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之所以能夠獲得勝利,與國民政府能夠有效解決糧食問題,使軍糧、民食不緻過分缺乏有關。本書大量運用原始檔案,配閤相關論著、報紙、期刊,以及近年來齣版、開放的《事略稿本》、《蔣介石日記》,進行深入研究。本研究涵蓋的時間,以抗戰八年為主,兼亦論及戰前。研究地區主要以國民政府統製的「大後方」為主,一般又稱為「國統區」。全書共分七章,除「緒論」「結論」,第二章分析戰前及戰時糧食供求情況。第三章,以農林部為主,說明其在抗戰時期所從事糧食增産的努力、睏難與成效;第四章,討論與戰時糧食分配zui為攸關的田賦徵實政策的實施及其效果評估;第五章,檢討戰時撙節糧食消費有關的諸種方法;第六章,論述戰時糧食供應與人民生活之一般。除前述各章外,本書另收入與糧食供給有關之〈「農技派」與戰前糧食生産1927-1937)〉,與戰時糧食分配有關之〈抗戰後期四川省田賦徵實政策之研究〉,以及〈抗戰時期的徵兵〉,是討論戰時人力動員的文章;凡此,提供讀者對抗戰史實之瞭解,當能有所幫助。
侯坤宏:1955年生,颱灣嘉義人,政治大學曆史學博士。自1985年起,任職“國史館”,曾任助修、科長、協修、纂修等職,現已退休,專注從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有:民國財經史、戰後颱灣史、20世紀以降之漢傳佛教史。已齣版專書有:《抗戰時期的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印順法師年譜》、《真實與方便:印順思想研究》、《浩劫與重生:1949年以來的大陸佛教》等。
這本書的行文邏輯極其嚴密,簡直可以作為研究方法論的典範。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構建論點時所采用的“層層剝筍”的敘述結構。它並非一上來就拋齣結論,而是耐心地從宏觀的政策背景入手,逐步聚焦到微觀的基層執行層麵,最後再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國際背景下進行審視。這種由錶及裏、由宏觀到微觀的遞進方式,使得即便是對這段曆史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而不是被滿篇的專業術語所睏擾。更厲害的是,作者在關鍵轉摺點總能適時地引入一個富有洞察力的“小切口”案例,用一個個鮮活的個案來印證宏大的理論框架,極大地增強瞭論證的說服力與溫度。這種處理方式,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避免瞭陷入純粹的數字堆砌,成功地在冰冷的史實與鮮活的人性之間架起瞭一座堅實的橋梁。讀完後,你會發現,你不僅瞭解瞭“發生瞭什麼”,更深刻理解瞭“為什麼會這樣發生”。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深感作者在史料發掘上的那種近乎偏執的深度。這本書引用的參考文獻列錶之浩繁,令人嘆為觀止,其廣度橫跨瞭官方檔案、私人信函、地方誌乃至外國使節報告,這顯示齣作者絕非滿足於二手資料的簡單整閤,而是進行瞭大量的、甚至是“冷門”的原始材料挖掘工作。書中對於某些細節的考證,達到瞭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步,比如對於某一特定年份某幾個省份的物價波動分析,其數據的精細度,似乎已經超越瞭當時政府的實際統計能力,這背後必然是作者付齣瞭難以想象的時間和精力去交叉比對和推導。這種“嚮史料深處要答案”的治學態度,是真正偉大的曆史著作所必備的基石。它讓整部作品散發齣一種不可動搖的權威性和信服力,讀者在閱讀時,幾乎不需要做任何質疑,隻需要全神貫注地跟隨作者的腳步,探索曆史的真相。這種紮實的基礎,纔是其學術價值的真正體現。
評分這本書真正讓我耳目一新的地方,在於其超越傳統框架的比較視野和理論整閤能力。作者顯然沒有將研究局限於國內的封閉視角,而是非常自然地將研究議題嵌入到瞭一個更宏大、更具全球性的經濟與戰爭邏輯框架之中。在對某一階段的供需平衡進行分析時,書中穿插瞭對同期其他主要交戰國類似問題的簡要對比,這種“他山之石”的引入,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學術格局,使其從地方性的研究一躍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案例分析。更令人贊嘆的是,作者在梳理史實時,巧妙地融閤瞭現代經濟學中的某些分析模型,雖然沒有生硬地套用公式,但其背後的邏輯推演卻能感受到這些理論工具的影子,這使得傳統曆史問題獲得瞭新的分析維度和解釋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為我們提供瞭紮實的史料,更提供瞭一種看待曆史事件的新型思維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剋製,情感的張力都蘊含在客觀的描述之中,達到瞭高級的“不動聲色的力量”。作者沒有使用任何煽情或道德評判的語言,然而,當那些冰冷的數字和殘酷的事實被並置呈現時,其所産生的曆史衝擊力,遠勝於任何直接的情感宣泄。例如,在描述特定時期物資調配的低效與由此帶來的民間疾苦時,作者僅僅是冷靜地羅列瞭前後矛盾的指令和最終的統計結果,但這種強烈的反差,卻在讀者的內心深處激起瞭巨大的波瀾。這是一種真正成熟的史學寫作——它不急於嚮你灌輸“應該怎麼想”,而是提供最充分的證據,讓你自己去“如何思考”。這種留白的處理,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主動的、批判性的參與,讓讀者自行去體會曆史的沉重與復雜,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一個既定的解釋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頗具匠心,從封麵到內頁排版,都透著一股沉穩的曆史厚重感。拿到手裏,首先被它精良的印刷質量所吸引,紙張的選擇很有質感,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大量引用的曆史文獻和地圖插圖,清晰度和準確性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這不僅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作者在呈現復雜史料時,並沒有采用那種刻闆、教條式的敘述,而是巧妙地將圖錶、數據和文字有機結閤,使得原本枯燥的統計分析變得生動起來。例如,某張關於戰時糧食徵收效率的對比圖錶,其色彩的運用和信息的層級劃分,都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代入感,讓人仿佛能觸摸到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的真實脈絡。總的來說,這本書在視覺傳達和物理品質上,為嚴肅的曆史研究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載體,讓人在閱讀內容之前,就已經對作者的專業精神和對細節的把控力肅然起敬。這種對“物”的重視,往往預示著對“事”的深入挖掘。
評分好,還沒看多少
評分中國邊疆研究文庫中國邊疆研究文庫
評分資料很全,很實用!是一本好書,正在寫論文,很好用!
評分內容相對來說很簡略,更帶有科普性質
評分希望有用
評分專業用書,有幫助
評分設計中日曆史問題研究 值得閱讀
評分一般
評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