境況日益惡劣。長期戰爭加重瞭農民的苦難。水旱蟲蝗風雹和牛疫連年不斷,地震有時成為一種嚴重災害。沉重的賦役和癘疫、飢饉嚴重地破壞瞭農村經濟,逼使農民到處流亡。東漢王朝屢頒詔令,用賜爵的辦法鼓勵流民嚮郡縣著籍,但這不過是畫餅充飢,對流民毫無作用。流民數量越來越多,桓帝永興兀年(153)竟達數十萬戶。地方官吏為瞭考績的需要,常常隱瞞災情,虛報戶口和墾田數字,這又大大增加瞭農民的賦稅負擔,促使更多的農民逃亡異鄉。   靈帝時,宦官支配朝政,政治腐敗達於極點。光和元年(178),靈帝開西邸公開賣官,二韆石官兩韆萬,四百石官四百萬,縣令長按縣土豐瘠各有定價,富者先入錢,貧者到官後加倍繳納。靈帝又私賣公卿等官,公韆萬,卿五百萬。州郡地方也多是豺狼當道。   流亡的農民到處暴動。早在安帝永初三年(109),就有張伯路領導流民幾韆人,活動於沿海九郡。順帝陽嘉元年(1 32),章河領導流民在揚州六郡暴動,縱橫四十九縣。  ……

前言/序言


史海鈎沉:中華文明的璀璨群星——中國古代思想、藝術與科技的輝煌篇章 (本書簡介) 引言:追溯文明之源,洞察曆史之魂 中華文明,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的魅力不僅在於疆域的遼闊與朝代的更迭,更在於其內部思想的深度、藝術的瑰麗以及科技的創新。本書並非對宏大敘事的簡單復述,而是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塑造瞭中華民族精神底色、推動瞭社會進步的關鍵領域——古代思想的智慧精髓、藝術殿堂的巔峰成就,以及支撐起古代輝煌的科技基石。 我們試圖穿透曆史的迷霧,探尋那些在特定曆史節點上迸發齣不朽光芒的個體與群體,他們的思想、創造與發現,共同構築瞭中華文明的獨特光譜。 --- 第一篇章:思想的洪流——諸子百傢的思想脈絡與影響 中華思想史的黃金時代,無疑是先秦時期的“百傢爭鳴”。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一時期湧現的各大學派,闡述其核心觀念、理論體係及其對後世政治、倫理和社會結構的深遠影響。 一、儒傢:仁義禮智信的構建與演變 孔子創立的儒傢思想,並非僵化的教條,而是一套持續演進的社會倫理體係。本書將梳理從孔孟的“性善論”與“仁政理想”齣發,到荀子的“性惡論”與“禮法並重”,再到董仲舒“天人感應”下被官方意識形態化的過程。重點探討儒傢思想如何在漢代獨尊後,不斷吸收佛道思想,最終於宋明理學時期,發展齣對“天理”和“心性”的精微探討,為中國士人階層提供瞭精神依托。 二、道傢:自然無為的哲學與藝術的滲透 老莊的道傢思想,以其對“道”的體悟、對“無為而治”的推崇,構成瞭中國哲學中極其重要的反思力量。我們將分析《道德經》與《莊子》中蘊含的辯證法思想,及其如何影響瞭中國文人的隱逸情懷和對個體自由的追求。道傢思想對中國山水畫、書法藝術中“氣韻生動”的追求,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法傢、墨傢與其他流派的貢獻 法傢韓非子集大成的人治與法治思想,在秦朝的統一實踐中發揮瞭決定性作用,本書將審視其理論的嚴密性及其曆史局限性。墨傢“兼愛非攻”的實用主義倫理觀,雖然在戰國後逐漸隱沒,但其在科技製造和邏輯推理上的成就值得我們重新審視。此外,陰陽五行學說如何滲透到醫學、占蔔和宇宙觀中,形成古代中國獨特的“整體論”思維模式,也將得到詳細闡述。 --- 第二篇章:藝術的巔峰——審美情趣與創作的變遷 中國古代藝術,是精神世界的物質化顯現。本書將跳齣簡單的朝代更替,著重分析不同藝術門類中,審美標準的演變與核心精神的錶達。 一、書法:綫條的舞蹈與性情的流露 書法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我們追溯甲骨文的古樸莊重,金文的典雅莊重,小篆的規範統一。重點分析漢隸的雄強開拓與魏晉風骨的超逸灑脫。王羲之如何將書法推嚮“盡善盡美”的境地?唐代楷書的法度森嚴(歐顔柳趙),宋代追求意趣的行草,明清對筆法的反思與創新,都反映瞭士人內心世界的波動。本書將細緻解讀不同書體背後蘊含的“中和”、“筋骨”與“風神”等審美概念。 二、繪畫:寫意精神與山水意境的構建 中國畫的核心在於“寫意”,而非單純的形似。從顧愷之的人物造型,到六朝畫傢對“氣韻生動”的追求,再到唐代吳道子“吳帶當風”的雄勁。重點分析唐宋山水畫(如李思訓的青綠山水與王維的水墨開創)如何確立瞭“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理想山水觀。元四傢的筆墨趣味、明清文人畫對自我情懷的強調,共同構建瞭一個以“筆墨精神”為核心的繪畫體係。 三、詩詞歌賦:情感的凝練與時代的側影 本書將精選不同時期最具代錶性的詩歌流派,分析其藝術手法。《詩經》的質樸民風,《楚辭》的浪漫瑰麗,漢樂府的現實關懷,魏晉詩歌的感物傷懷,唐詩的集大成(律詩的格律之美與絕句的含蓄之妙),以及宋詞婉約豪放的對仗,都摺射齣不同時代的社會情緒與知識分子的心聲。 --- 第三篇章:科技的基石——古代文明的實踐與創新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是支撐其龐大帝國運行和滿足其復雜生活需求的堅實基礎。本書將梳理其中最具原創性和影響力的領域。 一、天文與曆法:觀象授時,指導農耕 精確的天文觀測是中國古代政治閤法性的重要來源。本書將介紹古代觀象颱的設置,重點剖析張衡在渾儀、地動儀上的開創性成就,以及曆法體係(如太陰曆與朔望月計算)的演進,及其與農業生産的緊密結閤。 二、農學與水利工程:與土地的對話 從都江堰的無壩引水奇跡,到賈思勰《齊民要術》對農業生産經驗的係統總結,中國古代在農學領域的智慧是保障人口生存的關鍵。本書將探討灌溉技術、選種育種以及耕作工具的革新,如何在數韆年間支撐起龐大的人口基數。 三、四大發明(印刷術與火藥的變革性意義) 造紙術的齣現極大地降低瞭知識傳播的成本,而雕版印刷術的成熟,則為後世的文化普及奠定瞭技術基礎。火藥從煉丹副産品到軍事應用的過程,體現瞭古代對物質世界的深刻認識與實踐。本書將重點分析這些發明是如何跨越地理限製,對世界文明進程産生根本性影響的。 結語:跨越時空的對話 《史海鈎沉》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去理解中華文明的內在邏輯與外在錶達。它邀請讀者走入思想的深處,感受藝術的魅力,並敬畏科技的創造力。這些曆史的遺産,不僅是先人留下的財富,更是當代人理解自身文化身份與未來發展路徑的寶貴參照。通過對這些核心領域的深度聚焦,我們得以更清晰地勾勒齣中華文明獨一無二的精神坐標。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大緻瀏覽完前幾章的目錄結構,發現它在知識的組織和編排上確實下瞭大功夫。它沒有采用那種傳統的、按時間綫索羅列事件的做法,而是更傾嚮於主題式和模塊化的劃分,這對於快速定位某一領域或某一特定時期的信息非常友好。舉個例子,它把經濟史、社會變遷、思想流派這些內容都獨立成篇,雖然它們之間相互關聯,但這種劃分使得讀者在研究某個特定議題時,可以像查閱工具書一樣精準高效地找到所需資料,避免瞭在冗長的時間軸中來迴跳躍的麻煩。我試著查找瞭幾個我此前一直模糊的概念,發現它提供的解釋不僅詳盡,而且輔以大量的圖錶和關鍵人物的介紹,信息密度極高,完全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入門讀物。這種深度和廣度的完美平衡,顯示齣編撰團隊對曆史脈絡的深刻理解和精準把控,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梳理知識體係的能力。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說,拿到手裏就感覺分量十足,那種厚實感和紙張的質感,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閱讀。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雖然是百科類的書籍,但卻沒有那種枯燥的學術氣息,反而透著一股沉穩的曆史厚重感。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燙金的書名和作者信息,在燈光下微微閃爍,顯得格外有品味。要知道,現在很多齣版社為瞭壓縮成本,書本的裝訂和用紙都越來越敷衍瞭事,但這一本絕對是良心製作,即便是放在書架上,也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我把它放在書桌上,每次看到都會有一種想要去深入瞭解其中內容的衝動,那種對知識的敬畏感和對精美實物的欣賞,是同時滿足的體驗。翻閱的時候,那種油墨散發齣的淡淡的清香,也讓人覺得非常舒服,不像有些印刷品會有刺鼻的化學氣味。這種對物理形態的極緻追求,已經超越瞭一本書本身的工具屬性,上升到瞭工藝品的層麵,非常值得那些注重閱讀體驗的朋友們入手。

評分

從內容深度來看,這本書顯然是立足於紮實的學術研究基礎之上的,絕非簡單的二手資料拼湊。我注意到在一些關鍵的曆史事件的論述中,作者引用瞭大量的最新考古發現和前沿的曆史學觀點,這錶明其編撰團隊並非閉門造車,而是緊跟學界前沿動態的。比如在論述某個朝代的技術革新時,它不僅提到瞭已知的成就,還深入分析瞭這些技術背後的社會結構性原因,這種探究事物本質的分析視角,是普通通識讀物難以企及的。更令人稱道的是,它在處理那些充滿爭議的曆史人物和事件時,采取瞭一種非常審慎和平衡的態度,不會輕易下定論,而是呈現齣多方觀點的交織,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提供知識的工具,更像是一本激發思考、深化認知的引路書,對提升個人的曆史素養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實在是太吸引人瞭,完全顛覆瞭我對“百科全書”的刻闆印象。我原以為這種體量的著作,為瞭追求客觀和全麵,行文會極其晦澀和嚴謹,充滿復雜的專業術語。然而,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那些原本深奧復雜的曆史概念,用一種非常流暢、近乎於講故事的筆法娓娓道來。閱讀過程中,我幾乎感覺不到自己是在“學習”,而更像是在聽一位博學的長者,帶著豐富的閱曆,嚮我闡述過去發生的一切。那種敘事節奏的掌控,張弛有度,既有對重大曆史轉摺點的磅礴描繪,也有對民間生活細節的細膩刻畫。這種文風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即便是曆史初學者也能輕鬆地跟上思路,同時又不失學術的嚴謹性,簡直是雅俗共賞的典範之作,讓人愛不釋手,一口氣讀下去都覺得意猶未盡。

評分

這本書的插圖和地圖設計,簡直是神來之筆,為整部作品增添瞭不可替代的視覺衝擊力和輔助理解功能。很多時候,文字描述的地理變遷或戰爭布局,即便是描繪得再好,也遠不如一張清晰的、標注準確的地圖來得直觀有效。我特彆欣賞它對於古地圖的還原和現代製圖技術的結閤,能夠清晰地展示曆史地貌與現代版圖的對照。再說說那些藝術插圖,它們並非簡單的裝飾品,而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與正文內容高度契閤的文物、壁畫或復原圖,它們以一種無聲的語言,將那個時代的風貌和美學趣味直觀地呈現齣來。這種多媒體化的閱讀體驗,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知識點瞬間鮮活起來,我花瞭很長時間去仔細研究其中幾張關於都城布局的俯視圖,收獲頗豐,完全值迴票價。

評分

26位著名曆史學傢經典力作!一部小型曆史閱讀百科,講述中國5000年悠久曆史。

評分

靜下心來, 翻開這本文庫, 感受祖國的曆史

評分

名傢文庫:百科名傢中國史 感覺和中國通史差不多

評分

好書,天天看,曆史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評分

東西不錯,還可以吧,價格也比較便宜

評分

好書,天天看,曆史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評分

這書質量好,也很精緻。

評分

靜下心來, 翻開這本文庫, 感受祖國的曆史

評分

此書是湊單買的,也比較喜歡曆史,隻是這本書真的很一般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