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制药业被誉为高科技创新的世界先导,并且是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的创造者。与此同时,制药业却因其市场行为和定价措施及其对普通药的竞争的显然反竞争反应而受到批评。即使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优先重点被批评为太过于紧密地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所驱使,而不是为公众的健康使然。很遗憾,许多制药业的批评者未能理解制药业的复杂性及其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药物经济与政策(第2版)》使用经济学分析的工具从美国以及国际视角来探讨相矛盾的制药工业的优先顺序及其目标。
这是对医药政策论题进行独特而综合、平衡的讨论的第2版。第1版的所有章节都经过了完全改写和广泛的更新。
另外,《药物经济与政策(第2版)》还包括了六个新章节,讨论了新兴论题如FDA管制的宽泛作用以及制药工业增长的多元化。有一章介绍了生物科技药业。另一章介绍替代医学,又常常被称为“营养药品”。还有一章讨论制药业的专业化细分,包括普通药品以及药品传输系统的特别活动。对近来有争议的扩展老年医疗保险计划以覆盖门诊用药的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引言部分也得到更新,反映了药品创新步调以及制药工业已经对管理式医疗的兴起而做出的反应。
作者简介
Stuart O.Schweitzer,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卫生管理系卫生经济学教授。在UCLA之前他在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密歇根州底特律)和乔治城大学(华盛顿特区)讲授经济学。他曾经是华盛顿的城市学院以及马里兰州贝赛斯达的国立卫生研究生院(NIH)福格蒂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他还曾负责给吉米卡特总统召集的总统委员会递交全民健康保险提案。
他的教学与科研集中在卫生保健融资、制药部门以及技术评估方面。他的《药物经济与政策》(第2版)备受欢迎,被特别赞誉为公平的,甚至对医药产业及其批评者是公平的。最近,他与Marco Di Tommaso教授合作编写了一本产业政策方面的著作,对通过干预市场而主导经济发展的政府活动进行论述,而单单依靠市场,不可能产生有效的结果。
曾渝,海南医学院副校长,华西医大七七级药学本科毕业,先后获得清华大学法学硕士、上海交大企业管理博士学位。1991年后调任海南省卫生厅药政处副处长、海南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省药品监督所所长以及卫生厅科教处处长、药政处处长等职务;于1996年7月-1997年8月被卫生部选派赴美留学访问学者,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学习医药卫生经济政策法规,师从刘国恩教授,主要研修药物经济学。1998年经海南省首次公开选拔担任海南省卫生厅副厅长;2000年初担任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任局长;2004年担任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2008年担任海南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另自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药学会理事及药事管理、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理事及中国药房、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编委、海南省药学会理事长等学术团体职务,2009年兼任海南省南药黎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2008年3月以来,担任了海南医学院药学系药品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带头人。近年参加或者主持了海医药学院、管理学院部分科研课题,并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发表相关专业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或副主编高校教材6部。
周虹,海南医学院医院管理学副教授;中西医双学士学位;临床医学内科主治医师;2002年9月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硕士学位(德国学术交流DAAD奖学金项目)。于2004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服务系研修药物经济学(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2010年3月起为海南医学院卫生管理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近年参与和主持了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日、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基金项目并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海南省卫九项目妇幼子项目”及TCC5项目(D12-13)兼翻译;“海南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规划暨实施方案”及“海南省卫生总费用及医改投入监测核算”等项目。近年在国家重点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4篇,HTAi会议论文4篇,SCI论文2篇,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部。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Schweitzer博士通过讨论这些论题的广泛概述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其中药品管制与控制费用以及在这个领域中不同的参与者的角色等章节非常有趣……本书包含了最新的信息,以一种公平的方式展开了一系列宽泛的论题。它是对卫生保健领域非常有用的概述。
——The New Eng/and Journa/ of Medicine
★Schweitzer的书是现今非常需要的,对该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研究生水平的研究的重要起点……
——American Journa/ of Hea/th-System Pharmacy
★该书易于阅读,而且提供了一个很棒的研究制药工业的视角……对于对药物经济学理论及制药工业感兴趣的每一个人,该书是非常有用的。
——lnquiry
★该书作者Stuart O.Schweitzer教授从卫生体系的视角对制药产业及其产品服务在卫生保健的价值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特别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成本效益框架对医药市场的供需问题及相关政策进行了全面分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深化国家医改的大背景下,相信本书将为中国读者提供难得的理论指导与政策启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刘国恩
★很少有药物经济学的参考书像Schweitzer教授撰写的那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洞察和分析医药工业、患者和市场三者的关系。强调药品市场需要规制,药品价格需要政府干预,以及介绍新药的评价方法。20多年来他为培养中国学者和传播药物经济学的知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美中两大经济体未来药物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
目录
引言
药品供应
药品需求
药品价格
跨国制药业
国际药价比较
药品审批周期
政府对制药业的管制
第一部分 产业(行业)
第一章 制药工业
药物研究与开发
制药工业的竞争性结构
药品研究、开发和价格
药物研究过程
产品责任
结论一7
第二章 生物技术工业
背景
生物技术工业的产品开发
生物技术公司的发展历史
合并的案例研究
规章制度
生物技术公司成长的案例分析
结论
第三章 制药工业中的其他厂商
通用名药品及其制造商
外包企业
结论
第四章 药品营销
营销活动的规模
市场营销有用吗?
促销的形式
将市场营销伪装成科学研究
管理式医疗时期的市场营销
药品福利管理商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
非处方药
联合营销
疾病管理
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虚假的和误导性的声明
第二部分 消费者
第五章 药品需求
如何确定需求?
不断变化的药品市场结构
结论
第三部分 市场
第六章 药品价格
药品价格的问题
……
第四部分 药品市场干预:公共与私营
前言/序言
《医药市场与健康政策研究》 前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医疗健康领域,理解药物在市场中的运作机制、其背后复杂的经济学原理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已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从新药研发的巨额投入到患者的可及性挑战,从支付体系的设计到监管政策的制定,每一个环节都深刻影响着全球人民的健康福祉。本书《医药市场与健康政策研究》旨在深入剖析这些相互关联的议题,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以理解和应对现代医疗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学术专著,而是试图搭建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抽象的经济模型或政策框架,更着力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包括制药企业、医疗服务提供者、政策制定者、保险机构以及最终的患者——产生的实际影响。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严谨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医药市场的内在逻辑,探讨各种健康政策的有效性与公平性,并为未来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思考。 第一部分:医药市场的经济学基石 本部分将奠定理解整个医药产业的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剖析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第一章:医药产业的特殊性与市场结构 专利保护与创新激励: 详细探讨专利制度在鼓励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分析其带来的高昂研发成本、市场垄断以及药物定价的初步考量。我们将深入研究专利的生命周期,以及仿制药上市对市场格局的改变。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深入分析在医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患者、医生与制药企业之间在信息掌握上的差异。探讨这种信息不对称如何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例如过度医疗、信息误导以及资源配置的低效。 需求与供给的弹性: 分析药品需求的特点,特别是其必需性和价格弹性较低的性质,以及由此对市场定价策略的影响。同时,考察药品供给方面的要素,包括生产成本、技术壁垒和监管要求。 市场集中度与竞争动态: 研究制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少数大型企业的主导地位以及中小型企业在研发和市场拓展中的策略。探讨竞争的多种形式,包括产品差异化、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 第二章:药物的价值评估与定价策略 研发成本与回报: 详细分析新药研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巨额投资,包括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审批过程等,以及制药企业如何通过定价来回收这些成本并实现利润。 成本效益分析(CEA)与成本效用分析(CUA): 介绍并深入解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在评估新药价值中的重要性。我们将讨论如何量化药物的临床效益(如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并将其与成本进行比较,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可及性与公平性: 探讨药物定价与患者可及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不同定价策略(如差异化定价、价格谈判)如何影响药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中的可及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公平性问题。 支付方的影响: 分析政府、商业保险公司等支付方在药物定价和报销决策中的角色。考察支付方如何通过谈判、 formulary management 等方式来控制药品支出,以及这如何反过来影响制药企业的定价策略。 第三章:药物的研发与创新生态系统 从实验室到市场: 描绘新药从基础研究、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临床前研究到多期临床试验的漫长而充满风险的转化过程。 创新驱动因素: 探讨激励药物创新的关键因素,包括科学突破、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政府的研发支持政策(如研发税收抵免、优先审评等)以及市场预期。 合作与竞争: 分析制药企业之间、制药企业与学术界、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模式,以及它们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协同效应。 仿制药与生物类似药: 深入研究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审批和市场进入,分析它们如何降低药品成本,提高药物可及性,以及对原研药市场的影响。 第二部分:健康政策的框架与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于政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角色,以及各种健康政策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第四章:全球健康政策的演变与趋势 历史视角: 回顾不同国家和地区健康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早期公共卫生运动、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以及对医疗服务供给的干预。 主要政策目标: 分析各国健康政策普遍追求的目标,如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保障基本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健康公平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政策模式的比较: 对比不同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中国等)的健康医疗体系模式,包括全民医保、多支付方体系、混合模式等,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性。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健康议题的国际合作,例如全球传染病防治、药品可及性倡议以及国际卫生组织(如WHO)的作用。 第五章:药品监管与市场准入 药品审批流程: 详细介绍不同国家药品监管机构(如FDA, EMA, NMPA)的药品审批流程,包括药物安全性、有效性、质量的研究和评估要求。 药物安全性与上市后监测: 阐述药品上市后安全监测的重要性,包括不良反应报告系统、药物警戒以及在必要时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市场准入策略: 分析制药企业为使新药进入市场所采取的策略,包括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提交的证据类型以及不同国家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差异。 仿制药与生物类似药的审批: 介绍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在监管方面的特殊要求和审批路径,以及其对市场竞争和药品可及性的影响。 第六章:医疗支付体系与药品报销 支付方类型: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医疗支付方,包括政府公共医疗保险、强制性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以及患者自付。 药品报销决策: 分析各支付方如何制定药品报销目录(formulary),以及影响报销决策的关键因素,如药物的临床价值、成本效益、预算限制以及医疗指南。 支付模式: 探讨不同的医疗服务支付模式,如按项目付费(FFS)、按病种付费(DRGs)、总额预付等,分析它们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药品使用可能产生的影响。 谈判与议价: 深入研究支付方与制药企业之间的药品价格谈判过程,分析谈判策略、影响因素以及对药品价格和可及性的最终影响。 第七章:药物使用与医疗技术评估 (HTA) 临床实践指南: 探讨临床实践指南在指导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分析其制定过程、证据基础以及对医生处方行为的影响。 医疗技术评估 (HTA): 详细介绍医疗技术评估(HTA)的概念、方法论及其在评估新药物、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方面的应用。HTA是将临床有效性、成本效益、伦理、社会和组织因素综合考虑的过程。 基于证据的药物使用: 强调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中,依据科学证据的重要性,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s)、真实世界证据(RWE)等。 抗生素耐药性与理性用药: 探讨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以及推动理性用药、遏制耐药性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挑战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聚焦于当前医药市场与健康政策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第八章: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与新兴疾病 罕见病药物的困境: 分析罕见病药物研发的高成本、小市场以及如何通过特殊的激励政策(如孤儿药认定、优先审评)来解决其可及性问题。 传染病与大流行病应对: 探讨传染病(如HIV/AIDS, 乙肝/丙肝,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药物研发、疫苗接种、药物可及性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慢性病管理与老年健康: 分析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以及如何通过药物、健康管理和支付政策来有效管理这些疾病,同时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精神健康与神经科学药物: 关注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困境,探讨该领域药物研发的挑战和未来机遇。 第九章:数据、技术与未来创新 真实世界证据 (RWE) 的崛起: 探讨真实世界证据(RWE)在药物研发、审批、上市后监测和医保报销决策中的日益增长的作用,以及其方法学和应用挑战。 数字健康与个性化医疗: 分析数字健康技术(如AI、大数据、远程医疗)在药物研发、患者管理和健康服务提供中的潜力,以及个性化医疗如何改变药物使用模式。 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 探讨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如何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以及如何利用基因信息来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 新兴技术与伦理考量: 审视基因编辑、细胞疗法等前沿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可能带来的伦理、社会和政策挑战。 第十章:全球健康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药物可及性与全球差距: 深入分析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在获取基本药物和创新药物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探讨价格、知识产权、监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可持续的医疗融资: 探讨如何建立更可持续的医疗融资体系,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成本压力,同时确保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 健康政策的有效性与评估: 强调对健康政策进行持续的有效性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性,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确保其实现预定目标。 跨界合作与共同责任: 呼吁政府、制药企业、学术界、国际组织以及公众之间的跨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促进健康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医药市场与健康政策研究》的完成,离不开对该领域深入的探索和不懈的思考。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为所有关注医疗健康议题的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深刻的洞察力。理解医药市场的经济学原理,把握健康政策的演变趋势,认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积极探索未来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开放的讨论和积极的行动,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公平且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