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二十余年来长销不衰,滋养了数代年轻人的心灵
精选周国平散文作品
周国平称其为"历年来编选得的"版本
内容简介
灵魂永远只能独行。当一个集体按照一个口令齐步走的时候,灵魂不在场。当若干人朝着一个具体的目的地结伴而行时,灵魂也不在场。不过,在这些时候,那缺席的灵魂很可能就在不远的某处,你会在众声喧哗之时突然听见它的清晰的足音。
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一九四五年生于上海,一九六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主要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目录
第一辑 灵魂的在场
第二辑 朝圣的心路
第三辑 梦并不虚幻
第四辑 守望的距离
第五辑 孤岛断想
第六辑 读《圣经》札记
第七辑 幸福和苦难
第八辑 智者的心灵
第九辑 希腊的智慧
第十辑 哲学和时代
第十一辑 传统与人文精神
精彩书摘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是一个譬喻,其含义是: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我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世上必定有神圣。如果没有神圣,就无法解释人的灵魂何以会有如此执拗的精神追求。用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完全不能概括人的灵魂生活,它们显然属于不同的层次。灵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真正所在地,在这里,每个人最内在深邃的"自我"直接面对永恒,追问有限生命的不朽意义。灵魂的追问总是具有形而上的性质,不管现代哲学家们如何试图证明形而上学问题的虚假性,也永远不能平息人类灵魂的这种形而上追问。
我们当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历史的进步,例如物质财富的富裕,但精神圣洁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维。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没有祭坛,也就是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唯剩纵欲和消费,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易和争斗。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庙,而成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市场。事实上,不仅在比喻的意义上,而且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国,这种沦落为乌烟瘴气的市场的所谓神庙,我们见得还少吗?
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
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被废黜的是人的灵魂。由于被废黜,精神有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命运。然而,不论怎样被废黜,精神终归有着高贵的王室血统。在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默记和继承着精神的这个高贵血统,并且为有朝一日恢复它的王位而努力着。我愿把他们恰如其分地称作"精神贵族"。"精神贵族"曾经是一个大批判词汇,可是真正的"精神贵族"何其稀少!尤其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1995.4
灵魂是一个游子
如果你吃了一顿美餐,你会感到快乐。是什么东西在快乐呢?当然,是你的身体。如果你读了一本好书,听了一支优美的乐曲,看到了一片美丽的风景,你也会感到快乐。是什么东西在快乐呢?显然不是身体了,你只好说,是你的心灵、灵魂感到了快乐。
你犯了胃痛,你摔了一跤,你被虫子蜇了一口,你的身体会受疼痛的折磨。可是,当你失恋了,你的亲人去世了,你想到了自己有一天会死,或者你遭到了不义的事情,是你的哪一部分在痛苦呢?当然,又是灵魂。
看起来,人有一个身体,又有一个灵魂,它们是很不同的东西。有些哲学家否认人有灵魂,他们把灵魂说成是肉体的一种功能。可是,如果没有灵魂,我们怎么解释上述种种精神性质的快乐和痛苦的根源呢?
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不像眼睛、耳朵、四肢、胃、心脏、大脑那样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但是,根据人有着不同于肉身生活的精神生活,我们可以相信它是存在的。其实,所谓灵魂,也就是承载我们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内在空间罢了。人的肉身是很实际的,它要生存,为了生存便要求温饱,为了生存得更好还要到社会上去奋斗,去获取名利地位。人的灵魂就不那么实际了,它追求的是理想,是诸如真、善、美、信仰、思想、艺术之类的精神价值。我们把这种对理想和精神价值的追求称作精神生活。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吃睡和赚钱,完全没有精神生活,我们就会嘲笑他没有灵魂,认为他与动物没有多大区别。
灵魂好像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它总是在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这种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从何而来?当我们看到美的形象,听到美的音乐,我们的灵魂为何会感动和陶醉?一颗未被污染的淳朴的灵魂似乎自然而然地就喜欢美善的东西,讨厌丑恶的东西,它是怎么具备这样的特性的?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对此提出了一种解释。他推测,灵魂必定曾经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生活过,见识过完美无缺的美和善,所以,当它投胎到肉体中以后,现实世界里的未必完善的美和善的东西会使它朦胧地回忆起那个理想世界,这既使它激动和快乐,又使它不满足而向往完善的美和善。他还由此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灵魂和肉体有着完全不同的来源,肉体会死亡,而灵魂是不朽的。他的这个解释受到了后世许多哲学家的批评,被指责为神秘主义。使我感到奇怪的是,人们怎么没有听出柏拉图是在讲一个寓言呢?他其实是想说,人的灵魂渴望向上,就像游子渴望回到故乡一样。灵魂的故乡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只要生命不止,它就永远在思念,在渴望,永远走在回乡的途中。至于这故乡究竟在哪里,却是一个永恒的谜。我们只好用寓言的方式说,那是一个像天堂一样美好的地方。我们岂不是在同样的意义上说,灵魂是我们身上的神性,当我们享受灵魂的愉悦时,我们离动物最远而离神最近?1996.10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须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
前言/序言
《星辰坠落的低语》 在一个被遗忘的古老国度,高耸的山脉守护着连绵的森林,森林深处则隐藏着无数秘密。这里,时间仿佛凝固,古老的传说在风中低语,代代相传。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艾丽娅的年轻女子,她出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生活平静而规律,直到一个预言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她宁静的生活。 预言说,当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坠落之时,沉睡的古老力量将会苏醒,而一个命中注定的守护者将应运而生,以拯救这个世界于黑暗的侵蚀。艾丽娅从小就对星辰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她能在最漆黑的夜晚看到那些凡人无法察觉的微弱光芒。直到那个预言中的夜晚,一颗流星划破夜空,带着令人心悸的光芒,在村庄附近的森林边缘坠落。 这次坠落的流星,并非凡间的石块,而是一枚蕴含着失落文明能量的碎片。当艾丽娅循着光芒寻去,她在那坠落地点发现了一个被古老符文环绕的水晶。当她触摸水晶的瞬间,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涌入她的身体,她的意识仿佛被拉向了另一个维度,看到了一个曾经辉煌却已然消逝的文明。她明白了,她就是预言中的守护者,而她身上承载的,是对抗即将到来的黑暗的使命。 这股力量并非凭空而来,它来自于一个古老种族——“星语者”。他们曾是这个世界的守护者,拥有与星辰沟通的能力,并以守护宇宙的平衡为己任。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将他们几乎灭绝,只留下零星的碎片和残存的知识,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等待着被唤醒。艾丽娅体内的力量,正是这份失落知识的回响。 她的旅程就此展开。艾丽娅必须离开她熟悉的生活,踏上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道路。她需要在广袤的土地上寻找其他星语者的遗迹,收集散落的知识碎片,并学习如何运用这股强大的力量。她的导师,是一位年迈而睿智的隐士,他曾是星语者最后的守护者之一,他教会艾丽娅如何引导体内的星辰之力,如何辨别伪装的善意,以及如何面对内心的恐惧。 在她的旅途中,艾丽娅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忠诚的伙伴,他们因相同的信念而聚集,给予她支持与鼓励;也有狡猾的敌人,他们觊觎星语者的力量,试图将世界拖入永恒的黑暗。她穿越险峻的山脉,跋涉干涸的沙漠,潜入神秘的地下城,每一次的经历都让她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她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她会遇到一个古老的精灵族,他们曾是星语者的盟友,但因为对力量的恐惧而选择了隐居。艾丽娅必须用她的真诚和决心,化解他们的顾虑,重新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她还会遇到一个因贪婪而堕落的法师,他被黑暗的诱惑蒙蔽了双眼,成为她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阻碍。与他之间的对抗,不仅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意志碰撞。 在一次深入古代遗迹的探索中,艾丽娅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图书馆。那里尘封着无数古籍,记载着星语者与宇宙的起源,以及导致他们衰亡的原因。她了解到,那个即将到来的黑暗,并非简单的侵略,而是一种源自宇宙深处,腐蚀万物的虚无。这种虚无没有实体,却能吞噬一切生机,让万物归于寂灭。而星语者的力量,正是对抗这种虚无的唯一希望。 随着力量的增强,艾丽娅也开始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挣扎。她发现,强大的力量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代价。每一次运用星辰之力,都会消耗她一部分的生命力,让她感觉到疲惫和孤独。她开始质疑,为了对抗虚无,她是否值得牺牲自己的一切?她是否能够承受这份沉重的责任,独自一人背负起世界的命运? 在最绝望的时刻,艾丽娅遇到了一个与她同样背负着使命的灵魂。这个人同样在对抗某种形式的黑暗,他们的相遇,仿佛在茫茫黑暗中的一点微光,给予了彼此慰藉与力量。他们共同探讨着生存的意义,以及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可能性。然而,命运的安排让他们不得不走向不同的道路,他们的短暂相遇,却在艾丽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古老遗迹的中心。艾丽娅终于找到了阻止黑暗蔓延的关键——一个古老的仪式,它需要聚集足够的星辰之力,才能重新激活星语者留下的能量屏障,抵御虚无的侵蚀。但这个仪式,也意味着她将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仪式的关键时刻,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黑暗的力量试图侵蚀她的心智,让她怀疑自己的选择,让她屈服于虚无的引诱。就在她即将被吞噬之际,她想起了那些她遇到过的,相信她,支持她的人们。她想起了那些古老种族的传说,想起了星语者曾经的辉煌。她内心的信念,如同星辰般耀眼,最终战胜了黑暗的侵蚀。 艾丽娅成功完成了仪式,一股强大的能量从她体内迸发,形成了一道耀眼的光芒,席卷整个世界。虚无的力量被暂时击退,世界获得了喘息之机。然而,代价是巨大的。艾丽娅付出了她的生命,她的意识融入了星辰之中,成为了守护这个世界的永恒之光。 故事的结尾,并非一个简单的胜利。虚无只是被暂时驱散,它依旧潜伏在宇宙的阴影中,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世界,也因为艾丽娅的牺牲,获得了重生。人们记住了她的名字,记住了她的勇气,她的故事成为了新的传说,激励着后人继续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和平。 艾丽娅的旅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对抗邪恶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勇气、牺牲、以及在孤独中寻找意义的深刻探讨。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守护的真正含义,证明了即使是一个人,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也能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她的故事,将永远在星辰坠落的低语中回响,提醒着人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希望也从未真正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