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製藥業被譽為高科技創新的世界先導,並且是為全世界人民帶來延長壽命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産品的創造者。與此同時,製藥業卻因其市場行為和定價措施及其對普通藥的競爭的顯然反競爭反應而受到批評。即使是産品的研究與開發的優先重點被批評為太過於緊密地為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的目標所驅使,而不是為公眾的健康使然。很遺憾,許多製藥業的批評者未能理解製藥業的復雜性及其在國傢衛生保健體係中的作用。《藥物經濟與政策(第2版)》使用經濟學分析的工具從美國以及國際視角來探討相矛盾的製藥工業的優先順序及其目標。
這是對醫藥政策論題進行獨特而綜閤、平衡的討論的第2版。第1版的所有章節都經過瞭完全改寫和廣泛的更新。
另外,《藥物經濟與政策(第2版)》還包括瞭六個新章節,討論瞭新興論題如FDA管製的寬泛作用以及製藥工業增長的多元化。有一章介紹瞭生物科技藥業。另一章介紹替代醫學,又常常被稱為“營養藥品”。還有一章討論製藥業的專業化細分,包括普通藥品以及藥品傳輸係統的特彆活動。對近來有爭議的擴展老年醫療保險計劃以覆蓋門診用藥的議題進行瞭深入討論。引言部分也得到更新,反映瞭藥品創新步調以及製藥工業已經對管理式醫療的興起而做齣的反應。
作者簡介
Stuart O.Schweitzer,是美國加州洛杉磯分校(UCLA)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衛生管理係衛生經濟學教授。在UCLA之前他在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密歇根州底特律)和喬治城大學(華盛頓特區)講授經濟學。他曾經是華盛頓的城市學院以及馬裏蘭州貝賽斯達的國立衛生研究生院(NIH)福格蒂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他還曾負責給吉米卡特總統召集的總統委員會遞交全民健康保險提案。
他的教學與科研集中在衛生保健融資、製藥部門以及技術評估方麵。他的《藥物經濟與政策》(第2版)備受歡迎,被特彆贊譽為公平的,甚至對醫藥産業及其批評者是公平的。最近,他與Marco Di Tommaso教授閤作編寫瞭一本産業政策方麵的著作,對通過乾預市場而主導經濟發展的政府活動進行論述,而單單依靠市場,不可能産生有效的結果。
曾渝,海南醫學院副校長,華西醫大七七級藥學本科畢業,先後獲得清華大學法學碩士、上海交大企業管理博士學位。1991年後調任海南省衛生廳藥政處副處長、海南省藥品檢驗所副所長、省藥品監督所所長以及衛生廳科教處處長、藥政處處長等職務;於1996年7月-1997年8月被衛生部選派赴美留學訪問學者,在美國南加州大學(USC)學習醫藥衛生經濟政策法規,師從劉國恩教授,主要研修藥物經濟學。1998年經海南省首次公開選拔擔任海南省衛生廳副廳長;2000年初擔任海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首任局長;2004年擔任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2008年擔任海南醫學院常務副院長。另自2002年以來一直擔任中國藥學會理事及藥事管理、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執業藥師協會理事及中國藥房、中國藥物經濟學雜誌編委、海南省藥學會理事長等學術團體職務,2009年兼任海南省南藥黎藥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2008年3月以來,擔任瞭海南醫學院藥學係藥品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帶頭人。近年參加或者主持瞭海醫藥學院、管理學院部分科研課題,並獲得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奬;先後發錶相關專業論文30多篇,齣版專著1部,主編或副主編高校教材6部。
周虹,海南醫學院醫院管理學副教授;中西醫雙學士學位;臨床醫學內科主治醫師;2002年9月獲得德國海德堡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與衛生管理碩士學位(德國學術交流DAAD奬學金項目)。於2004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海南醫學院預防醫學係流行病學教研室從事教學科研工作;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服務係研修藥物經濟學(國傢留學基金委資助項目)。2010年3月起為海南醫學院衛生管理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近年參與和主持瞭國傢及省自然科學基金項日、省社會科學聯閤會基金項目並獲得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奬;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海南省衛九項目婦幼子項目”及TCC5項目(D12-13)兼翻譯;“海南省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製規劃暨實施方案”及“海南省衛生總費用及醫改投入監測核算”等項目。近年在國傢重點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錶相關論文4篇,HTAi會議論文4篇,SCI論文2篇,參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2部。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Schweitzer博士通過討論這些論題的廣泛概述為我們提供瞭有價值的信息……其中藥品管製與控製費用以及在這個領域中不同的參與者的角色等章節非常有趣……本書包含瞭最新的信息,以一種公平的方式展開瞭一係列寬泛的論題。它是對衛生保健領域非常有用的概述。
——The New Eng/and Journa/ of Medicine
★Schweitzer的書是現今非常需要的,對該領域作齣瞭重要的貢獻,也是研究生水平的研究的重要起點……
——American Journa/ of Hea/th-System Pharmacy
★該書易於閱讀,而且提供瞭一個很棒的研究製藥工業的視角……對於對藥物經濟學理論及製藥工業感興趣的每一個人,該書是非常有用的。
——lnquiry
★該書作者Stuart O.Schweitzer教授從衛生體係的視角對製藥産業及其産品服務在衛生保健的價值作用進行瞭係統分析,特彆應用經濟學原理與成本效益框架對醫藥市場的供需問題及相關政策進行瞭全麵分析。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深化國傢醫改的大背景下,相信本書將為中國讀者提供難得的理論指導與政策啓示。
——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劉國恩
★很少有藥物經濟學的參考書像Schweitzer教授撰寫的那樣,從經濟學的角度來洞察和分析醫藥工業、患者和市場三者的關係。強調藥品市場需要規製,藥品價格需要政府乾預,以及介紹新藥的評價方法。20多年來他為培養中國學者和傳播藥物經濟學的知識做齣瞭傑齣的貢獻,為美中兩大經濟體未來藥物製造業的發展提供瞭獨特的見解。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鬍善聯
目錄
引言
藥品供應
藥品需求
藥品價格
跨國製藥業
國際藥價比較
藥品審批周期
政府對製藥業的管製
第一部分 産業(行業)
第一章 製藥工業
藥物研究與開發
製藥工業的競爭性結構
藥品研究、開發和價格
藥物研究過程
産品責任
結論一7
第二章 生物技術工業
背景
生物技術工業的産品開發
生物技術公司的發展曆史
閤並的案例研究
規章製度
生物技術公司成長的案例分析
結論
第三章 製藥工業中的其他廠商
通用名藥品及其製造商
外包企業
結論
第四章 藥品營銷
營銷活動的規模
市場營銷有用嗎?
促銷的形式
將市場營銷僞裝成科學研究
管理式醫療時期的市場營銷
藥品福利管理商
直接麵嚮消費者的廣告
非處方藥
聯閤營銷
疾病管理
食品藥品管理部門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
虛假的和誤導性的聲明
第二部分 消費者
第五章 藥品需求
如何確定需求?
不斷變化的藥品市場結構
結論
第三部分 市場
第六章 藥品價格
藥品價格的問題
……
第四部分 藥品市場乾預:公共與私營
前言/序言
《醫藥市場與健康政策研究》 前言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醫療健康領域,理解藥物在市場中的運作機製、其背後復雜的經濟學原理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已成為至關重要的課題。從新藥研發的巨額投入到患者的可及性挑戰,從支付體係的設計到監管政策的製定,每一個環節都深刻影響著全球人民的健康福祉。本書《醫藥市場與健康政策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這些相互關聯的議題,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視角,以理解和應對現代醫療體係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本書並非一本純粹的學術專著,而是試圖搭建一座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抽象的經濟模型或政策框架,更著力於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具體體現,以及對不同利益相關者——包括製藥企業、醫療服務提供者、政策製定者、保險機構以及最終的患者——産生的實際影響。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嚴謹的分析,我們希望能夠揭示醫藥市場的內在邏輯,探討各種健康政策的有效性與公平性,並為未來醫療體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前瞻性的思考。 第一部分:醫藥市場的經濟學基石 本部分將奠定理解整個醫藥産業的基礎,從經濟學的角度剖析其獨特性和復雜性。 第一章:醫藥産業的特殊性與市場結構 專利保護與創新激勵: 詳細探討專利製度在鼓勵新藥研發中的作用,分析其帶來的高昂研發成本、市場壟斷以及藥物定價的初步考量。我們將深入研究專利的生命周期,以及仿製藥上市對市場格局的改變。 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 深入分析在醫藥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即患者、醫生與製藥企業之間在信息掌握上的差異。探討這種信息不對稱如何可能導緻市場失靈,例如過度醫療、信息誤導以及資源配置的低效。 需求與供給的彈性: 分析藥品需求的特點,特彆是其必需性和價格彈性較低的性質,以及由此對市場定價策略的影響。同時,考察藥品供給方麵的要素,包括生産成本、技術壁壘和監管要求。 市場集中度與競爭動態: 研究製藥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分析少數大型企業的主導地位以及中小型企業在研發和市場拓展中的策略。探討競爭的多種形式,包括産品差異化、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 第二章:藥物的價值評估與定價策略 研發成本與迴報: 詳細分析新藥研發過程中所涉及的巨額投資,包括基礎研究、臨床試驗、審批過程等,以及製藥企業如何通過定價來迴收這些成本並實現利潤。 成本效益分析(CEA)與成本效用分析(CUA): 介紹並深入解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在評估新藥價值中的重要性。我們將討論如何量化藥物的臨床效益(如延長壽命、改善生活質量)並將其與成本進行比較,為醫療決策提供依據。 可及性與公平性: 探討藥物定價與患者可及性之間的復雜關係。分析不同定價策略(如差異化定價、價格談判)如何影響藥物在不同地區、不同收入群體中的可及性,以及由此引發的公平性問題。 支付方的影響: 分析政府、商業保險公司等支付方在藥物定價和報銷決策中的角色。考察支付方如何通過談判、 formulary management 等方式來控製藥品支齣,以及這如何反過來影響製藥企業的定價策略。 第三章:藥物的研發與創新生態係統 從實驗室到市場: 描繪新藥從基礎研究、靶點發現、化閤物篩選、臨床前研究到多期臨床試驗的漫長而充滿風險的轉化過程。 創新驅動因素: 探討激勵藥物創新的關鍵因素,包括科學突破、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政府的研發支持政策(如研發稅收抵免、優先審評等)以及市場預期。 閤作與競爭: 分析製藥企業之間、製藥企業與學術界、生物技術公司之間的閤作模式,以及它們如何在競爭中尋求協同效應。 仿製藥與生物類似藥: 深入研究仿製藥和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審批和市場進入,分析它們如何降低藥品成本,提高藥物可及性,以及對原研藥市場的影響。 第二部分:健康政策的框架與實踐 本部分將聚焦於政府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角色,以及各種健康政策的設計、實施和評估。 第四章:全球健康政策的演變與趨勢 曆史視角: 迴顧不同國傢和地區健康政策的曆史發展脈絡,包括早期公共衛生運動、社會保險體係的建立以及對醫療服務供給的乾預。 主要政策目標: 分析各國健康政策普遍追求的目標,如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保障基本醫療服務、控製醫療費用、促進健康公平以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政策模式的比較: 對比不同國傢(如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中國等)的健康醫療體係模式,包括全民醫保、多支付方體係、混閤模式等,分析其優缺點和適用性。 全球化與國際閤作: 探討全球化背景下,健康議題的國際閤作,例如全球傳染病防治、藥品可及性倡議以及國際衛生組織(如WHO)的作用。 第五章:藥品監管與市場準入 藥品審批流程: 詳細介紹不同國傢藥品監管機構(如FDA, EMA, NMPA)的藥品審批流程,包括藥物安全性、有效性、質量的研究和評估要求。 藥物安全性與上市後監測: 闡述藥品上市後安全監測的重要性,包括不良反應報告係統、藥物警戒以及在必要時采取的風險管理措施。 市場準入策略: 分析製藥企業為使新藥進入市場所采取的策略,包括與監管機構的溝通、提交的證據類型以及不同國傢在市場準入方麵的差異。 仿製藥與生物類似藥的審批: 介紹仿製藥和生物類似藥在監管方麵的特殊要求和審批路徑,以及其對市場競爭和藥品可及性的影響。 第六章:醫療支付體係與藥品報銷 支付方類型: 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醫療支付方,包括政府公共醫療保險、強製性社會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以及患者自付。 藥品報銷決策: 分析各支付方如何製定藥品報銷目錄(formulary),以及影響報銷決策的關鍵因素,如藥物的臨床價值、成本效益、預算限製以及醫療指南。 支付模式: 探討不同的醫療服務支付模式,如按項目付費(FFS)、按病種付費(DRGs)、總額預付等,分析它們對醫療服務行為和藥品使用可能産生的影響。 談判與議價: 深入研究支付方與製藥企業之間的藥品價格談判過程,分析談判策略、影響因素以及對藥品價格和可及性的最終影響。 第七章:藥物使用與醫療技術評估 (HTA) 臨床實踐指南: 探討臨床實踐指南在指導藥物閤理使用中的作用,分析其製定過程、證據基礎以及對醫生處方行為的影響。 醫療技術評估 (HTA): 詳細介紹醫療技術評估(HTA)的概念、方法論及其在評估新藥物、診斷技術和治療方法方麵的應用。HTA是將臨床有效性、成本效益、倫理、社會和組織因素綜閤考慮的過程。 基於證據的藥物使用: 強調在藥物選擇和使用中,依據科學證據的重要性,包括隨機對照試驗(RCTs)、真實世界證據(RWE)等。 抗生素耐藥性與理性用藥: 探討抗生素耐藥性這一全球性健康挑戰,以及推動理性用藥、遏製耐藥性發展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挑戰與未來展望 本部分將聚焦於當前醫藥市場與健康政策領域麵臨的關鍵挑戰,並對未來發展方嚮進行展望。 第八章:未滿足的醫療需求與新興疾病 罕見病藥物的睏境: 分析罕見病藥物研發的高成本、小市場以及如何通過特殊的激勵政策(如孤兒藥認定、優先審評)來解決其可及性問題。 傳染病與大流行病應對: 探討傳染病(如HIV/AIDS, 乙肝/丙肝,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藥物研發、疫苗接種、藥物可及性政策來應對這些挑戰。 慢性病管理與老年健康: 分析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癥)在全球範圍內的流行趨勢,以及如何通過藥物、健康管理和支付政策來有效管理這些疾病,同時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精神健康與神經科學藥物: 關注精神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睏境,探討該領域藥物研發的挑戰和未來機遇。 第九章:數據、技術與未來創新 真實世界證據 (RWE) 的崛起: 探討真實世界證據(RWE)在藥物研發、審批、上市後監測和醫保報銷決策中的日益增長的作用,以及其方法學和應用挑戰。 數字健康與個性化醫療: 分析數字健康技術(如AI、大數據、遠程醫療)在藥物研發、患者管理和健康服務提供中的潛力,以及個性化醫療如何改變藥物使用模式。 基因組學與精準醫學: 探討基因組學研究的進展如何推動精準醫學的發展,以及如何利用基因信息來開發更具針對性的藥物,實現個體化治療。 新興技術與倫理考量: 審視基因編輯、細胞療法等前沿技術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並討論其可能帶來的倫理、社會和政策挑戰。 第十章:全球健康公平與可持續發展 藥物可及性與全球差距: 深入分析低收入國傢和中等收入國傢在獲取基本藥物和創新藥物方麵麵臨的巨大挑戰,探討價格、知識産權、監管能力等因素的影響。 可持續的醫療融資: 探討如何建立更可持續的醫療融資體係,以應對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和成本壓力,同時確保醫療服務的公平可及。 健康政策的有效性與評估: 強調對健康政策進行持續的有效性評估和監測的重要性,以便及時調整和優化政策,確保其實現預定目標。 跨界閤作與共同責任: 呼籲政府、製藥企業、學術界、國際組織以及公眾之間的跨界閤作,共同應對全球健康挑戰,促進健康公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結語 《醫藥市場與健康政策研究》的完成,離不開對該領域深入的探索和不懈的思考。我們希望本書能夠為所有關注醫療健康議題的讀者提供一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深刻的洞察力。理解醫藥市場的經濟學原理,把握健康政策的演變趨勢,認識當前麵臨的挑戰,並積極探索未來的解決方案,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隻有通過持續的學習、開放的討論和積極的行動,我們纔能構建一個更加健康、公平且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