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部署和管理

IPv6部署和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Michael Dooley 等 著,董守玲 等 译
图书标签:
  • IPv6
  • 网络协议
  • 网络安全
  • 网络管理
  • 路由
  • 网络配置
  • 网络规划
  • 技术指南
  • 计算机网络
  • 信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8725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570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IPv6部署和管理》首先阐述了为什么要发展和部署IPv6,然后详细介绍了IPv6协议,以及IPv4与IPv6互通的技术。本书还详细描述了如何评估IPv6准备情况,如何进行IPv6地址规划,如何进行IPv6安全规划和管理规划,如何部署和管理IPv6网络,如何管理IPv4/IPv6网络等相关的策略和技术。最后,本书对IPv6和因特网进行了展望。
  《IPv6部署和管理》适合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下一代计算机网络协议IPv6概念和相关部署和管理技术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专业本科高年级的教材。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致谢


第1章IPv6实施的动力

1.1因特网:一个成功的故事

1.1.1供应方面的问题

1.1.2在十字路口的因特网

1.1.3使用哪一种因特网

1.2新兴的应用

1.3IPv6商业案例


第2章IPv6概述

2.1IPv6主要特性

2.2IPv6报头

2.2.1IPv6扩展报头

2.3IPv6寻址

2.3.1地址符号

2.3.2地址结构

2.3.3IPv6地址分配

2.3.4IPv6的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2.3.5IPv6 Ping命令

2.3.6多播侦听发现

2.3.7多播路由发现

2.3.8邻节点发现协议

2.3.9安全邻节点发现

2.3.10逆向邻节点发现

2.3.11路由器重编号

2.3.12节点信息查询

2.4IPv6地址自动配置

2.4.1改进的EUI��64接口标识符

2.4.2重复地址检测

2.5移动 IPv6

2.6保留子网任播地址

2.7要求的主机IPv6地址

2.8IPv6路由


第3章IPv4/IPv6 共存技术

3.1双栈

3.1.1双栈的实施

3.1.2使用哪种地址

3.1.3探究DNS

3.1.4探究DHCP

3.2隧道方法

3.2.1IPv4网络上IPv6数据报的隧道方案

3.2.2隧道类型

3.2.3IPv6网络上的IPv4数据报的隧道方案

3.2.4隧道技术总结

3.3翻译策略

3.3.1IP/ICMP 翻译

3.3.2主机泵

3.3.3IPv6/IPv4的网络地址翻译

3.3.4其他翻译技术

3.4IPv6的应用支持

3.5服务提供商的IPv4/IPv6共存

3.5.1参考架构

3.5.2部署方法概述

3.5.3路由基础设施的部署方法

3.5.4部署方法的比较

3.6寻址与DNS的考虑


第4章IPv6准备情况评估

4.1制订一个适当的计划

4.2IP网络库存

4.2.1IPv6准备情况

4.2.2发现

4.2.3IPv6评估

4.3IPv6待办事件清单

4.4IPv6准备情况评估总结


第5章IPv6地址规划

5.1因特网注册管理机构

5.1.1RIR地址分配策略

5.1.2地址分配效率

5.2IPv6地址规划

5.3IPv6地址分配方法

5.3.1最佳分配方法

5.3.2稀疏分配方法

5.3.3随机分配方法

5.3.4DHCPv6前缀代理

5.3.5唯一本地地址空间

5.4定义你自己的IPv6地址计划

5.5多重连接与IP地址空间

5.6IP地址规划总结


第6章IPv6安全计划

6.1好消息:IP 依然是 IP

6.2坏消息:IPv6不是IPv4

6.3更新你的安全策略

6.4网络边界的监控和入侵防护

6.4.1IPv6地址过滤

6.4.2ICMPv6消息

6.5扩展报头

6.6内部网络保护

6.6.1网络侦查

6.6.2网络访问

6.6.3DHCPv6

6.6.4DNS

6.6.5任播寻址

6.6.6内部网络过滤

6.7网络设备的安全性考量

6.8移动IPv6安全

6.8.1移动扩展报头

6.8.2移动IPv6漏洞

6.9IPv4/IPv6共存措施

6.9.1安全隧道实施

6.9.2安全转换实施

6.10小结


第7章IPv6网络的管理计划

7.1管理模型

7.2网络管理的范围

7.2.1网络库存

7.2.2IP地址库存

7.2.3管理网络

7.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7.3.1配置管理

7.3.2故障管理

7.3.3计费管理

7.3.4性能管理

7.4方法和过程

7.5小结


第8章部署管理

8.1整体计划

8.2项目管理

8.3测试部署

8.4生产管理


第9章管理IPv4/IPv6网络

9.1常见的网络管理任务

9.2配置管理

9.2.1网络中与配置相关的任务

9.2.2添加新设备

9.2.3删除任务

9.2.4地址重编或移动任务

9.2.5块/子网分割

9.2.6块/子网连接

9.2.7DHCPv6服务器配置

9.2.8DNS配置

9.2.9前缀重编

9.3故障管理

9.3.1故障监测

9.3.2故障排除和故障解析

9.4计费管理

9.4.1库存保证

9.4.2地址回收

9.5性能管理

9.5.1服务监控

9.5.2应用性能管理

9.5.3审计和报告

9.6安全管理

9.7灾难恢复/业务连续性


第10章IPv6和因特网展望

10.1促成技术的因素

10.2因特网的阴暗面

10.3因特网的光明未来

10.3.1更加智能地生活

10.3.2保持踪迹

10.3.3可扩展的医疗保健

10.3.4公共安全

10.3.5未来的信用卡

10.3.6消费应用

10.4小结


附录IPv6准备情况评估模板修订1

A.1IP地址分配

A.2流程与人员


参考文献

IEEE出版社系列之网络管理图书

前言/序言


《网络协议的未来:IPv6深入解析与实践指南》 内容概述: 《网络协议的未来:IPv6深入解析与实践指南》是一本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IPv6网络协议的专业著作。本书并非对IPv6部署与管理这一特定主题的笼统介绍,而是从更宏观、更基础的视角切入,循序渐进地阐述IPv6协议的方方面面,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本书的写作宗旨是 equipping 读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技术洞察力,以及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数字化时代网络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部分:IPv6协议的基石——概念、设计与演进 在数字通信的宏伟蓝图中,IP(Internet Protocol)无疑是连接世界的神经系统。本书的开篇,我们将深入剖析IP协议的历史沿革,重点关注IPv4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为理解IPv6诞生的必然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不会止步于问题陈述,而是将焦点放在IPv6的设计理念与核心优势上。 IPv4的瓶颈与IPv6的使命: 详细回顾IPv4地址空间枯竭的根源,剖析其对互联网发展造成的制约,并清晰阐述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肩负的解决地址短缺、提升网络效率、增强安全性的历史使命。 IPv6的地址结构与分配: 深入解析IPv6的128位地址结构,详细解释其编码方式、类型(单播、多播、任播)以及各部分的含义。我们将通过大量实例,演示IPv6地址的生成、表示方法以及不同场景下的地址规划策略,例如: 全局单播地址 (Global Unicast Address): 剖析其结构,包括全局路由选择码、子网ID和接口ID,以及其在互联网上的唯一性。 链路本地地址 (Link-Local Address): 详细讲解其生成机制(基于MAC地址的EUI-64格式或随机生成),以及其在本地链路上进行通信的重要性,例如邻居发现协议(NDP)的运作。 唯一本地地址 (Unique Local Address - ULA): 阐释其与私有IPv4地址的异同,以及在内部网络中进行私有通信的优势。 多播地址 (Multicast Address): 深入理解多播地址的分配规则,以及其在高效传递数据到多个目标时的应用。 任播地址 (Anycast Address): 解释任播地址的路由特性,以及其如何将数据包发送到一组接口中最近的那个。 IPv6报文头部详解: 剖析IPv6报文头部的各项字段,理解其精简与高效的设计。我们将详细讲解: 版本(Version): 标识IP协议版本。 流量类别(Traffic Class): 用于服务质量(QoS)控制。 流标签(Flow Label): 用于识别特定的数据流,进一步增强QoS。 有效载荷长度(Payload Length): 指示IPv6报文中除基本头部之外的字节数。 下一个头部(Next Header): 指向 IPv6 头部后的协议类型,可以是传输层协议(如TCP、UDP)或扩展头部。 跳数限制(Hop Limit): 类似IPv4的TTL,限制数据包在网络中可以经过的最大跳数。 源地址(Source Address): 发送方IPv6地址。 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 接收方IPv6地址。 扩展头部(Extension Headers): 重点阐述IPv6引入的扩展头部机制,例如: 逐跳选项头部 (Hop-by-Hop Options Header): 在数据包经过的每个路由器上进行处理。 目的选项头部 (Destination Options Header): 仅在数据包到达其最终目的地时处理。 路由头部 (Routing Header): 允许指定一个数据包经过的中间节点列表,实现严格或宽松的源路由。 分片头部 (Fragment Header): 解释IPv6如何处理分片,以及为何在IPv6中分片通常由源节点负责。 认证头部 (Authentication Header - AH): 提供数据包的完整性和来源认证。 封装安全载荷头部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Header - ESP): 提供数据包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来源认证。 IPv6的自动配置机制: 深入探讨IPv6的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SLAAC)和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DHCPv6)。 SLAAC: 详细讲解路由器通告(Router Advertisement - RA)消息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DAD(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来避免地址冲突。 DHCPv6: 阐述DHCPv6在有状态地址分配、配置信息传递方面的作用,并对比SLAAC与DHCPv6的应用场景。 邻居发现协议(NDP): 详细解析IPv6中替代ARP的邻居发现协议(NDP),包括其消息类型(Router Solicitation, Router Advertisement, Neighbor Solicitation, Neighbor Advertisement, Redirect),以及其在地址解析、可达性检测、重定向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IPv6的核心技术与功能 在理解了IPv6的基本原理后,本书将深入探讨支撑IPv6网络运行的关键技术和高级功能,这些是构建现代化、高效、安全网络不可或缺的要素。 IPv6的路由机制: 路由协议的演进: 重点分析RIPng(RIP for IPv6)、OSPFv3(OSPF for IPv6)和IS-IS for IPv6。我们将深入解析它们在IPv6环境下的工作原理、报文格式以及与IPv4版本的区别和改进。 BGP4+: 讲解BGP4如何支持IPv6路由信息的交换,以及MP-BGP(Multiprotocol BGP)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等技术中的作用。 路由聚合与前缀表示: 深入理解IPv6路由聚合的策略,以及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在IPv6中的应用,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地址空间。 IPv6的传输层适配: TCPv6与UDPv6: 阐述TCP和UDP协议在IPv6环境下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IPv6中的相应实现。 端口号的复用: 讨论TCPv6和UDPv6如何与IPv6地址结合使用,实现端到端的通信。 IPv6的安全特性: 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详细讲解IPsec在IPv6中的集成,包括其认证头部(AH)和封装安全载荷头部(ESP)的功能,以及在隧道模式和传输模式下的应用。 ICMPv6(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for IPv6): 详细解析ICMPv6的功能,特别是其在错误报告、网络诊断以及邻居发现协议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安全风险。 地址配置的安全性: 讨论SLAAC和DHCPv6在安全性方面的考量,以及如何防范相关的攻击。 IPv6过渡技术: 双栈(Dual Stack): 详细解释双栈技术的实现原理,如何使同一台设备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以及其在过渡时期的重要性。 隧道技术(Tunneling): 深入解析各种IPv6隧道技术,例如: 6to4: 自动隧道技术,通过IPv4网络传输IPv6数据包。 Teredo: 穿透NAT的IPv6隧道技术。 ISATAP(Intra-Site Automatic Tunnel Addressing Protocol): 在IPv4内部站点中创建IPv6隧道。 手动隧道: 讲解如何配置点对点的IPv6隧道。 翻译技术(Translation): 探讨NAT64/DNS64等技术,如何在IPv6和IPv4网络之间进行地址和协议的转换,实现互联互通。 第三部分:IPv6的实际应用与未来展望 在掌握了IPv6的技术细节之后,本书将引导读者将其应用于实际网络环境,并展望IPv6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它将如何塑造下一代互联网。 IPv6在现代网络中的部署策略: 规划与设计: 提供切实可行的IPv6网络规划方法,包括地址规划、路由设计、安全策略制定等。 迁移路径选择: 分析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组织应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IPv6迁移路径,例如从双栈开始,逐步过渡。 网络设备支持: 讲解如何识别和选择支持IPv6的网络设备,以及在现有网络中集成IPv6的考虑事项。 IPv6赋能的新兴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IoT): 阐述IPv6地址空间的巨大优势如何为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提供标识和连接能力。 5G网络: 分析IPv6在5G核心网和终端设备中的作用,以及其如何支持更高带宽、更低延迟的服务。 云计算与数据中心: 探讨IPv6如何简化云环境中的网络配置,提升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和效率。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解释IPv6如何与SDN/NFV协同工作,实现更灵活、可编程的网络。 IPv6的网络管理与监控: 流量分析与性能调优: 介绍IPv6环境下的网络流量监控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和优化IPv6网络的性能。 安全审计与事件响应: 探讨IPv6网络中的安全审计需求,以及如何应对IPv6相关的安全事件。 IPv6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IPv6的普及与生态建设: 分析IPv6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情况,以及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的协议与标准: 探讨可能出现的与IPv6相关的下一代协议和技术,以及它们对互联网演进的影响。 持续的安全挑战与应对: 持续关注IPv6网络面临的新型安全威胁,并探索相应的防御策略。 《网络协议的未来:IPv6深入解析与实践指南》力求成为一本集理论深度、技术广度和实践指导于一体的权威参考书,帮助广大网络工程师、技术爱好者以及任何对下一代互联网感兴趣的读者,全面掌握IPv6这一驱动未来数字世界发展的关键技术。本书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让读者不仅能够理解IPv6是什么,更能掌握如何有效地利用它来构建和管理未来的网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硬核”而“扎实”。我注意到书中穿插了一些图表和示意图,虽然我还没有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但单从其数量和布局来看,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努力将复杂的技术原理可视化。我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它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网络拓扑结构、地址分配策略等等。而且,这些图表似乎也不是随意的添加,而是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起到了辅助说明的作用。我猜想,这些图表背后一定凝结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是对技术细节深入理解的体现。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些图表,建立起对IPv6整个体系的立体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严谨。在翻阅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解释一些技术术语时,并没有使用过于生僻或晦涩的词汇,而是尽量用清晰易懂的方式来表达。这对于我这种非技术背景出身的读者来说,非常友好。我担心一些技术书籍会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当然,严谨并不意味着枯燥,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形象的例子,来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期待它能够做到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让学习过程不至于太过艰涩。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技术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如果能有一本书能够以相对轻松的方式来引导,那将是一大福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加上跃动的IPv6标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当时在书店里浏览,一眼就觉得这本书“有料”,至少在视觉上是这样。拿起来翻了翻,纸张的质感也还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略带哑光的,翻页的时候也没有那种恼人的静电声,这点细节还是值得称赞的。我尤其喜欢它封面文字的排版,虽然只是“IPv6部署和管理”几个字,但大小、粗细、间距都恰到好处,透露出一种专业和沉稳的气息。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也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否则怎能配得上如此考究的封面设计呢?我甚至想象,作者在构思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也和设计师一样,对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做到最好。

评分

拿到这本书之后,我首先被它整体的框架结构所吸引。它似乎不是那种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有清晰的主线和逻辑。我粗略地浏览了一下目录,发现它从基础概念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实际部署的各个环节,再到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这种循序渐进的组织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个对IPv6了解不深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出IPv6的迷宫。特别是看到有关于“实际案例分析”和“常见问题排查”的章节,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会非常强,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空谈。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我理解在真实环境中IPv6部署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传递出一种“系统性”的专业感。从封面设计到目录结构,再到文字的排版和图文的配合,都给人一种经过精心策划的感觉。我期待它不仅仅是关于“IPv6是什么”,更能深入探讨“如何做”和“为什么这么做”。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我不仅了解IPv6的技术细节,更能理解它在实际网络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这本书能够引导我思考IPv6的未来发展趋势,甚至是一些更深层次的管理理念,那将是锦上添花。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学习IPv6过程中的一个可靠的“操作系统”,让我能够在这个领域里稳步前进。

评分

评分

不错,比较新的知识点都有,对学习部署有帮助

评分

一直信赖京东商城。好好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还不错,挺优惠的。

评分

很不错的书,没事学习下还是不错的

评分

活动的时候买的,实惠

评分

不错的东西,值得购买啊

评分

作为理论学习不错的,正在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