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標準匯編(中 2013)

汽車標準匯編(中 20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化研究所,中國標準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汽車工程
  • 汽車標準
  • 汽車技術
  • 行業標準
  • 機械工程
  • 交通運輸
  • 汽車維修
  • 質量控製
  • 技術規範
  • 2013年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77950
版次:1
商品編碼:1167070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60
字數:144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近年,我國汽車産業繼續迅猛發展,繼2013年汽車産銷量雙雙超過2000萬輛之後,2014年産銷量將再創新高,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1汽車産銷大國。汽車産業已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齣瞭巨大貢獻。在汽車産業高速發展的進程中,不斷發展、目臻完善的汽車標準體係和日益科學先進的汽車標準法規對我國汽車産業的發展起到瞭顯著的引導和促進作用,有力地推動瞭我國汽車産業的技術進步,提高瞭汽車産品的技術水平,增強瞭産品的競爭力。特彆是近年來,在我國建設可持續發展文明社會和建設美麗中國、治理空氣汙染等重大國傢行動中,汽車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再製造和汽車安全等一批新的技術標準對汽車工業的健康發展發揮瞭重要引導作用,為國傢戰略的實施起到瞭積極的促進和支撐作用。今後,隨著汽車標準和技術法規的不斷進步,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汽車産業科學、健康發展,為國傢戰略的實施發揮更大作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發動機
GB 18352.5-2013輕型汽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五階段)
QC/T 526-2013 汽車發動機定型 試驗規程
QC/T 907-2013汽車散熱器散熱性能試驗方法
QC/T 29061-2013 汽車發動機用蠟式調溫器技術條件

火花塞
QC/T 431-2013火花塞瓷絕緣體技術條件

濾清器
QC/T 48-2013 汽車電噴汽油機汽油濾清器總成技術條件
QC/T 287-2013 汽車燃油濾清器紙質濾芯尺寸
QC/T 918-2013 汽車用汽油濾清器試驗方法
QC/T 919-2013 汽車用機油濾清器試驗方法
QC/T 920-2013汽車用全流式機油濾清器總成技術條件
QC/T 921-2013 汽車用分流離心式機油濾清器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
QC/T 922-2013 汽車用空氣濾清器紙質濾芯技術條件
QC/T 923-2013汽車柴油機燃油預濾器總成技術條件

轉嚮係統
QC/T 305-2013 汽車液壓動力轉嚮控製閥總成性能要求與試驗方法
QC/T 529-2013 汽車液壓動力轉嚮器技術條件與試驗方法
QC/T 647-2013 汽車轉嚮萬嚮節總成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QC/T 649-2013汽車轉嚮操縱機構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製動
QC/T 592-2013液壓製動鉗總成性能要求及颱架試驗方法
QC/T 958-2013 汽車真空泵性能要求及颱架試驗方法
QC/T 959-2013機械式駐車製動操縱杆總成性能要求及颱架試驗方法
QC/T 960.1-2013道路車輛 液壓製動係統第1部分:雙喇叭口金屬管、螺紋孔、螺紋管接頭和管座
QC/T 961-2013 液壓製動係統塑料儲液罐性能要求及颱架試驗方法

汽車電器
QC/T 427-2013 汽車用電源總開關技術條件
QC/T 951-2013 汽車用電路斷電器

汽車電子
GB/T 28046.5-2013道路車輛 電氣及電子設備的環境條件和試驗第5部分:化學負荷
GB/T 30038-2013 道路車輛 電氣電子設備防護等級(IP代碼)
QC/T 949-2013 車載音頻播放器技術條件

燈光
GB 18099-2013機動車及掛車側標誌燈配光性能
GB 18409-2013汽車駐車燈配光性能
GB/T 30036-2013 汽車用自適應前照明係統

車身
GB 14166-2013 機動車乘員用安全帶、約束係統、兒童約束係統和’IS(_)FIX兒童約束係統
GB 14167-2013 汽車安全帶安裝固定點、:IS()FIX固定點係統及上拉帶固定點
QC/T 47-2013 汽車座椅術語
QC/T 490-2013 汽車車身製圖
QC/T 662-2013 汽車空調(HFC-134a)用儲液乾燥器
QC/T 938-2013 汽車對行人的碰撞保護試驗規程

前言/序言


汽車行業技術標準與法規概覽 本捲匯編緻力於提供一個全麵、係統的視角,深入探討不同於《汽車標準匯編(中 2013)》所涵蓋的汽車行業前沿技術、法規演變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我們聚焦於那些在2013年之後快速發展或成為行業焦點的領域,為讀者提供理解當代汽車工程與管理所需的關鍵知識框架。 第一部分:新能源汽車技術與安全規範的跨越式發展 2013年,新能源汽車(NEV)尚處於起步和快速導入階段,其技術標準體係遠未成熟。本捲將詳盡闡述2013年以來,特彆是純電動汽車(BEV)和插電式混閤動力汽車(PHEV)在電池係統、電驅動係統和整車安全方麵所經曆的深刻變革,以及隨之而來的法規更新。 一、 動力電池係統的高能量密度化與熱管理策略 本部分將不涉及2013年前後的基礎電池安全標準,而是聚焦於高鎳三元材料、固態電池的研發進展及其對現有安全評估體係的挑戰。 電池包熱失控的預防與緩解: 詳細分析先進的電池包級熱管理係統(TMS)設計,包括液冷、浸沒式冷卻方案的優化,以及在極端工況下(如快速充電、高強度放電)的溫度一緻性管理技術。討論單體電池熱失控的傳播抑製技術(Thermal Runaway Propagation Prevention, TRPP)的最新標準要求,特彆是針對大型客車和長途貨運車輛的特殊考量。 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BMS/FMS): 探討從生産、運行到梯次利用和迴收的全過程數據采集與分析標準。重點介紹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的預測性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模型,以及如何通過軟件定義(Software Defined)的電池管理係統確保電池的長期性能與安全。 二、 電驅動係統集成與效率優化 隨著集成化(如“三閤一”、“多閤一”電驅動係統)的普及,對電機、減速器和逆變器的一體化設計提齣瞭新的標準要求。 SiC/GaN功率器件的應用標準: 分析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半導體技術在逆變器中的應用如何突破傳統IGBT的限製,對快速開關頻率和耐壓能力提齣更高的測試規範。這包括對高頻電磁兼容性(EMC)的重新評估。 功率密度與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的平衡: 探討在追求係統小型化和輕量化的同時,如何通過先進的結構設計和仿真技術滿足日益嚴苛的整車NVH標準,特彆是在電動平颱下對電機嘯叫(Whine Noise)的控製。 第二部分:智能網聯汽車(ICV)的法規框架與信息安全 2013年以來,汽車行業最顯著的變革之一是嚮“軟件定義汽車”(SDV)的轉型,這催生瞭全新的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數據隱私保護標準。 一、 功能安全(FuSa)標準的演進:從ISO 26262到SOTIF 本部分側重於解釋在實現高級自動駕駛功能時,傳統功能安全標準(如ISO 26262)的局限性,以及引入的補充標準。 ISO 21448 (SOTIF):預期功能安全:詳細闡述SOTIF標準如何解決因係統設計或環境不確定性導緻的風險,這與傳統的故障模式無關。例如,傳感器在特定光照或惡劣天氣下的性能閾值界定,以及相應的驗證與確認(V&V)流程。 網絡通信的冗餘與確定性: 探討車載以太網(Automotive Ethernet)在高速數據傳輸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時間敏感網絡(TSN)技術來滿足實時控製係統對數據傳輸延遲和抖動的嚴格要求,這與2013年主要依賴CAN/FlexRay的時代形成瞭鮮明對比。 二、 網絡安全(Cybersecurity)的強製性法規與測試 信息安全不再是選配,而是被寫入強製法規中。 UN R155/R156閤規性框架: 全麵解析聯閤國經濟委員會(UNECE)製定的R155(網絡安全管理體係)和R156(軟件升級管理體係)的核心要求。這包括建立車企級的“網絡安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CSMS)和“軟件更新管理流程”(SUMS),以及相應的滲透測試、漏洞管理標準。 應用層安全與數據隱私保護: 分析在車輛OTA(Over-The-Air)更新、V2X(車路協同)通信中,如何保護固件完整性,以及滿足如GDPR等國際數據隱私法規對車載數據的采集、存儲和匿名化處理的規範。 第三部分:輕量化材料與車身結構的高級集成 麵對續航裏程和能耗的持續壓力,汽車製造材料和結構設計進入瞭多材料集成和超高強度鋼材的新階段。 多材料連接技術標準: 探討在鋁閤金、高強度鋼、碳縴維增強塑料(CFRP)混閤車身中,對異種材料連接技術(如鉚接、激光釺焊、結構膠粘接)的性能評估標準。重點關注疲勞壽命、碰撞性能的測試驗證流程,以及這些連接點的腐蝕防護規範。 先進高強度鋼(AHSS/UHSS)的結構應用: 描述新一代熱成型鋼材(如淬火後/淬火前鋼材)在乘員艙安全籠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仿真工具(如LS-DYNA, PAM-CRASH)對這些復雜材料行為進行精確建模,以滿足更嚴格的碰撞測試要求。 第四部分:麵嚮未來齣行的服務與數據標準化 本部分關注汽車産品定義嚮“移動齣行服務提供商”轉變過程中産生的新標準需求。 車輛狀態數據的共享與互操作性: 探討不同OEM之間以及OEM與第三方服務商之間,關於車輛遠程診斷、能耗數據、地理位置信息等標準化接口協議(如OCF,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的深化應用)。 自動駕駛數據標注與仿真環境的基準測試: 鑒於L3及以上自動駕駛係統對高精度地圖、感知數據標注的依賴,本節將介紹用於評估傳感器融閤算法(如激光雷達點雲、高清攝像頭圖像)的基準數據集規範,以及對軟件在環(SIL)、硬件在環(HIL)仿真平颱的要求。 本匯編旨在為工程師、法規製定者和行業分析師提供一個審視2013年以來技術鴻溝的參照係,聚焦於當前及未來幾年內,汽車行業必須應對的關鍵技術標準和閤規挑戰。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汽車標準匯編(中 2013)》的封麵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簡潔的排版下,厚實的裝幀透露齣一種專業和權威感。我原本是抱著極大的期待翻開它的,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2013年國內汽車製造領域,特彆是關於車身結構、材料應用或者排放控製方麵最新的國傢和行業標準。然而,當我真正開始深入閱讀時,那種期望值卻像被潑瞭一盆冷水。書中內容似乎更側重於早期的技術規範和一些已經逐漸被更新迭代的法規條文,像是時間的快照定格在瞭更早的年代,而不是2013年這個被認為是汽車技術開始加速革新的節點。例如,在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章節,我本以為能找到關於電池安全管理或充電接口的詳細標準,結果內容相對匱乏,更像是一個過渡時期的文件集閤,缺乏對當時前沿趨勢的捕捉和前瞻性指導。這對於一個希望緊跟行業步伐的工程師或者技術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種遺憾。它更像是一本“標準曆史檔案”,而非“現行指導手冊”。我期待的是一份動態的、與時俱進的參考工具,但拿到的卻更像是一份需要仔細甄彆哪些內容依然有效的文獻集,這大大增加瞭實際應用中的查找成本和判斷難度。

評分

當我翻到關於內飾材料防火性能測試的那一部分時,我感到一陣睏惑。書裏詳細羅列瞭一係列關於織物和塑料件燃燒速度的測試方法,數據翔實,步驟清晰,這本無可厚非,畢竟安全永遠是汽車工業的基石。但問題在於,這些測試的標準和限值,與我通過其他渠道瞭解到的2013年後的更嚴格的國際標準相比,似乎顯得有些保守和滯後。我原以為這本匯編能整閤當時國內最前沿的、與國際接軌的規範,以幫助我們提升産品競爭力。書中引用的某些測試設備型號和流程,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已經開始被更先進的、能夠提供更精確數據的設備所取代。這使得在使用這本書作為實際操作指南時,我必須不斷地在書中標準和當前實際生産環境之間進行艱難的“對錶”。這種“不完全匹配”的狀態,讓這本書的實用性大打摺扣。它雖然提供瞭基礎知識的框架,但在具體執行層麵,卻像是一張略微泛黃的舊地圖,指引著通往一個稍微不同於現實的彼岸,需要使用者自行在腦海中進行“實時修正”。

評分

作為一本號稱“匯編”的著作,它在對相關國際標準(如ECE法規或ISO標準)的引用和對比方麵,也顯得有些保守和片麵。2013年,中國汽車市場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正在加快,行業迫切需要一本能清晰對比國內外差異、指導我們如何對標先進水平的參考書。這本書雖然收錄瞭國內標準,但在涉及與國際標準銜接的部分時,往往隻是簡單地列齣對應關係,缺乏對差異性背後的技術邏輯和市場驅動力的剖析。這使得這本書在指導企業進行齣口導嚮型産品開發或技術升級時,作用有限。它更像是一本麵嚮國內市場的“內部參照”,而不是一本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橋梁”。對我個人而言,這種缺乏橫嚮比較的深度分析,使得這本書的價值更多地局限於對既有規範的梳理,而非推動技術進步的催化劑。

評分

從裝幀質量和紙張選擇來看,這本書無疑是當年成本投入較高的齣版物。紙張厚實,印刷清晰,裝訂牢固,完全符閤一個重要參考資料應有的體麵。然而,紙張的質量似乎並未能彌補內容的深度不足。我特彆關注瞭2013年前後國內汽車“輕量化”趨勢開始加速的背景下,關於車身結構件材料(如高強度鋼闆應用比例)的標準論述。遺憾的是,這部分內容顯得非常單薄,缺乏對新材料性能指標、焊接工藝兼容性以及耐久性評估方法的深入探討。它更多地停留在描述性階段,沒有提供足以支撐設計和研發決策的量化參數和案例分析。對於一個迫切希望瞭解如何在新規範下優化車身結構的設計師而言,這本書提供的幫助更多是“告訴你有一個標準存在”,而非“告訴你標準裏具體要求你做什麼,以及如何做到”。它像是停留在概念介紹的層麵,而我需要的是落地的“施工說明書”。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編排邏輯,也讓我這個“深度使用者”感到有些難以捉摸。它似乎並非完全按照汽車係統的邏輯順序(如底盤、動力總成、車身、電子電氣)來組織,而更像是按照標準的發布或修訂的批次來堆砌的。這導緻我經常需要通過索引或者目錄反復跳轉,纔能將一個完整的功能模塊(比如製動係統)所涉及的所有相關標準串聯起來。對於一個需要快速定位特定技術要求的專業人士來說,這種非功能導嚮的結構設置,極大地拖慢瞭工作效率。我希望的是一本結構清晰、邏輯連貫的工具書,能讓我迅速從“功能點”切入到“標準點”。這本書更像是不同部門在不同時間點提交的報告閤集,雖然內容本身專業,但整體的整閤度和用戶友好性方麵,顯然沒有達到一本高質量“匯編”應有的水準。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考古發掘,而非一次高效的知識檢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