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1章介绍了硬盘的技术参数和常用名词术语。第2章详细介绍硬盘各种故障的判断,特别介绍了MHDD的使用。第3章详细介绍了常见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常见软故障的恢复实例。第4~7章在首先介绍通用功能的基础上,按照品牌分类详细介绍了PC-3000的功能和数据恢复实例。第8章介绍了西部数据专修工具WDR,重点介绍了通刷数据恢复。第9章介绍了开盘数据恢复,包括硬盘开盘换磁头的技巧和磁头卡死的处理。第10~12章结合PC-3000的DE、MTL、HDClone等软件重点介绍了物理坏道硬盘的数据恢复。第13章介绍了WinHex的使用和数据恢复实例等。
作者简介
罗工,真实姓名罗金波。多年从事硬盘的维修及数据恢复工作。近几年在深圳市鑫迅维科技有限公司讲授硬盘及数据恢复课程的实地及远程培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认识硬盘
1.1 硬盘的发展史
1.2 硬盘电路板介绍
1.3 硬盘的各种接口
1.3.1 IDE接口介绍
1.3.2 SATA接口介绍
1.3.3 CE接口介绍
1.3.4 SCSI接口介绍
1.3.5 SAS接口介绍
1.3.6 光纤通道介绍
1.4 硬盘的内部结构
1.4.1 硬盘的永久性磁铁
1.4.2 硬盘的磁头组件
1.4.3 硬盘的电动机
1.4.4 硬盘的盘片
1.5 普通硬盘数据存取原理
1.6 固态硬盘介绍
1.6.1 固态硬盘的发展
1.6.2 固态硬盘的硬件构成
1.6.3 固态硬盘的优点
1.6.4 固态硬盘的缺点
1.7 硬盘的启动过程
1.8 硬盘的技术参数
1.9 硬盘常用名词解释
1.9.1 硬盘的BIOS
1.9.2 固件
1.9.3 CHS地址
1.9.4 LBA地址
1.9.5 UBA地址
1.9.6 G表
1.9.7 P表
1.9.8 SPT
1.9.9 道表
1.9.10 敲盘
1.9.11 硬盘只读
1.9.12 S.M.A.R.T.
1.9.13 O磁道
1.9.14 分区
1.9.15 高级格式化
1.9.16 低级格式化
1.9.17 清零
1.9.18 逻辑坏道
1.9.1 9 物理坏道
1.9.20 MBR
1.9.21 GUID
第2章 硬盘故障的判断
2.1 数据恢复协议
2.2 硬盘故障的基本判断流程
2.2.1 硬盘维修和数据恢复的原则
2.2.2 硬盘故障判断的一般流程
2.2.3 专业的硬盘故障判断过程
2.3 判断硬盘电路板好坏的流程
2.4 MHDD详细介绍
2.4.1 用MHDD判断硬盘电路板的好坏
2.4.2 用MHDD判断硬盘固件的好坏
2.4.3 用MHDD判断硬盘是否有坏道
2.4.4 用MHDD修复坏道
2.4.5 用MHDD加密解密硬盘
2.4.6 用MHDD打开和关闭S.M.A.R.T.功能
2.4.7 用MHDD截取和恢复硬盘容量
2.4.8 用MHDD修改MBR结束标志
2.4.9 用MHDD给硬盘分区
第3章 硬盘软故障的数据恢复介绍
3.1 绝对虚拟磁盘工具InsPro的使用
3.2 R-STUDIO的详细使用技巧
3.2.1 三个分区误GHOST成一个分区的数据恢复实例
3.2.2 R-STUDIO主界面介绍
3.2.3 用R-STUDIO扫描硬盘和分区
3.2.4 用R-STUDIO恢复出数据
3.3 DiskGenius的详细使用技巧
3.3.1 DiskGenius主界面介绍
3.3.2 用DiskGenius恢复分区表
3.3.3 用DiskGenius扫描分区数据
3.4 软件级数据恢复实例
3.4.1 西部数据500GB硬盘误分区的恢复实例
3.4.2 西部数据500GB硬盘误格式化的恢复实例
3.4.3 西部数据500GB硬盘误GHOST变一个分区的恢复实例
3.4.4 希捷1000GB硬盘误GHOST到D盘的恢复实例
3.4.5 西部数据500GB硬盘被分区了十次的恢复实例
3.4.6 数码相机卡被格式化的恢复实例
3.4.7 U盘被误格式化的恢复实例
3.4.8 数码相机中照片被误删除的恢复实例
3.4.9 U盘提示请将磁盘插入驱动器的恢复实例
3.4.10 U盘提示未格式化的恢复实例
3.4.11 三星、联想、小米Android手机短信的恢复实例
3.4.12 苹果手机短信的恢复实例
3.4.13 U盘乱码的恢复实例
第4章 PC-3000简介
4.1 PC-3000主界面介绍
4.2 端口和COM口的设置
4.3 定位数据库
4.4 用PC-3000通用模块判断硬盘故障
第5章 用PC-3000修复迈拓硬盘
5.1 迈拓硬盘的分类和标签介绍
5.2 PC-3000恢复迈拓硬盘的命令详细介绍
5.2.1 加载LDR
5.2.2 SA写测试
5.2.3 固件区结构检测
5.2.4 读模块(备份固件)
5.2.5 写模块(写固件)
5.2.6 修复模块
5.2.7 重建译码表
5.2.8 复位S.M.A.R.T.表
5.2.9 关头
5.2.1 0 启动自校准(工厂级终极维修)
5.2.1 1 修复迈拓硬盘的命令总结
5.3 迈拓硬盘重要模块介绍
5.4 迈拓硬盘维修及数据恢复实例
5.4.1 不认盘数据恢复实例
5.4.2 P表损坏数据恢复实例
5.4.3 全盘坏道数据恢复实例
第6章 用PC-3000修复西部数据硬盘
6.1 西部数据硬盘型号和分类介绍
6.1.1 西部数据硬盘型号和标签介绍
6.1.2 西部数据硬盘的分类
6.2 西部数据C1门
6.3 西部数据BIOS损坏的处理
6.4 西部数据硬盘电路板安全模式介绍
6.5 西部数据菜单详细介绍
6.5.1 PC-3000西部数据主要菜单
6.5.2 固件区结构检测
6.5.3 读模块(备份固件)
6.5.4 写模块(写固件)
6.5.5 读磁道(备份固件)
6.5.6 写磁道(写固件)
6.5.7 重建译码表
6.5.8 复位S.M.A.R.T.表
6.5.9 备份BIOS和写BIOS
6.5.10 逻辑扫描加坏道到P表
6.5.11 把G表坏道转到P表中
6.5.12 用内部低级格式化清零硬盘
6.5.13 解密硬盘
6.5.14 处理损坏的磁头(关头操作)
6.5.15 工厂级坏道修复(启动自校准)
6.5.16 西部数据硬盘检修流程图
6.6 模块介绍
6.6.1 常见模块列表
6.6.2 查看模块的重要级别
6.6.3 关键模块与译码表的关系
6.6.4 查看硬盘家族信息
6.6.5 01模块介绍
6.6.6 02模块介绍
6.6.7 11模块介绍
6.6.8 查看单独BIOS程序中的BIOS版本信息
6.7 西部数据硬盘维修及数据恢复实例
6.7.1 不认盘的数据恢复
6.7.2 ATA(11模块)损坏的数据恢复
6.7.3 31、32、33(P表)模块损坏的数据恢复
6.7.4 使用热交换修复固件区坏道
6.7.5 容量由80GB变成20GB并且数据慢的数据恢复
6.7.6 容量由80GB变成169GB并且数据慢的数据恢复
6.7.7 BIOS被调包的数据恢复
6.7.8 大量坏道硬盘的维修
6.7.9 全盘坏道的数据恢复
6.7.10 USB移动硬盘的改装
6.7.11 320GB硬盘异响的数据恢复
6.7.12 500GB硬盘敲盘的数据恢复
第7章 用PC-3000修复希捷硬盘
7.1 希捷硬盘的型号和分类介绍
7.1.1 希捷硬盘型号和标签介绍
7.1.2 希捷硬盘分类
7.2 固件门事件介绍
7.3 希捷硬盘常用指令讲解
7.3.1 指令线的接法
7.3.2 指令级别介绍
7.3.3 希捷硬盘T级常见指令分析
7.3.4 希捷硬盘1级常见指令分析
7.3.5 希捷硬盘2级常见指令分析
7.3.6 希捷硬盘3级常见指令分析
7.3.7 希捷硬盘4级常见指令分析
7.3.8 希捷硬盘6级常见指令分析
7.3.9 使用指令测试磁头好坏
7.3.10 使用指令处理双只读故障
7.3.11 查看跑自校准情况的指令
7.3.12 固件门F3常用指令
7.3.13 希捷硬盘常见错误提示解决方案
7.3.14 希捷硬盘检修流程图
7.4 希捷菜单详细介绍
7.4.1 主界面介绍
7.4.2 进入F级的方法
7.4.3 备份LDR(备份固件)
7.4.4 加载LDR(写模块)
7.4.5 常用指令的菜单集成
7.5 希捷硬盘维修及数据恢复实例
7.5.1 工厂级维修F级维修流程
7.5.2 ATA模块损坏的数据恢复
7.5.3 VENDOR模块损坏的数据恢复
7.5.4 报CE Log错误的数据恢复
7.5.5 固件门盘一直忙不就绪的处理恢复
7.5.6 容量为0的数据恢复
7.5.7 固件门盘清G表失败的数据恢复
7.5.8 复位S.M.A.R.T.表失败的数据恢复
7.5.9 LED:000000CC错误的修复流程
7.5.10 进不了F3 T级的数据恢复
7.5.11 希捷7200.7 硬盘热交换的数据恢复
7.5.12 希捷7200.1 0硬盘的F级维修流程
7.5.13 写希捷7200.1 0硬盘的ATA模块
7.5.14 全盘坏道的数据恢复
7.5.1 5 一直忙不认盘的数据恢复
7.5.16 80GB硬盘认为128GB的数据恢复
第8章 西部数据硬盘专修工具(WDR)介绍
8.1 WDR菜单介绍
8.2 WDR的通刷跑ARCO和跑自校准
8.3 通电敲盘、砍头做通刷的流程
8.4 西部数据硬盘认盘慢数据恢复
8.5 巧解西部数据密码
8.6 固件全好不认盘,用通刷恢复数据
第9章 开盘数据恢复
9.1 什么情况下需要开盘数据恢复
9.2 如何判断磁头损坏
9.3 敲盘的原因
9.4 磁头卡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9.5 开盘数据恢复失败的原因
9.6 磁头匹配技巧
9.7 开盘恢复数据的流程
9.8 希捷7200.1 2硬盘磁头卡死数据恢复
第10章 PC-3000 DE工具的讲解
10.1 全面认识DE的功能
10.2 DE操作的详细流程
10.3 使用DE的数据恢复实例
10.3.1 U盘坏道的数据恢复
10.3.2 O磁道损坏的数据恢复
10.3.3 大量坏道的数据恢复
10.3.4 误GHOST有坏道的数据恢复
第11章 数据恢复软件MTL的讲解
11.1 MTL详细操作流程
11.2 使用MTL的数据恢复实例
11.2.1 坏道多不要C盘的数据恢复
11.2.2 1000GB坏道硬盘的数据恢复
11.2.3 希捷500GB少量坏道硬盘的数据恢复
第12章 数据恢复软件HDClone的讲解
12.1 HDClone的详细操作流程
12.2 使用HDClone的数据恢复实例
12.2.1 只要恢复E盘的数据恢复
12.2.2 希捷7200.1 2硬盘碰到坏道变感叹号的数据恢复
第13章 WinHex十六进制编辑器的讲解
13.1 WinHex菜单详细介绍
13.1.1 “文件”菜单介绍
13.1.2 “编辑”菜单介绍
13.1.3 “搜索”菜单介绍
13.1.4 “位置”菜单介绍
13.1.5 “查看”菜单介绍
13.1.6 “工具”菜单介绍
13.1.7 “专业工具”菜单介绍
13.1.8 “选项”菜单介绍
13.2 使WinHex的数据恢复实例
13.2.1 Excel文件乱码的修复
13.2.2 硬盘提示初始化的数据恢复
13.2.3 提示动态不可读取的数据恢复
13.2.4 分区提示格式化的数据恢复
13.2.5 DBR损坏的数据恢复
13.2.6 文件夹和文件名乱码的数据恢复
13.2.7 分区被格式化的数据恢复
13.2.8 手工恢复分区表
前言/序言
《数据安全与修复实战指南:从硬件故障到数据拯救》 内容概要: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的今天,数据已成为个人和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然而,硬件故障、误操作、病毒攻击等因素,却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数据的安全。一旦数据丢失,其带来的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数据安全与修复解决方案。我们将从基础的硬件知识入手,深入剖析常见硬盘故障的成因及排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各种数据恢复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操作指导,帮助读者掌握从轻微逻辑错误到严重物理损伤的数据拯救技巧,让您在面对数据危机时,不再束手无策。 第一篇:理解你的硬盘——硬件基础与故障诊断 第一章:硬盘基础知识与分类 1.1 硬盘的演进与发展: 从早期机械硬盘到如今的固态硬盘(SSD),了解不同存储介质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 1.2 机械硬盘(HDD)详解: 1.2.1 核心组件: 磁头、盘片、马达、主轴、电路板等关键部件的功能与相互作用。 1.2.2 工作原理: 数据如何在盘片上记录与读取,磁道、扇区、簇等概念的理解。 1.2.3 接口类型: SATA、IDE 等接口的区别与连接方式。 1.2.4 常见故障现象: 异响(咔咔声、刮擦声)、无法识别、读写缓慢、工作中断等。 1.3 固态硬盘(SSD)详解: 1.3.1 核心组件: NAND闪存颗粒、主控芯片、DRAM缓存等。 1.3.2 工作原理: 数据如何在闪存单元中存储,P/E(编程/擦除)循环、磨损均衡等概念。 1.3.3 接口类型: SATA、NVMe(M.2接口)等,性能差异分析。 1.3.4 常见故障现象: 无法识别、读写速度急剧下降、频繁蓝屏、固件损坏等。 1.4 其他存储介质简介: U盘、SD卡、移动硬盘等,其存储原理和常见问题。 第二章:常见硬盘故障分析与排查 2.1 逻辑故障: 2.1.1 分区丢失/损坏: 误删除分区、分区表损坏、格式化等。 2.1.2 文件系统损坏: FAT32、NTFS、exFAT 等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常见损坏表现(无法访问、文件丢失、目录混乱)。 2.1.3 坏道(逻辑坏道): 盘片表面数据无法正常读取的区域,其形成原因(软件错误、碎片堆积)。 2.1.4 病毒/恶意软件破坏: 病毒对文件系统、分区表的直接攻击。 2.2 物理故障: 2.2.1 磁头损坏: 磁头无法正常寻道、读写数据。 2.2.2 盘片划伤: 盘片表面物理损伤,导致数据区域不可用。 2.2.3 主轴电机故障: 盘片转速异常或停止。 2.2.4 电路板(PCB)故障: 芯片烧毁、元件损坏、固件丢失。 2.2.5 固态硬盘闪存颗粒损坏: NAND闪存单元物理损坏。 2.2.6 固态硬盘主控芯片故障: 主控芯片损坏导致无法管理闪存。 2.3 故障排查流程: 2.3.1 听: 仔细聆听硬盘发出的声音,判断是否存在异响。 2.3.2 看: 观察硬盘指示灯、连接状态。 2.3.3 测: 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如 CrystalDiskInfo, HD Tune Pro)检测硬盘健康状态(S.M.A.R.T.信息)。 2.3.4 试: 连接到其他电脑,更换数据线,尝试不同的操作系统。 2.3.5 隔离: 尝试将硬盘从原始设备中取出,单独进行检测和数据恢复。 第二篇:数据恢复的艺术——技术与实践 第三章:数据恢复基础理论 3.1 数据存储的本质: 理解数据是如何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 3.2 文件系统结构剖析: 3.2.1 文件分配表(FAT): FAT12, FAT16, FAT32 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文件如何被记录和链接。 3.2.2 主文件记录表(MFT - NTFS): NTFS文件系统的强大之处,MFT记录了所有文件的元数据,理解其结构和重要性。 3.2.3 目录结构: 文件夹和文件是如何在文件系统中组织的。 3.3 删除文件的本质: 理解文件删除操作实际上只是标记了文件占用的空间为空,数据本身并未立即擦除。 3.4 数据恢复的基本流程: 3.4.1 镜像/克隆: 创建硬盘的完整副本,防止对原始损坏盘进行进一步操作。 3.4.2 扫描: 查找文件系统中已标记为删除或损坏的数据块。 3.4.3 重建: 根据文件系统的结构和扫描结果,尝试重建文件和目录。 3.4.4 校验: 验证恢复出的文件是否完整可用。 第四章:常见数据恢复软件的应用(软件篇) 4.1 软件选择原则: 根据故障类型、文件系统、操作系统选择合适的恢复软件。 4.2 推荐的专业数据恢复软件介绍与实操: 4.2.1 DiskGenius: 功能强大,集分区管理、数据恢复、磁盘克隆、坏道检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尤其擅长处理分区丢失、文件系统损坏等问题。 实操演示: 分区表修复、查找丢失分区、预览恢复文件、彻底删除文件恢复。 4.2.2 R-Studio: 行业内公认的专业级数据恢复软件,支持多种文件系统,恢复能力极强,尤其擅长处理复杂的逻辑损坏和RAID阵列恢复。 实操演示: 扫描深度模式、RAW文件恢复、虚拟RAID重建。 4.2.3 EaseUS Data Recovery Wizard / MiniTool Power Data Recovery: 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适合普通用户快速恢复误删除文件、格式化后的数据。 实操演示: 恢复已删除文件、从格式化分区恢复、恢复丢失分区。 4.2.4 TestDisk & PhotoRec: 免费开源的强大工具,TestDisk擅长分区恢复和引导修复,PhotoRec则专注于文件恢复,支持恢复大量文件类型。 实操演示: 使用TestDisk修复MBR、使用PhotoRec扫描恢复图片、文档等。 4.3 软件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3.1 停止使用损坏的硬盘: 避免写入新数据覆盖原有数据。 4.3.2 将恢复软件安装在非损坏的盘符: 避免对目标盘进行操作。 4.3.3 将恢复的数据保存到其他存储介质: 避免直接覆盖到源盘。 4.3.4 耐心等待扫描和恢复过程: 复杂的恢复过程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 第五章:物理损坏的数据恢复(硬件篇) 5.1 硬件故障的特殊性: 物理损坏通常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自行操作风险极高。 5.2 常见物理故障的判断与风险评估: 5.2.1 异响(咔咔声、刮擦声): 通常是磁头或盘片损坏的迹象,强烈不建议自行操作。 5.2.2 无法通电/指示灯不亮: 可能是电路板或供电问题,可尝试更换接口线或尝试更换兼容的电路板(需谨慎)。 5.2.3 固态硬盘无法识别/频繁掉盘: 可能是主控或闪存颗粒问题,需要专业设备。 5.3 简单物理故障的尝试性修复(需极度谨慎): 5.3.1 清洁接口: 氧化或灰尘导致的接触不良。 5.3.2 更换电路板(PCB): 寻找与原盘型号、固件版本完全一致的硬盘,进行“飞线”或“更换BIOS芯片”操作,以保留原盘的特有参数,避免因固件不匹配导致盘片无法识别。(此操作风险极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不建议普通用户尝试) 5.3.3 固态硬盘固件修复: 某些固态硬盘存在固件bug,可能导致无法识别,一些专业工具和技术可以尝试修复。(同样需要专业知识) 5.4 什么时候选择专业数据恢复服务: 5.4.1 极度重要的数据: 无法承受任何损失的数据。 5.4.2 硬盘发出异响: 磁头/盘片损伤。 5.4.3 硬盘被摔落或遭受撞击: 物理损坏。 5.4.4 软件恢复无效: 逻辑损坏严重或混合了物理损坏。 5.4.5 固态硬盘无法识别: 主控或闪存颗粒问题。 5.5 选择专业数据恢复公司的建议: 5.5.1 查看公司资质和口碑: 选择有信誉、有经验的公司。 5.5.2 了解收费标准和恢复成功率: 提前沟通清楚。 5.5.3 了解数据保密协议: 确保数据隐私。 第三篇:数据安全与预防 第六章:数据安全策略与备份方案 6.1 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避免数据丢失带来的经济、法律和声誉损失。 6.2 常见数据安全威胁: 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病毒/勒索软件、自然灾害(火灾、水灾)、盗窃。 6.3 备份策略的制定: 6.3.1 3-2-1备份原则: 至少三份数据副本,存储在两种不同介质上,其中一份异地备份。 6.3.2 备份介质选择: 移动硬盘、NAS、云存储、光盘等。 6.3.3 备份频率: 根据数据变化频率制定每日、每周、每月备份计划。 6.3.4 增量备份与全量备份: 理解两者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6.4 常用备份工具介绍: Windows自带备份工具、第三方备份软件(如 Acronis True Image, Paragon Backup & Recovery)、云备份服务(如 OneDrive, Google Drive, Dropbox, iCloud)。 6.5 实际案例: 如何为个人电脑、企业服务器建立可靠的备份系统。 第七章:恶意软件防护与系统安全 7.1 了解常见的恶意软件: 病毒、木马、蠕虫、勒索软件、间谍软件等。 7.2 防护措施: 7.2.1 安装并更新杀毒软件/安全套件: 选择信誉良好的安全软件,并保持病毒库最新。 7.2.2 开启防火墙: 阻止未经授权的网络访问。 7.2.3 谨慎打开不明链接和附件: 提高警惕,避免成为网络钓鱼的受害者。 7.2.4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及时修补安全漏洞。 7.2.5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保护账户安全。 7.2.6 启用双因素认证(2FA): 增加账户的安全性。 7.3 勒索软件攻击防范与应对: 7.3.1 识别勒索软件的特征: 文件被加密,出现勒索信息。 7.3.2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备份策略,不打开可疑邮件,谨慎浏览网站。 7.3.3 应对措施(非必要不支付赎金): 报告给安全部门,尝试使用解密工具(如有)。 附录: 附录A: 常见硬盘故障代码查询表。 附录B: 常用数据恢复软件官网链接及资源。 附录C: 数据恢复服务机构推荐(地区性)。 附录D: 硬盘健康检查工具使用指南。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深入浅出的讲解数据存储原理、文件系统结构,并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展示软件操作和故障排查流程。 工具全面: 介绍多种免费和付费的数据恢复软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层次分明: 从基础硬件知识到高级数据恢复技术,再到数据安全防护,层层递进,适合不同技术背景的读者。 贴近实际: 关注用户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和注意事项。 数据安全意识培养: 不仅教授“如何恢复”,更强调“如何预防”,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的数据安全观念。 适用人群: 个人用户: 误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U盘/SD卡数据丢失等常见情况的自助恢复。 IT技术人员/系统管理员: 掌握更专业的数据恢复技术,应对服务器、RAID阵列等复杂数据丢失问题。 电脑爱好者: 深入了解硬盘工作原理,提升电脑维护能力。 对数据安全有较高要求的用户: 学习如何构建全面的数据备份和安全防护体系。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您的存储设备,掌握应对各种数据丢失状况的技能,并有效提升您数据的安全性,让数据不再是您担忧的负担,而是您数字生活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