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应用与开发丛书·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

GIS应用与开发丛书·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牟乃夏,王海银,李丹,高松峰,戴洪磊 编
图书标签:
  • ArcGIS Engine
  • GIS开发
  • 地理信息系统
  • ArcGIS
  • 空间分析
  • 地图编程
  • Python
  • C#
  • GIS应用
  • 开发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ISBN:97875030357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265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最后提供了一个Esri大赛一等奖的获奖作品,供在校本科研究生学生参考,特别是对于将要参加大赛的同学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实例。对于刚刚踏入测绘地信行业的工作者来讲,很多工程项目都可以基于本实例进行修改和补充来完成自己的实际工程项目。

内容简介

  《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基于ArcGIS Engine 10,以C#.NET 2010为开发语言进行讲解。内容包括ArcGIS Engine编程基础、GIS应用软件的开发方式、地图基本操作、查询统计、地图制图、数据编辑、空间分析、管网几何网络分析、交通网络分析、三维分析等。本书配有大量具有实际背景的编程案例,并给出实现思路和代码详解,随书光盘中包含所有实例的源代码和数据,供读者对照练习。
  《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强调实用性、全面性和实战性,案例丰富、由易及难、便于自学,可作为高等学校GIS、测绘工程、RS等测绘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作者简介

  牟乃夏(1973-),男,博士、博士后,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基础地理与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已主持和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项目数十项。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教材2部,申请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0余项。目前主要从事基于大数据的空间数据挖掘、智慧城市等方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及GIS行业应用软件(城市管线GIS、环保GIS和应急决策GIS等)的研发工作。

目录

第1章 ArcGIS Engine编程基础
1.1 ArcGIS Engine概述
1.1.1 ArcGIS Engine简介
1.1.2 ArcGIS Engine功能
1.1.3 ArcGIS Engine与ArcObjects
1.1.4 ArcGIS Engine类库
1.1.5 ArcGIS Engine控件
1.2 ArcGIS Engine开发资源
1.2.1 帮助文档
1.2.2 自带示例
1.2.3 在线帮助
1.2.4 网上资源
1.3 Esri开发方式简介
1.3.1 AML语言开发方式
1.3.2 Avenue语言开发方式
1.3.3 MapObjects开发方式
1.3.4 VBA开发方式
1.3.5 ArcObjects开发方式
1.4 对象模型图
1.4.1 对象模型图中的类与接口
1.4.2 查看OMD图
1.5 ArcGIS Engine的安装
1.5.1 ArcGIS License Manager的安装
1.5.2 ArcGIS Engine Runtime for Windows的安装
1.5.3 ArcObjects SDK for the Microsoft.NET Framework的安装
1.6 本章小节
第2章 桌面GIS应用软件的开发方式
2.1 使用VBA进行桌面软件开发
2.1.1 VBA开发方式
2.1.2 VBA代码的安全性
2.2 使用DLL进行桌面软件开发
2.2.1 DLL开发方式
2.2.2 DLL功能的应用部署
2.3 使用Add�瞚n进行桌面软件开发
2.3.1 Add�瞚n开发方式
2.3.2 Add�瞚n的安装部署
2.4 使用ArcGIS Engine构建独立应用程序
2.5 不同开发方式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图基本操作
3.1 空间数据与工作空间
3.1.1 空间数据
3.1.2 工作空间
3.2 MapControl控件接口
3.2.1 IMapControlDefault接口
3.2.2 IMapControl2接口
3.2.3 IMapControl3接口
3.2.4 IMapControl4接口
3.2.5 IMapControlEvents2接口
3.3 数据加载
3.3.1 加载地图文档
3.3.2 加载Shapefile数据
3.3.3 加载栅格数据
3.3.4 加载CAD数据
3.3.5 加载个人地理数据库数据
3.3.6 加载文件地理数据库数据
3.3.7 加载ArcSDE空间数据库数据
3.3.8 加载文本文件数据
3.4 地图文档保存
3.4.1 地图文档保存
3.4.2 地图文档另存为
3.5 地图浏览
3.5.1 放大与缩小
3.5.2 拉框放大与缩小
3.5.3 漫游
3.5.4 全图显示
3.5.5 历史视图切换
3.6 书 签
3.6.1 添加书签
3.6.2 书签管理
3.7 ICommand和ITool命令操作地图
3.8 量 测
3.8.1 状态栏坐标显示
3.8.2 距离测量
3.8.3 面积测量
3.9 要素选择操作
3.9.1 要素选择
3.9.2 缩放至选择
3.9.3 清除选择
3.10 地图导出
3.11 视图同步
3.11.1 鹰眼窗口
3.11.2 数据视图与布局视图的同步
3.12 TOCControl控件
3.12.1 TOCControl与数据视图的关联
3.12.2 图层显示顺序调整
3.12.3 TOCControl的右键菜单
3.13 本章小结
第4章 查询统计
4.1 属性查询
4.1.1 相关类与接口
4.1.2 实例详解
4.2 空间查询
4.2.1 相关类与接口
4.2.2 实例详解
4.3 图形查询
4.3.1 相关类与接口
4.3.2 实例详解
4.4 选择集
4.4.1 相关类与接口
4.4.2 实例详解
4.5 查询选项设置
4.5.1 相关类和接口
4.5.2 实例详解
4.6 统计分析
4.6.1 相关的类和接口
4.6.2 实例详解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图制图
5.1 颜色模型
5.1.1 颜色模型分类
5.1.2 颜色对象
5.2 地图符号化
5.2.1 点要素符号化
5.2.2 线要素符号化
5.2.3 面要素符号化
5.2.4 文本符号化
5.2.5 符号选择器
5.2.6 样式管理器
5.3 地图标注
5.3.1 TextElement标注
5.3.2 Annotation注记
5.3.3 MapTips显示
5.4 专题地图制图
5.4.1 单一符号化
5.4.2 唯一值符号化
5.4.3 唯一值多字段符号化
5.4.4 分级色彩符号化
5.4.5 分级符号化
5.4.6 比例符号化
5.4.7 点密度符号化
5.4.8 统计图表符号化
5.4.9 双值符号化
5.4.10 多比例尺符号化
5.5 地图整饰
5.5.1 添加图例
5.5.2 添加指北针
5.5.3 添加比例尺
5.5.4 添加地图格网
5.6 制图模板
5.7 空间参考
5.7.1 创建空间参考
5.7.2 同一基准面的坐标转换
5.7.3 不同基准面的坐标转换
5.8 打印输出
5.8.1 打印设置
5.8.2 打印预览
5.8.3 打印
5.8.4 地图输出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空间数据编辑
6.1 简 介
6.1.1 操作步骤
6.1.2 实现思路
6.1.3 代码说明
6.2 编辑对象
6.2.1 几何对象
6.2.2 DisplayFeedback对象
6.3 开始编辑
6.3.1 IEngineEditor接口介绍
6.3.2 功能实现
6.4 设置编辑图层
6.4.1 IEngineEditLayers接口介绍
6.4.2 功能实现
6.5 设置编辑任务
6.5.1 IEngineEditTask接口介绍
6.5.2 功能实现
6.6 编辑操作
6.6.1 选择要素
6.6.2 移动要素
6.6.3 添加要素
6.6.4 删除要素
6.6.5 撤销操作
6.6.6 恢复操作
6.7 节点编辑
6.7.1 移动节点
6.7.2 添加节点
6.7.3 删除节点
6.8 属性编辑
6.9 保存编辑
6.10 结束编辑
6.11 本章小结
第7章 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7.1 空间拓扑分析
7.1.1 相关类与接口
7.1.2 实例详解——缓冲区分析
7.1.3 实例详解——获取多边形要素边界
7.2 空间关系运算
7.2.1 相关类与接口
7.2.2 实例详解——查找一多边形要素的所有邻接要素
7.3 叠加分析
7.3.1 相关类与接口
7.3.2 实例详解——两相交面图层的裁剪分析
7.4 数据格式转换
7.4.1 相关类与接口
7.4.2 实例详解——将Shapefile数据导入File Geodatabase中
7.4.3 实例详解——通过数据解析方式实现Shapefile数据转CAD
格式数据
7.5 添加X、Y数据
7.5.1 相关类与接口
7.5.2 实例详解——将带有X、Y字段的Excel数据表转化为点数据
7.6 使用GP工具进行空间分析
7.6.1 相关类与接口
7.6.2 实例详解——利用GP工具实现缓冲区分析
7.6.3 实例详解——利用GP工具实现Shapefile数据转CAD数据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栅格数据空间分析
8.1 环境设置
8.2 空间插值
8.2.1 反距离权重法
8.2.2 克里金法
8.2.3 样条函数法
8.2.4 趋势面法
8.2.5 自然邻域法
8.3 栅格表面分析
8.3.1 坡度计算
8.3.2 坡向计算
8.3.3 等值线计算
8.3.4 填挖方计算
8.3.5 山体阴影
8.3.6 曲率计算
8.3.7 可见性分析
8.4 栅格计算
8.4.1 IMathOp接口
8.4.2 ITrigOp接口
8.4.3 ILogicalOp接口
8.4.4 IBitwiseOp接口
8.5 栅格统计
8.6 密度分析
8.6.1 核密度分析
8.6.2 线密度分析
8.6.3 点密度分析
8.7 提取分析
8.7.1 按属性提取
8.7.2 按掩模提取
8.7.3 按形状提取
8.8 距离分析
8.8.1 欧氏距离
8.8.2 成本距离
8.8.3 成本路径
8.8.4 廊道分析
8.9 重分类
8.9.1 使用表重分类
8.9.2 使用ASCII文件重分类
8.9.3 分割
8.10 条件分析

前言/序言

  桌面GIS、WebGIS和移动GIS是GIS软件开发的三种模式。桌面GIS的功能更为丰富,软件设计更加灵活,加之历史溯源,GIS软件开发的初学者往往都是从桌面GIS的开发入门,这也符合软件开发的一般学习规律。具体到ArcGIS的开发,就需要学习者从ArcGISEngine入手。由于ArcGIS的桌面、服务器和移动端是采用一套ArcObjects构建的,因此在掌握了ArcGISEngine的开发思路和开发接口以后,就会很容易地过渡到WebGIS和移动GIS的开发上来。同时,由于基于ArcGISEngine进行二次开发已经成为业界桌面GIS开发的事实上的标准,因此GIS行业的开发者大都是从学ArcGISEngine开始的。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往往被简单描述为,掌握GIS的基础理论(可以理解为本科所学的理论课程),掌握一门GIS软件(往往特指ArcGIS),学会使用一种语言进行GIS软件开发(基于ArcGISEngine使用C#语言开发是最常见的方式)。以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GIS的理论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熟悉ArcGIS软件的操作,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掌握ArcGIS软件的开发。这是因为,一个专业的所有理论课程是一个前后衔接、互相支持的体系,当所有课程学完这个体系也就比较容易建立起来。ArcGIS软件尽管体系庞大,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它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体现和印证,经过多次练习也是能够掌握其操作过程的。软件开发不仅需要熟悉编程语言,熟悉ArcGISEngine纷繁芜杂的接口,还要熟悉软件架构与软件设计的有关知识,而且软件开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得学习难度加大,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由此,尽管存在强烈的学习愿望,实践上却往往停留在语言的语法学习和ArcGISEngine的接口学习层面上,一遍遍翻阅书本却不去写下一行代码,导致眼高手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缺少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书站在学生的角度,面向工程的实际应用,充分兼顾不同层次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来设计。具有权威性、全面性和实战性,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内容丰富,既使基础比较薄弱而又有强烈的ArcGISEngine开发欲望的读者容易入门,又使具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有提高水平的余地。
  全书分为4篇12章。第1篇是入门篇,包括第1~2章,在总体上介绍了ArcGISEngine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开发桌面GIS应用软件的几种不同的方式。第2篇是数据篇,包括第3~6章,主要讲解地图的基本操作、空间查询与统计、地图制图和数据编辑等。这一部分内容是任何一个GIS系统都必须具备的功能。第3篇是分析篇,包括第7~11章,主要讲解矢量和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几何网络分析、交通网络分析和三维分析等内容。第4篇是实例篇,包括第12章,介绍了Esri杯全国软件开发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并提供了全套的源代码,供读者学习参考。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所有读者都读一下第1章和第2章,从总体上了解ArcGISEngine编程的概念和方法。第2章介绍的ArcGIS二次开发的历史有助于读者了解ArcGISEngine的由来,便于更好地理解ArcGISEngine的程序设计与架构。第3章是地图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加载、地图浏览、量测、书签、数据视图和布局视图、鹰眼和图层控制等内容。这一章是初学者必须认真学习的章节。一是该章内容是所有GIS软件必备的,二是该章接口较少、相对简单,便于自学。从未进行过编程的读者,建议将这一章的代码按照光盘逐字逐句地重新敲一遍,以体会软件编译与简单调试的技巧。第4章查询与统计对应于ArcGIS的选择菜单,包括属性查询、空间查询和图形查询,还包括选择集的设置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第5章介绍地图的样式与符号化、专题制图、地图整饰等内容。第6章数据编辑以一个编辑流程的操作顺序为主线进行空间数据编辑的详细讲解。这几部分内容是一个GIS软件的功能框架,如果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也就能算一个基本合格的GIS程序员了。空间分析篇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学习。第7章矢量分析介绍了空间拓扑和空间关系、叠加分析、数据格式转换、添加XY 数据和使用GP工具进行分析等内容。第8章栅格分析的内容对应于ArcGIS的空间分析,可实现空间插值、填挖方的计算、密度分析等工程中常用的功能。鉴于广大读者对网络分析很感兴趣,而现有的教材和参考书对这一部分往往语焉不详,或者概念不甚清楚。本书特意安排了第9章几何网络分析和第10章交通网络分析两章供读者甄别学习,几何网络分析主要解决城市管线的网络分析,对应于ArcGIS的UtilityNetworkAnalyst工具条;交通网络分析用于模拟现实世界的交通网络,对应于NetworkAnalyst工具条。第11 章三维分析介绍了MultiPatch 和TIN 的各种分析,还给出了SceneControl和GlobeControl进行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三维数字校园的综合实例,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第12章是Esri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全部由在校本科生完成。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可以此为对照,看看自己的编程水平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你认真学习完本书并掌握了本书的内容后,相信你的编程水平定会超过获奖作品的水平。
  本书读者应该特别注意光盘代码和数据的配合使用。本书代码都经过严格测试,确保都能正确运行,如果在使用中发现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首先应该检查自己的软件配置和数据情况,然后再去考虑代码是否存在错误。本书的代码来源于作者的长期积累,包括很多实际工程的代码,其中必然有来自于ArcGISEngine帮助和网上的代码,但是这些代码经过了多次加工,已无法溯源,也就无法一一标引。由此,尽管本书的代码大多来源于工程实践且具有很强的工程价值,但作者并不授权读者将这些代码应用于商业活动。同时在编入本书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读者的学习,减弱了很多代码的封装力度,但是考虑工程上往往具有较强的封装性,在本书的后几章中对代码进行了适度封装,读者要注意哪些函数是自己编写的,哪些函数是系统提供的。还有,不同章节在实现类似功能的时候,代码也不完全一样,作者刻意保留了这些差别,目的是使读者认识到同一个功能可以具有不同的实现方法,便于开阔视野、打开思路。
  除了第3章建议从未编过程序的读者一个个字母敲入之外,当掌握了代码输入的基本技巧和熟悉了基本的调试方法后,其他章节的代码建议直接拷贝到自己的工程中,或者直接运行光盘的代码,在你体会到程序正确运行的喜悦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你学习编程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这对于快速入门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很多初学者都是在学习了较长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代码总是不能运行而慢慢地磨掉了学习的信心和乐趣,从而放弃学习编程的。
  此外读者在学习ArcGISEngine编程的时候,要注意编程实现的功能和ArcGIS已有功能的联系。实际上,大多工程项目的功能如果不编写程序,仅仅使用ArcGIS也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之所以还要编程,目的无非是更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一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编程序不就是把软件多次点击实现的功能合并成一次点击而实现吗? 在这种意义上说,读者要想学好编程,首先应该熟悉ArcGIS软件,在实现一些功能的时候,建议先在ArcGIS中操作一遍,看看它是如何设计和操作的,这将有助于优化代码编写和功能实现的流程。
  为使本书博采众长,特意邀请了多个高校的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一线程序员参加编写。本书架构由山东科技大学的牟乃夏、戴洪磊,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王海银,南阳师范学院的李丹,河南城建学院的高松峰、武汉理工大学的詹云军和济南大学的冯群等多次讨论确定并各负责了一部分内容的编写。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山东科技大学的张灵先、杨腾飞、王普乐、祝帅兵、张园园,青岛积成电子有限公司的李乃林,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刘永涛,福建省地质测绘院厦门分院的洪平卫等。研究生骆川、杨佰义、张昌景、郭俏琳、赵雨琪、张娟、朱海川、徐玉静、赵明月等,对各章节的文稿和代码进行了反复的检查和测试。为了验证初学者,特别是在校本科生对本书的需求与期望,本科生林尚纬等人也对部分文稿进行了学习和编程,他们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测绘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从2012年开始规划和编写,由于体系庞大,参与人员众多,着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加之我个人工作的羁绊、中途个别参编人员的更换,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此时我以山东省高级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身份来到中科院地理所陆锋研究员的团队进行学习和科研,这个团队奋发向上的激情、精益求精的理念、团结务实的态度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使我在各种困难中学会了坚持和坚强,也促使了本书的出版,再次特别向这个团队表示感谢和敬意!
  尽管本书近90万字,但是依然不能全面阐述ArcGISEngine编程的所有内容。ArcGISEngine的帮助才是最全面、最丰富的编程知识库,读者在熟悉了ArcGISEngine的编程后,要学习和习惯使用它的帮助来完成本书没有覆盖的功能。
  虽然本书编写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所有章节多次易稿,但由于我们水平所限,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读者的批评和建议请致信 ,或者访问作者的新浪博客和微博@山东科大牟乃夏老师GISer,作者将不定期发布本书的勘误,读者的建议、意见和学习指导等。
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一本深入浅出的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为广大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人员、爱好者以及希望掌握ArcGIS Engine强大功能的学习者提供一份全面且易于理解的开发教程。我们深知,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到交通管理、资源勘探,GIS技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ArcGIS Engine作为Esri公司推出的强大的GIS开发组件,为开发者提供了构建定制化GIS应用的灵活平台。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ArcGIS Engine的API函数,而是着力于通过详实的项目实例和循序渐进的讲解,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ArcGIS Engine的开发世界。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ArcGIS Engine的核心功能,直至高级应用技巧,确保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而有一定基础的开发者也能从中获得启发。 本书内容结构与亮点: 第一部分:GIS与ArcGIS Engine入门 GIS基础概念回顾: 在正式进入ArcGIS Engine开发之前,我们首先会简要回顾GIS的核心概念,包括空间数据模型(矢量与栅格)、地理坐标系与投影、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等。这有助于确保所有读者都能站在同一理解起点上,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ArcGIS Engine概述: 详细介绍ArcGIS Engine的定位、核心组件、开发环境的搭建(Visual Studio集成),以及与其他ArcGIS平台组件(如ArcGIS Server、ArcGIS Online)的协同关系。我们将解释ArcGIS Engine为何是构建桌面、Web及移动端GIS应用的理想选择。 第一个ArcGIS Engine应用程序: 通过一个简单但功能完整的示例,让读者体验从无到有构建一个基础GIS应用的流程。从加载地图、添加图层、控制地图显示,到实现基本的图层浏览和缩放操作,这个入门项目将迅速建立读者的信心。 第二部分:核心GIS功能开发 地图文档(MXD)与数据加载: 深入讲解如何加载和操作ArcGIS地图文档(.mxd),包括打开、保存、遍历图层、设置图层可见性等。同时,我们将演示如何直接加载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Shapefile、Coverage等各种GIS数据源,并将其显示在地图上。 图层与要素(Feature)操作: 这是GIS开发的核心。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图层(FeatureLayer, RasterLayer, GroupLayer等)的属性和方法,以及如何访问和编辑要素(Feature)的几何信息(Geometry)和属性信息(Attributes)。包括创建、修改、删除要素,进行空间查询(基于位置和属性)等。 空间几何对象(Geometry)处理: 深入探索ArcGIS Engine强大的几何对象处理能力,包括点(Point)、线(Polyline)、面(Polygon)、多点(Multipoint)、多线(MultiPatch)等各种几何类型的创建、属性获取(长度、面积、质心等)以及几何操作(缓冲、相交、联合、裁剪等)。 符号系统与地图渲染: 图形化的展示是GIS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详尽介绍如何使用ArcGIS Engine实现丰富的地图渲染效果,包括单值渲染、分级渲染、比例符号渲染、统计渲染、图层叠加规则等,以及自定义符号的创建和应用。 编辑与数字化: 学习如何构建用户友好的编辑工具,实现空间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和编辑。包括创建新的要素、编辑要素的几何形状、修改要素的属性值,以及实现拓扑关系的检查与维护。 第三部分:空间分析与GIS应用 空间分析基础: 引入ArcGIS Engine中的空间分析工具集(Spatial Analyst, Network Analyst, Geoprocessing等),讲解如何执行常见的空间分析任务。我们将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视域分析、路径分析、网络分析等。 栅格数据处理与分析: 详细介绍ArcGIS Engine对栅格数据的处理能力,包括栅格数据的加载、显示、重采样、代数运算、地形分析(坡度、坡向、汇流累积量等),以及如何将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进行交互分析。 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 深入讲解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在ArcGIS Engine中的实现。我们将演示如何构建和应用网络数据集,实现路径规划、服务区域分析、最优路径查找等功能,这些在物流、应急响应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地理处理(Geoprocessing)框架: 详细介绍ArcGIS Engine的地理处理框架,如何调用ArcGIS内置的地理处理工具,以及如何创建自定义的地理处理工具。这将极大提升GIS分析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第四部分:高级开发与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UI)设计与集成: 学习如何利用.NET Framework的强大UI设计能力,结合ArcGIS Engine控件(如TOCControl、MapControl、PageLayoutControl等)构建专业、易用的GIS应用程序界面。我们将分享界面布局、控件交互、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最佳实践。 数据管理与数据库集成: 讲解如何与企业级地理数据库(如SQL Server Spatial, Oracle Spatial)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管理。同时,也会涉及Shapefile、File Geodatabase等常见数据格式的管理。 地图输出与打印: 学习如何将地图文档导出为各种格式的图像文件(如JPEG, PNG, TIFF),以及如何进行地图打印和版面设计。 二次开发与扩展: 探讨ArcGIS Engine的二次开发能力,包括创建自定义工具、插件,以及与其他应用程序(如Web应用、移动应用)的集成思路。 本书特色: 强调实践: 每一章都配有精心设计的项目实例,读者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循序渐进: 内容组织由浅入深,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逐步引导读者掌握ArcGIS Engine的开发技巧。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技术术语,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 覆盖全面: 涵盖了ArcGIS Engine开发中最常用、最核心的功能,为读者构建完整的GIS开发知识体系。 注重细节: 在讲解过程中,会提供大量的代码片段和操作截图,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每一步操作。 无论您是GIS领域的初学者,希望快速掌握一款强大的GIS开发工具,还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希望深入了解ArcGIS Engine的高级特性,抑或是希望将GIS技术融入到您的现有项目中,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学习资源。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运用ArcGIS Engine构建出功能强大、满足您特定需求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序。 目标读者: GIS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从事GIS软件开发的相关工程师 希望将GIS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各行业从业人员(如城市规划师、环境工程师、测绘工程师、交通工程师等) 对地理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感兴趣的爱好者 学习本书,您将能够: 理解ArcGIS Engine的架构和核心组件。 熟练掌握ArcGIS Engine的API,并能进行二次开发。 构建具有地图显示、数据浏览、编辑、空间分析等功能的GIS桌面应用程序。 实现与各种GIS数据源的交互。 掌握地图符号系统设计和渲染技术。 学会构建用户友好的GIS应用界面。 具备将ArcGIS Engine集成到更广泛业务流程的能力。 让我们一起踏上ArcGIS Engine的开发之旅,用技术的力量探索和理解我们所处的美丽星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地理信息技术充满热情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打下坚实基础,又能引领我探索GIS开发前沿的书籍。这本《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从零开始构建了我对GIS和ArcGIS Engine的认知。书中关于地图投影、坐标系、空间数据模型等基础概念的讲解,既准确又深入浅出,让我能够快速掌握GIS的核心理论。接着,书中对ArcGIS Engine开发环境的详细介绍,以及第一个“Hello World”级别的应用程序的实现,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我特别欣赏书中通过大量实例来讲解各种GIS功能,例如空间数据采集、编辑、入库,以及属性数据管理等。这些实例不仅贴合实际操作,而且代码清晰,易于模仿和修改,让我能够快速上手。此外,书中关于利用ArcGIS Engine进行二次开发的理念和方法论的介绍,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学习方向。它让我明白,ArcGIS Engine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构建强大GIS应用的平台。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是“启发式”的,它鼓励读者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而真正掌握ArcGIS Engine的核心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空间问题。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在GIS领域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一直寻求一本能够帮助我突破现有技术瓶颈,真正掌握ArcGIS Engine高级开发的书籍。而这本《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无疑是近期我阅读过的最有价值的技术书籍之一。它并没有停留在初学者入门的层面,而是直击ArcGIS Engine的核心技术和开发难点。书中对于ArcObjects的深入剖析,特别是各种Manager、Factory、Object的组合应用,以及它们在不同开发场景下的使用策略,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对ArcGIS Engine中的空间几何操作和拓扑关系处理感到困惑,而本书中对这些内容的详尽讲解,配合清晰的图示和精心设计的代码示例,终于让我豁然开朗。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地图渲染、符号系统定制、地图打印输出等高级主题,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而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高级算法和数据结构时,那种严谨的数学推导和清晰的逻辑链条,这使得我对GIS的底层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关于性能优化和错误处理的章节,对于提升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效率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为有一定GIS基础,希望进阶ArcGIS Engine开发的读者准备的绝佳读物,它能够帮助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开发能力,解决复杂的GIS工程问题。

评分

一本引人入胜的技术书籍,即便我对GIS技术尚属初学,也被它深深吸引。它并非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耐心细致地引领我走进ArcGIS Engine的世界。开篇部分巧妙地铺垫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概念,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迅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理解GIS的强大之处以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代码,而是从“为什么”入手,解释了ArcGIS Engine的独特价值和它在二次开发领域的核心地位。接着,书中关于开发环境搭建的步骤讲解清晰明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类软件的我,也能轻松完成配置,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我充满信心继续深入。阅读过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基本功能时,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从最基础的地图加载、图层显示,到空间数据查询、几何对象操作,每一个概念都被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模块,配以直观的图示和贴切的示例代码,让我能够边学边练,即时巩固。书中对于ArcObjects模型的介绍,虽然初期有些抽象,但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际的案例,将其复杂性化繁为简,让我逐渐掌握了如何利用这些强大的对象来构建自己的GIS应用。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条理清晰、实践导向”,它成功地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可操作性之间取得了绝佳的平衡,为我的ArcGIS Engine学习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教程,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在分享他的“武功秘籍”。我一直认为ArcGIS Engine的强大之处在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而这本书恰恰是解锁这种潜能的金钥匙。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ArcGIS Engine开发中常见的挑战,例如COM组件的复杂性、内存管理、线程安全等问题,反而以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详细地解释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设计模式”在ArcGIS Engine开发中的应用讲解,这让我能够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代码结构,写出更健壮、更易于维护的程序。对于网络GIS和Web GIS的集成开发,书中也给出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指导,让我看到了ArcGIS Engine在现代信息化浪潮中的广阔前景。那些关于自定义控件开发、插件式架构设计的内容,更是让我看到了构建大型、复杂GIS系统的可能性。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书中汲取新的养分,发现新的思路。它不仅仅是关于ArcGIS Engine的API,更是关于如何利用ArcGIS Engine来解决实际的地理空间问题,如何构建有价值的GIS应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培养了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技术”。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像我这样渴望在GIS领域有所建树的开发者量身打造的。我之前接触过一些GIS软件,但总感觉停留在“使用”层面,无法深入定制和扩展。而这本《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ArcGIS Engine的功能,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开发理念和架构设计。特别是关于COM组件模型和ArcObjects的讲解,虽然一开始有些挑战,但作者的阐述逻辑严谨,配合大量的代码片段和详细的注释,让我能够一步步理解这些核心组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书中对于空间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的开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调用API,而是引导你理解各种空间分析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在ArcGIS Engine中实现这些分析,例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这些内容对于我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用户界面设计和二次开发案例的部分,它展示了如何构建功能丰富、用户友好的GIS应用程序,例如地图编辑工具、信息查询系统、数据可视化平台等。这些案例贴合实际应用场景,让我看到了ArcGIS Engine的巨大潜力和我的技术发展方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套工具的使用说明,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和“构建”——如何将实际的GIS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ArcGIS Engine代码。

评分

在京东买书无需等待太长时间,这效率是没法比的。很快送到了。很好的图书,值得一读,帮人买的。

评分

牟乃夏老师的佳作,不错,值得学习

评分

适合读者进行跟书学习,是本好书,如果纸张更好一些就更好了

评分

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是第一本gis书,希望能帮到自己

评分

东西挺好的,送货也很方便,整体都不错

评分

一般般吧,纸张仍旧是不太好,是不是正版就不得而知了

评分

质量好,是正品。京东的东西值得信耐。

评分

还没看,活动真的合不合适,一百多买了四百多的书。

评分

不错,下次还会购买的,顶一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