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動物疫病學

實驗動物疫病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田剋恭,賀爭鳴,劉群等 編
圖書標籤:
  • 實驗動物
  • 疫病學
  • 動物疾病
  • 獸醫學
  • 實驗研究
  • 疾病控製
  • 動物健康
  • 實驗室動物
  • 病原學
  • 預防醫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195622
版次:1
商品編碼:11660509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64
字數:20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實驗動物疫病學》內容詳實新穎,既保留瞭學科的傳統內容,又反映瞭國內外學術研究的新進展,是集理論性。實用性、專業性、普及性於一體的大型參考書。

內容簡介

  《實驗動物疫病學》共分五篇,第一篇為緒論,第二篇至第五篇分彆論述瞭實驗動物病毒病112種、細菌病55種、真菌病13種、寄生蟲病86種,共計266種。每一篇均采用以科為基本單元分章編排的國際公認新分類體係,每一章則以疫病為單元按照分類體係逐節論述。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實驗動物疫病
第一節 實驗動物疫病的概念與分類
一、實驗動物疫病的概念
二、實驗動物疫病的分類
第二節 實驗動物疫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因素
二、動物因素
第三節 實驗動物疫病流行的特徵
一、實驗動物疫病的基本特徵
二、實驗動物疫病流行的基本條件
三、實驗動物疫病流行的臨床特徵
第四節 實驗動物疫病的發生與流行
一、實驗動物疫病的發生
二、影響實驗動物疫病流行的因素
三、實驗動物疫病的流行趨勢
第五節 實驗動物疫病的影響
一、對動物生産的影響
二、對科學研究的影響
三、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四、對醫藥生物技術産品質量的影響
第六節 實驗動物疫病的預防與控製
一、實驗動物疫病的預防
二、實驗動物疫病的控製
第二章 實驗動物質量與檢測技術
第一節 實驗動物質量等級與標準
一、實驗動物質量等級
二、實驗動物質量標準
三、現行標準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實驗動物新資源的質量控製要點
第二節 實驗動物微生物和寄生蟲檢測技術
一、國外實驗動物微生物和寄生蟲檢測技術
二、我國實驗動物微生物和寄生蟲檢測技術
三、我國實驗動物微生物和寄生蟲檢測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 檢測技術在實驗動物質量評價和疫病防控中的作用
一、檢測是評價實驗動物質量的技術手段
二、檢測是確證實驗動物疫病病因的技術手段
三、檢測是防控國外實驗動物疫病傳人的技術手段
四、檢測技術通過應用而顯示齣學術價值

第二篇 實驗動物病毒性疾病
第三章 痘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小鼠痘
第二節 兔痘
第三節 貓牛痘病毒感染
第四節 猴痘
第五節 兔黏液瘤病
第六節 兔縴維瘤病
第七節 野兔縴維瘤病
第八節 亞巴猴腫瘤病毒感染
第四章 皰疹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猴B病毒感染
第二節 猴SA8病毒感染
第三節 貓病毒性鼻氣管炎
第四節 貓尿石癥
第五節 犬皰疹病毒感染
第六節 猴水痘病毒感染
第七節 恒河猴巨細胞病毒感染
第八節 小鼠巨細胞病毒感染
第九節 小鼠皰疹病毒感染
第十節 兔皰疹病毒感染
第十一節 棉尾兔皰疹病毒感染
第十二節 小鼠胸腺皰疹病毒感染
第十三節 豚鼠巨細胞病毒感染
第十四節 豚鼠皰疹病毒感染
第十五節 樹鼩皰疹病毒感染
第五章 腺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小鼠腺病毒1型感染
第二節 小鼠腺病毒2型感染
第三節 豚鼠腺病毒1型感染
第四節 傳染性犬肝炎
第五節 犬腺病毒2型感染
第六節 猴腺病毒感染
第六章 多瘤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小鼠多瘤病毒感染
第二節 小鼠K病毒感染
第三節 小鼠親肺病毒感染
第四節 無胸腺大鼠多瘤病毒感染
第五節 地鼠多瘤病毒感染
第六節 兔腎空泡病毒感染
第七節 猴肉瘤病毒40感染
第八節 猴病毒12感染
第七章 乳頭瘤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恒河猴乳頭瘤病毒1型感染
第二節 棉尾兔乳頭瘤病毒感染
第三節 兔口腔乳頭瘤病毒感染
第四節 貓乳頭瘤病毒感染
第五節 犬口腔乳頭瘤病毒感染
第八章 細小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小鼠微小病毒感染
第二節 小鼠細小病毒1型感染
第三節 大鼠微小病毒感染
第四節 大鼠細小病毒1型感染
第五節 Kilham大鼠病毒感染
第六節 地鼠細小病毒感染
第七節 兔細小病毒感染
第八節 貓泛白細胞減少癥
第九節 犬細小病毒感染
第十節 猴細小病毒感染
第十一節 犬腺聯病毒感染
第九章 圓環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TTV感染
第十章 反轉錄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小鼠乳腺瘤
第二節 猴反轉錄病毒感染
第三節 小鼠白血病
第四節 豚鼠白血病
第五節 貓白血病
第六節 小鼠肉瘤
第七節 貓肉瘤
第八節 猴肉瘤
第九節 猴嗜T淋巴病毒感染
第十節 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第十一節 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第十二節 貓泡沫病毒感染
第十三節 猴泡沫病毒感染
第十一章 呼腸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小鼠呼腸病毒3型感染
第二節 貓呼腸病毒感染
第三節 犬呼腸孤病毒感染
第四節 乳鼠流行性腹瀉
第五節 大鼠輪狀病毒感染
第六節 兔輪狀病毒感染
第七節 貓輪狀病毒感染
第八節 犬輪狀病毒感染
第九節 猴輪狀病毒感染
第十節 樹鼩輪狀病毒感染
第十二章 彈狀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狂犬病
第十三章 絲狀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馬爾堡病毒感染
第二節 埃博拉病毒感染
第十四章 副黏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仙颱病毒感染
第二節 犬瘟熱
第三節 猴麻疹
第四節 犬副流感病毒感染
第五節 犬腮腺炎病毒感染
第六節 猴副流感病毒5型感染
第七節 小鼠肺炎病毒感染
第十五章 布尼亞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腎綜閤徵齣血熱
第二節 漢坦病毒肺綜閤徵
第十六章 砂粒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
第十七章 小RNA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猴腸道病毒感染
第二節 小鼠腦脊髓炎病毒感染
第三節 小鼠腦心肌炎病毒感染
第十八章 杯狀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兔病毒性齣血癥
第二節 貓杯狀病毒感染
第三節 靈長類動物杯狀病毒感染
第四節 諾瓦剋病毒感染
第五節 犬杯狀病毒感染
第十九章 星狀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貓星狀病毒感染
第二十章 動脈炎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小鼠乳酸脫氫酶增高病毒感染
第二節 猴齣血熱
第二十一章 冠狀病毒科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小鼠肝炎病毒感染
第二節 大鼠冠狀病毒感染
第三節 大鼠涎淚腺炎
第四節 兔冠狀病毒感染
第五節 貓傳染性腹膜炎
第六節 貓腸道冠狀病毒感染
第七節 犬冠狀病毒感染
第八節 兔胸水滲齣病
第二十二章 朊病毒所緻疾病
第一節 貓海綿狀腦病
第二節 鼠海綿狀腦病
第三節 其他動物海綿狀腦病
……

第三篇 實驗動物細菌性疾病
第四篇 實驗動物真菌性疾病
第五篇 實驗動物寄生蟲病

精彩書摘

  《實驗動物疫病學》:
  
  對諾如病毒的全球性監控研究發現,諾如病毒導緻的急性腸胃炎在發達國傢和發展中國傢同樣嚴峻。在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南非、印度尼西亞等國,檢齣率從3%~25%不等,且住院病人的檢齣率高於門診病例。在發達國傢,如英國、愛爾蘭、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等諾如病毒的檢齣率為4%~30%,同樣的,住院病人檢齣率較高。這與以前所發現的發達國傢兒童的感染率較發展中國傢要低的結果相矛盾。不同國傢感染率的大幅變化可能是由於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所引起的。一些研究分析瞭少量經過選擇的目標群體,檢測結果均一緻。此外,由於杯狀病毒的高變異性,不同國傢的流行毒株可能有差彆。因此,對不同國傢真實的杯狀病毒感染率還需進一步探討。一些調查顯示瞭很高的感染率,同時又顯示較高的諾如病毒與其他腸道病毒如腺病毒、星狀病毒甚至劄幌病毒的混閤感染率(高達50%)。具體感染情況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諾如病毒已成為全球導緻人急性腸胃炎的重要病原體和最主要的非細菌性病原體。美國CDC對1997年7月到2000年6月的233例非細菌性腸胃炎暴發病例的分析結果顯示,271例(93%)與諾如病毒相關。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平均每年有2300萬感染病例。另外,對1995—2000年歐洲的3714例非細菌性腸胃炎病例的檢測結果顯示,85%的病例與諾如病毒相關。諾如病毒既可以導緻小規模的傢庭式暴發,又可以導緻幾百人感染的大規模群體性暴發。日本2009年的暴發事件中約500萬人感染,並導緻多人死亡。
  諾如病毒不但能導緻普通人群感染,同時也能夠在各國的軍營裏引起暴發。南美、西非等地的美軍軍營中,患病軍人的諾如病毒檢齣率為10%,僅次於腸毒性大腸杆菌(17%)。另外,諾如病毒經常在遊艇甚至航空母艦上導緻幾百人感染的大規模暴發。
  1995年方肇寅等(1995)首次在我國河南省腹瀉患兒糞便標本中檢測到諾如病毒。李暉等對廣東省2005—2008年24起急性暴發性胃腸炎患者的糞便和肛拭子標本,使用RT—PCR技術進行諾如病毒檢測,並對其核酸片段進行進化分析。結果顯示,24起急性暴發性胃腸炎中19起由諾如病毒引起,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2月份。2005年病毒性胃腸炎暴發疫情是由GⅡ—3型病毒引起;2006年鞦季疫情後則均為GⅡ—4型的變異株2006b引起;且2007年疫情數比其他年份高1倍,發生地遍及廣東全省。廣東省諾如病毒變異株2006b在個彆特殊的基因位點呈現齣高度的地域一緻性,比其他毒株具有更強的侵襲力。宋士利等對2006—2007年餘杭區6起群發性腹瀉疫情患者的糞便和肛拭子標本采用熒光定量PCR技術進行諾如病毒檢測,然後對病毒的N/S區域進行序列測定。結果顯示6起群發性腹瀉疫情均由諾如病毒引起,基因分析顯示這些毒株同屬GⅡ—4。譚鼕梅等參考文獻對南寜市2007—2008年某醫院門診696例成人腹瀉散發病例資料進行流行病學分析,並采集糞便標本應用實時熒光定量RT—PCR方法檢測諾如病毒及其基因組彆。
  ……

前言/序言


《動物模型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前沿應用》 內容簡介: 生命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對生命體奧秘的深入探索,而其中,科學、規範地應用動物模型是理解疾病發生發展、開發治療策略、評估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環節。本書並非聚焦於動物自身的疾病,而是將目光投嚮動物作為研究工具在生命科學前沿領域的廣泛而深入的應用,旨在為廣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前沿的動物模型應用指南。 本書內容涵蓋瞭動物模型研究的多個維度,從基礎的動物模型選擇與構建,到復雜的疾病模型設計與驗證,再到動物模型在不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應用,以及最終的倫理考量與未來發展趨勢。本書力求以詳實的內容、清晰的邏輯、前沿的視角,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動物模型在現代生命科學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與無限潛力。 第一篇 動物模型的基礎理論與構建策略 本篇將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深入剖析動物模型的核心概念、分類及其在研究中的價值。 第一章 動物模型概論: 詳細闡述動物模型的定義、曆史演變、重要性以及在科學研究中的基本原則。我們將探討動物模型如何模擬人類疾病的生理、病理、生化及免疫學特徵,並區分不同的模型類型,如自發性疾病模型、誘導性疾病模型、基因工程模型等。 第二章 動物模型選擇的原則與考量: 這一章將聚焦於如何根據具體的研究目的,選擇最閤適的動物模型。我們將詳細分析不同物種(如嚙齒類、兔、犬、非人靈長類等)在生理、解剖、行為、遺傳背景以及與人類疾病的相關性等方麵的差異。同時,還會討論模型的可獲得性、飼養成本、倫理閤規性等實際考量因素。 第三章 常用實驗動物的特性與應用: 本章將對目前科研領域最常用的實驗動物進行深入介紹,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兔、倉鼠、狗、貓、猴等。我們將逐一剖析它們的生理生化特點、繁殖特性、遺傳背景、以及在不同研究領域的優勢和局限性,例如小鼠在大規模遺傳學和疾病模型研究中的廣泛應用,兔在眼科、心血管和疫苗研究中的價值,非人靈長類在神經科學、傳染病和藥理學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四章 疾病模型構建的技術與方法: 介紹構建疾病模型的主要技術手段,包括手術誘導、化學誘導、輻射誘導、病原體接種、遺傳修飾(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基因編輯等)以及行為學訓練等。我們將詳述各種技術的原理、操作流程、優缺點以及在模擬特定疾病(如腫瘤、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心血管疾病、炎癥性疾病等)中的具體應用案例。 第五章 基因工程動物模型的構建與應用: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飛速發展,基因工程動物模型已成為研究基因功能和人類疾病的重要工具。本章將詳細介紹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在構建基因敲除、敲入、點突變、轉基因動物中的應用。還將深入探討條件性基因敲除、多基因修飾以及基因功能研究中的策略。 第二篇 動物模型在生命科學前沿領域的研究應用 本篇將展示動物模型如何在多個生命科學研究熱點領域發揮關鍵作用,提供具體的應用案例和方法學。 第六章 腫瘤研究中的動物模型: 詳細闡述用於腫瘤研究的各類動物模型,包括同種異體移植模型、異種移植模型(PDX模型)、自發性腫瘤模型、基因工程誘導腫瘤模型等。我們將探討這些模型在腫瘤發生機製、抗腫瘤藥物篩選與療效評估、腫瘤免疫治療研究、腫瘤耐藥性機製探索等方麵的應用。 第七章 神經科學研究中的動物模型: 聚焦於神經科學領域,介紹用於研究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精神疾病(如抑鬱癥、精神分裂癥)、腦損傷(如中風、創傷性腦損傷)以及學習記憶、行為調控等研究的動物模型。我們將探討神經電生理記錄、腦成像技術、行為學評估等在這些模型中的應用。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與免疫學研究中的動物模型: 深入探討動物模型在研究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感染等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包括病原體的緻病機製、宿主免疫反應、抗感染藥物的研發與評價。還將重點介紹動物模型在疫苗研發、過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免疫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九章 心血管與代謝性疾病研究中的動物模型: 詳細介紹用於研究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肥胖癥等心血管與代謝性疾病的動物模型。我們將分析這些模型在疾病機製研究、新型治療靶點的發現、藥物的藥效學與毒理學評價中的價值。 第十章 生殖與發育研究中的動物模型: 探討動物模型在研究生殖生理、胚胎發育、齣生缺陷、生殖毒性以及輔助生殖技術(ART)等方麵的應用。我們將關注動物模型的選擇、發育過程的監測與評估以及在理解人類生殖健康問題中的啓示。 第十一章 藥物研發與毒理學評價中的動物模型: 詳細闡述動物模型在藥物研發全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包括藥物的藥代動力學(PK)、藥效學(PD)研究,以及藥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遺傳毒性、緻癌性等毒理學評價。我們將介紹國內外相關的法規與指南,以及GLP(良好實驗室規範)在藥物評價中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中的動物模型: 介紹動物模型在乾細胞研究、組織工程、器官移植、基因治療等再生醫學領域的應用。我們將關注動物模型如何為評估細胞療法、生物材料、組織工程構建體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提供平颱。 第三篇 動物模型的倫理、管理與未來展望 本篇將關注動物模型研究中不可忽視的倫理問題,以及動物模型的未來發展趨勢。 第十三章 實驗動物福利與倫理規範: 深入探討動物模型研究中的倫理原則,包括“3R”原則(替代、減少、優化)。我們將詳細介紹國內外關於實驗動物福利的法律法規、倫理審查製度以及動物實驗的倫理管理要求,強調科研人員的責任與義務。 第十四章 實驗動物的質量控製與標準化: 探討如何確保實驗動物的質量與標準化,以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復性。我們將介紹動物的品係鑒定、健康監測、微生物監控、飼養管理、環境控製等關鍵環節。 第十五章 動物模型研究的統計學分析與數據解讀: 強調在動物模型研究中進行科學的統計學分析的重要性。本章將介紹常用的統計學方法、樣本量計算、實驗設計優化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動物實驗數據,避免誤導性結論。 第十六章 動物模型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 展望動物模型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嚮,包括類器官模型、體外三維細胞培養模型、高通量篩選技術、人工智能在模型選擇與數據分析中的應用,以及“無動物實驗”研究策略的探索。 本書內容翔實,緊密結閤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的實際需求,理論與實踐並重,旨在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本高質量的參考書籍。無論您是初涉生命科學研究的博士後,還是經驗豐富的PI,亦或是對動物模型應用感興趣的研究生,本書都將為您帶來深刻的啓發和實用的指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動物的秘密生活》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作者似乎有著一種魔力,能將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動物行為,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齣來。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讀物,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冷冰冰的數據,沒想到,它更像是一部精彩的自然史詩。比如書中關於候鳥遷徙的章節,沒有僅僅停留在介紹路綫和距離,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們在漫長旅程中如何利用地磁場導航,以及這種本能背後復雜的生理機製。作者甚至引入瞭一些最新的神經生物學研究成果,將宏大的自然現象與微觀的生物學細節巧妙地結閤起來。讀完之後,我走在公園裏,看那些麻雀嘰喳跳躍,都仿佛能感受到它們體內蘊藏的古老智慧和生存壓力。書中對不同生態係統中物種間相互依存關係的描述也極其細膩,讓我對“生態平衡”這個詞有瞭更直觀、更立體的理解。它不是教科書式的說教,而是充滿情感的觀察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

評分

《符號的低語:現代廣告中的潛意識構建》這本書,讀起來簡直像是在進行一次精神上的“拆箱”過程。作者專門研究瞭現代消費社會中,品牌如何繞過我們的理性判斷,直接與潛意識建立聯係。它詳盡地分析瞭色彩心理學、神話原型在Logo設計中的應用,以及聲音頻率如何被植入背景音樂中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購買欲望。我以前覺得廣告無非就是誇大産品功能,但讀完後纔驚覺,每一次點擊、每一次觀看,都是一次精心設計的心理暗示鏈條。書中對20世紀中葉美國“夢幻傢庭”敘事的解構尤其精彩,揭示瞭消費主義如何巧妙地利用瞭人們對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原始需求。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帶著一種解構主義的鋒利和嘲諷,但分析工具箱極其豐富,融閤瞭社會學、符號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框架,讓人在驚悚之餘,對自己的日常選擇産生瞭強烈的反思。

評分

《中古歐洲莊園經濟的轉型與農民的反抗》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曆史專著,不如說是一份對曆史細節的精細打磨。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史料運用上的嚴謹和大膽。他沒有滿足於宏觀的政治經濟變遷,而是深入到具體的田間地頭,通過對一份份中世紀莊園法庭記錄、租佃閤同的文本分析,還原瞭當時農民日常生活的艱辛、宗法關係的微妙變化,以及他們如何在看似鐵闆一塊的封建體製下尋找縫隙和權力。特彆是書中關於“共同牧場使用權”的爭奪戰的描述,通過對幾起微不足道的土地糾紛的深度挖掘,揭示瞭基層社會結構如何緩慢而不可逆轉地鬆動。語言風格非常學術化,但又不失文學性,尤其是一些對當時生活場景的重構,充滿瞭畫麵感,讓你仿佛能聞到潮濕的泥土味和羊毛的氣息。對於真正想瞭解中世紀社會肌理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無與倫比的深度和細節支撐。

評分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量子迷宮與想象的邊界》這本書抱持著深深的懷疑態度。理論物理,尤其是量子力學,對我來說一直是個高深莫測的領域,充滿瞭薛定諤的貓和不確定性原理的哲學思辨,感覺離日常生活十萬八韆裏。然而,作者的敘事方式簡直是神來之筆。他沒有試圖用繁瑣的數學公式來壓倒讀者,而是構建瞭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思想實驗和曆史場景。他將愛因斯坦、玻爾等科學巨匠之間的激烈辯論,描繪得如同古典文學中的高潮對決,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和人格的魅力。最讓我震撼的是他對“觀察者效應”的解讀,不再是教科書上那個刻闆的定義,而是引申到哲學、認知科學乃至藝術創作層麵,探討我們如何通過感知來塑造現實。這本書的文字密度很高,但節奏感極強,每讀完一個小節,都需要停下來,慢慢咀嚼那些顛覆認知的觀點。它成功地將硬核的科學概念“軟化”瞭,讓一個純粹的文科生也能窺見宇宙深處的奇妙紋理。

評分

最近讀完的這本《未來城市的生態韌性設計》,完全刷新瞭我對城市規劃的認知。它不僅僅是關於摩天大樓和高速公路的討論,而是著眼於如何讓城市像一個活的有生命的有機體一樣運作,尤其是在麵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挑戰時。作者的論點非常清晰:現代城市過於脆弱,過度依賴單一的、集中的能源和供水係統。書中提齣的“海綿城市”概念被闡釋得非常透徹,不是簡單的收集雨水,而是通過滲透、儲存、淨化、再利用的完整閉環,讓城市學會“呼吸”和自我修復。更具啓發性的是,書中大量引用瞭熱帶雨林和珊瑚礁生態係統的動態平衡原理,將其映射到城市的水電熱網格中。這種跨學科的思維模式非常具有前瞻性,讓這本書充滿瞭行動的緊迫感,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探討。它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審視我居住的這座都市的每一條街道和每一棟建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