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推崇的当代山水画家、山水画教育家
中央电视台受欢迎的山水画教学节目主讲教师
黄宾虹、溥松窗、吴镜汀等绘画大师的入室弟子
刘松岩先生作品
当代成功、有效、简单、具影响的山水画临摹实战技法
从“零基础”到“精通”,一步到位;把好的老师请回家,事半功倍!
刘松岩(1927—),原名寿安,字松岩。当代知名山水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刘松岩先生20世纪40年代中期就读于北平艺专(现中央美院前身),为国画大师溥松窗、吴镜汀、黄宾虹、田世光、白雪石等先生的入室弟子;50年代初期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受教于我国国际法学奠基人、世界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知名法学家王铁崖先生,知名法学家、红学家吴恩裕先生,以及历史学家、书画收藏家邓拓先生。他不但受过良好的美术专业教育,而且接受了北大良好的人文传统教育,是名副其实的文人画家。
刘松岩先生专攻山水,功底深厚。他深谙传统,又不拘泥古法,用传统笔墨写今人情怀,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知名国学家启功先生曾称道他的山水画“笔墨如繁弦密节,丝丝入扣”,“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为多家博物馆、文史馆以及钓鱼台国宾馆等单位收藏。出版著作、教材、画册多部。
刘松岩先生多年从事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在中央电视台的教学节目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等诸多美术教学机构授课,受到热烈欢迎。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他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学者循序渐进、逐级深入地学习。
第一卷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法
上 中国画基本知识
一、 中国画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
(一) 东方美术之代表
(二) 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
(三) 中国画的分科
(四) 中国画用具与“文房四宝”
二、 中国画简史
三、 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画论
(一) 六法
(二) 六要
(三) 有关“忌”与“病”的论述
(四) 画品
(五) 笔墨
四、 学习中国画的三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临摹
(二) 第二阶段:写生
(三) 第三阶段:创作
(四) 中国画与素描、速写
五、 题款及用印知识
(一) 题与跋
(二) 上款与下款
(三) 题款位置
(四) 题款的字体
(五) 题款形式
(六) 用印
六、 中国画作品规格与装裱形式
(一) 中国画作品规格
(二) 托裱
下 山水画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法
七、 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山水画名家
(一) 唐代
(二) 五代
(三) 宋代
(四) 元代
(五) 明代
(六) 清代
八、山水画的分类
(一) 水墨
(二) 设色
(三) 没骨
(四) 泼墨、泼彩
(五) 界画
九、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
(一) 临摹
(二) 写生
十、笔墨技法
(一) 运笔的对比
(二) 运笔的对立统一
(三) 墨与水
十一、山水画基本技法
(一) 树法
(二) 山石法
(三) 云水法
(四) 点苔法
(五) 点景法
(六) 设色法
(七) 章法与透视
(八) 山水画的四季与晴风雨雪
第二卷 初级临摹
1. 王右丞关山积雪法
2. 关仝画法
3. 北苑太守法
4. 李咸熙画法
5. 范华原溪山秋色
6. 郭河阳溪山渔隐法
7. 王晋卿法
8. 米南宫法
9. 赵大年法
10. 李希古画法
11. 赵松雪画法
12. 一峰老人富春山卷中之法
13. 梅沙弥画法
14. 赵仲穆画法
15. 黄鹤山樵法
16. 倪元镇画法
17. 仿张路观瀑图
18. 仿文徵明山水扇面
19. 仿弘仁山水团扇
20. 仿石涛山水册页
第三卷 高级临摹
1. 荆浩《匡庐图》(水墨)
2. 董源《龙宿郊民图(笼袖骄民图)》(工笔重彩繁体)
3. 巨然《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二图合一)》(工笔重彩繁体)
4. 李成《寒林平野》(水墨)
5. 范宽《雪山萧寺图》(工笔重彩繁体)
6. 郭熙《早春图》(工笔重彩繁体)
7. 米芾《春山瑞松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8. 李唐《清溪渔隐图》(水墨)
9. 马远《对月图》(淡彩大斧劈皴)
10. 夏圭《灞桥风雪图》(淡彩大斧劈皴)
11. 佚名《秋山红树》(工笔重彩繁体)
12.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水墨)
13. 倪瓒《怪石丛篁图》(水墨)
14. 吴镇《洞庭渔隐图》(水墨)
15. 王蒙《春山读书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16. 唐棣《雪港捕鱼图》(工笔重彩繁体)
17. 沈周《仿倪瓒山水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18. 文徵明《西斋话旧》(浅绛设色文人画)
19. 唐寅《山路松声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20. 王绂《隐居图》(水墨)
21. 李在《阔渚晴峰图》(水墨)
22. 戴进《溪堂诗思图》(工笔重彩繁体)
23. 尤求《访友图》(工笔重彩繁体)
24. 仇英《桃源仙境图》(工笔重彩繁体)
25. 董其昌《青林长松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26. 蓝瑛《澄观图册》(浅绛设色文人画)
27. 蒋嵩《秋江泛舟》(淡彩大斧劈皴)
28. 吴伟《渔乐图》(淡彩大斧劈皴)
29. 张路《山雨欲来图》(淡彩大斧劈皴)
30. 八大山人《秋林亭子图》(水墨)
31. 石涛《东风缥缈图》(水墨)
32. 石谿《苍翠凌天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33. 弘仁《陶庵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34. 王时敏《水墨山水》(水墨)
35. 王鉴《仿江贯道》(浅绛设色文人画)
36. 王翚《断崖云气》(水墨)
37. 王原祁《仿梅道人云山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38. 沈宗骞《山林幽趣图》(水墨)
39. 陈卓《青山白云》(工笔重彩繁体)
40. 袁耀《阿房宫图》(工笔重彩繁体)
41. 华嵒《白云松舍》(工笔重彩繁体)
42. 龚贤《摹倪瓒山水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43. 吴历《秋景山水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44. 恽寿平《春山暖翠》(浅绛设色文人画)
45. 任颐《游山图》(浅绛设色文人画)
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对自然精神的捕捉,对画家内心世界的表达。这套《如何临摹历代名家山水画》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从卷一的基础知识,到卷二的名家作品讲解,再到卷三的意境营造,都紧紧围绕着“写意”这个核心展开。它教你如何用笔墨来“写”,如何用构图和色彩来“意”。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留白”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画面上的空白,更是画面的“气口”,是画面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分析,我才真正理解了“计白当计黑”的道理。这种似有若无,却又恰到好处的留白,能够极大地提升画面的意境和韵味。光盘中,老师傅在讲解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留白时,那种对空间感的把握,对画面整体布局的考量,都让我受益匪浅。这套书真的让我从一个“画匠”逐渐向一个“艺术家”迈进,让我明白,山水画的真谛,在于“意”的表达。
评分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这套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启发性”。它没有将山水画描绘成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艺术,而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普通爱好者也能够入门,并逐步提升。书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讲解,都充满了智慧,并且非常具有实践意义。我曾经尝试过很多临摹教程,但很多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讲解。这套书则不同,它能够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光盘的内容更是锦上添花。它将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转化为动态的演示,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我常常会在晚上,一边观看光盘,一边翻阅书本,感觉就像在进行一场沉浸式的学习。视频中,老师傅那稳健的笔触,那对墨色的精准把握,都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仅是在展示绘画技巧,更是在传递一种学画的态度和精神。这套书真的让我感觉,学习中国山水画,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次充满乐趣的艺术探索。
评分这套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中国山水画研究和教学中的前辈。他在书中展现出的扎实功底、深厚学养和独到见解,让我叹为观止。他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你,更是将他对于山水画的理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也一并传达给你。在讲解每一个笔法、每一个皴法时,他都会从历史渊源、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阐释,让你不仅仅是学会了技巧,更能理解技巧背后的文化内涵。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意境”的讲解。他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意境概念化,让我能够更容易地去理解和把握。比如,他将山水画的意境比作“诗”,认为每一幅画都应该有自己的“诗意”。他强调,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共鸣。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深入剖析,他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其精湛的技艺,更是因为其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光盘中的一些大师在谈论创作时,那种对艺术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悟,更是让我深受触动。
评分这本书的编者和作者,对于中国山水画的理解,以及对于教学的热情,都让我非常感动。他们并没有把这套书当成一本简单的“工具书”,而是将其视为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载体。从卷一到卷三,循序渐进,从基础的笔墨到高深的意境,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一步步地深入了解山水画的魅力。而且,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书中提供的每一个临摹范例,都经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并且都附有详细的讲解。 我尤其喜欢书中的“学习路径建议”。它会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给出相应的学习重点和方法。例如,初学者可以先从练习基本笔法和皴法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临摹一些简单的作品,再到大师的代表作。它还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多去观察自然,从中汲取灵感。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我不再盲目地临摹,而是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光盘中一些名家对学习方法的讲解,更是让我备受启发,他们的经验之谈,比任何理论都来得直接和有效。
评分我之前一直有一个困扰,就是临摹了很多大师的作品,但总感觉自己画出来的东西缺少一种“精气神”,说白了就是没有灵魂。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个困惑。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得像”,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画出意”。第三卷中关于“意境”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它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为何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它不仅仅是描绘自然景物,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抒发,是画家对人生的感悟。 书中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他们是如何通过笔墨、构图、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例如,范宽笔下的山,雄浑厚重,仿佛蕴含着宇宙的沧桑;倪瓒笔下的山,萧疏简淡,却透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高。这些不仅仅是技法的差异,更是他们人生阅历和哲学思想的体现。这本书让我明白,临摹不仅仅是模仿形,更是要理解神。我需要去体会画家作画时的心境,去感受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把画面的“神”临摹出来。光盘中一些大师对画作意境的讲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听他们讲述自己作画时的思考,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评分第三卷则是对山水画创作中的一些关键要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关于“意境”的营造。在我看来,这是山水画最核心,也是最难掌握的部分。前两卷教会了我“如何画”,而第三卷则让我开始思考“为何这样画”,以及“如何表达我心中的山水”。书里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墨色来表现山水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比如“墨分五色”的运用,以及不同墨法的变化,如焦墨、浓墨、淡墨、湿墨、枯墨等,各自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它还讲到了色彩的运用,如何用青绿、浅绛等不同的设色方法来营造不同的季节和氛围。 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点景人物”和“点景树石”的讲解。以前我总是觉得这些小东西是可有可无的,画不好也没关系。但这本书告诉我,这些点景之物,不仅仅是为了画面增添生气,更是为了烘托山水的意境,表达作者的情感。比如,在巍峨的山峦中点缀几个小小的渔舟,就能立刻感受到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空旷的山林中点上一位抚琴之人,便能营造出一种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意境。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范例,从人物的姿态、服饰,到树石的形态、枯荣,都做了详尽的分析,并且提供了大量的临摹素材。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将不同的皴法、墨法、设色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套书真的让我看到了山水画从技法到精神的完整转化过程,让我明白,真正的山水画,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卷,它集中讲解了如何临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山水画大家的作品。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名家”二字,从唐代的李思训、王维,到宋代的范宽、郭熙,再到元代的黄公望、倪瓒,以及明清的沈周、文徵明、石涛、八大山人等等,几乎涵盖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各个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每一个大家的作品,书里都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几幅进行详细的剖析。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范画贴出来,而是对每一幅画都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包括作者的创作背景、艺术思想,以及这幅画在山水画史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详细讲解了如何临摹,比如如何抓住范宽《溪山行旅图》那种雄浑壮阔的山体结构,如何领会郭熙《林泉高致》那种“山之随体”的笔法,以及如何捕捉倪瓒那种“萧疏简淡”的意境。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具有实践性。它会告诉你,临摹一幅画,应该从哪里入手,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比如,临摹范宽的画,一定要先学好他的“雨点皴”和“豆瓣皴”,要理解这些皴法是如何表现山石的坚硬和厚重感的。临摹倪瓒,则要学会他的“折带皴”,体会那种简洁、疏朗的画风。书里还提供了很多步骤图,将一幅画的完成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小环节,让我可以一步步跟着学。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位大师作品时,还会提及该大师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后世有哪些画家继承了他的衣钵。这让我不仅仅是在学画,更是在学历史,学艺术的发展脉络。光盘里的演示视频更是锦上添花,我第一次见到有书籍能如此细致地展示笔墨的晕染和转折,感觉就像在大师的画室里偷师一样,收获巨大。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让我非常满意。翻阅起来手感很好,纸张的质感也恰到好处,不会太光滑导致笔墨晕开,也不会太粗糙影响视觉效果。而且,书中的插图印刷得非常清晰,尤其是那些对细节要求很高的皴法和点景的图例,色彩还原度很高,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原作的风貌。我以前买过一些山水画的书,因为印刷质量不高,很多细节都看不清楚,临摹起来总是事倍功半。但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我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每一根线条的力度,每一块墨色的浓淡变化。 更重要的是,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每一页的内容都安排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拥挤或空洞。它将复杂的山水画技法,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分解成易于理解和学习的部分。对于我这样想要系统学习山水画的人来说,这种清晰的结构非常有帮助。我可以在闲暇之余,随手翻阅,无论是从头学起,还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查阅,都能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书中的文字也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中国画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这种易读性,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
评分这套《如何临摹历代名家山水画》真是我最近淘到的宝贝!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痴迷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爱好者,我总是感觉自己好像隔着一层窗户纸,怎么努力都无法真正触碰到那些大师们笔下的山魂水韵。我尝试过无数种方法,翻阅过无数的画册,也跟着一些网络教程学过,但总觉得不得其法,要么形似而神不似,要么就是画出来的东西缺乏古意,像是一堆杂乱的线条和色块。直到我偶然看到了这套书,我的学习之路才算是真正打开了新的局面。 第一卷就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直接开始教你画什么,而是从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流、基本笔法、皴法、点叶、用墨、设色等基础知识入手,讲得非常系统且深入。我以前看很多书,总是匆匆带过这些基本功,觉得直接看范画临摹更重要,结果反而走了很多弯路。这套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功底深厚且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先生。他对每一个笔触、每一个皴法都做了极其细致的讲解,并且配有大量的图例,有些地方甚至拆解到笔尖的走向、墨色的浓淡变化,让我感觉仿佛就坐在大师身边,亲眼看着他们落笔。尤其是关于“皴法”的部分,我以前总觉得是记几个名字然后乱画,现在才明白,不同的皴法背后蕴含着对山石肌理、纹理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观察和表现自然的方式。书中的图示非常清晰,甚至有些地方用了放大镜效果,让我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根线条的力度和走向。这种严谨细致的讲解,让我对临摹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了信心。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如何临摹历代名家山水画》的出版方式非常人性化。全套三卷,每一卷都有明确的侧重点,但又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附带了光盘,这对于我这样平时比较忙,无法经常参加线下课程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光盘里的演示视频,比书本上的图例更加直观,更能感受到笔墨的韵味和运笔的节奏。我记得光盘里有一段关于如何画云水的演示,那个老师傅的手腕抖动,笔墨的晕染,真的是一气呵成,那种灵动感,是书本无法完全传达的。 我最喜欢的是,视频中不仅仅是展示绘画过程,还会穿插讲解,告诉你为什么这样画,每一步的目的又是什么。比如,在画山石的皴染时,他会详细说明如何控制墨的干湿浓淡,如何通过笔触的疾徐来表现山石的质感。在画树的时候,他会演示如何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树干的苍劲和树叶的生机。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画室,可以直接向大师学习。而且,光盘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书本中讲解的许多重要技法和范例。对于我这种零基础或者基础薄弱的初学者来说,这套书加上光盘,几乎就是一套完整的入门和进阶教程了。它让我不再觉得学习山水画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逐步掌握的艺术。
评分作画步骤详细,内容丰富,不错
评分如何临摹历代名家山水画(套装全3卷 附光盘 )
评分真心不错!速度快!优惠大!完美!
评分书籍还行,能学习一些要领和示范,对于临摹有帮助。但性价比不高,偏贵了,物有所不值。
评分质量不错,好评
评分开本足够大,是学画的好工具。
评分点点滴滴的高规格
评分真心不错!速度快!优惠大!完美!
评分纸张不错,比反光的铜版纸要好,引述的也很细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