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标准汇编(中 2013)

汽车标准汇编(中 20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汽车工程
  • 汽车标准
  • 汽车技术
  • 行业标准
  • 机械工程
  • 交通运输
  • 汽车维修
  • 质量控制
  • 技术规范
  • 2013年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779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070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0
字数:14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近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迅猛发展,继2013年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000万辆之后,2014年产销量将再创新高,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1汽车产销大国。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目臻完善的汽车标准体系和日益科学先进的汽车标准法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文明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等重大国家行动中,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再制造和汽车安全等一批新的技术标准对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为国家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今后,随着汽车标准和技术法规的不断进步,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更大作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发动机
GB 18352.5-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
QC/T 526-2013 汽车发动机定型 试验规程
QC/T 907-2013汽车散热器散热性能试验方法
QC/T 29061-2013 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技术条件

火花塞
QC/T 431-2013火花塞瓷绝缘体技术条件

滤清器
QC/T 48-2013 汽车电喷汽油机汽油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87-2013 汽车燃油滤清器纸质滤芯尺寸
QC/T 918-2013 汽车用汽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QC/T 919-2013 汽车用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QC/T 920-2013汽车用全流式机油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921-2013 汽车用分流离心式机油滤清器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QC/T 922-2013 汽车用空气滤清器纸质滤芯技术条件
QC/T 923-2013汽车柴油机燃油预滤器总成技术条件

转向系统
QC/T 305-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QC/T 529-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
QC/T 647-2013 汽车转向万向节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QC/T 649-2013汽车转向操纵机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制动
QC/T 592-2013液压制动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QC/T 958-2013 汽车真空泵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QC/T 959-2013机械式驻车制动操纵杆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QC/T 960.1-2013道路车辆 液压制动系统第1部分:双喇叭口金属管、螺纹孔、螺纹管接头和管座
QC/T 961-2013 液压制动系统塑料储液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汽车电器
QC/T 427-2013 汽车用电源总开关技术条件
QC/T 951-2013 汽车用电路断电器

汽车电子
GB/T 28046.5-2013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5部分:化学负荷
GB/T 30038-2013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IP代码)
QC/T 949-2013 车载音频播放器技术条件

灯光
GB 18099-2013机动车及挂车侧标志灯配光性能
GB 18409-2013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
GB/T 30036-2013 汽车用自适应前照明系统

车身
GB 14166-2013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_)FIX儿童约束系统
GB 14167-2013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
QC/T 47-2013 汽车座椅术语
QC/T 490-2013 汽车车身制图
QC/T 662-2013 汽车空调(HFC-134a)用储液干燥器
QC/T 938-2013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前言/序言


汽车行业技术标准与法规概览 本卷汇编致力于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深入探讨不同于《汽车标准汇编(中 2013)》所涵盖的汽车行业前沿技术、法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聚焦于那些在2013年之后快速发展或成为行业焦点的领域,为读者提供理解当代汽车工程与管理所需的关键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安全规范的跨越式发展 2013年,新能源汽车(NEV)尚处于起步和快速导入阶段,其技术标准体系远未成熟。本卷将详尽阐述2013年以来,特别是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和整车安全方面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法规更新。 一、 动力电池系统的高能量密度化与热管理策略 本部分将不涉及2013年前后的基础电池安全标准,而是聚焦于高镍三元材料、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及其对现有安全评估体系的挑战。 电池包热失控的预防与缓解: 详细分析先进的电池包级热管理系统(TMS)设计,包括液冷、浸没式冷却方案的优化,以及在极端工况下(如快速充电、高强度放电)的温度一致性管理技术。讨论单体电池热失控的传播抑制技术(Thermal Runaway Propagation Prevention, TRPP)的最新标准要求,特别是针对大型客车和长途货运车辆的特殊考量。 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BMS/FMS): 探讨从生产、运行到梯次利用和回收的全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标准。重点介绍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模型,以及如何通过软件定义(Software Defined)的电池管理系统确保电池的长期性能与安全。 二、 电驱动系统集成与效率优化 随着集成化(如“三合一”、“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的普及,对电机、减速器和逆变器的一体化设计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 SiC/GaN功率器件的应用标准: 分析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半导体技术在逆变器中的应用如何突破传统IGBT的限制,对快速开关频率和耐压能力提出更高的测试规范。这包括对高频电磁兼容性(EMC)的重新评估。 功率密度与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平衡: 探讨在追求系统小型化和轻量化的同时,如何通过先进的结构设计和仿真技术满足日益严苛的整车NVH标准,特别是在电动平台下对电机啸叫(Whine Noise)的控制。 第二部分:智能网联汽车(ICV)的法规框架与信息安全 2013年以来,汽车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向“软件定义汽车”(SDV)的转型,这催生了全新的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标准。 一、 功能安全(FuSa)标准的演进:从ISO 26262到SOTIF 本部分侧重于解释在实现高级自动驾驶功能时,传统功能安全标准(如ISO 26262)的局限性,以及引入的补充标准。 ISO 21448 (SOTIF):预期功能安全:详细阐述SOTIF标准如何解决因系统设计或环境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这与传统的故障模式无关。例如,传感器在特定光照或恶劣天气下的性能阈值界定,以及相应的验证与确认(V&V)流程。 网络通信的冗余与确定性: 探讨车载以太网(Automotive Ethernet)在高速数据传输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来满足实时控制系统对数据传输延迟和抖动的严格要求,这与2013年主要依赖CAN/FlexRay的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 网络安全(Cybersecurity)的强制性法规与测试 信息安全不再是选配,而是被写入强制法规中。 UN R155/R156合规性框架: 全面解析联合国经济委员会(UNECE)制定的R155(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和R156(软件升级管理体系)的核心要求。这包括建立车企级的“网络安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CSMS)和“软件更新管理流程”(SUMS),以及相应的渗透测试、漏洞管理标准。 应用层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 分析在车辆OTA(Over-The-Air)更新、V2X(车路协同)通信中,如何保护固件完整性,以及满足如GDPR等国际数据隐私法规对车载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匿名化处理的规范。 第三部分:轻量化材料与车身结构的高级集成 面对续航里程和能耗的持续压力,汽车制造材料和结构设计进入了多材料集成和超高强度钢材的新阶段。 多材料连接技术标准: 探讨在铝合金、高强度钢、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混合车身中,对异种材料连接技术(如铆接、激光钎焊、结构胶粘接)的性能评估标准。重点关注疲劳寿命、碰撞性能的测试验证流程,以及这些连接点的腐蚀防护规范。 先进高强度钢(AHSS/UHSS)的结构应用: 描述新一代热成型钢材(如淬火后/淬火前钢材)在乘员舱安全笼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仿真工具(如LS-DYNA, PAM-CRASH)对这些复杂材料行为进行精确建模,以满足更严格的碰撞测试要求。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出行的服务与数据标准化 本部分关注汽车产品定义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新标准需求。 车辆状态数据的共享与互操作性: 探讨不同OEM之间以及OEM与第三方服务商之间,关于车辆远程诊断、能耗数据、地理位置信息等标准化接口协议(如OCF,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的深化应用)。 自动驾驶数据标注与仿真环境的基准测试: 鉴于L3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对高精度地图、感知数据标注的依赖,本节将介绍用于评估传感器融合算法(如激光雷达点云、高清摄像头图像)的基准数据集规范,以及对软件在环(SIL)、硬件在环(HIL)仿真平台的要求。 本汇编旨在为工程师、法规制定者和行业分析师提供一个审视2013年以来技术鸿沟的参照系,聚焦于当前及未来几年内,汽车行业必须应对的关键技术标准和合规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本号称“汇编”的著作,它在对相关国际标准(如ECE法规或ISO标准)的引用和对比方面,也显得有些保守和片面。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正在加快,行业迫切需要一本能清晰对比国内外差异、指导我们如何对标先进水平的参考书。这本书虽然收录了国内标准,但在涉及与国际标准衔接的部分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列出对应关系,缺乏对差异性背后的技术逻辑和市场驱动力的剖析。这使得这本书在指导企业进行出口导向型产品开发或技术升级时,作用有限。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国内市场的“内部参照”,而不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桥梁”。对我个人而言,这种缺乏横向比较的深度分析,使得这本书的价值更多地局限于对既有规范的梳理,而非推动技术进步的催化剂。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也让我这个“深度使用者”感到有些难以捉摸。它似乎并非完全按照汽车系统的逻辑顺序(如底盘、动力总成、车身、电子电气)来组织,而更像是按照标准的发布或修订的批次来堆砌的。这导致我经常需要通过索引或者目录反复跳转,才能将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比如制动系统)所涉及的所有相关标准串联起来。对于一个需要快速定位特定技术要求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非功能导向的结构设置,极大地拖慢了工作效率。我希望的是一本结构清晰、逻辑连贯的工具书,能让我迅速从“功能点”切入到“标准点”。这本书更像是不同部门在不同时间点提交的报告合集,虽然内容本身专业,但整体的整合度和用户友好性方面,显然没有达到一本高质量“汇编”应有的水准。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考古发掘,而非一次高效的知识检索。

评分

当我翻到关于内饰材料防火性能测试的那一部分时,我感到一阵困惑。书里详细罗列了一系列关于织物和塑料件燃烧速度的测试方法,数据翔实,步骤清晰,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安全永远是汽车工业的基石。但问题在于,这些测试的标准和限值,与我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2013年后的更严格的国际标准相比,似乎显得有些保守和滞后。我原以为这本汇编能整合当时国内最前沿的、与国际接轨的规范,以帮助我们提升产品竞争力。书中引用的某些测试设备型号和流程,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已经开始被更先进的、能够提供更精确数据的设备所取代。这使得在使用这本书作为实际操作指南时,我必须不断地在书中标准和当前实际生产环境之间进行艰难的“对表”。这种“不完全匹配”的状态,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它虽然提供了基础知识的框架,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却像是一张略微泛黄的旧地图,指引着通往一个稍微不同于现实的彼岸,需要使用者自行在脑海中进行“实时修正”。

评分

这部《汽车标准汇编(中 2013)》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简洁的排版下,厚实的装帧透露出一种专业和权威感。我原本是抱着极大的期待翻开它的,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2013年国内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关于车身结构、材料应用或者排放控制方面最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然而,当我真正开始深入阅读时,那种期望值却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书中内容似乎更侧重于早期的技术规范和一些已经逐渐被更新迭代的法规条文,像是时间的快照定格在了更早的年代,而不是2013年这个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开始加速革新的节点。例如,在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章节,我本以为能找到关于电池安全管理或充电接口的详细标准,结果内容相对匮乏,更像是一个过渡时期的文件集合,缺乏对当时前沿趋势的捕捉和前瞻性指导。这对于一个希望紧跟行业步伐的工程师或者技术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它更像是一本“标准历史档案”,而非“现行指导手册”。我期待的是一份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参考工具,但拿到的却更像是一份需要仔细甄别哪些内容依然有效的文献集,这大大增加了实际应用中的查找成本和判断难度。

评分

从装帧质量和纸张选择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当年成本投入较高的出版物。纸张厚实,印刷清晰,装订牢固,完全符合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应有的体面。然而,纸张的质量似乎并未能弥补内容的深度不足。我特别关注了2013年前后国内汽车“轻量化”趋势开始加速的背景下,关于车身结构件材料(如高强度钢板应用比例)的标准论述。遗憾的是,这部分内容显得非常单薄,缺乏对新材料性能指标、焊接工艺兼容性以及耐久性评估方法的深入探讨。它更多地停留在描述性阶段,没有提供足以支撑设计和研发决策的量化参数和案例分析。对于一个迫切希望了解如何在新规范下优化车身结构的设计师而言,这本书提供的帮助更多是“告诉你有一个标准存在”,而非“告诉你标准里具体要求你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到”。它像是停留在概念介绍的层面,而我需要的是落地的“施工说明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