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配色实用新技术

塑料配色实用新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根雄,颜丽平 著
图书标签:
  • 塑料
  • 配色
  • 颜色
  • 技术
  • 实用
  • 材料
  • 工程塑料
  • 聚合物
  • 工业设计
  • 配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77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198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7
字数:19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塑料配色实用新技术》是一本关于塑料着色的实用技术类图书,依托于作者多年从事塑料配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实物和国际标准PANTONE(潘通)色卡调色打样做实例讲解,对塑料着色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涵盖颜色的调配理论、塑料成型工艺、色粉及助剂的选择等方面,并对电脑配色及色母粒制造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供从事塑料配色、塑料制品加工、塑料工程研发、塑料配色培训类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尹根雄,自营汽车调漆和塑料配色,经理,1999年在东莞大岭山新兴塑料五金厂,开始是一线操作注塑机,后管理料房,接触塑料原料,颜色和制漆部油漆制造。
  2005年跳槽到珠海远康塑胶颜料有限公司做调色技师,长期派驻珠海金鼎德豪润达有限公司负责车间颜色打样,调配,问题处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接触有塑料改性造粒,色母制作。
  2009年因看好汽车油漆行业,跳槽到广州白云区金敦汽车材料厂,做汽车油漆颜色开发,调配。有感于调色这个行业过于保守,厂家也严控技术外传;新人没有一年半载学不到技术,特此著书,以期对新人有所帮助。
  2011年在家乡开始自营汽车调漆和塑料配色生意

目录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色彩理论一、颜色的产生二、孟塞尔颜色表示系统第二节 配色原理一、色光的加法混合二、调色颜料的减法混合三、配色原理和方法第三节 常用的塑料着色方法一、干法着色二、糊状着色剂(色浆)着色三、色母粒着色第四节 塑料配色方法和技巧一、 配色技术的学习方法二、 拟定配方技巧三、 调深浅技巧四、 调色相技巧五、调色差技巧第五节 塑料配色常用的对色光源和对色要点一、常用的对色光源二、光源的差别对颜色的影响三、观察者的差别对颜色的影响四、物体的差别对颜色的影响五、颜料的热色效应第二章 塑料配色常用颜料第一节 颜料的分类一、颜料与染料的区别二、无机颜料三、 有机颜料四、溶剂染料五、金属颜料六、珠光颜料七、幻彩珠光颜料八、荧光颜料九、增白剂第二节 颜料物理性能与检测指标一、着色力二、分散性三、耐候(晒)性四、耐热性五、化学稳定性六、耐迁移性七、环保性能八、遮盖力九、透明性十、新进色粉的检测方法第三节 颜料的命名方法第四节 常用色粉的C�盜�北嗪庞牖�学特性一、 适用于软胶的有机颜料色粉二、 适用于硬胶的有机颜料色粉三、 部分染料品种的物理化学性能四、 主要无机颜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五、常用颜料原料色相和色光分析第五节 常用塑料色粉的改性加工方法一、化学处理方法二、物理处理方法三、表面预处理方法四、色粉着色力的处理方法五、塑料色粉改性中常用的机械第六节 塑料配色常用的助剂一、分散剂与润滑剂二、偶联剂与相容剂三、其他树脂改性剂第七节 常用塑料原料对着色颜料的要求第三章 常见塑料成型特点与适用着色颜料第一节 塑料原料基础知识一、塑料的来源二、塑料的物理性能三、塑料的分类四、塑料原料对调色效果的影响五、成型工艺对颜色的影响六、塑料制品的使用环境与条件七、常用塑料型号与产地第二节 塑料成型工艺一、概述二、塑料模具的基本知识三、塑料原料在成型条件中的特性与要点第三节 聚烯烃类一、聚乙烯二、聚丙烯第四节 苯乙烯类一、丙烯腈�捕《�烯�脖揭蚁┕簿畚�二、丙烯腈�脖揭蚁�三、通用聚苯乙烯四、耐冲击性聚苯乙烯第五节 聚酰胺类第六节 聚酯、聚醚类一、聚碳酸酯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四、聚甲醛第七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第八节 聚氯乙烯第九节 热塑性弹性体第四章 塑料配色方法和技巧实例讲解第一节 调色思路与步骤一、调色步骤二、调色思路详解第二节 调白色系列颜色一、常见的白色系颜色二、常用的白色色粉三、加入钛白粉对透明性的影响四、加入增白剂对颜色的影响五、ABS757料调实色白实物举例六、ABS121料调特白色举例七、调配白色系列颜色技巧第三节 调黑色系列颜色实例讲解一、认识无彩色二、PANTONE色卡上的黑白灰色系三、黑色色粉原料的选取技巧四、黑色系列调色技巧五、三原色调特黑色实例讲解第四节 调灰色系列颜色一、ABS757料调PANTONE 421C灰色举例二、调配灰色系列颜色技巧第五节 调红色系列颜色一、 PANTONE色卡上的红色系二、红色系列色粉选用技巧三、PA6+GF15%料调红色实物举例四、 ABS121料调PANTONE 185C红色举例五、调红色系列要点与技巧第六节 调黄色系列颜色一、 PANTONE色卡上的黄色系颜色二、黄色系列色粉选用技巧三、ABS15A调配PANTONE 7549C黄色举例四、PP564料调PANTONE 3945C青口黄色举例五、调黄色系列技巧要点第七节 调蓝色系列颜色一、PANTONE色卡上的蓝色系颜色二、蓝色系列色粉选用技巧三、POM料调天蓝色实物举例四、LDPE868调透明蓝色实物举例五、ABS757料调PANTONE 2748C蓝色举例六、调浅蓝色举例七、调蓝系列技巧要点第八节 调绿色系列颜色一、PANTONE色卡中的绿色系颜色二、绿色系列色粉选用技巧三、ABS121料调PANTONE 7740C深黄绿色举例四、ABS757料调PANTONE 373C浅黄绿色举例五、ABS121料调PANTONE 375C荧光绿色举例六、调配绿色系列颜色技巧总结第九节 调紫色系列颜色一、PANTONE色卡中的紫色系列颜色二、紫色系列塑料色粉的选取技巧三、以ABS757料调PANTONE 240C紫红色举例四、PP564料调实物荧光桃红色举例五、调紫色系列颜色技巧第十节 调橙色系列颜色一、PANTONE色卡中的橙色系颜色二、橙色系列塑料色粉的选取技巧三、ABS15A料调PANTONE 1495C橙黄色举例四、ABS15A料调PANTONE 1505C橙红色举例五、调橙色系列颜色技巧第十一节 调啡色肉色系列颜色一、PANTONE色卡上的啡色系列颜色二、啡色系列塑料色粉的选取技巧三、PP564料调PANTONE 7603C深啡色举例四、ABS747料调PANTONE 7517C啡红色举例五、调啡色技巧六、PVC 95度料调肉色七、调肉色系列技巧总结第十二节 调金属颜色一、金属颜料色相与着色力测试二、金属颜料选用技巧三、ABS757料调PANTONE 421C浅银白色举例四、ABS757料调PANTONE 423C深银灰色举例五、ABS121料调PANTONE 876C金色举例六、调银粉与金粉要点第十三节 调珠光系列颜色一、珠光颜料特点二、PP800料调珠光深蓝色举例三、ABS121料调浅色珠光银白举例四、调珠光颜色技巧与要点第十四节 电脑测色配色方法与技巧一、测色原理和色差仪使用方法二、测色仪调配颜色方法第五章 色母粒制造与调色方法第一节 色母粒的组成和分类一、色母粒基本成分二、色母粒的分类第二节 色母粒生产工艺一、色母粒用颜料的要求二、色母粒的生产工艺流程三、色母粒使用的注意事项四、色母粒使用比例的确定第三节 色母粒颜色调配方法第四节 色母粒着色常见缺陷与解决办法第六章 配色注意事项第一节 配方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一、树脂的底色与透明性二、选用性能相同的颜料三、颜料的着色力四、塑料中各种助剂对颜料的影响五、颜料的毒性六、颜料的应用性能与迁移性七、颜料的色光八、颜料的热色效应第二节 怎样控制色差的产生一、色差产生的原因分析二、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着色力  着色力的大小决定着着色剂的用量。着色力愈大,颜料用量愈少,成本愈低。着色力与颜料本身特性相关,与其粒径大小也有关系。由于塑料制品着色是用机械的方法使颜料以高度分散的微粒状态均匀分布于制品内部和表面从而达到着色目的,所以一般来说,着色力随着颜料粒径的减小而增加。有饥颜料的着色力比无机颜料的高。目前,超细有机颜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颜料的着色力与遮盖力无关,较为透明的(遮盖力低的)颜料也能有很高的着色力。  二、分散性  颜料的分散情况对着色影响甚大,分散不良可引起色调异常。颜料在树脂中必须以微粒子状态均匀分散,才有良好的着色效果。由于颜料含有很多聚集粒子,因此,必须用高剪切力打碎大聚集体,形成小的聚体,从而达到要求的粒子细度,获得理想的光学效果。一般色粉原料采购回来后,采用对颜料进行表面处理、添加其他助剂如扩散粉、扩散油、对原色粉进行打粉加工与过筛等方法,获得均匀的颜料聚集体,改善颜料的分散性。  三、耐候(晒)性  耐候性指颜料在大自然的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也指日晒牢度,分为1~8级,8级最稳定。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与要求来选择色粉。一般来说,无机颜料光稳定性比较好,在有机着色剂中,酞菁系、喹吖啶酮系、异吲哚啉酮系颜料的耐晒性十分优异,可以与无机颜料相比。  四、耐热性  热稳定性能是塑料着色剂的重要指标。无机颜料的耐热性都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塑料加工要求;有机颜料的耐热性比较差。由于各种树脂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在加工成型过程中的加热温度(软化点以上)也不同,温度的高低影响着着色剂的选择。在选择色粉时要根据塑料原料的成型温度来选用。一般要求颜料的耐热时间为4~10min,通常使用温度越高,耐热时间越短。如酞菁蓝颜料耐温325℃,10min变色。  五、化学稳定性  由于塑料的使用环境不同,故要充分考虑着色剂的耐化学药品性能(耐酸、耐碱、耐油、耐溶剂)。PVC及其他含氯聚合物容易分解产生氯化氢,对着色剂的着色效果和耐色牢度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PVC及其他含氯聚合物制品必须使用耐酸型着色剂;某些塑料制品中的添加剂组分,如抗氧化剂、防紫外线剂、阻燃剂和分散剂等对颜料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六、耐迁移性  颜料的耐迁移性是指着色塑料制品与其他固、液、气等状态物质长期接触或者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工作,有可能和上述物质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表现为颜料从塑料内部迁移到制品的表面上,或迁移到相邻的塑料或溶剂中,主要有三种表现类型。  (1)溶剂渗出制品着色后在水和有机溶剂中渗色。  (2)接触迁移制品着色后与其他物体接触会造成相邻的物体污染。  (3)表面起霜在着色加热时,着色颜料在树脂中的溶解度较大发生迁移而形成像霜一样的结晶。  一般来说,无机颜料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是非常均匀的,不会产生起霜现象,而有机颜料在聚合物和其他有机物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溶解,比较容易发生迁移。有机颜料迁移的难易程度与聚合物和其他添加剂(尤其是增塑剂和软化剂)的种类有很大关系。  色粉耐迁移性评级标准:1级,严重迁移;2级,显著迁移;3级,有迁移;4级,轻微迁移;5级,无迁移。  七、环保性能  随着国内外环保法规日趋严格,许多制品对塑料着色剂的毒性提出严格要求,着色剂的毒性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美国等国家已明确限制使用重金属,包括镉、铅、硒等着色剂。在选择颜料品种时,一定要注意重金属含量与安全毒性,要控制好符合环保标准的安全用量。  八、遮盖力  颜料的遮盖力指颜料遮盖光的透射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说当色粉的折射力强时,能够使光不透过被着色的物体的能力。颜料的遮盖力与折射率、结晶类型、粒径大小等有关。如在遮盖力差的原料中加入钛白粉或炭黑,会使遮盖力提高。  九、透明性  遮盖力强的色粉透明性肯定差,无机颜料一般不透明,染料一般是透明的。在调配全透明制品时要选用透明的色粉,其它制品可以根据透明程度来选择透明色粉与其它色粉组合。对于不透明的制品也可以选用透明色粉,只要考虑到色相与着色力,再与其它不透明的色.粉绢合即可。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字数在1500字左右,力求内容详实、自然流畅。 《星际航行基础:超光速引擎的理论与实践》 图书简介 本书是面向所有对深空探索、天体物理学以及先进工程技术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以及渴望深入了解超光速(FTL)驱动系统核心原理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权威指南。我们正站在人类文明迈向星际时代的门槛上,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基石,正是对时空结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驾驭。 《星际航行基础:超光速引擎的理论与实践》并非仅仅停留在科幻设想的层面,它是一部严谨、系统地梳理和构建现有科学认知框架下,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突破光速限制的工程学专著。全书摒弃了对现有亚光速推进技术(如化学火箭或核聚变推进)的冗长回顾,直接聚焦于那些可能颠覆传统物理学认知的驱动理论。 第一部分:时空几何与超光速理论基础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基石,它深入探讨了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特别是爱因斯坦场方程在处理曲率驱动和时空扭曲方面的数学建模。 1.1 相对论的边界与新兴场论: 我们首先回顾了狭义相对论中“信息传播速度上限”的物理意义,并探讨了量子场论如何为我们理解真空能和零点能提供了新的视角。重点分析了卡西米尔效应在负能量密度生成方面的潜力,这是构建“可操控奇点”模型的关键。 1.2 阿尔库比耶雷驱动的再审视: 本书对经典的阿尔库比耶雷(Alcubierre)度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修正。我们不仅重温了原理论中对“负质量/负能量”的苛刻要求,更引入了最新的“脉冲场驱动模型”(Pulsed Field Drive Model),该模型尝试通过高频、定向的时空能量波包来模拟曲率变化,从而避免了对大量、持续负能量的依赖,转而探究利用高能等离子体与结构化量子真空的相互作用。 1.3 虫洞动力学与拓扑结构工程: 除了曲率驱动,本书也系统性地介绍了稳定和可穿越虫洞的理论基础。这包括对爱因斯坦-罗森桥的稳定化技术探讨,特别是“洛伦兹收缩”效应在虫洞喉部可能引发的灾难性反馈。我们着重讲解了如何利用高维空间理论(如Kaluza-Klein理论的修正版)来设计一种“拓扑锚点”,以维持虫洞的开放性,使其能够承受飞船通过时的压力和引力梯度。 第二部分:推进系统工程与材料科学的突破 理论的实现依赖于工程技术的极限突破。本部分详细描述了实现超光速飞行的具体工程挑战,以及目前在材料科学和能源供应方面取得的关键进展。 2.1 零点能提取与稳定化: 超光速引擎的能源需求是天文数字。本书详细介绍了“共振腔零点能转换器”(RC-ZEC)的设计蓝图。该转换器不再试图直接“提取”真空能,而是通过精确调谐的电磁场频率,诱导真空涨落产生可被捕获的、定向的能量流。我们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热力学限制和量子退相干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超导超晶格材料来抑制能量损失。 2.2 时空场发生器的几何结构: 描述了驱动核心——时空场发生器(SFG)的构造细节。这涉及到对传统电磁线圈的彻底颠覆,代之以由非互易晶体(Non-reciprocal Crystals)构成的三维亥姆霍兹结构。我们提供了精确的几何参数和场形方程,用以指导如何构建一个能够产生稳定“曲率气泡”的装置,确保在曲率梯度区域内,船体自身不受极端潮汐力的影响。 2.3 耐极端环境的结构材料: 飞船外壳必须能够承受驱动过程中产生的强大电磁辐射、高维粒子流的撞击,以及曲率场边界的应力集中。本部分详尽介绍了“碳纳米管-玻色子凝聚态复合材料”(Bose-Condensate Composite, BCC)的合成工艺和力学性能。这种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内部的玻色子凝聚层能够动态地吸收和分散高能脉冲,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导航、通讯与星际风险管理 超光速航行不仅仅是到达目标,更关乎安全返回和有效通讯。 3.1 惯性导航与相对论效应修正: 在曲率驱动下,传统的惯性导航系统将完全失效。本书阐述了“量子纠缠参考系”(QERF)的构建方法。通过预先建立的纠缠粒子对网络,飞船可以实时测量自身相对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绝对速度和加速度,从而精确计算出曲率气泡的实际时空位移。 3.2 超光速通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传统电磁波在FTL航行中无法有效传播。我们重点介绍了基于“微弱引力波调制”的通讯方法。该技术利用驱动系统本身产生的极微弱引力波,通过编码信息,实现即时(或近乎即时)的远距离信息传递,并探讨了信号衰减和背景噪声过滤的算法。 3.3 风险评估:奇异点效应与时空拖曳: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以审慎的态度分析了FTL航行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这包括在穿越致密星云时可能诱发的微小奇点(Mini-Black Hole)形成风险,以及“时空拖曳”(Spacetime Drag)效应导致的航线偏差。我们提供了多重冗余的应急制动程序和“反向曲率缓冲系统”的部署策略,旨在确保即便在引擎失效时,飞船也能安全地“减速”回亚光速状态。 《星际航行基础:超光速引擎的理论与实践》旨在为未来几代探索者提供一套严谨的、基于现有物理学前沿的蓝图。它要求读者具备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但其详尽的推导过程和工程实例,将使每位致力于探索宇宙奥秘的读者受益匪浅。本书承诺不进行任何未经证实的理论臆测,只专注于“如果物理定律允许,我们该如何建造它”的工程实现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资深色彩调配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跨介质色彩传递”的探讨。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确保打样间看到的颜色和最终大货生产出来的颜色完全一致,特别是当涉及到喷涂、印刷和注塑等不同工艺时。这本书不仅涵盖了这些,还深入到如何使用数字孪生技术来模拟最终产品的外观效果。其中关于“环境光适应性色彩设计”的案例分析,让我对我们过去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颜色不仅仅是三原色的简单叠加,更是与使用环境的动态交互。书中详尽地对比了不同色彩空间(如CIELAB, CIECAM02)在描述特定塑料外观特性时的优劣,这对于撰写技术规格书和与客户进行精确沟通非常有帮助。整体行文风格严谨,数据支撑充分,像一本教科书又像一本实战手册的结合体。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本《塑料配色实用新技术》会是一本非常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毕竟“新技术”这三个字听起来就很高冷。但实际阅读体验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叙事非常平易近人,他擅长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比如,解释光扩散原理时,他用到了厨房里磨砂玻璃对光线的散射效果作为比喻,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纳米级颜料粒径分布的重要性。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每个章节末尾都有一个“实践要点提炼”的小总结,非常适合我这种工作节奏快,需要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设计师。我尤其喜欢它对“特殊效果色”的处理,比如珠光、金属光泽和荧光色,不再是简单地罗列颜料名称,而是深入讲解了如何通过控制颜基体的层间距和光栅效应来实现目标效果。这对于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设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对“工艺窗口”的量化管理。过去我们总是在一个比较模糊的“可接受范围”内进行调整,但这本书提供了一整套基于统计过程控制(SPC)的方法论来定义和监控这个窗口。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来找出影响最终色差的几个关键工艺参数——比如熔融温度、保压时间和模具温度——并给出了一种迭代优化的流程图。对于我们车间管理层来说,这意味着从凭经验操作转向数据驱动决策的转变。内容覆盖面广而不失深度,从基础的色粉采购标准到最前沿的在线实时颜色监测系统,都有涉及,构建了一个从源头到成品检测的完整质量控制闭环。虽然某些章节需要配合专业的软件工具才能完全实现书中的模型,但这绝对是一本能引领行业标准提升的参考书。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后,最先关注的是关于新材料和环保趋势这块的内容。现在市场上对可降解塑料和回收材料的颜色控制要求越来越高,但传统的配色方法往往难以适应这些新基材的底色差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专门开辟了一章来讨论如何利用光谱数据分析来补偿回收料中不确定杂质带来的色偏。我特别欣赏作者没有回避技术难题,而是直接提供了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初步解决方案框架,虽然这个框架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才能完全理解,但它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未来的研发方向。此外,书中对“超薄壁件配色”的处理也让我眼前一亮,这通常是注塑工程师的噩梦,但作者通过优化颜料的透明度和折射率匹配,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色彩匹配策略。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在处理复杂、高要求的配色项目时,心里更有底气了,不再是纯粹依赖经验试错。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封面那种磨砂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挺有分量的。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但翻开目录后发现,它对色彩理论的讲解还挺深入的,特别是关于视觉感知和环境光对塑料颜色影响的那几个章节,写得非常细致。作者似乎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如何将复杂的色彩科学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生产指导。比如,书中提到了几种不同的色度计校准方法,并且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图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工厂里需要严格控制批次间色差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色彩老化”的研究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户外暴露测试的数据图表,让我们能预估不同高分子材料在长期使用中颜色的变化趋势。虽然有些高级的配方优化算法我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但光是那些基础的颜料分散技术和助剂选择的经验总结,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真正做到了实用,而不是空谈概念。

评分

部分插图不如已经绝版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同作者编写的《塑料调色技术教程》清晰,部分插图颜色失真较严重!

评分

书好像贵了点,内容比较少

评分

实用,多出这类的书

评分

理论知识不错,里面印刷图片失真,实检经验不好学

评分

配色入门书,详细透彻

评分

很受益的一本书

评分

书好像贵了点,内容比较少

评分

有点看不懂 这个东西 不太像自己专业的

评分

我原来买过了,没看清楚封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