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最佳实践――测试与CI/CD

OpenStack最佳实践――测试与CI/C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超 著
图书标签:
  • OpenStack
  • 云计算
  • DevOps
  • CI/CD
  • 测试
  • 自动化测试
  • 最佳实践
  • 运维
  • 云平台
  • 软件开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034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4270
品牌:Broadview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填补当前OpenStack云计算测试领域图书空白

针对OpenStack进行不同维度、层次的系统化测试

详解运用DevOps和CI/CD促进软件项目的敏捷开发

结合OpenStack和Docker实现CI/CD应用

内容简介

目前,以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与普及。同时,凭借着众多极其独特的优势,OpenStack业已成为开源云计算技术领域的既定事实标准。

本书是一本介绍OpenStack测试和CI/CD实践的书,基于此,本书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依次讲解了DevOps和CI/CD的理论概念;软件测试基础和有效设计OpenStack测试用例的方法;如何参与OpenStack社区贡献及其沟通交流,以及OpenStack社区CI/CD系统和企业互操作性测试认证;OpenStack不同维度测试的实现和方法;基于OpenStack构建和运行服务于企业研发测试的CI/CD应用。

本书适合于云计算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和具有一定软件测试或云计算技术基础的读者使用,对于在云计算企业中从事技术工作的管理人员、QA测试人员和研发人员,本书也非常适用。

作者简介

目前就职于中电科华云,现任云开发工程师,自2014年接触OpenStack以来,一直从事企业内部云计算自动化部署、QA测试和CI/CD设计与实现等相关工作,根据实践经验,发表过多篇文章,研究领域包括Kolla容器化OpenStack应用及部署、QA测试和CI/CD,深耕“代码自动化一切重复劳动”目标。

目录

第1章 DevOps的起源和应用 / 1

1.1 DevOps的起源和发展 / 1

1.1.1 什么是DevOps / 1

1.1.2 DevOps的起源 / 2

1.1.3 DevOps的发展 / 3

1.2 DevOps在研发测试中的应用 / 3

1.2.1 软件活动中的常见问题 / 4

1.2.2 DevOps的应用 / 4

本章小结 / 7

第2章 CI/CD和软件测试基础 / 8

2.1 CI/CD介绍 / 8

2.1.1 什么是CI/CD / 8

2.1.2 CI/CD的未来发展 / 13

2.2 CI/CD在软件研发测试中的应用 / 14

2.3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 16

2.3.1 需求分析 / 17

2.3.2 制订测试计划 / 20

2.3.3 编写测试用例 / 22

2.3.4 测试评审 / 23

2.3.5 测试执行 / 23

2.3.6 测试分析和报告 / 24

2.4 软件测试的分类 / 27

2.4.1 根据分层概念划分 / 27

2.4.2 根据测试对代码可见性划分 / 28

2.4.3 根据测试时期划分 / 29

2.4.4 根据面向服务划分 / 29

2.5 ACC测试和PDCA螺旋式测试方法 / 31

2.5.1 ACC测试方法 / 31

2.5.2 PDCA螺旋式测试方法 / 33

2.6 如何让用户帮助做测试 / 34

2.7 如何设计OpenStack测试用例 / 35

2.7.1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 35

2.7.2 软件测试技巧 / 51

2.8 熟悉OpenStack在测试中的作用 / 52

本章小结 / 54

第3章 认识和参与OpenStack社区 / 55

3.1 安装OpenStack有哪些方法 / 55

3.2 如何体验最新的OpenStack版本 / 58

3.3 如何贡献OpenStack社区 / 61

3.3.1 注册账号和提交Bug / 61

3.3.2 配置账号和提交代码 / 65

3.4 如何参与OpenStack社区交流 / 69

3.4.1 通过邮件方式交流 / 69

3.4.2 通过IRC方式交流 / 70

本章小结 / 72

第4章 OpenStack社区CI/CD和互操作性认证 / 73

4.1 Python测试基础 / 73

4.1.1 Python异常处理 / 73

4.1.2 Python断言和断点 / 76

4.1.3 Python单元测试 / 77

4.1.4 Python代码调试 / 83

4.2 深入理解OpenStack社区CI/CD / 86

4.2.1 持续集成系统(Jenkins) / 89

4.2.2 集群任务分发系统(Gearman) / 93

4.2.3 任务组织系统(Zuul) / 94

4.2.4 代码评审系统(Gerrit) / 99

4.2.5 OpenStack Solum项目的使用 / 101

4.2.6 Software Factory的使用 / 108

4.3 OpenStack社区互操作性测试认证 / 110

4.3.1 社区互操作性测试认证内容 / 110

4.3.2 环境准备 / 111

4.3.3 执行测试认证 / 112

4.3.4 上传和查看测试结果 / 119

本章小结 / 121

第5章 如何实现OpenStack不同维度测试 / 122

5.1 OpenStack不同维度测试 / 122

5.2 OpenStack代码平面测试 / 124

5.3 OpenStack网络平面测试 / 128

5.3.1 Shaker测试环境部署 / 129

5.3.2 Shaker测试实践 / 132

5.4 OpenStack管理平面测试 / 134

5.5 OpenStack控制平面测试 / 135

5.5.1 基于Docker的Tempest集成测试 / 135

5.5.2 基于Docker的Rally性能测试 / 140

5.6 OpenStack Ceph存储测试 / 147

5.6.1 测试环境介绍 / 147

5.6.2 Ceph测试介绍 / 148

5.6.3 服务器性能测试 / 149

5.6.4 Ceph集群性能测试 / 154

5.6.5 块存储性能测试 / 157

5.6.6 虚拟机性能测试 / 161

5.7 物理基础设施层测试 / 166

5.7.1 网卡测试 / 167

5.7.2 内存测试 / 171

5.7.3 CPU测试 / 173

5.7.4 磁盘测试 / 174

5.8 OpenStack测试内容 / 176

本章小结 / 180

第6章 OpenStack Dashboard前端自动化测试 / 182

6.1 Web测试工具和Selenium的使用 / 182

6.1.1 Web自动化测试工具 / 182

6.1.2 Selenium的使用 / 183

6.2 Web自动化测试框架 / 195

6.2.1 模块驱动测试 / 196

6.2.2 数据驱动测试 / 197

6.2.3 页面对象驱动测试 / 199

6.2.4 使用Dashboard默认测试脚本 / 200

6.2.5 开发Dashboard自动化测试框架 / 204

6.2.6 基于数据驱动和模块驱动的页面对象测试 / 212

6.3 Web前端性能测试 / 216

6.3.1 前端性能测试的意义 / 216

6.3.2 提高前端性能的方法 / 217

6.3.3 前端性能测试工具 / 218

6.3.4 使用JMeter测试OpenStack前端性能 / 219

6.4 实现测试统一管理 / 225

本章小结 / 229

第7章 基于OpenStack+Docker设计与实现CI/CD / 230

7.1 OpenStack和Docker集成现状 / 231

7.2 基于OpenStack+Docker设计CI/CD / 234

7.2.1 基于Docker的软件持续交付 / 236

7.2.2 基于OpenStack+Docker的应用部署 / 238

7.2.3 基于OpenStack+Docker的CI/CD流程设计 / 239

7.3 构建镜像仓库管理系统(Harbor) / 244

7.3.1 Docker镜像的管理 / 245

7.3.2 安装Harbor / 247

7.3.3 使用Harbor / 250

7.4 构建持续集成系统(Jenkins) / 251

7.4.1 Jenkins相关插件支持 / 252

7.4.2 部署和使用Jenkins / 253

7.4.3 Jenkins备份和还原 / 258

7.5 构建代码仓库系统(GitLab) / 260

7.5.1 部署和使用GitLab / 260

7.5.2 GitLab备份和还原 / 264

7.6 构建代码评审系统(Gerrit) / 265

7.6.1 Gerrit安装和配置 / 266

7.6.2 Gerrit备份和还原 / 273

本章小结 / 273

第8章 基于CI/CD的OpenStack研发测试实践 / 274

8.1 GitLab+Gerrit+Jenkins集成 / 274

8.1.1 Gerrit+GitLab集成 / 274

8.1.2 Gerrit+Jenkins集成 / 278

8.2 在Jenkins上创建项目任务 / 279

8.2.1 在Jenkins上创建Gerrit项目测试任务 / 280

8.2.2 在Jenkins上创建Gerrit项目构建任务 / 281

8.2.3 在Jenkins上创建GitLab项目构建任务 / 285

8.3 基于CI/CD的OpenStack研发实践 / 288

8.3.1 提交开发代码 / 290

8.3.2 查看集成结果 / 290

8.4 基于CI/CD的OpenStack测试实践 / 293

8.4.1 获取Tempest测试用例 / 294

8.4.2 Tempest原理和测试分析 / 296

8.4.3 Tempest测试自动化输出报告 / 300

本章小结 / 302

精彩书摘

推荐序一

  OpenStack生产环境的使用和部署,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持稳定性!有一种说法,OpenStack将复制Linux在开源世界中的成功,成为有史以来第二大开源软件。Linux解决系统层的问题,OpenStack则将所有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统一分配和使用。

  Linux系统也是通过十几年的时间才逐步完善的,同样作为开源软件的OpenStack,虽然成熟度越来越高,但是不可否认,在OpenStack使用过程中,还是经常会踩到各种各样的坑,甚至造成生产环境的损失。如何尽量避免踩到这样的坑,答案就是予以充分测试,测试是非常有效的提前发现问题、避免踩坑的手段。

  但是如何做好OpenStack测试、OpenStack和其他软件项目测试有什么异同点,以及OpenStack测试应该遵循的流程和方法是什么,目前鲜有资料能看到,《OpenStack最佳实践——测试与CI/CD》一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本书不但解答了OpenStack生产环境上线部署前,如何通过系统化的测试流程和方法规避风险,提升整体云环境的健壮性,而且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书中还介绍了当前日益普及的DevOps、CI/CD应用,以及在OpenStack+Docker背景结合下的开发、测试、运维的深度实践,在保持业务稳定的前提下,持续完成敏捷开发和测试。

  通过测试促进软件的质量和稳定,通过CI/CD促进软件项目的敏捷开发。试想,假如有两个通过率分别为50%和99%的软件系统,相信后者更受青睐吧。本书正是通过对多个方面内容的介绍,致力于后者,并通过大量的实践回答了如下一些重要问题。

  一是阐述了如何运用DevOps和CI/CD;二是如何从小的OpenStack测试用例设计,再到针对OpenStack进行不同维度、层次的大的系统化测试;三是如何参与社区,从社区中获取帮助,并贡献其中;四是如何基于OpenStack+Docker设计与实现IT企业中用于研发测试的CI/CD服务。

  基于此,本书的魅力在于,不仅深度分享了OpenStack测试的经验,还介绍了与测试相关的一套体系,通过这套体系能有效促进OpenStack的持续敏捷开发、部署和测试,实现软件系统稳定应用的最终目的。

肖 力

云技术社区创始人


推荐序二

忆往昔,2010年夏美国著名云厂商Rackspace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贡献出Rackspace云文件平台代码和NASA Nebula平台代码,并以Apache许可证方式开源发布了OpenStack。从那时起至今,OpenStack已经走过了6个多年头,以其开源原则和包容精神,一步步吸收新的项目和创新想法,进而从最初仅含两个项目的Austin版本,发展到现在具有50多个项目的Newton合集,OpenStack俨然成为全球仅次于Linux的第二大开源社区。

OpenStack开源、开放、包容的基因是优秀的,但是由于项目数量发展太快,以及代码更新太快的原因,OpenStack必然会被各种Bug和Issue所困扰,这就需要严格且频繁地对OpenStack进行各种测试。幸运的是,OpenStack测试自始就基于Jenkins采用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OpenStack上游发行版的软件质量。

关于OpenStack测试,市面上鲜有书籍详细介绍,大部分书籍或是介绍OpenStack的运维,或是介绍OpenStack的开发,或是单独全面地介绍OpenStack某一模块,比如软件定义存储或软件定义网络。徐超的《OpenStack最佳实践——测试与CI/CD》一书正好填补了市场上的这片空白。本书首先从软件测试理论讲起,介绍了什么是CI/CD,以及OpenStack的CI/CD内容,阐述了互操作性InterOp测试认证操作;然后对OpenStack的不同维度和不同底层硬件模块测试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介绍了基于OpenStack+Docker的CI/CD部署,以及研发测试实践。

本书的重点是OpenStack不同维度的测试实践,以及基于CI/CD服务的OpenStack开发和测试实践,其次是结合OpenStack和Docker实现的CI/CD应用,这些理论和实践对读者了解OpenStack测试原理、开发基于OpenStack的发行产品、管理和保证软件质量等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掌握了基本软件测试理论和CI/CD测试方法,即使是对于非OpenStack的其他软件开发和测试,也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国际企业之外,在中国诸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国家电网、中国银联、东风汽车和百联集团等许多企业和电信运营商都选择了OpenStack作为公有云或IT支撑平台,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确定或正在考虑将OpenStack作为企业虚拟化和私有云平台,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也将其作为智慧城市应用或电子政务的支撑平台。在OpenStack大规模部署和企业应用过程中,首当其冲,稳定性绝对是用户首先考虑的因素,软件测试和质量必然是用户最关注的方面,而在这种背景下,本书是读者的不二选择。

王庆(Shane Wang)

OpenStack基金会独立个人董事


前言/序言

  一年前,在我即将离职之际,领导偶然对我说道:“那么喜欢写资料分享,考虑写本书吗?”我默笑了下,后来这种感觉愈加强烈,驱使着我真应该做点什么。

  由于常写博客的习惯,加之为了更方便地让读者阅读和丰富OpenStack的整个测试体系,最终决定利用空闲时间写成一本书予以分享。能坚持下来,也算是最大的慰藉了。

  现如今,各种容器技术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同时又不断催生出一些诸如DevOps、CI/CD(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极限编程和敏捷开发等软件开发模式。

  在我初涉OpenStack工作时,亦曾在其相关的诸多岗位间徘徊,但随着时间和工作事务的变化,愈加吸引了我对QA测试的兴趣和探索。回头看,无疑,测试为我开启了一扇认识OpenStack、QA测试和CI/CD的大门。

  鉴于软件测试体系博大、内容众多,为了更好地把握方向和主题,本书的内容首先将重点放在了针对OpenStack不同维度的测试实践上;其次是基于CI/CD服务的OpenStack研发和测试实践;最后是基于OpenStack+Docker技术设计与实现CI/CD应用,以及相关的软件测试理论和方法等方面。

  本书的目的旨在推动OpenStack测试的专业化、系统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用大量的实际操作来阐述测试的思想与实践。并不是要告诉读者如何使用一个测试工具,这并非我的初衷。我希望读者在学习本书的内容后能够提高综合或专业的素质,摆脱简单的手工或单一测试,以及对测试理解的片面化,从而向更长远的目标迈进。诚然,本书也并非一本万能书,并不是有了它,测试便可以永无Bug,解决一切困难。

  OpenStack云计算由计算、存储和网络三大基础构成,相对于其他方面,OpenStack测试是一个相对狭窄的领域,但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标准是,以OpenStack为代表的云计算已经成为一个既定事实。随着行业的不断渗透、生态环境的不断拓展等,对云计算的测试需求,特别是对高质量的复合型测试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在这里,希望本书能为有需要的读者起到帮助。

  我想,本书能够出版需要感谢创造了这世界上仅次于Linux的第二大开源项目OpenStack的众多社区开发者,以及对我有养育之恩的父母,是你们为这本书的出版创造了可能。

  我深知,限于自身个人水平,加之时间有限,本书可能存在某些错误,如你发现,恳请指出,不胜感激,联系邮件:faq@phei.com.cn。

  徐 超


《云原生架构的运维之道——自动化与弹性伸缩》 内容梗概: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快速迭代、高度动态的云原生时代,如何构建高效、稳定且具备弹性伸缩能力的运维体系。告别传统僵化的运维模式,本书聚焦于自动化、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可观测性以及应对海量分布式系统的挑战。我们将从宏观的云原生理念入手,逐层剖析实现自动化运维的关键技术与实践,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读者构建能够应对复杂业务需求和技术演进的现代化运维平台。 核心主题与章节详述: 第一部分:云原生运维理念与架构基石 云原生运维的演进与挑战: 回顾从传统IDC运维到虚拟化,再到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的演进历程。 分析云原生环境下运维面临的新挑战:服务爆炸式增长、技术栈多样化、故障定位复杂化、快速迭代带来的压力等。 阐述云原生运维的核心价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弹性、保障可用性、加速业务交付。 引出现代化运维体系的关键要素:自动化、智能化、平台化、服务化。 容器化与微服务架构的运维视角: 深入解析Docker、Kubernetes等容器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对运维的影响。 讲解微服务架构下的服务注册与发现、API网关、服务间通信等对运维提出的新要求。 探讨如何从容器和微服务的视角设计和实现运维策略,包括镜像管理、容器编排、服务治理等。 分析单体应用向微服务迁移过程中,运维层面需要关注的重点与难点。 基础设施即代码 (Infrastructure as Code, IaC) 的实践: 详细介绍IaC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性,包括版本控制、可重复性、自动化部署和管理。 深入剖析Terraform、Ansible、Pulumi等主流IaC工具的特性、使用场景及最佳实践。 讲解如何通过IaC自动化地构建、配置和管理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存储、计算资源、数据库等。 提供IaC在多云、混合云环境下的应用策略,以及安全性和合规性方面的考量。 第二部分:自动化运维的核心技术与实践 自动化配置管理: 深入讲解Ansible Playbook、Chef Recipe、Puppet Manifest等配置管理工具的语法、模块和最佳实践。 探讨如何构建声明式的配置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分析配置管理在系统初始化、软件部署、服务升级、故障恢复等场景下的应用。 提供面向大规模集群的配置管理策略,以及如何处理配置冲突和回滚。 自动化监控与告警: 讲解时序数据库(如Prometheus, InfluxDB)在监控数据存储和查询中的作用。 深入剖析Prometheus的采集模型、PromQL查询语言及其在多维度监控中的应用。 介绍Grafana等可视化工具如何构建丰富的监控仪表盘,实现直观的状态展示。 详细讲解Alertmanager的告警规则定义、告警路由、告警抑制和去重机制。 探讨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和SLO/SLA设计有效的告警策略,避免告警疲劳。 分析日志聚合与分析(如ELK Stack, Loki)在故障定位和事件溯源中的关键作用。 自动化部署与发布 (CI/CD Pipelines): 详细介绍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 Argo CD等主流CI/CD工具的架构和工作流程。 讲解CI(持续集成)的关键环节:代码提交、自动化构建、单元测试、静态代码分析。 深入剖析CD(持续交付/部署)的实践:构建制品库、自动化集成测试、生产环境部署策略(蓝绿部署、金丝雀发布、滚动更新)。 探讨如何构建端到端的CI/CD流水线,实现代码从提交到生产环境的快速、可靠交付。 分析DevOps文化与CI/CD流水线如何协同工作,加速团队协作和反馈循环。 自动化故障排查与自愈: 讲解故障排除的方法论:日志分析、性能剖析、根因分析(RCA)。 介绍故障注入测试(Chaos Engineering)的概念及其在验证系统韧性方面的作用。 探讨如何利用自动化工具(如Runbook Automation)执行预定义的故障处理流程。 讲解基于监控数据的自动化告警联动和初步自愈措施,如服务重启、节点隔离等。 分析如何通过AIOps(人工智能运维)技术,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来预测、检测和自动化处理故障。 第三部分:云原生运维的高级主题与未来趋势 可观测性 (Observability) 的深度实践: 区分监控 (Monitoring) 与可观测性,阐述可观测性的三大支柱:日志 (Logs)、指标 (Metrics) 和追踪 (Traces)。 深入讲解分布式追踪系统(如Jaeger, Zipkin, OpenTelemetry)如何实现端到端的请求链路追踪。 探讨如何有效地采集、存储和分析海量日志数据,以及日志告警和分析的最佳实践。 分析指标和追踪在性能瓶颈定位、故障诊断和用户体验优化中的作用。 提出构建统一可观测性平台,实现跨技术栈、跨服务的深度洞察。 面向大规模集群的运维挑战与解决方案: 探讨Kubernetes集群规模化带来的运维挑战:资源管理、网络拥塞、安全策略、升级维护。 深入讲解Kubernetes的调度器、控制器、etcd等核心组件的运维考量。 分析多集群管理、多云混合云管理策略。 讲解集群自动化扩缩容、高可用设计和灾难恢复方案。 讨论KubernetesOperator的模式,实现自定义资源的自动化运维。 安全运维与合规性管理: 讲解云原生环境下的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包括容器安全、网络安全、身份认证与授权。 分析Secrets管理、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在Kubernetes中的应用。 探讨DevSecOps理念,如何将安全左移到开发和运维流程中。 讲解安全扫描、漏洞检测、运行时安全监控等自动化安全实践。 分析合规性要求(如GDPR, HIPAA)在云原生运维中的落地。 平台工程与自助服务运维: 阐述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的核心理念:为开发者提供自助服务、标准化的能力。 讲解如何构建内部开发者平台(IDP),封装底层基础设施和运维能力。 探讨服务目录、资源申请、应用部署等自助服务能力的设计与实现。 分析平台工程如何提升开发效率,降低运维负担,并推动DevOps文化的落地。 未来展望:AIOps、Serverless运维与云原生生态演进: 探讨AIOps在运维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包括预测性维护、根因分析自动化、智能告警降噪。 分析Serverless架构对运维模式的影响,以及Serverless运维的挑战和机遇。 展望云原生技术栈的未来演进,如WebAssembly、服务网格(Service Mesh)的进一步成熟与应用。 探讨如何应对持续增长的云原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保持运维体系的敏捷性和适应性。 本书特色: 实践导向: 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和代码示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系统性强: 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技术,构建一套完整的云原生运维知识体系。 前沿技术: 覆盖最新的云原生运维技术和工具,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深入浅出: 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理解核心概念,专家也能从中获得启发。 面向未来: 展望云原生运维的未来发展方向,帮助读者做好准备。 适用读者: 运维工程师、SRE(站点可靠性工程师) 开发工程师、架构师 技术经理、团队负责人 对云原生技术和自动化运维感兴趣的学生和技术爱好者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构建和管理现代化、自动化、弹性伸缩的云原生运维体系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从而在日新月异的云时代中,为业务的稳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用户评价

评分

《OpenStack最佳实践——测试与CI/CD》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是对当前OpenStack开发和运维模式的一次“集结号”。作为一个长期在云原生和自动化运维领域探索的实践者,我深知测试的深度和CI/CD的成熟度,直接决定了一个项目的生命力和竞争力。OpenStack的复杂性众所周知,从其庞大的组件数量到错综复杂的依赖关系,都对测试和交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可落地的OpenStack测试框架和CI/CD解决方案。比如,如何针对OpenStack的不同层次(单元、集成、系统、契约)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在CI/CD层面,书中是否会介绍Jenkins、GitLab CI、Argo CD等主流工具在OpenStack环境下的最佳实践?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支撑频繁发布、快速回滚,并且具备强大监控和告警能力的CI/CD流水线?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关于灰度发布、蓝绿部署等高级部署策略在OpenStack场景下的实现细节。这本书的标题就预示着它将是通往高效、可靠OpenStack运营的一把金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OpenStack最佳实践——测试与CI/CD》,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非常吸引人。作为一名在OpenStack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工程师,我一直深切地感受到,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OpenStack环境中,如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交付新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而“测试”和“CI/CD”(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这本书的出现,恰恰点燃了我对掌握更系统、更深入的OpenStack测试和CI/CD实践的希望。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OpenStack生态系统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最佳实践,比如如何构建 robust 的自动化测试套件,如何有效地集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甚至是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同时,我也非常好奇书中会分享哪些关于CI/CD流水线设计的宝贵经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频繁、可靠、自动化的代码集成和部署,从而加速OpenStack的迭代和演进。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强烈的信号: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直击核心痛点,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OpenStack测试与CI/CD的迷宫,让我能够构建更健壮、更易于维护的OpenStack云平台。

评分

《OpenStack最佳实践——测试与CI/CD》这本书,从书名上就给我一种“直击要害”的感觉。在OpenStack的世界里,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是永恒的追求,而测试与CI/CD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系统性、前瞻性指导的书籍,帮助我构建更稳健的OpenStack环境。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剖析OpenStack的测试体系,不仅仅是简单的自动化脚本,而是关于如何构建有效的测试策略,如何进行有效的回归测试,以及如何进行性能和安全测试。同时,在CI/CD方面,我期望能够了解到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流水线,它能够自动化处理OpenStack组件的构建、集成、部署和验证等环节。特别吸引我的是“最佳实践”这个词,它意味着书中会包含经过验证的、可推广的经验,而不是一些纸上谈兵的理论。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在OpenStack测试与CI/CD领域的“案头宝典”,指引我走向更专业、更高效的运维之路。

评分

拿到《OpenStack最佳实践——测试与CI/CD》这本书的封面,我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次在OpenStack项目中与Bug“搏斗”的场景,以及因上线节奏缓慢而错失良机的遗憾。这本书的名字,仿佛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救星”。我一直坚信,没有充分的测试和高效的CI/CD,任何复杂的系统都难以维持其生命力。我非常渴望了解作者是如何定义“最佳实践”的,是基于大规模生产环境的验证,还是结合了业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OpenStack各个关键服务的测试方法论,从基础的单元测试到复杂的集成测试,再到贴近用户体验的端到端测试。在CI/CD方面,我期待能够学习到如何设计一个敏捷、灵活且安全的交付流程,包括如何自动化构建、测试、部署OpenStack组件,以及如何应对版本兼容性、配置管理等难题。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分享在大型OpenStack集群中成功实施CI/CD的经验教训,那将是无价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提升OpenStack项目质量和交付效率的曙光。

评分

当我看到《OpenStack最佳实践——测试与CI/CD》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来了”。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曾无数次地在OpenStack的部署、升级和日常运维过程中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测试覆盖不足或者CI/CD流程不够成熟导致的。这本书的名字精准地抓住了我最关心的问题。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最佳实践”的,是通过大量的项目经验提炼,还是基于行业标准和最新的技术趋势?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各种OpenStack组件(如Nova, Neutron, Cinder, Glance, Keystone等)的测试策略,以及如何为这些组件设计高效的CI/CD流水线。例如,如何实现对Horizon仪表盘的端到端自动化测试?如何在高可用性环境中进行故障注入测试?CI/CD流水线又该如何处理复杂的服务依赖和滚动更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架构图、流程示意图,以及具体的代码示例,让我能够直接学习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够有一本如此聚焦于OpenStack核心运维挑战的书籍,我感到非常兴奋,也充满期待。

评分

希望有用

评分

一般吧,京东的快递618真是慢啊!

评分

质量不错,内容充实。

评分

求不错,值得一读,值得拥有

评分

非常好的书 后面好好学习

评分

质量不错,内容充实。

评分

不错啊……非常好啊!哟西

评分

质量不错,内容充实。

评分

目前在搭建私有云,这本书刚好可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