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永恒的经典著作,1/4世纪后仍值得你细细品味
杰拉尔德·温伯格重要思想的传播
让更广泛的读者洞悉思维的玄机,掌握思考与认识项目、产品、组织等的新方式
启发性的例子、贴切的问答与练习,为你提供面对问题、系统和解决方案时强大的分析工具
关注人文,掌握思维法则,揭开科学与技术的神秘面纱
以精益的思维方式运用和创造技术
让科学家和非科学家审视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
内容简介
《系统化思维导论》初版于1975年面世,此后四分之一个世纪始终热销不衰。21世纪初,银年纪念版出版,再次掀起阅读风潮。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一般系统思维的专业指南,旨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法则,揭开科学与技术的神秘面纱。书中通过基本的代数原理,使用大量图表、符号,乃至方程来展示探索项目、产品、组织机构等各类系统的方式方法。另外,作者还通过有启发性的举例说明、大量的章后练习,以及附加的数学符号练习,强化读者对问题、系统和解决方案的思考能力。
《系统化思维导论》适合所有对思考问题感兴趣,希望高效认知世界的读者阅读。论你是科学家、工程师、组织机构领导人、经理人,还是医生、学生,本书都可以帮你驱散思维迷雾。
作者简介
杰拉尔德·温伯格,软件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之一,美国计算机名人堂代表人物,国际知名的演讲家、作家、顾问。温伯格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总共撰写了30多本专著和上百篇论文。温伯格在世界各国拥有大量忠实的读者,这些“追星族”阅读了温伯格的每本重要著作,甚至建有专门的组织和网站,讨论和交流大师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温伯格近年来的每本新书都是在万众瞩目中推出的,本书以及《程序开发心理学》《成为技术领导者》《你的灯亮着吗》等多本著作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是系统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诚挚推荐!它可以让科学家和非科学家审视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重新看一遍这本书,希望看到它的50周年纪念版。”
——John D. Richards,软件质量专家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我编写了大量计算机和软件类图书。但随着经验增长,我发现如果在运用和创造技术时缺乏人文关怀,技术将变得毫无价值,甚至极为危险。”
——温伯格 目录
第1章 问题1.1 世界的复杂性1.2 机械论与机械力学1.3 计算的平方律1.4 科学的简化和简化的科学1.5 统计力学与大数定律1.6 中数定律1.7 思考题1.8 参考读物
第2章 方法2.1 有机体、类比与活力论2.2 科学家及其分类2.3 一般系统信念的主旨2.4 一般系统规律的本质2.5 系统思维的类型2.6 思考题2.7 参考读物
第3章 系统与幻相3.1 一个系统就是对世界的一种看法3.2 绝对思维与相对思维3.3 系统是一个集合3.4 观察者与观察结果3.5 关法则3.6 思考题3.7 参考读物3.8 符号练习3.9 符号练习答案
第4章 观察的解释4.1 状态4.2 眼?脑定律4.3 广义热力学定律4.4 函数符号与简化思想4.5 不完全与过于完全4.6 广义互补性原理4.7 思考题4.8 参考读物4.9 符号练习4.10 符号练习答案
第5章 观察结果的分解5.1 科学的隐喻5.2 事物与边界5.3 性质与不变法则5.4 分割5.5 强连接定律5.6 思考题5.7 参考读物5.8 符号练习5.9 符号练习答案
第6章 行为的描述6.1 仿真:白盒6.2 状态空间6.3 时间作为行为的基准6.4 开放系统中的行为6.5 不确定性法则6.6 思考题6.7 参考读物6.8 符号练习6.9 符号练习答案
第7章 一些系统问题7.1 系统的三元论7.2 稳定性7.3 存续性7.4 标识7.5 调节与适应7.6 旧车定律7.7 思考题7.8 参考读物附录A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25周年纪念版前言
要解决我们面对的重要问题,不能停留在当初制造它们的思维层面上。--爱因斯坦
从记事起,我就一直对思维很感兴趣。我从1961年开始编写这本关于思维的书,在它上面整整花了14年的时间,本书在1975年得以出版。从那时起,我收到了几百封来信和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大多数读者表示本书帮助他们改进了思维,这让我很高兴。但是,因为编写本书也帮助我改进了思维,所以对此我并不吃惊。
我不是喜欢收藏的人。我找不全25年前本书刚面市时收到的那些"漂亮"的书评,也找不全那些信件。所以,我有点困惑,不知怎样写这篇前言。
好吧,大多数思维,甚至是一般系统思维,有时候都需要一点运气。我花了点时间下载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并很幸运地找到了这样一封赞扬信,部分摘录如下:
我是WayneJohnson,是一名兽医,在中国南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大约10年前,我很偶然地发现了这本书,也可以说很意外,当时我正在寻找一些基本信息以支撑我的增长模型项目。我要告诉你,这是我读过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之一。那本书我最后不得不还给了大学图书馆,后来我好不容易说服了某位书商,帮我订了一本。
这些年来,我常常收到此类信件,并乐此不疲:
来自地球的另一端(如中国南部);
来自我从未想过会影响的专业人士(如兽医行业);
说这"是我读过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之一"。
但是,我对这本书近些年的遭遇感觉有点疲倦。显然,在前一家出版商的计划中,没准备出版那些25年一直不过时、一直有需求的书。结果,一系列生活成本的自动增长将这本书的价格推到了不合理的高度,印刷量完全不能保证供应,即使已重印了20多次。二手书溢价卖出,我的小库存也萎缩了,所以我决定拿回这本书的版权,将它转给更懂这本书的出版商DorsetHousePublishing。结果就有了这个版本的面市。
开始编写本书时,我已经写了6本关于思维的书,但都是基于计算机编程思维的视角来写的。我写了很长的时间,然后意识到计算机语言的变化比人的变化要快得多,所以决定将编程语言的生意让给别人,专注于更一般的思维法则。结果,我先编写了《程序开发心理学》(ThePsychologyofComputerProgramming),然后才是这本书。现在,经过了20多年,这两本书还在静静地发挥着它们的作用。也是我的作用。
我想没有多少人在25年后会重读他们自己的作品,但既然我重读了两次,就反思了一下多年后自己有哪些改变。
那时我肯定比较年轻,至少现在看来是如此。那时,我觉得自己相当成熟能干。我怀疑今天的自己是否会有这样的勇气,去写这样雄心勃勃的书。
现在我知道得更多,这源于更多的经历,但我最大的兴趣仍未改变。我仍然完全痴迷于人的思维,以及它多彩的可能性。
我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即大多数人如果学习一些思维法则,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比现在强很多。
我的写作风格改变了,我发现以前的某些用词有点离奇。例如,自从出版了这些书后,在一些读者反馈的督促下,我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去除了一些带有性别歧视的语言。我很高兴自己
这样做了。当看到有些作者说无性别歧视的语言非常"拗口"时,我想这更深刻地揭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他们本来是不想暴露这一点的。
最近写作时,我更多地使用"我",而不是"我们"或"它"。不论好坏,这些毕竟都是我的想法,而且我写的是思维和思考者。所以,如果这些非直接的形式隐藏了思想背后的思考者,就对读者造成了伤害,毕竟他们对思维的主体感兴趣。我希望现在的读者能原谅我年轻时的荒唐,并能因此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看到每个思维过程"幕后的人"。
经过大量有意识的学习,我确实感觉到,现在的我更了解个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我借鉴了诸如我的导师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和阿纳托尔拉波波特(AnatolRapoport)的模型,还有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MBTI)和神经语言学(NLP)模型。这些模型就像一般系统这块蛋糕上的美味糖霜。
经过这些年的咨询工作,我现在更清楚如何将这些一般法则应用于具体情况。在关于软件管理、系统分析、问题定义、人际交往系统、咨询和系统设计的著作中,我已经尝试着记录这些知识。
我期待看到这些书还能再畅销20年!
《复杂世界的导航仪:洞悉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型》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和层出不穷的挑战所包围。从个人决策到企业战略,从社会议题到全球发展,无数看似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事件,如同织就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将我们笼罩其中。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现实,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抓住问题的核心,更遑论做出明智有效的应对。 《复杂世界的导航仪:洞悉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型》一书,正是一部为我们提供清晰视角、赋能深刻洞察的指南。它并非罗列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带领读者踏上一场思维的探索之旅,解锁一套能够穿透表象、直抵本质的强大思维工具。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它教导我们如何从“系统”的视角去理解世界,认识到事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 interconnected,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 告别碎片化认知,拥抱系统性洞察 我们的大脑天生倾向于将世界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易于管理的部分。这在很多情况下是高效的,但在面对复杂系统时,这种碎片化的认知模式反而会成为理解的障碍。我们可能会只关注到冰山一角,却忽视了水面之下那巨大而关键的冰山主体。本书将引导你跳出这种局限,学会识别和理解构成复杂系统的关键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产生的涌现性行为。 例如,当我们审视一个企业时,它不仅仅是产品、销售、市场部门的简单堆叠。它是一个由员工、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政策法规等众多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每个要素都在不断地与其它要素互动,并受到整体环境的影响。理解这些互动模式,才能真正把握企业的优势与劣势,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制定出真正有效的策略。 解锁思维模型,洞察隐藏的规律 本书精选了一系列经过实践检验、被广泛应用的思维模型,它们如同一个个强大的透镜,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发现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规律。这些模型并非抽象的理论,而是具体、可操作的分析工具,能够直接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将深入探讨因果回路图(Causal Loop Diagrams),学习如何可视化和分析复杂的反馈循环。你将理解为什么看似合理的干预措施有时会适得其反,甚至加剧问题,这往往是因为我们忽略了系统中存在的“意想不到的后果”和“增强回路”或“平衡回路”的作用。例如,一个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而修建更多道路,短期内或许有效,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吸引更多车辆,导致新的拥堵,这便是典型的“巧合的解决方案”陷阱。 书本还将带领我们认识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的概念,理解系统是如何通过累积和消耗来维持和改变其状态的。这对于理解经济学中的储蓄与消费、环境学中的资源枯竭与补充、甚至个人成长中的知识积累与技能提升都至关重要。掌握了这一模型,你就能更好地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预测资源短缺的风险,并规划个人的学习路径。 “杠杆点”(Leverage Points)是本书中极具启发性的概念之一。它指出,在复杂系统中,往往存在一些关键的节点,对这些节点进行微小的改变,就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影响。本书将帮助你识别这些“杠杆点”,从而避免在系统中“瞎忙”,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育领域,改变评估方式可能比增加教学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一个潜在的“杠杆点”。 此外,本书还会涵盖意图与结果(Intentions vs. Outcomes)的分析,帮助我们区分一个系统或策略的“设计意图”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困境并非源于动机不纯,而是对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不足,导致了预期的失效。 不止于理论,更在于实践 《复杂世界的导航仪》并非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充满了生动的案例分析,涵盖了商业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个人成长等多个领域,让你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思维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阅读这些案例,你将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无论你是希望提升个人决策的效率和质量,还是渴望在职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无论你是对社会发展中的复杂议题感到困惑,还是希望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套系统而强大的思维框架。它将帮助你: 更清晰地认识问题的本质: 摆脱表面现象的迷惑,看到事物之间深层的联系和影响。 更准确地预测事物的发展: 理解反馈机制的作用,预见潜在的风险和机遇。 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 找到影响系统的关键“杠杆点”,实现事半功倍。 更敏锐地洞察他人的行为和意图: 理解个体行为在系统中的驱动因素。 更从容地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建立起应对复杂性的信心和能力。 开启你的系统性思维之旅 这本书不是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而是赋予你一套思考世界的方法。它鼓励你去质疑、去探索、去连接。通过学习和运用书中的思维模型,你将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认知模式——一种能够驾驭复杂性、洞察事物本质的系统性思维。 在这个信息爆炸、变化加速的时代,掌握系统性思维,就如同拥有了一张穿越复杂迷宫的精准地图,能够让你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到方向,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明智的选择,最终抵达你想要达到的目标。 《复杂世界的导航仪:洞悉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型》是一次关于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更智慧地应对挑战的启蒙。它将引领你走向一种更具洞察力、更富成效的思考方式,为你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提供源源不断的启示和支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探索复杂世界奥秘的精彩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