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

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宇,王朝晖,辛菲 编
图书标签:
  • 塑料助剂
  • 塑料
  • 聚合物
  • 材料科学
  • 化学
  • 工业化学
  • 橡胶
  • 添加剂
  • 手册
  • 工程塑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9817
版次:2
商品编码:1167137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介绍了25类塑料加工助剂,内容新,品种全。

内容简介

  《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共26章。其中25章按类别分别介绍了塑料用各种加工助剂和功能助剂品种。每个品种列出了化学名、商品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结构式、性质、用法及应用特点、毒性与卫生性、生产厂家等。依类别列出了助剂品种的主要供应服务商。特别建立了符合《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对应的助剂品种信息。阐述了塑料助剂行业近几年发展趋势和展望。

作者简介

  陈宇,男,生于1966年6月,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工。199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1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现任职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华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塑料功能助剂的合成与应用开发以及高分子材料功能化研究工作。主持、参与三十余项高分子材料及其添加剂课题研究。多次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在国内各类专业期刊及国家级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关于高聚物添加剂研究论文七十余篇;著有《阻燃高分子材料》、《塑料助剂产供销指南》、《农用塑料制品生产与应用》、《实用塑料助剂手册》、《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手册》五部专著。现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阻燃学会副主任,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助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精细化工学会工业表面活性剂分会、改性塑料专委会理事。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塑料助剂的定义与分类
二、我国塑料助剂的现状
1.品种结构发生巨变
2.生产规模化、集约化
3.科技创新成果成功转化,取得实质性成效
4.国产塑料助剂的国际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5.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三、我国塑料助剂行业的问题
1.产业结构失衡,缺乏竞争力
2.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牌建设薄弱
3.自主创新能力低,研发投入不足
4.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四、塑料助剂行业的发展趋势
1.预计未来五年的助剂消费市场预测
2.助剂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3.助剂产业的增值增效

第二章 光稳定剂
一、水杨酸酯类
1.水杨酸苯酯
2.3,5二氯水杨酸苯酯
3.4,4′亚异丙基双(苯酚水杨酸酯)
4.水杨酸对叔丁基苯酯
5.水杨酸对辛基苯酯
二、苯甲酸酯类
6.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
7. 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酯
8. 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
9. 4[[(甲基苯基胺)亚甲基]胺]苯甲酸乙酯
三、氰基丙烯酸酯类
10. 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
11. 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乙酯
12. 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
四、二苯甲酮类
13. 2,4二羟基二苯甲酮
14. 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15. 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
16. 2羟基4异辛氧基二苯甲酮
17. 2羟基4(2′乙基己氧基)二苯甲酮
18. 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
19. 2羟基4十八烷氧基二苯甲酮
20. 2羟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
21. 2羟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
22. 2羟基4丙烯酰氧乙氧基二苯甲酮
23.聚4(2丙烯酰乙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
24. 2羟基4(2′羟基3′丙烯酰氧基丙氧基)二苯甲酮
25. 2羟基4[2′羟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氧基)]二苯甲酮
26. 5苯甲酰4羟基2甲氧基苯磺酸
27. 2羟基4甲氧基4′氯代二苯甲酮
28. 2羟基4甲氧基2′,4′二氯二苯甲酮
29. 1,3双(3′羟基4′苯甲酰基苯氧基)丙醇
30. 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31. 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32. 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
33. 2,2′二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
五、苯并三唑类
34. 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
35. 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并三唑
36. (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
37. 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
38. 2(2′羟基3′,5′二戊基苯基)苯并三唑
39.甲基3(3(2H苯并三唑2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PEG 300的反应产物
40. 2(2H苯并三唑2基)4(叔丁基)6仲丁基苯酚
41. 2(2H苯并三唑2基)4,6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
42. 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
43. 2(2′羟基4′正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
44. 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支链和线型
45. 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
六、含镍化合物
46.四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47. 双(N,N二环己基二硫代氨基)镍
48. 2,2′硫代双(对叔辛基苯酚)镍正丁胺络合物
49. 2,2′硫代双(对叔辛基苯酚)镍
50. 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单乙酯)镍
七、受阻胺类
51. 3十二烷基1(2,2,6,6四甲基4吡啶基)吡咯2,
5二烷酮
52. 2,2,6,6四甲基4吡啶醇脂肪酸酯
53. 亚乙基双(2,2,6,6四甲基哌嗪酮)
54. 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
55. 二(2,2,6,6四甲基3哌啶氨基)间苯二甲酰胺
56. N,N′二甲酰基N,N′二(2,2,6,6四甲基4哌啶氨基)己基二胺
57. 2(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2丁基1,3丙二酸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
58.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
59.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
60. 1,6己二胺和N,N′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的聚合体,2,4,6三氯1,3,5三嗪和N丁基1丁胺,N丁基2,2,6,6四甲基4哌啶胺的聚合物
61.丁二酸与4羟基2,2,6,6四甲基1哌啶乙醇的聚合体
62. [[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均三嗪2,4二][[(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己亚甲基 [(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的聚合体
63. Uvinul 5050H
……
第三章 抗氧剂
第四章 热稳定剂
第五章 缚酸剂
第六章 冲击改性剂
第七章 偶联剂
第八章 交联剂
第九章 固化剂与固化促进剂
第十章 光引发剂
第十一章 增塑剂
第十二章 润滑剂
第十三章 脱模剂
第十四章 防粘连剂
第十五章 爽滑剂
第十六章 其他加工助剂
第十七章 阻燃剂
第十八章 化学发泡剂
第十九章 成核剂
第二十章 抗静电剂
第二十一章 流滴剂和消雾剂
第二十二章 抗菌剂
第二十三章 着色剂
第二十五章 塑料用稀土助剂
第二十六章 阻聚剂

前言/序言


《现代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性能提升指南》 本书旨在为从事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应用及技术支持的专业人士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参考手册。聚焦于当前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挑战与性能提升策略,本书整合了最新研究进展和行业最佳实践,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材料特性、优化加工工艺,并最终实现产品性能的飞跃。 第一部分:高分子材料基础与加工原理 本部分将系统回顾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结构、分子量分布、结晶行为、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关键概念。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聚合物在熔融、塑化、流动、冷却等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我们将深入探讨挤出、注塑、吹塑、压延、发泡等主流高分子加工技术的原理、工艺参数控制要点及其对材料最终性能的影响。同时,还会介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如聚烯烃、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酰胺、聚氨酯等)在加工过程中的特殊性与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合适的加工设备及工艺。 第二部分: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如加工窗口窄、易降解、尺寸稳定性差、表面缺陷等。本部分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供深入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将详细讲解: 热稳定性与降解机制: 探讨聚合物在高温加工过程中的热氧化、热降解机理,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添加热稳定剂(此部分为理论介绍,不具体涉及市售产品)来延长材料的加工寿命。 流动性与模腔填充: 分析影响熔体流动性的因素(如剪切速率、温度、分子量等),并介绍如何通过调整加工温度、压力、螺杆设计以及选用特定牌号的材料来改善模腔填充,避免短射、熔接痕等缺陷。 结晶动力学与冷却控制: 阐述结晶动力学对聚合物结晶度、结晶形态和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冷却速率和模具温度,实现目标结晶度,提高尺寸稳定性,减少翘曲变形。 表面质量控制: 探讨影响制品表面质量的因素,如脱模困难、橘皮纹、银纹、划痕等,并提供相应的工艺调整和模具设计建议。 第三部分:高分子材料性能的优化与改性技术 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提升高分子材料的综合性能,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应用需求。我们将系统介绍: 力学性能提升: 增强与增韧: 深入分析纤维增强(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无机填料(如碳酸钙、滑石粉)等增强改性机理,以及弹性体增韧技术(如接枝共聚、海岛结构)的原理。重点探讨填料/纤维的表面处理、分散均匀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耐磨性与抗刮擦性: 介绍提高材料表面硬度、降低摩擦系数的技术,包括表面改性、特殊填料的应用等。 热性能改进: 耐热性与尺寸稳定性: 探讨通过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或结晶温度(Tc)来改善材料的耐热性。介绍耐高温填料、无机纳米材料在提升热稳定性方面的作用。 阻燃性: 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阻燃机理(如气相阻燃、凝聚相阻燃、成炭阻燃),并分析各种阻燃体系(如磷系、卤系、无机系)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考量。 光学性能调控: 透明性与雾度控制: 分析影响聚合物透明性的因素,如结晶度、杂质、相容性等,并介绍提高透明性(如无规共聚、降结晶度)和控制雾度(如表面处理、微结构设计)的技术。 光泽度与反射率: 探讨通过调整表面粗糙度、添加光泽剂等方式来控制材料的光泽度。 耐候性与老化防护: 紫外线老化: 介绍紫外线对聚合物的降解机理,并详细阐述抗紫外线剂(如紫外吸收剂、受阻胺光稳定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选择。 氧化老化: 阐述聚合物在氧气和热作用下的氧化过程,以及抗氧剂(如酚类、亚磷酸酯类)的防护原理。 电学性能调控: 导电性与抗静电性: 介绍通过添加导电填料(如炭黑、碳纳米管、金属粉末)或抗静电剂来赋予材料导电或抗静电性能的技术。 绝缘性: 分析影响材料绝缘性的因素,并介绍如何选择低介电常数、高介电损耗的材料或进行表面处理以满足绝缘需求。 阻隔性能提升: 气体与液体阻隔: 探讨高分子材料对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和液体(如水蒸气、溶剂)的渗透机理,并介绍通过多层共挤、纳米填料复合、表面涂层等技术来提高材料的阻隔性能。 第四部分:先进加工技术与智能化制造 随着工业4.0的推进,高分子材料加工正朝着智能化、精密化方向发展。本部分将介绍: 精密成型技术: 如微注塑、精密挤出等,及其在电子、医疗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 反应型挤出与聚合: 介绍通过反应型挤出实现的在线聚合、接枝、交联等,从而在加工过程中直接改善材料性能。 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 探讨不同3D打印技术(如FDM, SLA, SLS)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以及材料选择和工艺优化。 过程监控与在线检测: 介绍各种在线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用于实时监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实现闭环控制,提高产品一致性。 仿真模拟技术: 阐述利用 CAE 软件进行注塑、挤出等加工过程的仿真模拟,以预测流动、冷却、应力分布,优化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 第五部分:案例分析与未来展望 本书最后将通过一系列实际的工程案例,展示如何运用书中介绍的理论和技术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并实现产品性能的显著提升。同时,也将对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可持续性材料、生物基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等方向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本书内容力求严谨、系统,并结合大量示意图、表格和实例,以期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业人员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 我是一名在大型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从事质量控制的工程师,日常工作涉及大量的塑料配方审核和现场工艺问题排查。 之前,我们在处理一些加工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时,往往会遇到瓶颈,尤其是当涉及到一些非主流的助剂或者复合助剂体系时,缺乏系统的参考资料,让我们在追溯问题根源时显得力不从心。 这本书的出现,真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平台。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各类助剂在不同加工工艺(如注塑、挤出、吹塑等)中的性能表现以及可能出现的协同效应或拮抗效应的讨论。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制品出现气泡、变色、力学性能下降等问题,可能就与助剂的添加量不当、分散不均或者助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分析思路和故障排除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快地定位问题所在。 另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环境法规对助剂使用的影响,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兼顾产品性能和合规性的从业者来说,也是非常及时和重要的信息。 尽管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究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但就其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而言,它已经为我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绝对是为塑料加工企业量身打造的! 我在一家中型塑料制品厂担任技术主管,我们主要生产各种塑料管材和薄膜。 过去,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批次间的产品性能不稳定,或者加工过程中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小毛病”。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排查问题,很多时候,原因都可能与助剂的使用有关。 这本《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助剂在加工过程中的分散性、热稳定性以及与聚合物的相容性等方面的详细阐述。 比如,关于润滑剂的选择,书中不仅区分了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的作用,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润滑剂(如硬脂酸、石蜡、聚乙烯蜡等)在不同加工温度下的表现,以及它们对制品表面光洁度和加工稳定性的影响。 这对于我们优化挤出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书中关于助剂的安全性、毒性以及法规要求的信息,也为我们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干货满满”,实用性非常强! 我是一名塑料注塑车间的一线技术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操作机器,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过去,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产品出现表面缺陷,比如缩痕、银纹、或者制品变形等问题,有时候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只能靠经验去调整参数。 这本《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思路。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助剂在注塑过程中的行为分析。 比如,关于脱模剂的选择,书中详细介绍了内脱模剂和外脱模剂的区别,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制品的表面光洁度和脱模的难易程度。 这对于我们优化脱模剂的用量和选择,减少废品率非常有帮助。 另外,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加工问题,如气泡、烧焦、熔接痕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可能与助剂相关的解决方案。 这本手册已经成为我工作中的“救命稻草”,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我都会翻阅它来寻找线索。

评分

坦白讲,作为一名资深的塑料配方师,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总结塑料助剂应用的书籍。 过去,我主要依靠的是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一些零散的期刊文献。 然而,随着塑料行业的发展,新的助剂不断涌现,老旧的助剂也在不断改进,仅仅依靠经验是很难跟上步伐的。 这本《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的到来,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 我最看重的是它对于不同应用领域的助剂选择的详细指导。 无论是用于汽车行业的耐候性助剂,还是用于电子电器行业的阻燃助剂,亦或是用于食品包装行业的安全型助剂,书中都提供了非常具体和实用的建议。 比如,在谈到阻燃剂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卤系、磷系、无机阻燃剂的特点,还重点强调了它们在不同聚合物基体中的应用效果、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环保方面的考量。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助剂复配的案例,这对于我们设计复杂性能需求的复合体系非常有帮助。 很多时候,单一助剂无法满足所有要求,需要通过复配来实现最佳效果,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多年来在塑料助剂研究道路上的“启蒙之作”! 我是一名初入塑料材料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员,之前主要接触的是聚合物本身的合成与表征。 在涉及到助剂的应用时,我感到非常迷茫,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这本《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以一种极其清晰和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打开了塑料助剂的大门。 书中对每一种助剂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化学结构、物理性质、作用机理,以及在不同聚合物中的应用效果。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助剂协同效应的讨论,这让我理解到,很多时候,将几种助剂巧妙地组合起来,能够产生远超单一助剂效果的协同作用。 比如,关于光稳定剂,书中详细介绍了HALS(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UV吸收剂是如何协同作用来保护聚合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损伤,这为我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助剂选择的“陷阱”和“注意事项”,这对于避免我在研究初期走弯路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扎实了! 我是一名在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读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开发。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助剂的选择和优化是决定材料最终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过去,我常常被各种助剂的化学名称、CAS号、以及它们宣称的各种功能弄得眼花缭乱。 这本《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的出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系统地梳理了助剂的整个体系。 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助剂,而是深入地讲解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最重要的——它们在聚合物中的作用机理。 比如,关于抗氧剂的选择,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机理的抗氧剂(受阻酚类、亚磷酸酯类、硫代类等)是如何协同作用来延缓聚合物的老化过程的,并且给出了在不同温度和环境下,哪种类型的抗氧剂更具优势的分析。 这种深入的机理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如何科学地设计助剂配方,而不是仅仅依靠经验来堆砌,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助剂技术,如纳米助剂、生物基助剂等进行了介绍,这为我们的前沿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在塑料助剂生产企业工作的技术销售,我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客户提出的关于助剂选择和应用的问题。 过去,我主要依靠的是我司自身的产品资料和一些零散的学习,但对于整个塑料助剂行业的发展和各个细分领域的应用,总觉得不够系统。 这本《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行业知识库。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助剂的分类和命名规范的梳理,这使得我在与客户沟通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并给出更专业的建议。 比如,当客户提到需要“提高透明度”时,我能够迅速定位到书中关于增透剂的部分,并根据客户的基体材料和具体要求,推荐最适合的增透剂类型,并解释其增透机理。 此外,书中对各种助剂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也帮助我更好地把握行业动态,为我的销售工作提供战略性的指导。 我已经将这本书作为我工作中的必备参考资料,经常与我的同事们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共同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不止于一本“手册”。 它更像是一部塑料助剂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且是经过精心编排,逻辑清晰,易于检索的。 我是一名在环保型塑料材料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我们尤其关注助剂的环保性能和安全性。 这本《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在这一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实的信息。 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类助剂的环保认证和法规要求,还重点讨论了生物基助剂、可降解助剂等新兴领域的发展。 比如,关于增塑剂,书中详细对比了传统邻苯类增塑剂与新型非邻苯类增塑剂(如柠檬酸酯类、环氧大豆油类)在性能、成本和环保性方面的差异,并给出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建议。 这种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开发和推广环保型塑料材料至关重要。 此外,书中还对助剂的生命周期评估和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探讨,这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评分

作为一名塑料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我曾参加过无数次的行业展会和技术交流会,也接触过许多关于助剂的资料。 但是,真正能够让我眼前一亮的,并且觉得可以反复研读的,这本书绝对是其中之一。《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之所以让我如此推崇,是因为它真正做到了“实用”二字。 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将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类型助剂在特定应用领域(如建材、汽车、电子电气、医疗器械等)的最佳实践案例。 比如,在讨论用于建筑行业的PVC助剂时,书中详细介绍了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填充剂等如何协同作用,以确保PVC型材的耐候性、力学强度和加工性能。 这种案例式的讲解,能够帮助我快速地理解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助剂选择逻辑,并将其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 此外,书中对助剂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也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的行业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在塑料助剂领域摸索多年的及时雨! 我一直深耕于塑料改性材料的研发,尤其是在高性能工程塑料方面,对助剂的选择和应用有着极高的要求。 过去,查找特定助剂的详细信息,要么需要翻阅大量零散的文献资料,要么就只能依赖于厂商提供的零星技术手册,信息碎片化严重,而且往往不够系统全面。 很多时候,为了验证一个助剂的性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筛选,效率低下。 这本《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的出版,可以说是极大地弥补了这一市场空白。 它的结构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助剂分类,到各类助剂的详细介绍,再到应用案例分析,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 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一种助剂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列出其基本属性,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其作用机理,这对于我们理解助剂如何与聚合物基体相互作用,从而达到预期效果至关重要。 书中对不同类型塑料(如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的助剂选择提供了详实的指导,这对于跨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是无价的财富。 而且,第二版在内容上显然进行了更新和扩充,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助剂技术发展和市场趋势,这一点对于保持技术前沿性非常关键。 总的来说,它已经成为我实验室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书,每当遇到新的研发挑战,我都会第一时间翻阅它来寻找灵感和解决方案。

评分

这书很适合现在的自己提升知识,不错

评分

很全面的工具书,价格也不贵。

评分

还好

评分

还好

评分

书籍正版 专业 价格公道

评分

还可以。助剂的型号还不是肯齐全

评分

但是物流就不行了,暴力物流?虽然不是很严重…附图一张,大家参考下。

评分

实用塑料助剂手册(第二版)

评分

书籍正版 专业 价格公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