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丝路译丛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丝路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毛铭... 编
图书标签:
  • 突厥人
  • 粟特人
  • 娜娜女神
  • 丝绸之路
  • 历史
  • 文化
  • 宗教
  • 考古学
  • 中亚
  • 古代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漓江
ISBN:9787540778194
商品编码:1177579870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丝路译丛
  • 作者:(俄)马尔夏克|译者:毛铭
  • 定价:38
  • 出版社:漓江
  • ISBN号:978754077819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11-01
  • 印刷时间:2016-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10
  • 字数:120千字

编辑推荐语

马尔夏克编著的《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是马尔夏克在2003年夏到2006年夏带领联合国中亚考古队分别在撒马尔罕和片治肯特场地进行挖掘的考察结果,全书分为三卷——《壁画与娜娜女神》《突厥人与粟特人》和《粟特与北朝》,阐释了中亚粟特古国文明的异彩纷呈以及粟特商旅在丝路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作者以“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一文开篇,将其多年的中亚文化研究与现场考古结合,高屋建瓴地论述了粟特古国的文明和艺术传统,粟特的历史和社会构成,以及粟特与拜占庭、波斯、印度、中国及突厥草原等外界文化之间的精彩互动。全书既有向读者宏观介绍粟特文明的篇章——如《粟特考古史》具体论述了粟特文明的源起、断代及其发展历程,又有针对当下的*新考古成果的阐释,几篇*新的文章**解读了娜娜女神壁画、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以及Miho石棺上的艺术细节。

内容提要

马尔夏克编著的《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为 “丝路译丛”的一种。1999年到2007年间,联合国考 古队在中亚五国和印度“玄奘之路”上收获重大发掘 成果:数百尊佛造像,两万平方米壁画,足以再造一 个敦煌;同样的八年,中国北方陆续出土中亚来华粟 特人在北朝的墓葬文物,其数量与精美度百年不遇, 且和“玄奘之路”海外成果遥相呼应;近年丝绸之路 国际会议上,欧亚各国学者纷纷把上述两批文物糅合 分析,取得里程碑式的学术突破。这些在中亚、印度 、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丝绸 之路历史和文明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马尔夏克(Boris Marshak,1933—2006),圣彼得堡人,考古学博士,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高加索和中亚部主任,历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卓越的中亚文化历史学家、粟特文明专家。2006年夏季殉职于中亚沙漠考古场地。如今马尔夏克教授在塔吉克斯坦的墓地,已成为新一代考古人心目中的圣地。 在国际丝路考古领域,马尔夏克多年来担任联合国考古遗址塔吉克斯坦场地队长;与妻子腊丝波波娃博士五十年来一同挖掘片治肯特古城,传为丝路学界佳话。他主持挖掘的中亚**遗址有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宫殿、布哈拉古城的瓦拉赫沙红厅壁画,撒马尔罕古城的大使厅壁画等,被学界尊为“中亚考古之父”。 马尔夏克在中亚壁画领域代表著作有:《粟特壁画史诗》《粟特壁画中的传奇、童话、寓言》《粟特壁画的岩彩分析:从艺术史到实验室》《粟特艺术中的娜娜女神信仰》《粟特壁画上的农神图像》《粟特壁画中的狩猎图》《粟特壁画与北朝粟特人石葬具艺术比较》《片治肯特古城考古发掘报告(1983—2006年)》等。 毛铭,伦敦大学艺术考古博士,伦敦《中亚艺术考古学刊》编辑,在大英博物馆讲授《被遗忘的丝路:中亚五国》,守护联合国遗址的中亚考古队队员。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漓江出版社《丝路艺术》期刊编委。

目录

序一 玄奘之旅:血汗见证的“丝路译丛”(徐文堪)
序二 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 (葛承雍)
译者前言 重新唤醒的北朝 (毛铭)
前言 纪念马尔夏克 (荣新江)
卷一 壁画与娜娜女神
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
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壁画(700—725年)
辉煌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
卷二 突厥人与粟特人
独特的粟特社会构成
突厥人与粟特人
粟特与外来文化的互动
粟特考古史
卷三 粟特与北朝
Miho石雕上的粟特生活和艺术样式
Miho石棺与北朝粟特石葬具艺术(550—579年)
附录一 马尔夏克历年著作 (荣新江)
附录二 中亚考古之父:鲍里斯·马尔夏克(1933—2006年)(乐仲迪)
附录三 埋在沙漠热土中的中亚考古之父 (毛铭)
参考文献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丝路译丛》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文化、考古与宗教研究的学术著作。本书深入探讨了在中亚地区,尤其是在丝绸之路沿线上,突厥民族与粟特文明之间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互动关系,并将目光聚焦于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古代女神——娜娜(Nana)。 全书的研究视角宏大而细致,从史前时期起,便勾勒出突厥民族的起源与早期扩张,分析其在草原地带的游牧文化与社会结构,以及他们如何逐步成为影响中亚乃至更广泛区域的重要力量。作者追溯了突厥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周边民族,特别是与定居的伊朗语族群(包括粟特人)相遇、融合、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详细阐述了这种互动如何塑造了区域性的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以及文化风貌。 粟特人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民族,其商业网络遍布欧亚大陆,其独特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对沿线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着重分析了粟特人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在与突厥人的长期交往中,将自身的文化要素传播出去,同时也吸收了来自突厥以及其他民族的元素。作者通过对大量出土文物、碑铭文献、宗教文本的细致解读,生动再现了粟特商人在漫漫丝路上留下的足迹,以及他们与突厥统治者、贵族和普通民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书中特别引入了对娜娜女神的深入研究。娜娜,作为一位在古代伊朗、美索不达米亚以及中亚地区广受崇拜的女神,其形象与职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断演变。本书考察了娜娜在不同文明中的早期形态,例如在苏美尔神话中的伊南娜,以及其在伊朗帕提亚、萨珊时期的发展。作者着重分析了娜娜女神如何在中亚地区,特别是在粟特文化和突厥信仰体系中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与表现形式。通过对壁画、雕塑、钱币铭文等考古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娜娜女神的宗教地位、象征意义以及她在信徒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书中探讨了娜娜女神与生育、战争、财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她如何被不同民族的信徒赋予特定的属性和崇拜方式。 本书的核心论点之一在于,突厥与粟特文明的互动,以及娜娜女神的传播与演变,并非简单的单向影响,而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文化交融过程。突厥人的军事力量与政治影响力,为粟特商人的贸易活动提供了保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统治者与文化需求。粟特人则通过其发达的商业网络,将中亚地区以及更遥远的地区联系起来,促进了不同文化、宗教、技术和思想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娜娜女神在内的宗教信仰,也在不断的交流与适应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融合性。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考古学、宗教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广泛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不仅梳理了史料,更重要的是对史料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提出了许多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观点。书中引用的丰富史料和详实的考古证据,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古代中亚世界。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丝路译丛》对于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变迁、文化交流以及宗教传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区域文明的互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书不仅是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专业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也是对对古代中亚历史、丝绸之路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的一份珍贵读物。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正是这样复杂的互动与融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丝绸之路的辉煌与遗产。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丝路译丛》的过程,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越发显露出其深厚的底蕴。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拓展。我之前习惯于将历史事件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而这本书却巧妙地将突厥人的军事扩张、粟特人的商业网络,以及娜娜女神的信仰传播这三个看似独立的元素,串联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文明画卷。它让我看到了不同文明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如何在碰撞与融合中产生新的生命力。书中对于突厥人社会结构的分析,对于粟特人商业组织的考量,以及对于娜娜女神作为一种跨文化神祇的解读,都展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捕捉,那些关于古代服饰、器物、甚至是饮食习惯的描述,都让整个历史场景变得更加真实可感。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深入探寻和理解。

评分

在我翻开《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丝路译丛》之前,我对突厥和粟特这两个民族的了解可以说是相当有限的,仅停留在历史教科书中模糊的几个概念。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为我勾勒出了一个鲜活而多面的古代世界。它并非局限于宏大的政治格局,而是将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到宗教信仰的大课题,都进行了细致的挖掘。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粟特商人作为“丝路之魂”的描绘,他们不仅仅是物品的搬运工,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和思想的交流者。书中对于他们如何适应不同环境,如何在语言不通的地域建立信任,以及他们所信奉的琐罗亚斯蒂安教如何在丝路上留下印记的探讨,都让我惊叹不已。而“娜娜女神”作为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其演变和渗透过程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古代宗教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历史的进程并非由少数英雄人物书写,而是由无数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默默推动,每一个民族,每一个群体,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人类文明的构建。

评分

这本《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丝路译丛》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一直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和古代商业网络的运作方式充满好奇,而这本书简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认知的一扇新大门。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遥远的突厥人和粟特人的世界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我原以为会看到枯燥的学术论证,结果却被书中细致入微的描写所吸引:从突厥人强大的骑射技术和草原上的生活习俗,到粟特商人如何在漫长的丝路上往来穿梭,他们的商业策略、语言交流、甚至是宗教信仰,都仿佛触手可及。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娜娜女神”的阐述,这个古老的神祇如何跨越不同文化,以各种形态影响着丝路沿线人民的精神世界,这种文化符号的流变与融合,让我对古代文明的复杂性和韧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提供的丰富例证和生动叙事,让我几乎能想象出当年驼铃声声、商队络绎不绝的壮阔景象。它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种对人类活动与文明演进的深邃洞察,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叙事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非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或地理区域来展开,而是将突厥人、粟特人以及娜娜女神这三个主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叙事空间。我原以为会看到的是一些零散的民族志或宗教史的片段,结果却发现,作者通过细致的史料考证和深入的逻辑分析,将它们串联成了一个宏大的丝路文明发展的故事。书中关于突厥人在中亚建立强大的汗国,以及粟特人在其统治下扮演的重要经济角色的描述,让我对这两个民族的历史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娜娜女神作为一种古老而强大的母神形象,如何在不同文化中被解读和崇拜,其象征意义的演变过程,则为整本书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引人入胜的色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魅力,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

评分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丝路译丛》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打开眼界”的书。我长期以来对古代中亚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苦于资料的零散和观点的碎片化。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以突厥人和粟特人为核心,清晰地梳理了他们在丝绸之路上的活动轨迹和文化影响力,并且将“娜娜女神”这一关键的神话母题作为连接这些不同文化元素的纽带。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证据确凿,但又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粟特人在贸易中扮演的“中介者”角色的分析,他们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商业网络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将东方的丝绸、香料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方,又将西方的文化、技术带回东方。这种全球化的早期形态,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对于娜娜女神信仰在不同区域和民族中的变异和适应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文化传播的强大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