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二十餘年來長銷不衰,滋養瞭數代年輕人的心靈
精選周國平散文作品
周國平稱其為"曆年來編選得的"版本
內容簡介
靈魂永遠隻能獨行。當一個集體按照一個口令齊步走的時候,靈魂不在場。當若乾人朝著一個具體的目的地結伴而行時,靈魂也不在場。不過,在這些時候,那缺席的靈魂很可能就在不遠的某處,你會在眾聲喧嘩之時突然聽見它的清晰的足音。
即使兩人相愛,他們的靈魂也無法同行。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另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的最深切的呼喚和應答。
作者簡介
周國平,一九四五年生於上海,一九六七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代錶作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自傳《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等,主要譯著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目錄
第一輯 靈魂的在場
第二輯 朝聖的心路
第三輯 夢並不虛幻
第四輯 守望的距離
第五輯 孤島斷想
第六輯 讀《聖經》劄記
第七輯 幸福和苦難
第八輯 智者的心靈
第九輯 希臘的智慧
第十輯 哲學和時代
第十一輯 傳統與人文精神
精彩書摘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個被廢黜的國王,否則就不會因為自己失瞭王位而悲哀瞭。所以,從人的悲哀也可證明人的偉大。藉用帕斯卡爾的這個說法,我們可以把人類的精神史看作為恢復失去的王位而奮鬥的曆史。當然,人曾經擁有王位並非一個曆史事實,而隻是一個譬喻,其含義是:人的高貴的靈魂必須擁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我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世上必定有神聖。如果沒有神聖,就無法解釋人的靈魂何以會有如此執拗的精神追求。用感覺、思維、情緒、意誌之類的心理現象完全不能概括人的靈魂生活,它們顯然屬於不同的層次。靈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真正所在地,在這裏,每個人最內在深邃的"自我"直接麵對永恒,追問有限生命的不朽意義。靈魂的追問總是具有形而上的性質,不管現代哲學傢們如何試圖證明形而上學問題的虛假性,也永遠不能平息人類靈魂的這種形而上追問。
我們當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來衡量曆史的進步,例如物質財富的富裕,但精神聖潔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維。正如黑格爾所說:"一個沒有形而上學的民族就像一座沒有祭壇的神廟。"沒有祭壇,也就是沒有信仰,沒有神聖的價值,沒有敬畏之心,沒有道德的約束,人生唯剩縱欲和消費,人與人之間隻有利益的交易和爭鬥。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廟,而成瞭一個吵吵鬧鬧的市場。事實上,不僅在比喻的意義上,而且按照字麵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國,這種淪落為烏煙瘴氣的市場的所謂神廟,我們見得還少嗎?
在一個功利至上、精神貶值的社會裏,適應取代創造成瞭纔能的標誌,消費取代享受成瞭生活的目標。在許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靈魂生活"都是過時的空洞詞眼。可是,我始終相信,人的靈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更為本質,每個人的人生質量首先取決於他的靈魂生活的質量。一個經常在閱讀和沉思中與古今哲人文豪傾心交談的人,和一個沉湎在歌廳、肥皂劇以及庸俗小報中的人,他們肯定生活在兩個絕對不同的世界上。
人是一個被廢黜的國王,被廢黜的是人的靈魂。由於被廢黜,精神有瞭一個多災多難的命運。然而,不論怎樣被廢黜,精神終歸有著高貴的王室血統。在任何時代,總會有一些人默記和繼承著精神的這個高貴血統,並且為有朝一日恢復它的王位而努力著。我願把他們恰如其分地稱作"精神貴族"。"精神貴族"曾經是一個大批判詞匯,可是真正的"精神貴族"何其稀少!尤其在一個精神遭到空前貶值的時代,倘若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精神貴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於物質的清貧,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為瞭虛榮,而是真正齣於精神上的高貴和誠實。1995.4
靈魂是一個遊子
如果你吃瞭一頓美餐,你會感到快樂。是什麼東西在快樂呢?當然,是你的身體。如果你讀瞭一本好書,聽瞭一支優美的樂麯,看到瞭一片美麗的風景,你也會感到快樂。是什麼東西在快樂呢?顯然不是身體瞭,你隻好說,是你的心靈、靈魂感到瞭快樂。
你犯瞭胃痛,你摔瞭一跤,你被蟲子蜇瞭一口,你的身體會受疼痛的摺磨。可是,當你失戀瞭,你的親人去世瞭,你想到瞭自己有一天會死,或者你遭到瞭不義的事情,是你的哪一部分在痛苦呢?當然,又是靈魂。
看起來,人有一個身體,又有一個靈魂,它們是很不同的東西。有些哲學傢否認人有靈魂,他們把靈魂說成是肉體的一種功能。可是,如果沒有靈魂,我們怎麼解釋上述種種精神性質的快樂和痛苦的根源呢?
靈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不像眼睛、耳朵、四肢、胃、心髒、大腦那樣是人體的一個器官。但是,根據人有著不同於肉身生活的精神生活,我們可以相信它是存在的。其實,所謂靈魂,也就是承載我們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內在空間罷瞭。人的肉身是很實際的,它要生存,為瞭生存便要求溫飽,為瞭生存得更好還要到社會上去奮鬥,去獲取名利地位。人的靈魂就不那麼實際瞭,它追求的是理想,是諸如真、善、美、信仰、思想、藝術之類的精神價值。我們把這種對理想和精神價值的追求稱作精神生活。如果一個人隻知道吃睡和賺錢,完全沒有精神生活,我們就會嘲笑他沒有靈魂,認為他與動物沒有多大區彆。
靈魂好像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它總是在追求一種完美的境界。這種對理想境界的渴望從何而來?當我們看到美的形象,聽到美的音樂,我們的靈魂為何會感動和陶醉?一顆未被汙染的淳樸的靈魂似乎自然而然地就喜歡美善的東西,討厭醜惡的東西,它是怎麼具備這樣的特性的?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傢柏拉圖對此提齣瞭一種解釋。他推測,靈魂必定曾經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裏生活過,見識過完美無缺的美和善,所以,當它投胎到肉體中以後,現實世界裏的未必完善的美和善的東西會使它朦朧地迴憶起那個理想世界,這既使它激動和快樂,又使它不滿足而嚮往完善的美和善。他還由此得齣進一步的結論:靈魂和肉體有著完全不同的來源,肉體會死亡,而靈魂是不朽的。他的這個解釋受到瞭後世許多哲學傢的批評,被指責為神秘主義。使我感到奇怪的是,人們怎麼沒有聽齣柏拉圖是在講一個寓言呢?他其實是想說,人的靈魂渴望嚮上,就像遊子渴望迴到故鄉一樣。靈魂的故鄉在非常遙遠的地方,隻要生命不止,它就永遠在思念,在渴望,永遠走在迴鄉的途中。至於這故鄉究竟在哪裏,卻是一個永恒的謎。我們隻好用寓言的方式說,那是一個像天堂一樣美好的地方。我們豈不是在同樣的意義上說,靈魂是我們身上的神性,當我們享受靈魂的愉悅時,我們離動物最遠而離神最近?1996.10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法國思想傢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宇宙間任何東西都能置人於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人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我們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貴卻在於他有靈魂生活。作為肉身的人,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唯有作為靈魂的人,由於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纔分齣瞭高貴和平庸,乃至高貴和卑鄙。
兩韆多年前,羅馬軍隊攻進瞭希臘的一座城市,他們發現一個老人正蹲在沙地上專心研究一個圖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傢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瞭羅馬軍人的劍下,當劍朝他劈來時,他隻說瞭一句話:"不要踩壞我的圓!"在他看來,他畫在地上的那個圖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寶貴的。更早的時候,徵服瞭歐亞大陸的亞曆山大大帝視察希臘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曬太陽的哲學傢第歐根尼,便問他:"我能替你做些什麼?"得到的迴答是:"不要擋住我的陽光!"在他看來,麵對他在陽光下的沉思,亞曆山大大帝的赫赫戰功顯得無足輕重。這兩則傳為韆古美談的小故事錶明瞭古希臘優秀人物對於靈魂生活的珍愛,他們愛思想勝於愛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靈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顯赫的權勢更加高貴。
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甚於外在的物質財富,這是古往今來一切賢哲的共同特點。英國作傢王爾德到美國旅行,入境時,海關官員問他有什麼東西要報關,他迴答:"除瞭我的纔華,什麼也沒有。"使他引以為自豪的是,他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他擁有不能用錢來估量的藝術纔華。正是這位驕傲的作傢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訴我們:"世間再沒有比人的靈魂更寶貴的東西,任何東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實,無須舉這些名人的事例,我們不妨稍微留心觀察周圍的現象。我常常發現,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點不起眼的靈魂生活的跡象,也會閃放齣一種很動人的光彩。
有一迴,我乘車旅行。列車飛馳,車廂裏鬧哄哄的,旅客們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個少女躲在車廂的一角,全神貫注地讀著一本書。她讀得那麼專心,還不時地往隨身攜帶的一個小本子上記些什麼,好像完全沒有聽見周圍嘈雜的人聲。望著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輝中的安靜的側影,我心中充滿感動,想起瞭自己的少年時代。那時候我也和她一樣,不管置身於多麼混亂的環境,隻要拿起一本好書,就會忘記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經是一個作傢,齣過好幾本書瞭,可是我卻羨慕這個埋頭讀書的少女,無限緬懷已經漸漸遠逝的有著同樣純正追求的我的青春歲月。
每當北京舉辦世界名畫展覽時,便有許多默默無聞的青年畫傢節衣縮食,自籌旅費,從全國各地風塵僕僕來到首都,在名畫前流連忘返。我站在展廳裏,望著這一張張熱忱仰望的年輕的麵孔,心中也會充滿感動。我對自己說:有著純正追求的青春歲月的確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
若乾年過去瞭,我還會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車上的那個少女和展廳裏的那些青年,揣摩他們現在不知怎樣瞭。據我觀察,人在年輕時多半是富於理想的,隨著年齡增長就容易變得越來越實際。由於生存鬥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傢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嚮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隻剩下瞭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瞭。我暗暗祝願他們仍然保持著純正的追求,沒有走上這條可悲的路。
……
前言/序言
《星辰墜落的低語》 在一個被遺忘的古老國度,高聳的山脈守護著連綿的森林,森林深處則隱藏著無數秘密。這裏,時間仿佛凝固,古老的傳說在風中低語,代代相傳。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艾麗婭的年輕女子,她齣生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生活平靜而規律,直到一個預言的齣現,徹底打破瞭她寜靜的生活。 預言說,當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墜落之時,沉睡的古老力量將會蘇醒,而一個命中注定的守護者將應運而生,以拯救這個世界於黑暗的侵蝕。艾麗婭從小就對星辰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她能在最漆黑的夜晚看到那些凡人無法察覺的微弱光芒。直到那個預言中的夜晚,一顆流星劃破夜空,帶著令人心悸的光芒,在村莊附近的森林邊緣墜落。 這次墜落的流星,並非凡間的石塊,而是一枚蘊含著失落文明能量的碎片。當艾麗婭循著光芒尋去,她在那墜落地點發現瞭一個被古老符文環繞的水晶。當她觸摸水晶的瞬間,一股溫暖而強大的力量湧入她的身體,她的意識仿佛被拉嚮瞭另一個維度,看到瞭一個曾經輝煌卻已然消逝的文明。她明白瞭,她就是預言中的守護者,而她身上承載的,是對抗即將到來的黑暗的使命。 這股力量並非憑空而來,它來自於一個古老種族——“星語者”。他們曾是這個世界的守護者,擁有與星辰溝通的能力,並以守護宇宙的平衡為己任。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浩劫,將他們幾乎滅絕,隻留下零星的碎片和殘存的知識,散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等待著被喚醒。艾麗婭體內的力量,正是這份失落知識的迴響。 她的旅程就此展開。艾麗婭必須離開她熟悉的生活,踏上一條充滿未知與危險的道路。她需要在廣袤的土地上尋找其他星語者的遺跡,收集散落的知識碎片,並學習如何運用這股強大的力量。她的導師,是一位年邁而睿智的隱士,他曾是星語者最後的守護者之一,他教會艾麗婭如何引導體內的星辰之力,如何辨彆僞裝的善意,以及如何麵對內心的恐懼。 在她的旅途中,艾麗婭遇到瞭形形色色的人。有忠誠的夥伴,他們因相同的信念而聚集,給予她支持與鼓勵;也有狡猾的敵人,他們覬覦星語者的力量,試圖將世界拖入永恒的黑暗。她穿越險峻的山脈,跋涉乾涸的沙漠,潛入神秘的地下城,每一次的經曆都讓她對這個世界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她對自己的使命有瞭更堅定的信念。 她會遇到一個古老的精靈族,他們曾是星語者的盟友,但因為對力量的恐懼而選擇瞭隱居。艾麗婭必須用她的真誠和決心,化解他們的顧慮,重新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她還會遇到一個因貪婪而墮落的法師,他被黑暗的誘惑濛蔽瞭雙眼,成為她前進道路上最大的阻礙。與他之間的對抗,不僅僅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意誌碰撞。 在一次深入古代遺跡的探索中,艾麗婭發現瞭一個隱藏的圖書館。那裏塵封著無數古籍,記載著星語者與宇宙的起源,以及導緻他們衰亡的原因。她瞭解到,那個即將到來的黑暗,並非簡單的侵略,而是一種源自宇宙深處,腐蝕萬物的虛無。這種虛無沒有實體,卻能吞噬一切生機,讓萬物歸於寂滅。而星語者的力量,正是對抗這種虛無的唯一希望。 隨著力量的增強,艾麗婭也開始感受到內心深處的掙紮。她發現,強大的力量往往伴隨著巨大的代價。每一次運用星辰之力,都會消耗她一部分的生命力,讓她感覺到疲憊和孤獨。她開始質疑,為瞭對抗虛無,她是否值得犧牲自己的一切?她是否能夠承受這份沉重的責任,獨自一人背負起世界的命運? 在最絕望的時刻,艾麗婭遇到瞭一個與她同樣背負著使命的靈魂。這個人同樣在對抗某種形式的黑暗,他們的相遇,仿佛在茫茫黑暗中的一點微光,給予瞭彼此慰藉與力量。他們共同探討著生存的意義,以及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可能性。然而,命運的安排讓他們不得不走嚮不同的道路,他們的短暫相遇,卻在艾麗婭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古老遺跡的中心。艾麗婭終於找到瞭阻止黑暗蔓延的關鍵——一個古老的儀式,它需要聚集足夠的星辰之力,纔能重新激活星語者留下的能量屏障,抵禦虛無的侵蝕。但這個儀式,也意味著她將要付齣生命的代價。 在儀式的關鍵時刻,她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黑暗的力量試圖侵蝕她的心智,讓她懷疑自己的選擇,讓她屈服於虛無的引誘。就在她即將被吞噬之際,她想起瞭那些她遇到過的,相信她,支持她的人們。她想起瞭那些古老種族的傳說,想起瞭星語者曾經的輝煌。她內心的信念,如同星辰般耀眼,最終戰勝瞭黑暗的侵蝕。 艾麗婭成功完成瞭儀式,一股強大的能量從她體內迸發,形成瞭一道耀眼的光芒,席捲整個世界。虛無的力量被暫時擊退,世界獲得瞭喘息之機。然而,代價是巨大的。艾麗婭付齣瞭她的生命,她的意識融入瞭星辰之中,成為瞭守護這個世界的永恒之光。 故事的結尾,並非一個簡單的勝利。虛無隻是被暫時驅散,它依舊潛伏在宇宙的陰影中,隨時可能捲土重來。而世界,也因為艾麗婭的犧牲,獲得瞭重生。人們記住瞭她的名字,記住瞭她的勇氣,她的故事成為瞭新的傳說,激勵著後人繼續守護這片來之不易的和平。 艾麗婭的旅程,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對抗邪惡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勇氣、犧牲、以及在孤獨中尋找意義的深刻探討。她用自己的生命,詮釋瞭守護的真正含義,證明瞭即使是一個人,隻要擁有堅定的信念,也能發齣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她的故事,將永遠在星辰墜落的低語中迴響,提醒著人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希望也從未真正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