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全二册)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全二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謇 著,徐乃为 校
图书标签:
  • 张謇
  • 诗歌
  • 近代文学
  • 清末民初
  • 文学史
  • 中国文学
  • 诗集
  • 丛书
  • 文化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37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527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2
字数:5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张謇诗集》收清末状元南通实业家张謇的全部诗作,张謇既是光宣诗坛的重要诗人,又是状元实业家,亲历晚清民国,其诗作亦可当诗史来看。此次《张謇诗集》收诗比《张季子诗录》、《张季子九录》及前后两次出版的张氏全集都要全,所收诗作绝大多数有编年,而且经过南通徐乃为教授的精审细校,大大提高了张謇诗的可读性。
  在清末民初,张謇首先是实业家,其次是政治家,再次才是文学家。尽管他是“余事作诗人”,而他为诗却并非漫不经心。应该说,其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林庚白在论及近代诗人时十分苛求:“同光诗人什九真感”,但却充分肯定了张謇:“惟二张为能自道其艰苦怀抱。”(均见《丽白楼诗话》上编)二张,指张之洞与张謇。汪国垣在《近代诗派与地域》中将张謇列入江左派,以为他“既不侈谈汉魏,亦不滥入宋元。高者自诩初唐,此亦不失长庆。迹其造诣,乃在心抚手追钱、刘、温、李之间,故其诗风华典赡,韵味绵远,所用其深湛之思,自有唱叹之韵”。如果仅以此来概括张謇诗,并不十分全面,也不十分准确。张謇是江左人,他为诗受到了江左宗尚晚唐的诗风影响,但与其师翁同龢一样,还有得力于苏轼、黄庭坚之处。其《奉呈常熟尚书四首》篇首即言:“东坡初出门,独问欧阳子。昌黎掖后进,拳拳在张李。”可见,他是以苏轼自比的。在《赠陈伯严吏部三立》中云:“西江健者陈公子,流辈论才未或先。”对江西诗派也竭力推崇。在通州三怪中,范当世宗宋,朱铭盘宗唐,而张謇唐宋并蓄。因此,陈衍评其诗为:“超超玄著,而时喜作诘屈语。”《近代诗钞·石遗室诗话》狄葆贤评为:“雄放峭峻,肖其为人。”(《平等阁诗话》卷二)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自清同治三年甲子訖光緒四年戊寅
盆松
畫鴨
中秋宋宅樓中對月
宋氏塾冬夜大雪
過排河觀
叔兄徐沛之輔清偕宿州城東延壽庵
西亭詩社分賦杏林春燕
千佛寺
題山水
早梅
南村
山寺遇雪
習靜
雨霽
西亭詩社分賦閨怨
苦樵行為徐翔林石麟作
遊珠媚園園故前明顧大司馬别業後歸王氏
立秋日送人還蜀
……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附录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 (全二册) 张謇:实业救国与诗意人生 张謇,这位集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的晚清民国传奇人物,以其“实业救国”的宏图伟业在中国近代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除了他在经济、教育、政治领域的光辉成就,他的诗歌创作同样是他丰富人生和深邃思想的生动体现,是理解这位巨子的另一重要窗口。本套《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全二册)》便致力于将张謇这位近代巨匠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珍贵遗迹系统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一、 时代的烙印与个体的情怀: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张謇的人生际遇 张謇的诗歌创作,深深地打上了他所处时代的烙印。晚清社会的剧烈动荡,国家危亡的紧迫感,以及西方文化的涌入,都为他的诗歌注入了深刻的时代内涵。他早年经历科举,后又投身实业,在时代的大潮中沉浮,其诗歌中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对民族前途的关切,也有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对社会变革的探索。 《张謇诗集》收录的作品,从他青年时期的抒情小品,到中年投身实业后的壮怀激烈,再到晚年回首往事的感慨万千,完整地勾勒出张謇人生轨迹中的思想演变和情感起伏。这些诗歌并非脱离现实的空泛之谈,而是与他投身实业、兴办教育、参与政治的实践紧密相连。例如,他赴日考察,看到邻邦明治维新后的繁荣景象,心中激荡;他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大生纱厂,在筚路蓝缕中体会艰辛;他为推广教育奔走呼号,心中充满希望与焦虑。这些人生经历,都化为笔下的诗句,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内敛,或意境悠远。 二、 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思想价值 张謇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他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但又融入了时代的新鲜空气。 题材的广泛性:从山川景物、田园风光,到社会现实、政治时事,再到个人感怀、人生哲思,张謇的诗歌题材极为广泛。他既能写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也能描绘出“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的细腻情感。 语言的精炼与典雅:张謇的诗歌语言,多数力求精炼,格调典雅,不失古风。他善于运用意象,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寄托情怀。无论是描绘自然风光,还是抒发爱国情思,他都能用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营造出动人的意境。 情感的真挚与深刻:张謇的诗歌,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其真挚的情感。他将个人的喜怒哀乐、家国情怀、人生感悟,毫无保留地倾注于诗歌之中。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位有血有肉的近代知识分子的热忱与忧伤。 思想的深刻性: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张謇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他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对社会改革的渴望,对教育兴邦的信念,对人生价值的探求,都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他并非仅仅抒发个人情怀,而是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展现出一位智者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洞察。 三、 《张謇诗集》的编纂价值与阅读意义 本套《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全二册)》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填补学术空白:尽管张謇的生平事迹和实业教育成就广为人知,但其诗歌创作在学术界和公众中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套诗集的出版,将系统地展现张謇的文学才能,为研究张謇其人、研究中国近代诗歌、研究近代思想史提供宝贵的原始文献。 重塑张謇的文学形象:通过这套诗集,读者将能更全面地认识张謇。他不仅是叱咤风云的实业巨子,更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是他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写照,是他思想观念最直观的表达。 提供丰富的史料价值:张謇的诗歌,是他时代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经济状况的生动记录。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窥见晚清民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风貌,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提升文学欣赏体验:张謇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相当高的造诣,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欣赏。它们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饱含时代精神,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传承民族文化瑰宝: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謇的诗歌,是近代中国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出版发行,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 诗集内容概览 本套《张謇诗集(全二册)》力求全面收录张謇一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并根据体裁、内容、创作年代等进行科学的整理与编排。 第一册可能侧重于张謇早、中期的诗歌作品。这部分作品,或许更能体现他青年时代的抱负、科举考试中的感怀、以及投身实业初期,在创业艰辛中抒发的壮志与焦虑。读者可以从中体味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对改革图强的迫切渴望,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挑战。这部分诗歌,往往气势磅礴,情感充沛,展现出他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不畏艰难的勇气。 第二册则可能涵盖张謇晚年及一部分延续性的作品。这部分诗歌,或许更能体现他历经风雨后的沉思、对人生哲理的体悟、对教育事业的眷恋,以及对家国往事的追忆。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人生阅历的厚重,思想的成熟,以及对后世的期许。这部分作品,可能更显含蓄蕴藉,意境深远,流露出一种历尽沧桑后的豁达与超然。 此外,本诗集在编纂过程中,可能还会收录一些与张謇诗歌相关的附录,如张謇的诗歌题跋、友人赠诗、以及相关的诗歌评论等,力图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视角和更深入的理解。 五、 结语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全二册)》不仅是一套珍贵的文学作品集,更是理解张謇这位近代伟人的另一把钥匙。通过品读这些诗篇,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张謇在文学艺术上的才华,更能深入地理解他“实业救国”背后的宏大抱负,他教育兴邦的拳拳之心,以及他面对时代洪流时的深沉思考。这套诗集,将带领读者走进张謇的精神世界,感受一位近代先贤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旅程。它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思想的碰撞,一次与灵魂的共鸣。我们相信,这套诗集必将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这套《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全二册)》,感觉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百年中国文脉深处的窗户。张謇,这个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响亮却又有些复杂的存在,他既是实业救国的先行者,又是清末民初的士大夫,而这套诗集,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他。翻开第一册,扑面而来的便是那种古典的韵味,字里行间流淌着文人特有的情怀,但又并非全然是脱离现实的吟咏。你会读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对时代变迁的感慨,甚至能从中窥见他作为一位实业家在筹划发展时,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诗歌的语言,有时婉约含蓄,有时又激昂慷慨,足见其功底之深厚。更重要的是,这些诗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它们是历史的注脚,是个人情感与时代洪流交织的产物。我尤其喜欢其中几首描写家乡风土人情的诗,笔触细腻,意境悠远,仿佛能闻到南通海边的咸湿气息,看到濠河两岸的勃勃生机。这套书的装帧也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排版的疏密,都透露着一种对经典的敬意,读起来赏心悦目。总而言之,它不仅仅是一套诗集,更是一部关于一位伟大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深度探索。

评分

这套《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全二册)》带给我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一次文学欣赏,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溯。张謇,这位中国近代史上集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的诗歌,无疑是他宏大人生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一直很好奇,在那些轰轰烈烈的改革事业背后,这位伟大的灵魂又是如何以诗歌来安顿自己的呢?翻开诗集,我找到了答案。他的诗,既有士大夫传统的忧国忧民,又有近代知识分子的时代焦虑,更有作为创业者在艰难环境中坚持的韧劲。我惊叹于他在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朴素而富有生命力,仿佛能从中感受到他对于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同时,他对人生起伏、世事变迁的洞察,也时常让我驻足沉思,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奋斗的意义。这套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文学价值,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了解张謇内心世界、理解其思想脉络的独特窗口。对于那些对中国近代史、对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

收到这套《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全二册)》,我的心情是既期待又略带一丝不安,毕竟“诗集”二字,总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文字。然而,翻开第一页,我的疑虑便烟消云散了。张謇的诗,意外地贴近生活,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他笔下的社会百态,无论是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是民间的疾苦挣扎,都写得颇具现实主义色彩。你能在他的诗里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近代知识分子形象,他的痛苦、他的理想、他的坚持,都跃然纸上。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学作品本身,它更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了解近代社会思潮的一份宝贵资料。我尤其喜欢那些反映他兴办实业、发展教育的诗歌,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而且,全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精美,无论是作为案头读物还是作为馈赠佳品,都显得十分体面。这套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时代、与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

评分

第一次认真接触张謇的诗歌,是通过这套《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全二册)》。此前,他对我的印象更多停留在“状元实业家”的标签上,总觉得他是一个过于“实用”的人物,不太会与“诗意”联系起来。然而,这套诗集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我发现,在张謇那些波澜壮阔的史绩之下,隐藏着一颗多么细腻而敏感的灵魂。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时而豪迈奔放,抒发家国情怀;时而婉约低沉,表达人生感悟。尤其是那些描绘他创业历程、思念亲友的诗篇,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触摸到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更让我惊喜的是,诗集中收录了大量的注释和背景介绍,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们帮助我理解了诗歌中晦涩的典故,也让我更深入地体会到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套书就像一个宝藏,等待着我去一点点挖掘。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张謇,也让我对中国近代文学的丰富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手捧这套《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张謇诗集(全二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与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进行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对于张謇,我之前了解多是他在实业、教育、政治上的成就,对他的文学创作了解甚少,这套书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一认知空白。初读之下,惊喜连连。诗集展现了他更为柔情、更为内在的一面。那些关于人生际遇的感怀,对于离乡背井的游子之情,对于故土家园的眷恋,以及在乱世中对理想的坚守,都通过他独特的笔触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他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字字珠玑,情感真挚,朴实无华。我特别欣赏他在诗中流露出的那种“忧民”情怀,与他“实业救国”的理念在精神上是高度契合的。这种情怀,超越了单纯的文学表达,升华到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全书的编排也十分用心,旁征博引,考证详实,为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导引,让我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心境。

评分

《张謇诗集》收清末状元南通实业家张謇的全部诗作,张謇既是光宣诗坛的重要诗人,又是状元实业家,亲历晚清民国,其诗作亦可当诗史来看。此次《张謇诗集》收诗比《张季子诗录》、《张季子九录》及前后两次出版的张氏全集都要全,所收诗作绝大多数有编年,而且经过南通徐乃为教授的精审细校,大大提高了张謇诗的可读性。

评分

在清末民初,张謇首先是实业家,其次是政治家,再次才是文学家。尽管他是“余事作诗人”,而他为诗却并非漫不经心。应该说,其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林庚白在论及近代诗人时十分苛求:“同光诗人什九真感”,但却充分肯定了张謇:“惟二张为能自道其艰苦怀抱。”(均见《丽白楼诗话》上编)二张,指张之洞与张謇。汪国垣在《近代诗派与地域》中将张謇列入江左派,以为他“既不侈谈汉魏,亦不滥入宋元。高者自诩初唐,此亦不失长庆。迹其造诣,乃在心抚手追钱、刘、温、李之间,故其诗风华典赡,韵味绵远,所用其深湛之思,自有唱叹之韵”。如果仅以此来概括张謇诗,并不十分全面,也不十分准确。张謇是江左人,他为诗受到了江左宗尚晚唐的诗风影响,但与其师翁同龢一样,还有得力于苏轼、黄庭坚之处。其《奉呈常熟尚书四首》篇首即言:“东坡初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在清末民初,张謇首先是实业家,其次是政治家,再次才是文学家。尽管他是"余事作诗人",而他为诗却并非漫不经心。应该说,其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林庚白在论及近代诗人时十分苛求:"同光诗人什九无真感",但却充分肯定了张謇:"惟二张为能自道其艰苦怀抱。"(均见《丽白楼诗话》上编)二张,指张之洞与张謇。汪国垣在《近代诗派与地域》中将张謇列入江左派,以为他"既不侈谈汉魏,亦不滥入宋元。高者自诩初唐,此亦不失长庆。迹其造诣,乃在心抚手追钱、刘、温、李之间,故其诗风华典赡,韵味绵远,无所用其深湛之思,自有唱叹之韵"。如果仅以此来概括张謇诗,并不十分全面,也不十分准确。张謇是江左人,他为诗受到了江左宗尚晚唐的诗风影响,但与其师翁同龢一样,还有得力于苏轼、黄庭坚之处。其《奉呈常熟尚书四首》篇首即言:"东坡初出门,独问欧阳子。昌黎掖后进,拳拳在张李。"可见,他是以苏轼自比的。在《赠陈伯严吏部三立》中云:"西江健者陈公子,流辈论才未或先。"对江西诗派也竭力推崇。在通州三怪中,范当世宗宋,朱铭盘宗唐,而张謇唐宋并蓄。因此,陈衍评其诗为:"超超玄著,而时喜作诘屈语。"《近代诗钞·石遗室诗话》狄葆贤评为:"雄放峭峻,肖其为人。"(《平等阁诗话》卷二)

评分

在清末民初,张謇首先是实业家,其次是政治家,再次才是文学家。尽管他是“余事作诗人”,而他为诗却并非漫不经心。应该说,其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林庚白在论及近代诗人时十分苛求:“同光诗人什九真感”,但却充分肯定了张謇:“惟二张为能自道其艰苦怀抱。”(均见《丽白楼诗话》上编)二张,指张之洞与张謇。汪国垣在《近代诗派与地域》中将张謇列入江左派,以为他“既不侈谈汉魏,亦不滥入宋元。高者自诩初唐,此亦不失长庆。迹其造诣,乃在心抚手追钱、刘、温、李之间,故其诗风华典赡,韵味绵远,所用其深湛之思,自有唱叹之韵”。如果仅以此来概括张謇诗,并不十分全面,也不十分准确。张謇是江左人,他为诗受到了江左宗尚晚唐的诗风影响,但与其师翁同龢一样,还有得力于苏轼、黄庭坚之处。其《奉呈常熟尚书四首》篇首即言:“东坡初出门,独问欧阳子。昌黎掖后进,拳拳在张李。”可见,他是以苏轼自比的。在《赠陈伯严吏部三立》中云:“西江健者陈公子,流辈论才未或先。”对江西诗派也竭力推崇。在通州三怪中,范当世宗宋,朱铭盘宗唐,而张謇唐宋并蓄。因此,陈衍评其诗为:“超超玄著,而时喜作诘屈语。”《近代诗钞·石遗室诗话》狄葆贤评为:“雄放峭峻,肖其为人。”(《平等阁诗话》卷二)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评分

最后一个状元,文采,为人,书法都无可挑剔,特意买来学习了。

评分

不错的书。《张謇诗集》收清末状元南通实业家张謇的全部诗作,张謇既是光宣诗坛的重要诗人,又是状元实业家,亲历晚清民国,其诗作亦可当诗史来看。此次《张謇诗集》收诗比《张季子诗录》、《张季子九录》及前后两次出版的张氏全集都要全,所收诗作绝大多数有编年,而且经过南通徐乃为教授的精审细校,大大提高了张謇诗的可读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