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该书描写了一位初出校园的毛头小伙肖遥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叱咤风云中国金融市场的期货大作手的。故事精彩,紧凑,贴近现实,让读者看得过瘾,一步到位地了解到很多中国期货市场的所谓内幕。 
  本书在讲故事的同时,更多地描述了期货实盘操作的方法和经验,可以帮助更多对期货一无所知的人成长成为一名出色的期货人。 
  该书还是一本期货初学者的生动教科书,它深入浅出的告诉你什么是期货?如何做好期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期货科普书籍。       
作者简介
     刘强,北京逍遥投资工作室创始人,有着近20年的期货股票投资经验,曾供职于股票私募、报社记者、期货私募,其自创的多点共振操盘系统曾创下在一年中资金账户增长20倍的辉煌记录,在期货圈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节: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做期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做期货,因为那里是地狱 
第二节: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总归诗酒田园 
第三节: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第四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第五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第六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七节:口袋没钱,心里没钱,轻松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有钱,劳累一辈子 
第八节:无为乃无为,无为乃有为,无为而治,无为顺势,天道也 
第九节:人生要学会做减法。慢就是快,退就是进 
第十节:期货就是一只潘多拉的魔盒,它会让你在充满希望时绝望,而又会让你在绝望时看到希望 
第十一节行情在绝望中产生,行情在犹豫中发展,行情在疯狂中结束 
第十二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第十三节成者王侯败者寇,总以成败论英雄 
第十四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第十五节一入“期”门深似海,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十六节期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十七节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十八节相信自己的判断才是成功的关键,别人的肯定只是浮云 
第十九节期货比的不是谁赚的最多,而是比谁活得最长 
第二十节让利润尽情的奔跑,让亏损尽快的止损 
第二十一节人活一口气,佛活一柱香 
第二十二节投机法则之一:放鱼头,弃鱼尾,吃鱼肚 
第二十三节:“期货大鳄”词语之由来 
第二十四节:假亦真时真亦假期货大赛展头角 
第二十五节:盈利才是你持仓勇气的来源 
第二十六节:期货之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十七节:胜者为王败者寇 
第二十八节:如果你睡不着觉,说明你的仓位过重了 
第二十九节:专一是一种美德 
第三十节: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 
第三十一节:钱只有花掉了才属于自己 
第三十二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三十三节:等待是期货作手一生修炼的法门 
第三十四节:贪婪和希望是期货的大敌 
第三十五节:砍仓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第三十六节:永远不要给自己的期货账户里补缴保证金 
第三十七节:没有什么比赔大钱更能让期货作手快速成长的了 
第三十八节:尼泊尔的疯狂之旅 
第三十九节:命乃天之注定,运乃自我修得 
第四十节:套期保值,那只是投机的一种借口而已 
第四十一节:高手会赚钱,低手也会赚钱,但半吊子注定赔钱! 
第四十二节:基本面还是技术面? 
第四十三节:期货作手切忌“贪嗔痴” 
第四十四节:期货投机的真正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心魔 
第四十五节:期货,一个吃人连骨头都不会吐的残酷战场 
第四十六节: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第四十七节: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四十八节:投资并不是一个天道酬勤的行业 
第四十九节:消息是期货市场中最不靠谱的事情 
第五十节:天堂与地狱之间的距离仅仅只隔着三板强平 
第五十一节:橡胶101合约三板强平的真实原因 
第五十二节:大理鸡足山巧遇高人 
第五十三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五十四节:霸王条款式的约法三章 
第五十五节:期货中的戒、定、慧 
第五十六节:一招鲜,吃遍天 
第五十七节:期货中最难的是什么 
第五十八节:只有耐心等待大趋势才能让你赚大钱 
第五十九节: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本田雅阁轿车 
第六十节:投机和赌博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第六十一节:要在自己做对的时候敢于下重仓 
第六十二节:选对时机,分步建仓的重要性 
第六十三节:等待,是整个期货交易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 
第六十四节:轻信权威的观点是致命的 
第六十五节:如何尽量避免期货投机中的破产 
第六十六节:期货,究竟是专职做?还是业余做? 
第六十七节:内幕消息,看似美丽的罂粟花 
第六十八节:期货的盘感是如何炼成的 
第六十九节: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共振决定了市场最小阻力的方向。 
第七十节:高杠杆是造就你贪婪和恐惧的根源 
第七十一节:不和市场较劲!做一名无为的期货作手 
第七十二节:判断大势是期货投机的第一要素 
第七十三节:如何避免发生类似利弗莫尔的自杀悲剧? 
第七十四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第七十五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精彩书摘
     第一节: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做期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做期货,因为那里是地狱! 
  2014年1月31日,甲午马年大年初一,中国大理逍遥投资客栈,肖遥正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聚精会神的看着他最爱的一本书《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在大理暖暖的阳光下,小利正懒洋洋的趴在主人的拖鞋上酣睡着,她是一只3个月大的小泰迪,非常可爱。 
  肖遥来到大理已经3个月了,他格外喜爱大理的阳光,和北京雾霾的天气比起来,这里的蓝天白云简直就是天堂。就像和血雨腥风的期货市场比起来,大理的慢生活就像是天堂一样。 
  十年一梦。如果这样算起来,肖遥接触期货已经是整整两个梦境了。这二十年的酸甜苦辣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肖遥会说:我还活着。 
  肖遥还活着,但他的好兄弟们却是死的死,伤的伤……老大李尔群躺在八宝山公墓,老二索建国被关在北京第一监狱,老三罗向东亡命天涯逃往美国,只有老四肖遥目前还算安全。 
  这一切都源于期货,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金融皇冠上的宝石。 
  1994年9月1日,北京物资大学,期货系94213宿舍,四个年轻人相遇了。老大李尔群,山东青岛人,典型的山东大汉,性格豪爽,嫉恶如仇。老二索建国,陕西西安人,性格外向,为人厚道。老三罗向东,浙江杭州人,机智过人,爱算计。老四肖遥,北京人,心思缜密,好交朋友。谁也不会想到,这四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20年以后,竟然成为了叱咤中国金融界的大佬,这是后话。 
  北京物资大学是国内唯一一所开设期货专业的高等学府。1994年的中国期货市场也是刚刚建立。刚刚结束计划经济的中国人刚刚适应了市场经济,大多数人甚至还不知道期货为何物?投机倒把,赌博,跳楼似乎成为了期货的代名词。敢于在这个时候开设期货专业,北京物资大学的校领导们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摸着石头过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其实,肖遥他们四个也都不知道期货为何物?都是因为在高考填志愿时,鬼使神差的选择了“服从调剂”,才被调剂到这个没人愿意报考的“期货专业”的。生活就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十年以后,肖遥才开始感谢这个意外的“服从调剂”的…… 
  第二节: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总归诗酒田园。 
  大理无为寺,净空大师正在和肖遥一起品着上好的滇红茶。在无为寺闭关的这一个月里,肖遥感觉到从未体会过的轻松。每天早睡早起,静坐,诵经,吃斋,品茶,睡觉,这就是每天的生活。今天是离开无为寺的日子,净空大师品着茶,一言不发,肖遥端着茶杯,若有所思……“施主,我看您也是有缘人,最后老僧送你一句话——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总归诗酒田园”…… 
  1994年10月1日,为期一个月的大学军训终于结束了。肖遥已经和宿舍里的其他三位兄弟混的不分彼此。94213期货班一共23位同学,20男3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期货为何物?也都是一头雾水…… 
  大学的生活总是那么美好,打牌,麻将,踢球,恋爱,旷课,睡懒觉,打群架……当然,还有最不重要的事情:学习。大学里的期货课程还是蛮丰富的,有期货概论、期货与现货、证券学、技术分析、期货衍生品、西方经济学等等,当然,肖遥学的也是马马虎虎,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他的国粹业余爱好——麻将上了。 
  日月如梭,转眼即过。今天,肖遥大学毕业了。毕业散伙饭上,老师和同学们都喝多了,平时老实巴交的男同学今天可以抱着女同学大哭,平时冷若冰霜的女同学今天可以跳起了艳舞,平时为人师表的老师今天可以和同学们称兄道弟……这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大学同学的友谊,这个道理肖遥也是十年之后才明白的。 
  酒过三巡,班主任刘老师动情的说起了临别留言:同学们,今天你们毕业了,我要跟你们说三句实话,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第一句,期货这玩意儿就不要用自己的钱去做!第二句,股票这玩意儿就不要做短线!第三句,记住我说的前两句! 
  台下的我们都是一脸的茫然!大家似乎都没听懂班主任的意思。十年以后,肖遥才真正明白刘老师的这句话至少值1000万人民币! 
  对期货投资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       
前言/序言
       
				 
				
				
					磅礴史诗,再现金融巨擘的传奇一生  《华尔街风云:征服市场的钢铁意志》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宏大的叙事视角,深入剖析了二十世纪后期至二十一世纪初,全球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几位叱咤风云的金融巨头的崛起、沉浮与思想精髓。这不是一部单纯的交易技术手册,而是一部关于人性、决策、风险控制与商业哲学的恢弘史诗。  第一部:镀金时代的黎明与迷雾  故事始于二战后重建的全球经济体系初露端倪之际。彼时,金融工具日益复杂化,信息传递速度开始发生质变。我们聚焦于一位出身卑微,却对数字和市场有着异乎寻常敏感度的年轻人——亚历克斯·范德比尔特。他并非科班出身,而是通过对底层经济数据和非结构化信息的敏锐捕捉,在初期的商品市场中崭露头角。  本部分详细描绘了早期金融市场的生态:信息壁垒森严,内幕交易的灰色地带,以及传统金融机构面对新兴投资力量时的保守与傲慢。范德比尔特团队在小型交易所的早期搏杀,充满了血与火的洗礼。他们如何从看似微不足道的套利机会中,积累起第一桶金?他们如何理解并应用早期的技术分析模型,对抗“基本面至上”的传统教条?  书中详尽还原了19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前夕,范德比尔特如何通过对地缘政治与能源供需关系的深度洞察,成功布局了原油期货,避开了即将到来的市场崩盘,并完成了首次大规模资本积累。这一段落不仅展现了其预判能力,更着重刻画了其团队在巨大压力下保持冷静和执行力的“钢铁意志”。  第二部:衍生品革命与量化思潮的冲击  进入1980年代,金融衍生品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芝加哥和纽约的交易所成为全球资本角逐的焦点。《华尔街风云》的叙事核心转向了对复杂金融工具的驾驭。  本部分着墨于量化交易思潮的萌芽。范德比尔特敏锐地意识到,纯粹依赖经验和直觉的交易模式终将被数据和模型所取代。他招募了一批顶尖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组建了后来声名赫赫的“先驱者实验室”。书中详述了他们如何从零开始,构建早期的波动率模型,以及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普及初期,他们如何利用该模型发现市场定价的系统性偏差。  其中,对于一次对日元期货的战役进行了详细推演。面对日本经济泡沫的膨胀与随之而来的干预风险,范德比尔特团队如何设计出多层次的对冲策略,既能捕捉到汇率变动的巨大收益,又能有效隔离政策风险?这部分内容侧重于策略的精妙设计和对冲的艺术,展现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实战中的复杂应用。  第三部:亚洲金融风暴与风险的辩证法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全球金融史上的一道分水岭。本书将此视为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一场终极考验。《华尔街风云》细致地描绘了当时资本如何如洪水般涌入,又如何以更快的速度撤离。  范德比尔特及其竞争对手——那位以冷酷著称的欧洲对冲基金巨头“铁十字”——之间的多空对决,构成了本部分的高潮。他们不仅在泰铢、韩元等货币市场上展开交锋,更在心理战层面进行了殊死搏斗。书中坦诚地揭示了范德比尔特团队在面对极端尾部风险(Black Swan events)时的内部争论和最终决策过程。他如何权衡短期巨额盈利与长期声誉风险?他如何面对亲密战友因过度自信而导致的巨额亏损?  风险控制的哲学在这一阶段被推向极致。范德比尔特提出了著名的“三层防火墙”理论,即资金隔离、情绪隔离和模型约束。这并非教条,而是经历了无数次市场洗礼后沉淀下来的生存法则。  第四部:互联网浪潮与新时代的挑战  进入新千年,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彻底改变了市场的结构。高频交易的出现,使得交易速度从分钟、秒钟,缩短到毫秒、微秒级别。  本书的后半部分探讨了老一代交易哲学如何适应这场速度革命。范德比尔特并未固步自封于传统的模式,而是积极拥抱技术变革。他如何平衡人类的直觉判断与机器的冰冷计算?他如何看待算法交易带来的“市场有效性”悖论——当所有人都使用相似算法时,谁又能跑得更快?  书中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市场环境进行了深刻剖析。范德比尔特团队是如何从看似稳定的抵押贷款市场中,发现了结构性的、被系统性低估的风险?他们采取的逆向操作,是基于何种深层次的经济学理解,而非简单的技术指标?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面对系统性风险,个人投资者和机构的责任边界在哪里。  尾声:传承与反思  在职业生涯的暮年,范德比尔特开始将精力转向慈善和金融教育。本书的收尾部分,通过对这位金融巨匠的访谈和内部备忘录的披露,揭示了他对财富的真正看法,以及他对下一代金融从业者的忠告:在追求绝对收益的同时,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保持对不确定性的敬畏之心。  《华尔街风云:征服市场的钢铁意志》不仅是对几位金融大师交易生涯的回顾,更是对现代资本主义运行逻辑的一次深度透视,它教会读者,在波谲云诡的市场中,真正的“大作手”,是那些能够理解人性弱点,并用钢铁般的纪律约束自身的人。本书适合所有对金融史、投资哲学和商业决策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