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知识彩色全民读本(超值全彩珍藏版)

中华国学知识彩色全民读本(超值全彩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思履 著,思履 编
图书标签:
  • 国学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化
  • 知识读本
  • 全彩
  • 珍藏版
  • 普及读物
  • 文化启蒙
  • 历史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02305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9669
品牌:金铁图书(JINTIE BOOK)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读本内容丰富、文史兼备、资料翔实,具有超强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既是一部容纳中华文化百科知识的实用工具书,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快餐。

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知识彩色全民读本》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取舍,选取了极具代表性、实用、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辑录成书,介绍了国学名家、国学典籍、名典名句、哲学宗教、政治军事、古典文学、礼仪风俗、艺术美学、医学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国学各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常识,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一条捷径,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作者简介

  思履,原名任犀然,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青年学者。7岁时书法入选全国小学生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4年编著“解析彩图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文观止》,在万卷出版社出版。2007年著《汉字博物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010年著《中国绘画入门》、《说文解字入门》,在北方传媒集团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什么是国学
》国学——我们祖国的全部灿烂文化? 2
》国学讲求“化”与“通”?…………2
》国学学者“腹笥”要富?……………3
》饮源头之水,立足于经典?…………4
》国学的基本内容?……………………4
》四部和四库全书?……………………6
》国学入门要读哪些书?………………8

经部
》经的意义和范围?…………………10
》四书的来源?………………………11
》入德之门——《大学》?…………12
》高明之道——《中庸》?…………16
安贫守志的子思………………………………16
何为“中庸”?《中庸》里主要讲了什么?………… 16
高明之道,中庸不是折中主义………………17
》孔子言行录——《论语》?………18
孔子与《论语》………………………………18
孔子其人………………………………………19
《论语》的内容………………………………19
》圣贤之路——《孟子》?…………20
孟子生平………………………………………20
孟子的思想及其政治主张……………………21
》先民的歌唱——《诗经》?………22
《诗经》的来源………………………………22
《诗》言志……………………………………23
《诗经》的六艺………………………………24
《诗经》的价值………………………………25
古人所言《诗经》的作用……………………25
三家《诗》及《毛诗》………………………25
》最早的经典——《尚书》?………26
《尚书》的内容和体例………………………26
《尚书》的主要观点和价值…………………26
今古文《尚书》之争…………………………27
》人生与社会的秩序——《礼记》?…28
《周礼》………………………………………29
《仪礼》………………………………………29
《礼记》………………………………………30
中国的礼乐文化………………………………31
》六经之首——《周易》?…………32
《易》有三义…………………………………32
《周易》的内容………………………………33
《周易》的派别………………………………34
《周易》的价值………………………………34
》编年史始祖——《春秋》?………35
《春秋》的内容………………………………35
《春秋》的价值………………………………36
春秋“三传”…………………………………36
》《孝经》?…………………………38
》最早的字书——《尔雅》?………38
史部
》左丘明与《左传》?………………40
》《国语》?…………………………40
》《战国策》?………………………41
》二十五史?…………………………41
熟悉正史………………………………………41
司马迁与《史记》……………………………42
班固与《汉书》………………………………43
范晔和《后汉书》……………………………44
陈寿和《三国志》……………………………45
房玄龄和《晋书》……………………………45
沈约和《宋书》………………………………46
萧子显和《南齐书》…………………………47
姚思廉和《梁书》、《陈书》………………48
魏收和《魏书》………………………………49
李百药和《北齐书》…………………………49
令狐德棻和《周书》…………………………50
李延寿和《南史》、《北史》………………50
魏征和《隋书》………………………………51
刘眴和《旧唐书》……………………………52
欧阳修和《新唐书》…………………………53
薛居正和《旧五代史》………………………53
欧阳修和《新五代史》………………………54
托克托和《宋史》、《辽史》、《金史》…54
宋濂和《元史》………………………………56
《新元史》……………………………………56
张廷玉和《明史》……………………………57
赵尔巽和《清史稿》…………………………57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58
《资治通鉴》的编撰…………………………58
《资治通鉴》的内容…………………………59
》刘知几与《史通》?………………59
》杜佑与《通典》?…………………60
》郑樵与《通志》?…………………60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61
》通读纪事本末?……………………62
》政书与“十通”?…………………63
》起居注和实录?……………………64
起居注…………………………………………64
实录……………………………………………64
》会要及主要著作?…………………65
》金石学?……………………………65
》清代考证、乾嘉学派?……………66
考证学…………………………………………66
乾嘉学派………………………………………67
清代考史三大名作……………………………68
》杂史、野史及其他?………………69
》中国古代的史官?…………………70
》史部的研读方法?…………………71
》历史哲学与新史学?………………72
把古代史当作小说来读………………………72
新史家与新史学………………………………73
》学术史与史评?……………………74
学术史…………………………………………74
史论……………………………………………75
》历代帝王?…………………………75
炎帝……………………………………………75
黄帝……………………………………………76
尧………………………………………………76
舜………………………………………………76
禹………………………………………………77
汤………………………………………………77
盘庚……………………………………………77
周文王…………………………………………78
郑庄公…………………………………………78
齐桓公…………………………………………78
晋文公…………………………………………79
宋襄公…………………………………………79
越王勾践………………………………………79
秦孝公…………………………………………80
秦始皇…………………………………………80
汉武帝…………………………………………81
光武帝…………………………………………81
北魏孝文帝……………………………………81
武则天…………………………………………82
唐太宗…………………………………………82
宋仁宗…………………………………………83
成吉思汗………………………………………83
明成祖…………………………………………84
康熙大帝………………………………………84
帝王纪年………………………………………84
》重臣名相?…………………………85
伊尹扶汤………………………………………85
周公辅政………………………………………85
齐相管仲………………………………………86
孙叔敖治楚……………………………………86
晏婴相齐………………………………………86
范蠡归湖………………………………………87
商鞅变法………………………………………87
范雎与“远交近攻”…………………………88
乐毅伐齐………………………………………88
秦相李斯………………………………………88
萧规曹随………………………………………89
运筹帷幄的张良………………………………89
智囊晁错………………………………………90
马援平定交阯…………………………………90
诸葛亮治蜀……………………………………90
东晋名相谢安…………………………………91
关中良相王猛…………………………………91
房谋杜断………………………………………92
魏征善谏………………………………………92
半部《论语》宋赵普…………………………93
耶律楚材………………………………………93
于谦守京城……………………………………94
张居正改革……………………………………94
曾国藩…………………………………………95
左宗棠…………………………………………95
李鸿章…………………………………………95
》文化交流?…………………………96
乌孙……………………………………………96
凿空……………………………………………96
和亲……………………………………………97
徐福渡海………………………………………97
丝绸之路………………………………………97
张骞通西域……………………………………98
昭君和亲………………………………………98
班超出使………………………………………99
文成公主入藏…………………………………99
玄奘取经……………………………………100
鉴真东渡……………………………………100
》历史事件?…………………………101
国人暴动……………………………………101
平王东迁……………………………………101
弭兵之会……………………………………102
城濮之战……………………………………102
泓水之战……………………………………103
崤之战………………………………………103
夹谷之会……………………………………103
三家分晋……………………………………104
田氏代齐……………………………………104
七国争雄……………………………………105
马陵之战……………………………………105
长平之战……………………………………106
焚书坑儒……………………………………106
陈胜吴广起义………………………………107
约法三章……………………………………107
文景之治……………………………………108
七国之乱……………………………………108
独尊儒术……………………………………108
党锢之祸……………………………………109
黄巾起义……………………………………109
官渡之战……………………………………110
三国鼎立……………………………………110
五胡乱华……………………………………111
淝水之战……………………………………111
侯景之乱……………………………………111
玄武门之变…………………………………112
开元盛世……………………………………112
安史之乱……………………………………113
黄巢起义……………………………………113
杯酒释兵权…………………………………114
王安石变法…………………………………114
元祐党籍……………………………………115
靖康之变……………………………………115
胡惟庸之案…………………………………116
蓝玉案………………………………………116
仁宣之治……………………………………117
土木堡之变…………………………………117
阉党与东林党之争…………………………117
剃发易服……………………………………118
康熙帝削藩…………………………………118
文字狱………………………………………119
鸦片战争……………………………………119
太平天国……………………………………120
戊戌变法……………………………………121
辛亥革命……………………………………121
》史家观点?…………………………122
一字褒贬……………………………………122
书法不隐……………………………………122
正统之辨……………………………………122
帝王中心论…………………………………123
通古今之变…………………………………123
以史为鉴……………………………………123
史馆修史与私人修史………………………124
史家三长……………………………………124
子 部
》先秦诸子?…………………………126
“子学”的定义……………………………126
先秦诸子的派别……………………………126
先秦诸子学说的贡献………………………128
》墨家和《墨子》?…………………128
》道家《老子》和《庄子》?………129
《老子》……………………………………129
《庄子》……………………………………130
》先秦最后一位大儒——荀子?……131
》法家和《韩非子》?………………132
》杂家和《管子》?…………………134
》兵家及其他诸子?…………………134
《孙子》……………………………………135
《孙膑兵法》………………………………135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136
》魏晋玄学?…………………………137
》禅 学?……………………………138
“本来无一物”的故事……………………138
从印度禅学到中国禅宗……………………139
禅宗的影响…………………………………139
》宋 学?……………………………140
宋学的产生…………………………………140
宋学的建构…………………………………141
》宋明理学和《近思录》、《朱子语
类》…………………………………141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141
早期理学大家………………………………142
朱熹与陆九渊………………………………143
明代理学大家王阳明………………………144
理学批判与新理学…………………………144
《近思录》…………………………………145
《朱子语类》………………………………146
《传习录》…………………………………146
集部
》先秦文学…………………………148
先秦文学概况………………………………148
《诗经》与《楚辞》………………………149
秦统一后到汉初的文学……………………150
》诗 学?……………………………151


穿越千年,智慧璀璨——中华国学经典,触手可及的文化瑰宝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它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前行之路。而今,我们为您精心奉上一部集结了这份千年智慧精华的读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一扇通往古圣先贤精神世界的窗户。 这部读本,以其“超值全彩珍藏版”的定位,旨在让中华国学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象牙塔,而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文化瑰宝。我们深知,经典的魅力在于其穿越时空的生命力,以及对我们当下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深刻启迪。因此,我们摒弃了枯燥的学术堆砌,力图以最生动、最易懂、最富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国学经典的精髓。 何为国学? 在本书的开篇,我们将首先为您勾勒出“国学”的宏大图景。它并非仅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献,而是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艺术、历史、文学、伦理、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综合体。从《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爱、礼义的教诲,到《道德经》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玄妙哲思;从《孙子兵法》的军事智慧,到《诗经》的民俗风情;从《史记》的宏伟叙事,到唐诗宋词的婉约豪放……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源泉。它蕴含着关于人生如何处世、社会如何治理、宇宙如何运转的深刻洞见,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理解人生、安顿心灵的宝贵思想资源。 经典荟萃,精彩呈现 本书精选了中华国学中的核心经典,涵盖了各个领域,力求做到博大精深,又兼顾趣味性与实用性。 思想哲学的殿堂: 儒家思想: 我们将带领您走进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世界。《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普适性的道德准则;《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朴素的民本思想;《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则揭示了客观规律的重要性。这些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也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道德伦理提供了深刻的借鉴。 道家智慧: 老子《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庄子《庄子》的“逍遥游”,带领我们体悟“无为而治”的哲学境界,理解“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道家思想如同清泉,洗涤心灵的尘埃,启迪我们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法家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关于法治、权术的论述,虽然带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对制度、规则的深刻洞察,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治理结构仍有启发意义。 墨家学说: 墨子“兼爱”、“非攻”的学说,在崇尚和平、追求平等的今天,依然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 文学艺术的瑰宝: 诗歌的韵律: 从《诗经》的质朴浪漫,到楚辞的瑰丽想象;从汉赋的宏大壮丽,到唐诗的意境深远;从宋词的婉约豪放,到元曲的通俗生动,本书将为您展现中华诗歌发展的完整脉络,领略不同时代文人的风采与情怀。我们将精选代表性篇章,并辅以赏析,让您在品读优美文字的同时,体悟其中蕴含的深层情感与哲理。 散文的智慧: 从先秦诸子的散文,到唐宋八大家的名篇,本书将呈现中国古代散文的大家风范,无论是记叙、说理还是抒情,都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智慧光芒。 小说的演变: 简要介绍中国小说从早期志怪、传奇到明清白话小说的发展历程,选取经典片段,展现古代人民的生活百态与社会风貌。 历史文化的溯源: 史学巨著: 选取《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名著中的精彩章节,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带领您回顾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与制度。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规划未来。 文化习俗: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礼仪、民俗等,展现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实用智慧的启迪: 兵法谋略: 《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早已超越了军事领域,成为处世、竞争的通用法则。本书将为您解读兵法中的智慧,如何洞察局势,如何运筹帷幄。 养生之道: 介绍中国传统养生观念,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等,以及中医养生的一些基本常识,帮助您更好地关照身心健康。 处世艺术: 从古代的家训、格言中汲取智慧,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应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 超值全彩,阅读体验的革新 本书的“超值全彩”绝非噱头,而是我们对读者体验的极致追求。 精美插图,图文并茂: 我们将大量运用高品质的精美插图,包括古代绘画、书法拓片、历史场景复原图、人物画像等,将抽象的文字内容具象化,让您在阅读的同时,如同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无论是描绘《诗经》中田园风光的淡雅水墨,还是展现《三国演义》宏大战争场面的写实画作,都将极大地提升您的阅读兴趣与理解深度。 版式设计,赏心悦目: 采用精心设计的版式,结合全彩印刷,力求每一个页面都成为视觉的享受。清晰的字体,合理的排版,恰到好处的留白,都将为您带来流畅舒适的阅读体验。 高清大图,细节尽显: 对于书法、绘画等艺术品,我们采用高清大图呈现,让您能够清晰地欣赏其精妙之处,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珍藏价值,传承经典 “珍藏版”的定位,意味着我们对本书品质的严格要求,以及它所蕴含的长远价值。 优良材质,经久耐用: 采用优质纸张和精良装帧,确保书籍的坚固耐用,能够长久地保存,成为您家庭书架上的宝贵财富。 内容权威,严谨考证: 本书内容经过专家审订,力求在文本、注释、赏析等方面做到严谨可靠,是学习国学的可靠参考。 艺术收藏,代代相传: 精美的设计、高品质的印刷,以及稀缺的收藏价值,使本书不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可以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为什么选择我们的国学读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您或许会问,为何还要回归国学?我们的答案是:国学并非陈旧的古董,而是历久弥新的智慧宝库。 涵养品德,提升修养: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启迪智慧,解决困惑: 无论是面对个人成长、职业发展,还是家庭关系、社会交往,国学经典都能提供宝贵的思想启示,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生,更智慧地应对挑战。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学习国学,就是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血脉相连。它能增强您的文化自信,让您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并为之自豪。 提升审美情趣: 鉴赏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文章、书画,能够极大地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味。 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国学智慧能够为我们提供精神的稳定器,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 本书适合谁? 初学者: 对中华国学充满兴趣,希望系统入门,但又担心内容艰涩难懂的读者。 学生群体: 为课业需求,或对传统文化有探索愿望的学生。 文化爱好者: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深入了解国学精髓的读者。 为人父母者: 希望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为孩子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追求精神富足者: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同时,渴望获得精神滋养,提升生命品质的读者。 收藏鉴赏者: 欣赏高品质图书,并看重其艺术与文化价值的读者。 结语 翻开这部“中华国学知识彩色全民读本(超值全彩珍藏版)”,您将踏上一段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与古圣先贤对话,汲取中华文明的智慧精华。它将是一份送给自己、送给家人、送给朋友的珍贵礼物,一份能够陪伴您一生,不断给予您启发与力量的精神财富。我们相信,当您沉浸在这片由文字、色彩与智慧交织而成的海洋中时,您定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并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点亮智慧之光,传承经典,拥抱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国学!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二 我原本以为这种“全民读本”的性质,内容可能会偏向于比较浅显的普及知识,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像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而是将复杂的国学概念用非常生动、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梳理,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既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简化,也没有陷入晦涩难懂的学术泥潭。我特别喜欢它对历史典故的引用,那些原本感觉遥远的古代故事,经过作者的妙笔串联,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让人能从中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处世哲学。我经常在阅读某个章节时,会停下来思考很久,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思考的框架和角度。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但又缺乏系统学习路径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且博学的私塾先生,循循善诱,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实在太“良心”了,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对照查阅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个重要概念旁边,都有清晰的注释和相关的拓展阅读提示,使得阅读过程中的卡壳现象大大减少。而且,全彩的版面设计绝不仅仅是花哨,它起到了非常实际的导向作用。比如,在介绍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时,用不同的色调进行区分,既美观又便于记忆。更值得称赞的是,在引用古籍原文时,字体和字号的搭配非常考究,既保证了可读性,也体现了对原著的尊重。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在书本和手机之间切换去搜索背景资料,这本书本身就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支持系统。这种细节上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真正重视,而不是敷衍了事地出个“彩色版”充数。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太棒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版本。封面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那种淡雅中透着复古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内页的纸张质量摸起来很舒服,厚实且光滑,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那些插图的印刷效果,色彩饱满而不失真,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看得出在印刷工艺上确实下了大功夫。比如,当我看到介绍古代建筑的那一页时,那种立体感和色彩的层次感,简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种高标准的制作水平,完全对得起“珍藏版”这个称呼,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我常常在想,一本好书不仅要有好的内容,外在的呈现方式同样重要,它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体验感和仪式感。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绝对是送礼自藏两相宜的选择。

评分

评价三 作为一名业余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我手头已经有不少相关的书籍了,但这本书的视角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的编排结构非常人性化,并非简单的年代顺序或者主题堆砌,而是巧妙地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点进行交叉对比和互文解读。比如,它会将书法艺术中的笔法特点与古代兵法中的阵型变化进行类比阐述,这种跨界的联想能力,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宏观、更整体的眼光去看待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孤立地看待诗词歌赋或者哲学思想。这种融会贯通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国学”这个概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它不再是散落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有机、完整的体系。这种深层次的知识建构,是很多市面上其他普及类读物难以企及的。

评分

评价五 说实话,我原本对“超值”这个词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价格太低可能意味着内容上的缩水或者印刷上的粗糙。然而,实际拿到这本书后,我的顾虑完全打消了。它在内容上的丰富程度,以及在制作工艺上的精细度,完全超越了这个价位应有的水准。我特意对比了它对几个关键历史人物的生平介绍,信息量准确且平衡,没有过度渲染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客观地分析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贡献。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高深的传统文化知识,以一种亲切、无障碍的方式传递给大众,让学习和欣赏国学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让普通人也能轻松地触摸到中华文明的脉搏。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希望系统了解传统文化,但又害怕陷入枯燥理论的读者,这是一次物超所值的文化投资。

评分

包装精美,印刷质量过硬,好评…

评分

打折买的,*块钱一本划算

评分

评分

给娃留着上学再看,国学不能丢

评分

特别满意,一直信赖京东。服务好,速度快,质量好。

评分

这套书好像都比较不错 很适合阅读 也很精致

评分

编排有特色

评分

给儿子看的.他每天都在背,很好的书

评分

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