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

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云 等 著
图书标签:
  • 安全管理
  • 风险管理
  • 职业健康安全
  • 应急管理
  • 安全工程
  • 管理学
  • 工业安全
  • 安全生产
  • 企业安全
  • 事故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65353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881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安全健康新知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39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系统的安全管理理论
  实用的安全管理方法
  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

内容简介

  “安全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搞好安全管理,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采用“理论方法模式(实例)”的形式逻辑,探讨了系统的安全管理理论、论述了实用的安全管理方法、介绍了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内容丰富,涵盖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内容。
  《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具有知识性、科学性、通俗性的特点,可供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阅读,也是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培训和高校、科研单位安全科技人员以及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重要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1
一、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1
二、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2
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3
四、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之意义4

上篇 安全管理理论
第一章 安全管理哲学与原理/6
第一节 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哲学思想6
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哲学理解7
第三节 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哲学9
第四节 基于思维科学的安全哲学11
第五节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12

第二章 安全系统科学原理/14
第一节 安全系统论原理14
一、系统科学基本理论15
二、系统基本分析15
三、安全系统的构成15
四、安全系统的优化16
第二节 安全信息论原理17
一、信息的概念17
二、安全信息的概念17
三、安全信息的功能18
四、安全信息的分类18
五、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方法20
六、安全信息的质量与价值21
七、安全信息的处理技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22
第三节 安全控制论原理23
一、一般控制论原理23
二、安全管理的一般性控制原则24
三、安全管理策略的一般控制原理24
四、预防事故的能量控制原理24
五、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工程技术原理24
第四节 安全协调学原理26
一、组织协调学原理26
二、专业人员保障系统的协调原理28
三、安全经济投资保障协调合理机制32

第三章 安全法学理论/33
第一节 安全生产法规的性质与作用33
一、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33
二、安全生产法规的特征34
三、安全生产法规的本质34
四、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35
五、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对策及任务36
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37
一、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基本体系37
二、安全技术法规38
三、职业健康法规39
四、安全管理法规42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体系46
一、安全生产标准的分类与体系46
二、安全生产标准的作用47
三、安全生产国家标准颁布状况48
第四节 我国主要的安全生产法规内容简介50
一、《宪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50
二、《刑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51
三、《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52
四、《劳动法》中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内容53
五、《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54
六、《矿山安全法》的重要内容55
七、《工会法》与安全生产相关内容56
八、《消防法》的重要内容56
九、《工业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56
十、《乡镇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56
十一、《经济合同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57
十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有关安全生产条文57
十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57
十四、《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58
十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60
十六、《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1
十七、《工伤保险条例》63
十八、《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63
第五节 国际主要的安全生产法规内容简介64
一、国际13家组织的OHSAS1800064
二、IL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64
三、ILO《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66
四、ILO《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66
五、ILO《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67
六、ILO《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67

第四章 安全教育学原理/68
第一节 一般教育原理与安全教育学基础68
一、教育的本质68
二、教育的机理68
三、学习与教育的规律69
第二节 安全教育的目的70
第三节 安全教育学的基本原则71
第四节 安全教育模式及技术72
一、安全教育方法72
二、安全教育的合理设计72
三、安全教育的技术73
第五节 企业安全教育的对象、目标与内容73
一、企业决策层(法人及决策者)的安全教育73
二、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教育75
三、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77
四、企业普通员工的安全教育78
五、职工家属的安全教育82
第六节 安全工程学历教育82
一、我国安全工程类专业的基本情况83
二、师资与学科建设85
三、发达国家的工业安全学历教育86

第五章 安全经济学原理/88
第一节 安全经济学投入产出原理88
一、安全经济规律的基本分析89
二、综合分析与推论89
三、安全效益分析90
四、安全经济学原则90
第二节 事故损失分析原理90
一、事故经济损失计算的基本理论90
二、事故损失估算的技术92
三、非经济损失的价值估算93
四、事故赔偿的理论95
五、事故损失的抽样调查研究96
第三节 安全投资的理论分析98
一、安全投资抽样调查分析98
二、合理安全投资的分析99
三、安全经济的激励理论100
第四节 安全效益分析原理107
一、安全微观经济效益的评价107
二、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108

第六章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与方法/112
第一节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12
第二节 安全文化术语及概念114
第三节 安全文化的范畴115
一、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115
二、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116
三、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117
第四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与方法117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原理117
二、企业安全观念文化建设119
三、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120
四、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建设124
第五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一”工程133
一、一本安全文化手册134
二、一个安全文化发展规划(纲要)135
三、一套安全文化测评工具136
四、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载体139
第六节 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142
一、测评方法及工具142
二、测评指标体系143
三、测评指标及权重144

第七章 安全行为科学/147
第一节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148
一、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148
二、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任务150
三、研究安全行为的方法150
四、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151
五、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151
第二节 人的行为模式152
一、人的生理学行为模式——自然属性模式152
二、人的心理学行为模式——社会属性模式153
第三节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154
一、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154
二、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155
三、影响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156
四、环境、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156
第四节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156
一、事故原因与人的心理因素156
二、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157
三、事故心理结构及控制157
第五节 安全管理的行为激励159
一、激励理论159
二、安全行为的激励160
第六节 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161
一、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161
二、在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科学162
三、安全宣传与教育中运用行为科学162
四、安全文化建设用行为科学来指导162
五、塑造良好的安全监管人员心理品质163

中篇 安全管理方法
第八章 安全管理模式与体系/166
第一节 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167
一、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机制167
二、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发展167
三、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立168
第二节 企业安全管理模式170
一、对象化的安全管理模式170
二、程序化的安全管理模式171
第三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172
一、OHSMS的管理理论基础172
二、HSE管理体系173
三、OHSMS的管理要素174
四、企业建立OHSMS176
五、OHSMS的审核与认证177

第九章 风险管理技术/180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180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181
二、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182
三、风险管理的内容182
四、风险管理的程序185
第二节 风险辨识方法186
第三节 风险分级评价方法187
一、基本概念187
二、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188
三、风险分级评价的基本理论模型188
四、风险评价的类型189
五、风险分级评价的基本方法189
六、风险评价分级193
七、关联及组合风险评价技术194
第四节 风险预警预控技术195
一、“三预”基本理论195
二、“六警”基本理论196
三、风险预警预控方法论198

第十章 安全管理技术/201
第一节 人因安全管理201
第二节 物因及隐患安全管理204
一、生产设备安全管理204
二、现场隐患管理205
三、危险源管理206
四、消防安全管理211
五、交通安全管理212
六、现场安全管理方法212
第三节 环境因素安全管理220
第四节 安全管理综合测评技术223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223
二、指标权重的设计225
三、测评工具的设计227
第五节 特种设备政府安全监管绩效测评方法228
一、特种设备政府安全监管绩效测评(KPI)概述228
二、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安全业绩测评指标体系228
三、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安全业绩测评指标体系231
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业绩测评指标体系231
五、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安全业绩测评指标体系236

下篇 安全管理经验
第十一章 国外安全管理经验/242
第一节 国际劳工组织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242
一、国际劳工组织及目标242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任务及特点243
三、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国际监察244
四、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244
第二节 德国的安全管理经验245
一、积极推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展245
二、建立综合的管理体系246
三、强化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246
四、明确职业安全卫生系统负责人的职责247
五、发挥劳动安全专家的作用248
六、重视未来发展研究248
第三节 日本安全生产管理经验248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集中、统一、高效248
二、完善法规,注重服务248
三、工伤保险与安全监督管理有机结合249
四、充分发挥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单位和社团中介机构的作用249
五、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250
六、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特点251
第四节 国际壳牌石油公司的安全管理252
一、管理层对安全事项做出明确承诺252
二、明确、细致、完善的安全政策253
三、明确各级管理层的安全责任253
四、设置精明能干的安全顾问254
五、制定严谨而广为认同的安全标准254
六、严格衡量安全绩效255
七、实际可行的安全目标及目的255
八、对安全水平及行为进行审查256
九、有效的安全训练256
十、强化伤亡意外及事故调查跟进工作256
十一、有效的管理运行及沟通257
第五节 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258
一、对安全的认识258
二、杜邦的安全哲学260
三、杜邦公司的安全目标260
四、杜邦的安全信仰260
五、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原则261
六、明确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理念261
七、安全人人(层层)有责261
八、杜邦不能容忍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261
第六节 摩托罗拉公司的EHS管理模式262
一、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262
二、摩托罗拉EHS管理体系要求263
第七节 美国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267
一、强化法规267
二、改进装备267
三、发展软科学267

第十二章 中国香港及台湾安全管理经验/269
第一节 中国香港特区的安全管理269
一、政府重视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工作269
二、强调企业经营者的安全承诺269
三、推行全社会的《职业安全约章》270
四、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270
五、香港的十四项安全管理元素271
六、香港推进十四项管理主要元素应用于工业经营以外的组织271
第二节 中国台湾职业安全卫生管理272
一、首先提高安全认识272
二、重视职业安全卫生策略与原则272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生产管理结合,强调员工参与273
四、把职业安全卫生事业变成企业的基本管理目标273

第十三章 中国大陆安全管理案例/275
第一节 安全管理模式案例275
第二节 安全管理系统工程设计案例276
第三节 企业安全管理评估标准范例278
第四节 企业安全方针实例280

第十四章 行为科学管理案例/282
第一节 安全环境对工作心理的作用282
第二节 美国公司推行的“自我管理”282
第三节 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行为的实例283
一、情绪心理与安全的关系283
二、事故临界心理剖析284
三、动机与行为关系的事故实例286
四、挫折发生后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286
第四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例287
一、安全核心理念范例287
二、领导安全承诺范例288
三、企业先进安全文化形象图腾设计范例289

第十五章 安全法制管理案例/292
第一节 刑事处罚案例292
第二节 事故仲裁案例293
第三节 行政责任追究与处分案例296
参考文献/300

精彩书摘

  一个企业或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体现了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组织实现风险控制的总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是企业或组织通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行风险控制的开端。组织应遵守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实现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指明了基本行为方向。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旨在实现它的管理方案,是企业降低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持续改进的途径和保证。
  明确企业或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和成员的职业安全卫生职责,是组织成功运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根本保证。搞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需要组织内部全体人员具备充分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适当的教育、培训和经历来获得及判定。组织保持与内部员工和相关方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交流,是确保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实行必要的文件化及对文件进行控制,也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对组织存在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除通过目标、管理方案进行持续改进外,还要通过文件化的运行控制程序或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来进行控制,以保证组织全面的风险控制和取得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对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行为要保持经常化的监测,这其中包括组织遵守法规情况的监测,以及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方面的监测。

前言/序言


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和组织如何构建、实施和优化其安全管理体系。面对日益增长的风险挑战,从传统的物理安全到新兴的网络安全威胁,再到环境、健康与安全(EHS)的合规性要求,一本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指南显得尤为迫切。 本书聚焦于前瞻性、集成化和精益化的安全管理理念,旨在帮助安全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构建一个能够适应未来变化的弹性安全框架。第二版在继承第一版扎实理论基础之上,融入了近年来安全管理实践的最新发展和技术革新,特别是针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挑战,提供了详尽的应对策略。 核心内容模块解析: 第一部分:安全管理的基础与战略框架 本部分为理解现代安全管理的基石。它首先界定了安全在组织中的核心价值定位,不再仅仅是成本中心,而是赋能业务连续性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构建与成熟度模型: 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国际标准(如ISO 45001、ISO 27001等相关精神的融汇)建立一个符合组织特性的管理体系。重点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等级(从反应式到预测式)的管理特征,并提供了提升组织安全成熟度的具体路线图。 风险治理与决策: 探讨了从定性到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特别引入了“情景规划”在安全决策中的应用,帮助管理者识别“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并制定预案。深入分析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在安全预算分配中的作用。 安全文化与领导力: 强调安全文化的内生性驱动力。讨论了如何通过高层领导的承诺、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以及一线员工的参与度,构建一个“人人有责,积极报告”的安全氛围。本书提供了评估和改善安全文化的实用工具集,如安全观察(Safety Observation)的有效实施技巧。 第二部分:集成化运营安全与物理安全保障 本部分着重于将安全措施深度嵌入到组织的日常运营流程中,实现物理空间的有效控制和人员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作业安全分析(JSA)与控制措施的层级化: 详述了如何进行彻底的作业安全分析,并严格遵循控制措施的层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行政管理、个体防护装备),避免过度依赖个人防护措施。 关键资产保护与入侵防御系统(IDS): 覆盖了周界安全、门禁控制、视频监控(VMS)的最新技术应用。重点关注了CCTV数据的有效利用、人工智能(AI)在异常行为检测中的潜力,以及如何设计多层次的纵深防御体系(Defense in Depth)。 应急响应与业务连续性(BCP): 提供了从风险识别到应急计划制定、演练和恢复的全面指导。详细区分了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与灾难恢复(DR)的不同侧重点,并强调了跨部门协同在大型突发事件中的重要性。多次跨部门联合演练的设计和评估方法是本章节的亮点。 第三部分:信息安全与新兴技术的融合管理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已成为组织生存的关键。本部分专门处理IT/OT(信息技术/运营技术)融合带来的安全挑战。 网络安全风险与治理结构: 阐述了零信任(Zero Trust)架构在现代企业安全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探讨了数据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漏洞管理流程的自动化,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运营中心(SOC)。 物联网(IoT)与工业控制系统(ICS/SCADA)的安全: 针对OT环境的特殊性(如对可用性的极高要求、遗留系统的存在),提供了定制化的安全加固策略。包括资产清单的建立、网络分段(Segmentation)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平衡运营效率与安全加固之间的关系。 供应链与第三方风险管理: 现代组织的安全短板往往出现在供应链环节。本书提供了评估供应商安全成熟度、制定合同安全条款和持续监控第三方风险的实用框架,有效管理“第三方风险敞口”。 第四部分:合规、绩效衡量与持续改进 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可量化的指标和定期的合规性审查来验证。 环境、健康与安全(EHS)的法规遵从性: 结合主要国际和地区EHS法规框架,指导组织如何建立前瞻性的合规监测机制,将合规要求转化为标准作业程序(SOP)。 安全绩效指标(KPIs与KRIs): 批判性地分析了传统的“滞后指标”(如事故率)的局限性,并大力推广“领先指标”(如安全培训完成率、风险消除完成率、近因分析的深度)在驱动绩效提升中的作用。 审计、检查与管理评审: 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和执行有效的内部与外部安全审计。管理评审环节被视为确保安全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闭环机制,指导管理者如何利用评审结果指导下一周期战略方向。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案例导向和工具箱的模式,结合了全球多个行业(制造、金融、能源、高科技)的真实安全事件分析,提炼出可操作的经验教训。每章末尾均附有“行动清单”,便于读者立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步骤。通过对技术、管理和人员这三大支柱的全面覆盖,本书为构建面向未来的、富有韧性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实而全面的指导蓝图。它不仅是安全管理者的案头必备手册,也是高层领导理解和支持安全投资的战略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书的时候,内心是抱有一丝怀疑的,毕竟“第2版”通常意味着修修补补,很难有本质上的突破。但《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给了我一个惊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所有的论述都建立在大量的案例支撑之上。我是一个在制造业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过去总觉得学术理论离实际太远,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深谙一线操作的复杂性。举个例子,在讨论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时,它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沙盘推演”,而是引入了“情景模拟中的认知负荷测试”,这个概念对我触动很大。我意识到我们过去的演练往往只关注了动作的规范性,却忽略了在极端压力下,员工大脑信息处理能力的真实边界。此外,书中对“全球供应链安全”的整合分析也极为出色,它不再把安全看作孤立的内部职能,而是将其嵌入到整个价值链的协同管理中。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处理复杂国际合作项目的公司来说,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指导框架。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合规性”的底线思维,提升到了“卓越运营”的战略高度。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解渴”,特别适合那些被日常琐碎的安全检查和报告工作困住,渴望跳出来思考战略层面的专业人士。我个人对它处理“安全绩效指标的有效性”那段内容印象最为深刻。长期以来,我们都在使用工伤率(LTIFR)这类滞后性指标来衡量安全表现,但这本书旗帜鲜明地指出,这种指标的局限性在于它只反映了“失败的结果”,而不能衡量“成功的努力”。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和实施前瞻性指标(Leading Indicators),例如近因分析的质量、安全观察的深度、以及员工对新政策理解的反馈频率等。这些指标的设计思路极具创新性,它们迫使管理者将注意力从“惩罚事故”转向“预防事件”。我尝试着将书中提到的“安全承诺链”模型应用到我的部门中,通过明确每个层级的安全责任和可见的承诺行为,成功地激活了中层管理者的主动性。这本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钥匙”,而是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分析工具箱”和“思考框架”,引导我们自己去解决特定的问题,这种赋能感是其他很多书籍无法给予的。

评分

我是一名负责大学安全教育的教师,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连接理论深度和教学实用性的教材。《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在这方面表现得近乎完美。我过去使用的教材要么过于偏重法律法规的罗列,学生读起来兴趣索然;要么就是过于侧重工程技术,缺乏对管理哲学的探讨。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关于“安全文化与组织变革”的论述,简直是为我们课堂讨论量身定做的素材。作者对组织惰性、抵抗变革的心理机制分析得鞭辟入里,并且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安全绩效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跨文化比较案例。学生们在阅读完关于“心理安全感”如何影响员工主动报告隐患的章节后,对“管理者的倾听艺术”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是教我们如何发号施令,而是教我们如何构建一个让员工愿意坦诚相告的环境。书中还附带了一些自我评估量表和课堂讨论引导问题,这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备课负担,同时也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的逻辑推演清晰流畅,即使是初次接触安全管理的学生,也能循着作者的思路,构建起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评分

我对《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的评价可以概括为“严谨而不失生动,前沿而不脱离实际”。我发现,本书在处理前沿议题时,如“人因工程的最新进展”和“AI在风险预测中的伦理边界”,展现出极高的学术水准和审慎态度。它既介绍了这些技术的潜力,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偏差和潜在的风险,而不是盲目地鼓吹技术万能论。这种平衡的视角,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向董事会汇报引入高科技安全系统的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支撑决策的深度论据。此外,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设计也值得称赞。复杂的概念往往通过简洁的流程图或对比表格得到了完美的可视化呈现,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我有一个习惯,读管理类书籍时会随手做大量的笔记和批注,这本书的页边距设计得也很友好,方便我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与其他文献的关联。总而言之,它不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深度思考的伙伴。

评分

这本《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简直是为我们行业量身定做的教科书!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买的,本来还担心内容会过于理论化,毕竟很多管理类的书籍读起来都让人昏昏欲睡。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从宏观的安全文化建设,到微观的风险评估工具,几乎涵盖了现代企业运营中所有可能遇到的安全痛点。特别是关于“人机交互安全”的那几章,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人为失误的深层心理学原因,并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基于行为科学的干预措施。这比我过去参加的那些培训有效得多,因为它们不是空泛地要求“提高警惕”,而是告诉你“如何设计一个让人不容易犯错的流程”。我尤其欣赏它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安全挑战”这一章节中,对新兴技术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分析。很多老旧的管理体系在面对物联网和大数据带来的新风险时显得力不从心,这本书却提供了将传统安全思维嫁接到新技术框架下的具体路径。我读完后,立刻在我的团队中推行了其中一套“事件复盘的结构化分析模型”,效果立竿见影,团队对事故的理解深度提升了好几个层次。对于任何希望将安全管理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驱动力的管理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手册。

评分

希望对弟弟学习有帮助。建院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2000多人;现有在校生600余人,包括海外留学生、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还有校外在职攻读研究生班的学员500余人。学生毕业后大多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型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工作。许多人已成长为著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的高层领导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高层经理。 在“学术立院”、“学术兴院”思想指导下,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承担的在研成果达到2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成果、教育部重点成果、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成果和国际成果等。学院教师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成功举办了“全球化条件下两岸三地劳工与社会保障”研讨会、“中美产业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工保障和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等大型的学术活动。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合作,成功地承办了《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两份刊物,办刊质量明显提升,在学术界与政策层面的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开始实现新的突破。国际合作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局部转为全面,从低层次交流向高层次交流,由临时性转向长期稳定的合作。与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研究所、美国康乃尔大学产业和劳工关系学院、德国奥斯纳布卢克大学社会科学院、英国卡地夫商学院和日本神户人力资源研究所等一批国外著名学术组织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 训练和培养解决未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高水平专家,是学院的神圣职责,也是21世纪的中国赋予学院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学院提出今后10年的发展目标是:借鉴世界一流学院劳动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模式,不断强化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从事我国劳动力市场政策设计、劳动关系的处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特别是宏观和微观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的一流人才。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一流的劳动科学学院。

评分

全面,但是内容泛泛,拼凑的感觉

评分

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得到不同的感受,这与读者的心态与人品有关,当然也与书本身有关。一本好书确实能反映生活的五光十色。

评分

?666666666

评分

实际商场和这个价差不多,还行!

评分

很不错的书,很有参考价值

评分

书是我们的知心好友。当淋浴在灿烂的阳光中,膝上摊开一本书,闻着纸上散发着的油墨清香,旁边放上一杯水,听顽皮的风娃娃吹开书页的美妙声音,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在我孤独的时候,书陪伴着我,使我感到温暖;在我伤心时,书使我感到快乐,让我感觉世界是多么有趣。

评分

还可以哦。。。。。。。。。

评分

也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整整活了一辈子,却没有读过一本书,因为他们不认识字,不会读,或者没有接触书的机会,无论如何这样的人生是令人遗憾的,苍白的。书是前人文化的结晶,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经验、知识与哲理,是人类的宝贵遗产。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品味高尚的人谈话,从中能领略到他的风采,感受到他的魅力,能使顿觉清爽,豁然开朗。读一本好书,能改变你的一生,引导你走向成功,但读书要讲究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