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插图修订第4版) | 作者 | 王力 |
| 定价 | 60.0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32822 | 出版日期 | 2014-11-01 |
| 字数 | 180000 | 页码 | |
| 版次 | 5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k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余年来前后历经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
| 作者简介 | |
|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翻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等三十余部。 执笔者简介(部分) 马汉麟(1919~1978),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王力等先生,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马汉麟先生应邀参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编写工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学与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审校者简介(部分) 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有《楚辞书目五种》《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等。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曾主编《小说月报》。著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修订者简介 刘乐园,北京大学教师。 |
| 目录 | |
| 插图目录章 天文第二章 历法第三章 乐律第四章 地理第五章 职官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品阶勋爵第六章 科举第七章 姓名第八章礼俗 阶级、阶层 冠礼 婚姻 丧葬第九章 宗法 族、昭、穆 大宗、小宗 亲属 丧服第十章 宫室第十一章 车马第十二章 饮食第十三章 衣饰第十四章 什物修订版后记关于本书的注音封面设计背后的故事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让我对“文化”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渗透在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细微之处。我之前对古代社会的很多认知都比较模糊,以为就是一些皇帝、大臣、战争的故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古代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智慧。比如,关于古代的教育,我才了解到私塾的模式,以及“六艺”的教育内容,这让我对古代学子的成长有了更生动的想象。还有关于古代的医疗,虽然与现代医学无法相比,但其中蕴含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和对生命的尊重,依然值得我们去体会。书中的插图,特别是一些反映古代市井生活、田园风光的画面,都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仿佛能听到叫卖声,闻到饭菜香。这本书的文字,写得非常有温度,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它让我觉得,古代的人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只是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如此”。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习俗、成语、甚至生活方式,追根溯源都能在古代找到它们的影子。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挖出新的惊喜。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古代节日和庆典的部分,那些描述元宵灯会、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的文字,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仿佛能听到锣鼓喧天,闻到香气四溢。作者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比如,关于春节的起源和演变,我才了解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辞旧迎新,还蕴含着人们对丰收的祈盼、对祖先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中的插图也为理解这些内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那些描绘节日场景的图画,色彩鲜艳,人物生动,让原本有些抽象的文字变得具象化。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对传统文化有好奇心的所有人。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经常会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就像一位博学的长者,用一种平和而深邃的语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中国的大门。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到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再到文学艺术、民俗风情,几乎触及了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最难得的是,它并没有为了追求“全”而牺牲“深”,在每一个介绍的点上,都力求准确和深刻。作者对于史料的运用非常谨慎,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用最精炼的语言呈现给读者。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古代哲学思想时,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来阐述这些思想的意义,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书中的插图,虽然不是全彩的,但依然清晰地展现了古代器物、建筑、人物等形象,为阅读增添了视觉的乐趣,也使得知识更加具象化。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近年来读到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方面最出色的一本书之一,它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真挚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那是一种沉静而充满历史感的色彩搭配,古朴的字体透着一股韵味。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即使是插图也显得十分精美,细节之处可见用心。翻开第一页,仿佛就穿越了时空的门槛,进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化非常感兴趣,但总觉得零散地接触一些碎片化的信息,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需求,它从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从衣食住行到礼仪制度,从文学艺术到科技思想,几乎无所不包。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枯燥地说教,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大量精美的插图,将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和智慧呈现在我眼前。比如,当我看到关于古代建筑的插图时,那些榫卯结构、斗拱飞檐的细节,让我对古人的智慧肃然起敬。又比如,关于古代服饰的介绍,不同朝代的款式、颜色、纹饰都有细致的描绘,仿佛能看到当时人们穿着这些服饰,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梳理中国古代文化脉络的书籍,而这本书无疑达到了我的期望。它并非一本严肃的学术专著,但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广博性却令人称赞。作者在每一个话题的展开上,都力求做到详略得当,既有宏观的概述,又不乏微观的细节。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一些重要概念时,所引用的史料和论证过程,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支撑其观点,让人信服。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通俗易懂”,它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术语,用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文化现象解释清楚,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毫无压力。而且,它在章节的编排上也很有逻辑性,从宏观的社会制度,到微观的日常生活,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逐步建立起对古代文化的整体认识。书中的插图也并非简单的装饰,很多时候都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比如介绍古代器物时,清晰的插图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其形制和用途。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