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2015年央视中国好书
颁奖词: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这本珍贵的抗战文献集纳了一百多封抗战英烈的感人家书,展现了革命英烈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编辑手记:
在策划和责编《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的过程中,这些七十多年前的信件给我很大的感受便是扑面而来的历史感,仿佛穿越到七十年前的炮火硝烟之中,与战场上的将军士兵一起经历大战,看到战乱中的人们颠沛流离,看到兄弟父子祖孙夫妻生离死别,咫尺千里。在这些原始信件面前,不用多说什么,你只需要去感受这故纸里的温情,感受那段历史。这是真切的历史,有温度的历史。
这里面我记忆深刻的是两篇。一篇是张自忠给战友的。他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没有其他办法”,最终以身殉国。枣宜会战后,军民中间流传着一首《襄阳曲》:“五月的炮火连天响,鬼子三路向西闯。十万铁军上战场,血战襄河保家乡!看吧!大洪山边,张自忠将军为国成仁,唐白河头,战死了钟毅师长。辉煌!辉煌!这是最后胜利的曙光!”何其悲壮!书中还有多封战场官兵的家书,很多都是绝笔,甚至来不及发出。正是有这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拼力杀敌,才有整个民族的最终胜利。
一篇是唐仁玙写给他原配夫妻唐春玉的一组信件。背景介绍中讲述了他们两人的相识过程,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信中也能看出唐仁玙对春玉的一片真情,话语朴素,却牵肠挂肚。在信中既有尽忠保国的热忱,更多的是儿女情长。几封信中还有一个“第三者”,唐的小老婆。两人大约常常因为第三者而争吵、埋怨。脚注中又说唐的小老婆在唐去世后改嫁。这一组信件背后几人关系的纠葛、前后的故事都耐人寻思,历史细节的丰富性在这里展露无疑。
其实还有很多精彩的篇目,或者可以说,每篇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着历史沧桑感,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都值得好好阅读。就像我楼下小卖部的大叔,偶然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彩样,他就问什么时候上市,他也想买一本看看!
要了解平民的抗战史,不一样的抗战历史,那么强烈推荐你读一读《抗战家书》!
——策划编辑黄海飞
重要荣誉:
2016年江苏省全民阅读办推荐12本好书之一
中国出版协会“2015中国30本好书”之一
“百种经典抗战图书”
中纪委推荐图书
《光明日报》2015年6月“光明书榜”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5年6月“中国好书”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年6月文学类优秀图书榜
BTV北京您早栏目好书推荐!!!
重读抗战家书,感受故纸温情!苏叔阳、步平、陈子善、解玺璋、雷颐、孙郁、谢春涛联袂推荐!
初读《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我并未抱持着特别的期待,只是想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然而,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方式,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发现,这些信件,并非是冷冰冰的历史记录,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气息。有战士在信中描绘军营生活的艰辛,但也夹杂着与其他战友的 camaraderie,以及对前线胜利的期盼。我看到了,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人们依然能够找到慰藉和力量,并且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书中也有一些家书,来自后方的女性,她们在信中详细地描述着家中琐事,却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前线亲人的牵挂和担忧。这种平凡而真实的叙述,反而比任何激昂的文字更能触动我的内心。我仿佛能感受到,她们在灯下写信时的情景,她们的每一次落笔,都饱含着对家人的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抗战的胜利,并非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无数个家庭,无数个普通人,用他们的情感、用他们的坚守,共同谱写的一曲不屈的赞歌。它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为民族解放做出贡献的先辈们。
评分坦白说,《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我一直以为,抗战历史,都是由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和惊心动魄的战役构成的。然而,当我沉浸在这本家书中,我才发现,真正的历史,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用他们的生命和情感谱写的。那些来自前线的家书,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事的简述,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每一封信,都是一个破碎又完整的家庭故事。我读到有人在信中叮嘱妻子,要好好照顾年幼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受到战乱的影响,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父爱和责任感。我也读到,后方的亲人,尽管生活艰苦,却依然省吃俭用,为前线的亲人寄去一点点能补充营养的物品,那种关怀,跨越了千山万水,直抵人心。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汇聚成了抗战洪流中最感人的力量。它们让我看到,在那个全民抗战的年代,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民族的解放贡献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温度,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
评分这本《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捧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历史的厚重感。翻开第一页,就被那些泛黄的信件所吸引,它们仿佛是穿越时空的信使,将硝烟弥漫的战场、艰苦卓绝的岁月、以及那些普通中国人生死相依的情感,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我面前。我反复阅读着那些手写的字迹,尽管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但字里行间的深情和坚韧却从未褪色。家书,多么平凡的词语,此刻却承载了如此不平凡的意义。它们不是宏大的战役报告,也不是激昂的宣传口号,而是最真实、最细腻的个体声音。有战士对家人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对和平的期盼;有后方亲人对前线将士的担忧,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咬牙坚持的信念。我仿佛能听到信件在战火中传递时的微弱声响,感受到作者在笔尖划过纸张时的温度。这些文字,没有丝毫的夸饰,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更能触动人心。它们让我看到了抗日战争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普通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顽强生命力。这不是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而是让我切身感受到,那段历史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紧密相连。
评分每一次翻阅《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我并没有一开始就去寻找宏大的历史事件的旁证,而是被那些细微之处所吸引。例如,一位战士在信中提到,他多么怀念家乡的炊烟袅袅,怀念母亲做的家常饭菜,这简简单单的句子,却勾勒出了战火纷飞中,他内心深处最柔软、最真实的渴望。这种对平凡生活的眷恋,恰恰映照出战争的残酷,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无尽期盼。我看到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即使是前线的将士,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对家人的牵挂。这些家书,不仅仅是记录了战争的残酷,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志。它们让我看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普通人是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坚守,去捍卫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和平。阅读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英雄主义,往往就蕴藏在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之中。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书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是教科书里那些关于民族危亡、抗争到底的宏大叙事。然而,《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却以一种异常温和却又无比强大的力量,将我拉入了历史的细微之处。我惊讶于信件中那些生动的生活细节,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依然会为家中年迈的父母写下叮嘱,为年幼的孩子寄去期盼,为远方的妻子描绘着战争结束后,一家团聚的美好景象。这些温情的字句,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也更显出人性的光辉。我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是在与那些鲜活的灵魂对话。我能感受到写信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坚持,他们的勇气并非来自天生的无畏,而是源于对家国的深沉热爱,源于对生命的渴望。书中的每一封信,都是一段凝固的时光,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也折射出整个民族在那个黑暗年代所经历的磨难与觉醒。我常常会在阅读时陷入沉思,想象着写信人当时的心境,想象着他们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环境。那些朴实的语言,却蕴含着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告诉我,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希望也从未熄灭。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战争里的人
评分帮单位买的书 一下子买了30多本 没有发错 而且包装结实 没有破损
评分挺不错的一本说,学习了先辈的家国情怀……
评分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人动容。
评分挺好的,送货速度一流,推荐!
评分不同视野品读的好书。
评分抗战家书:我们的抗战回忆。值得珍藏。
评分很好的内容 真实的人物 读书时眼泪忍不隹
评分《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图文并茂,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 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人动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