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被称为“世界上古老的儿童民主学校”,是进步主义民主教育的实践典范。夏山学校的可贵之处不只是在于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赋予孩子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更在于尊重儿童成长规律、面对教育异化之时回归教育本真,从儿童视角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勇气。1999年12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将夏山学校校长尼尔评选为20世纪具影响力的12位教育育家之一。这足以证明夏山学校这座百年老校,其办学理念时至今日仍领先于这个时代。《世界教育思想文库·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献给当代的教师、校长和家长》就是对于夏山近百年历史的一个综合全貌的概述,既有其创办人尼尔在早期的教育思想和叙事,也介绍了新时代下夏山学校的现状。
编者序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尼尔时代的夏山学校
一、夏山学校的构想
二、夏山一瞥
三、夏山学校的教育和标准化教育的差异
四、夏山毕业生面面观
五、夏山学校的个别辅导课
六、自我管理
七、男女同校
八、劳动
九、玩耍
十、小剧院
十一、音乐和舞蹈
十二、体育活动
十三、英国教育部皇家督学处关于夏山学校的督察报告
十四、对于督学督察报告的说明
十五、夏山学校的未来
第三章 今日的夏山学校
一、学生、家长和校长
二、让孩子自由发展
三、走出困境
四、结局
第四章 督察与公正
一、简介
二、皇家督学团的证据基础
三、法庭审理过程
四、夏山学校的申诉,教育标准办公室的回复以及申诉仲裁官的调查结果
五、结论
第五章 关于夏山学校办学理念的问与答
一、总论
二、关于夏山学校
三、关于养育孩子
四、关于性
五、关于宗教
六、关于心理
七、关于学习
第六章 有关今日夏山学校的问与答
《世界教育思想文库·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献给当代的教师、校长和家长》:
但到目前为止夏山学校还没有一个学生去扫马路。我这样写不是自命不凡,我情愿学校里培养出一个快乐的清扫工而不是一个神经兮兮的学者。
那么夏山学校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首先,我们不强迫学生上课。孩子们可以去上课,也可以不去,要是他们愿意甚至可以好几年不进课堂。我们有课程表,但那只是为教师准备的。
学生的课程通常是根据他们的年龄来安排的,但有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作调整。在授课方面我们没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因为我们认为授课并非那么重要。一个学校有没有一种特别的授课方法来教长除法并不重要,因为除非你想要学,不然长除法本身就无足轻重。而那些想要学长除法的学生自然会去学习它,不管老师是怎么教的。
那些上完幼儿园就到夏山学校来的孩子在他们来到这里后就开始上课。我们有些从其他学校转学来的学生,他们发誓说他们再也不要去上什么鬼课了。他们四处玩耍、骑骑脚踏车、挡挡别人的道,但是他们逃避课堂。这样的情形有时会持续好几个月。他们需要的复原时间跟他们在上一所学校造成的对学习的憎恨成正比。我们的最高纪录是一个来自修道院女校的女孩,她游荡了3年,而课堂厌恶的复原期平均来讲是3个月。
对自由发展这个概念不理解的人可能会想,要是孩子们能随他们高兴整天玩耍,那要乱成一团糟了。很多成年人说:“要是我被送到那样的学校学习,我现在肯定一无所成。”其他人说:“这样的孩子在将来不得不和那些被要求学习的孩子一起竞争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我想起了杰克,他在17岁那年离开夏山去了一家机械工厂工作。一天,他的总经理找到了他。
“你就是那个从夏山学校来的小伙子,”他说,“我很好奇,现在你和其他旧式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在一起,你觉得夏山的教育怎么样。
……
我必须说,这是一本极其富有启发性的读物,它打破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金科玉律”。作者的表达风格是那种非常真诚、近乎恳谈的,没有一丝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在向年轻的同行们倾诉他的真知灼见。书中对“教育的局限性”和“教师自身的成长”的坦诚剖析,尤其触动了我,它提醒我们,教育的道路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才构成了教育最动人心魄的魅力所在。这本书不光是为我们这些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准备的,对于那些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来说,阅读它带来的收获只会更大。它提供了一种看待教育的全新哲学视角,让我们学会用更宽广的胸襟去拥抱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着一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逻辑。我发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总能将看似矛盾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机的统一和调和,这显示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很多“想不通”的问题,在作者的阐释下豁然开朗。特别是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那一部分,提供的思路非常具有前瞻性,让人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充满了期待而非焦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阶的思维框架,让读者能够跳出碎片化的教育信息,建立起一套系统、连贯、有温度的教育认知体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心又加深了一层。
评分坦白讲,初次接触这个书名时,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或晦涩难懂,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逻辑清晰,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它蕴含的那种深沉的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在讨论“如何教书”,更是在探讨“如何育人”这个终极命题。书中对教育公平、教育的社会责任等宏大议题的探讨,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思想境界。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理想教育的执着追求,这股力量是极具感染力的。对于所有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它能帮助我们将目光从眼前的分数和排名中抽离出来,聚焦于培养完整、健全的“人”这一根本目标。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股清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教育观被彻底刷新了。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作者对教育本质的理解非常到位,尤其是在面对当下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时,如何保持教育的初心和核心价值,这一点深得我心。书里探讨的那些关于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发展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我一直觉得现代教育体制有些僵化,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思考如何突破桎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的绝佳视角。它鼓励我们走出传统课堂的束缚,去探索更多元、更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可能性。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心灵对话,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内心深处的热情与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像传统的理论著作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听一位智者娓娓道来他毕生的教育心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中展现出的那种从容和智慧,他总能将复杂的教育哲学问题,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小故事或生活化的场景来呈现,使得即便是教育领域的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特别是书中关于师生关系构建的篇章,它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与学生相处中的态度和方式。那些关于尊重、理解与引导的论述,对我日常工作中处理矛盾、激发学生潜能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案头必备的“充电宝”,每当感到迷茫时,翻开它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和方向。
评分这本应该是最近再版的,因为网上断货很久了。
评分做教育的,必须人手一册,做父母的,也一定要看看。
评分稍微有点绕,需要用心读。
评分这本应该是最近再版的,因为网上断货很久了。
评分不错的参考书,慢慢研究,肯定会有收获。。。
评分不错的参考书,慢慢研究,肯定会有收获。。。
评分值得看的书,多看书总没错。。。。。。。。。
评分书很好,很喜欢,阅读很快乐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