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全本·无障碍阅读本)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全本·无障碍阅读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宝龙 译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四大名剧
  • 戏曲
  • 传统文化
  • 无障碍阅读
  • 名著
  • 中国文学
  • 戏剧
  • 文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362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199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文学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544
字数:53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在杰作如林的戏曲史上独占鳌头
  ◆郭沫若肯定《西厢记》是“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的伟大艺术品
  ◆戏曲家吕天成推崇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
  ◆梁廷楠称赞洪昇“以绝好题目,做绝好文章,学子才人一齐俯首。“

内容简介

  四大名剧堪称中国古代戏曲精粹,是古代戏曲名著代表作。这四部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通过心理刻划、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相互映衬等多种手法,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 四大名剧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在语言风格上,四剧皆具有案头场上兼美的特色,既优美蕴藉,富有传统诗词的意境之美,又不晦涩难懂。

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元曲)作家。《西厢记》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它不仅是一部戏剧,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他和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方交相辉映的两颗明星。

  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精彩书评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

  以绝好题目,做绝好文章,学子才人一齐俯首
  ——梁廷楠称赞洪升

  《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
  ——梁启超

目录

四大名剧的魅力
西厢记
西厢记五剧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西厢记五剧第五本张君瑞庆团杂剧
牡丹亭
作者题词
第一出标目
第二出言怀
第三出训女
第四出腐叹
第五出延师
第六出怅眺
第七出闺塾
第八出劝农
第九出肃苑
第十出惊梦
第十一出慈戒
第十二出寻梦
第十三出诀谒
第十四出写真
第十五出虏谍
第十六出诘病
第十七出道觋
第十八出诊祟
第十九出牝贼
第二十出闹殇
第二十一出谒遇
第二十二出旅寄
第二十三出冥判
第二十四出拾画
第二十五出忆女
第二十六出玩真
第二十七出魂游
第二十八出幽媾
第二十九出旁疑
第三十出欢挠
第三十一出缮备
第三十二出冥誓
第三十三出秘议
第三十四出诇药
第三十五出回生
第三十六出婚走
第三十七出骇变
第三十八出淮警
第三十九出如杭
第四十出仆侦
第四十一出耽试
第四十二出移镇
第四十三出御淮
第四十四出急难
第四十五出寇间
第四十六出折寇
第四十七出围释
第四十八出遇母
第四十九出淮泊
第五十出闹宴
第五十一出榜下
第五十二出索元
第五十三出硬拷
第五十四出闻喜
第五十五出圆驾
长生殿
自序
例言
第一出传概
第二出定情
第三出贿权
第四出春睡
第五出禊游
第六出傍讶
第七出倖恩
第八出献发
第九出复召
第十出疑谶
第十一出闻乐
第十二出制谱
第十三出权哄
第十四出偷曲
第十五出进果
第十六出舞盘
第十七出合围
第十八出夜怨
第十九出絮阁
第二十出侦报
第二十一出窥浴
第二十二出密誓
第二十三出陷关
第二十四出惊变
第二十五出埋玉
第二十六出献饭
第二十七出冥追
第二十八出骂贼
第二十九出闻铃
第三十出情悔
第三十一出剿寇
第三十二出哭像
第三十三出神诉
第三十四出刺逆
第三十五出收京
第三十六出看袜
第三十七出尸解
第三十八出弹词
第三十九出私祭
第四十出仙忆
第四十一出见月
第四十二出驿备
第四十三出改葬
第四十四出怂合
第四十五出雨梦
第四十六出觅魂
第四十七出补恨
第四十八出寄情
第四十九出得信
第五十出重圆
桃花扇
试一出先声
第一出听稗
第二出传歌
第三出哄丁
第四出侦戏
第五出访翠
第六出眠香
第七出却奁
第八出闹榭
第九出抚兵
第十出修札
第十一出投辕
第十二出辞院
第十三出哭主
第十四出阻奸
第十五出迎驾
第十六出设朝
第十七出拒媒
第十八出争位
第十九出和战
第二十出移防
闰二十出闲话
加二十一出孤吟
第二十一出媚座
第二十二出守楼
第二十三出寄扇
第二十四出骂筵
第二十五出选优
第二十六出赚将
第二十七出逢舟
第二十八出题画
第二十九出逮社
第三十出归山
第三十一出草檄
第三十二出拜坛
第三十三出会狱
第三十四出截矶
第三十五出誓师
第三十六出逃难
第三十七出劫宝
第三十八出沉江
第三十九出栖真
第四十出入道

精彩书摘

  西厢记五剧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外(戏曲中与“正”,即主角相对而言的配角)扮老夫人上开(角色登场,开始表演)]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cú,死亡)。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侍候,照料)孩儿的,唤做红娘。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一边,一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chèn,暂寄灵柩)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红娘何在?[旦俫(lài,戏曲中扮演小女仆的旦角)扮红见科(除“唱”、“云”以外的动作)][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红云]谨依严命。[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戏曲中女主角)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旦唱]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chóng)关萧(萧条)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并下]
  第一折
  [正末(元杂剧中的男主角)骑马引俫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珙(ɡǒnɡ),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朝廷开科取士,士子应选),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勤学苦读的典故“囊萤映雪”),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比喻使事物重现光辉,也比喻仔细琢磨),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蛀书虫)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科举考场,以棘围之,故名)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yǎn,停止);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弩箭乍离弦。
  【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云外悬,入东洋不离此径穿。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chá,木筏)到日月边。
  话说间早到城中。这里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店小二哥那(即“哪”)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末云]头房里下,先撒和(蒙古语,即撒花,多引申指以饮食款客或喂饲驴马)那马者。小二哥你来,我问你:这里有甚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小二云]俺这里有座寺,名曰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则除那里可以君子游玩。[末云]琴童料持下晌午饭,俺到那里走一遭,便回来也。[童云]安排下饭,撒和了马,等哥哥回家。[下][法聪上]小僧法聪,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今日师父赴斋去了,着我在寺中,但有探长老的,便记着,待师父回来报知。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末上云]却早来到也。[见聪了,聪问云]客官从何来?[末云]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敢问长老在么?[聪云]俺师父不在寺中,贫僧弟子法聪的便是。请先生方丈(禅室)拜茶。[末云]既然长老不在呵,不必吃茶。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聪云]小僧取钥匙,开了佛殿、钟楼、塔院、罗汉堂、香积厨,盘桓一会,师父敢待回来。[末云]是盖造得好也呵!
  【村里迓鼓】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莺莺引红娘捻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呀!
  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脸庞)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duǒ,下垂)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diàn,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做装饰)。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yǎn,倒下),斜侵入鬓云边。
  [旦云]红娘,你觑(qù,瞧,看):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末云]我死也!
  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zhuàn,鸟婉转的鸣叫),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红云]那壁(边)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末云]和尚,恰怎么观音现来?[聪云]休胡说!这是河中开府崔相国的小姐。[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休说那模样儿,则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之金。[聪云]偌远地,他在那壁,你在这壁,系着长裙儿,你便怎知他脚儿小?[末云]法聪,来来来,你问我怎便知,你觑:
  【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延缓,耽搁),投至到栊门儿(房门)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迷惑,谓使人着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空余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柳叶儿】呀,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着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
  [聪云]休惹事,河中开府的小姐去远了也。[末唱]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早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也。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下]
  ……

前言/序言

  四大名剧的魅力
  读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先要有一点戏剧的常识。中文“戏剧”一词,是“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这是元代以前我国南方与北方两种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将南戏和北剧合称为“戏剧”,则是明代以后的事了。中国的古典戏剧,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三种古老戏剧文化。
  中国戏剧萌芽于先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到了宋元时期才成型,成熟则从元杂剧算起,经明清的不断发展渐至成熟,历经八百多年,成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戏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先秦“俳优”、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剧等。
  元称杂剧,来源于宋金时期北方地区的表演形式,包含歌舞、音乐、调笑、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故称杂剧。元杂剧已具备了戏剧应有的基本要素:有时间、空间的集中表现;有尖锐强烈的戏剧冲突;有通俗化、口语化,又能表现人物性格的戏剧语言(台词)。
  元杂剧用北曲(流行于北方的杂剧、散曲音乐)安排一本四折的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
  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和科三部分。曲词是按曲牌填写的文字,用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分对白、独白和旁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
  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角色行当简单说,有:末(男主角)、旦(女主角)、净(性格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女角色)、丑(性格诙谐的男女角色)、外(次要角色)、杂(不属上述分类型的角色)。
  明代戏剧称传奇,前身是宋元时期的南戏(南宋时流行于南方地区,以南方语音、音乐为特点的戏剧)。传奇在体制上与杂剧有所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清丽委婉,不像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成熟、自由,更便于灵活地表现生活。
  在角色上,出现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也有一些发展变化:出现了生行(年轻男子角色),还有正旦、副旦、正末、副末、净、副净等等之分。
  明以后,杂剧逐渐衰落,传奇独主剧坛,兼收杂剧的一些成就,昆曲(出现于江苏昆山)就是这一时期这一现象的产物。作为首批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号称“百戏之祖”,流传至今的中国各种地方戏剧,都受到过它多方面的影响和滋养。京剧也是后来兼容并蓄了昆曲的艺术形式,成为备受推崇的国粹艺术。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代表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艺术成就。


千年绝唱,文脉传承——中国古典四大名剧赏析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宝库中,有四部辉煌的作品,它们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光彩夺目,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剧”。这四部经典——《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西厢记》——不仅是中国戏剧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它们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观众,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磨灭的瑰宝。 这四部名剧,犹如四扇扇动着历史风云的巨扇,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人生哲理和情感纠葛。它们穿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引发我们对人生、爱情、命运的深刻思考。 《牡丹亭》:情之至者,生死不惧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它以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明朝,官家小姐杜丽娘,生性聪慧,却因封建礼教的束缚,深居闺阁,心灵孤寂。一日,她梦遇一书生,两人情投意合,醒来后,她魂牵梦萦,情根深种。然而,这段美好的梦境却成为了她生命的催化剂。在对梦中人的思念中,杜丽娘郁郁寡欢,最终香消玉殒。 然而,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牡丹亭》最令人震撼之处在于,杜丽娘的魂魄并没有因此而消散,她为情所困,在幽冥界也无法忘怀梦中的情郎。最终,她“还魂”于人世,与柳梦梅重逢。这段“死而复生”的情节,并非简单的神话传说,而是对至情至性的讴歌,是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强烈反抗。它歌颂了人的情感的强大力量,认为真挚的爱情能够战胜一切,甚至包括死亡。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极高。其唱词华美精致,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汤显祖将昆曲的唱腔与文学的精巧完美结合,创造出如梦似幻的舞台效果。剧中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对情感的深刻挖掘,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杜丽娘的纯真、痴情,柳梦梅的坚毅、深情,以及其他配角的鲜活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剧不仅是一部爱情剧,更是一部对封建社会礼教和科举制度的批判。它以浪漫的笔触,揭示了压抑人性、摧残真情的社会现实,呼唤着自由、平等和人性的解放。 《长生殿》:爱恨纠缠,千古传奇 洪昇的《长生殿》,是中国古代传奇剧的另一座高峰,它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却赋予了其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更为复杂的情感纠葛。该剧取材于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置于家国动荡的宏大叙事之中。 《长生殿》分为《乾元》和《坤宁》两部分。上半部分《乾元》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恩爱缠绵,从他们的初识、相爱,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溺,再到马嵬坡之变,悲剧的阴影逐渐笼罩。杨贵妃虽美若天仙,却也身不由己,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剧中的“惊变”一折,将马嵬坡的悲剧推向高潮,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场面悲怆动人。 下半部分《坤宁》则讲述了唐玄宗在失去杨贵妃后的痛苦与追忆。他终日沉浸在对往昔的思念中,无法自拔。为了能够与杨贵妃重聚,他踏上了寻找长生之路。最终,在七夕之夜,通过王母娘娘的帮助,他们得以在月宫重逢,续写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长生殿》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并非仅仅描绘了一段帝王将相的风流韵事,而是通过这段爱情,折射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命运。剧中的爱与恨,情与理,家与国,被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洪昇在塑造人物时,也赋予了他们更深刻的内心世界。唐玄宗的多情与薄情,杨贵妃的美丽与无奈,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该剧也对政治腐败、安史之乱的发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警示意义。其唱词典雅,曲调优美,人物塑造丰满,情节跌宕起伏,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爱情的凄美感完美融合,成为一部不朽的杰作。 《桃花扇》:家国兴衰,儿女情长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明末清初南京为背景,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与南明政权的兴衰紧密相连。该剧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为主线,通过一把“桃花扇”的信物,串联起一幅幅描绘国破家亡、风云变幻的历史图景。 故事围绕着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展开。侯方域才华横溢,却因政治上的失意而落魄。李香君出身青楼,却有着高洁的品格和爱国情怀。两人情投意合,约定白头。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路却充满坎坷。明朝末年,政治黑暗,党争激烈,阉党势力猖獗。侯方域卷入其中,险些丧命。李香君为了救侯方域,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权贵的追求,甚至以血和泪在扇面上绘出“桃花”,表达自己的气节。 “我宋风流,何止一朝。”“眼看明朝,化作南朝。”《桃花扇》最令人称道的是其“借扇叙事,借扇言情”的艺术手法。这把桃花扇,既是侯李二人爱情的见证,也是家国兴衰的象征。当李香君用自己的血绘出桃花时,这扇子就染上了不屈的抗争之血,也预示着明朝的覆灭。剧中的“鸡肋”一折,更是将侯方域在爱情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刻画得淋漓尽致。 《桃花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孔尚任通过侯李二人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揭示了明朝灭亡的历史原因,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李香君的坚贞、侯方域的矛盾,以及如苏崑生、田仰等配角的刻画,都栩栩如生。其语言风格典雅,叙事手法巧妙,将历史的厚重感与儿女的情感缠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部充满历史沧桑感和艺术魅力的杰作。 《西厢记》:打破樊笼,追求自由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它以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大胆地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权利,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故事发生在唐朝,书生张生进京赶考,寄宿于普救寺。在此期间,他偶遇了名门闺秀崔莺莺,并被其美貌所吸引。崔莺莺的母亲张太君,为了报答曾经救命之恩的普救寺长老,答应在寺中为老和尚举行水陆法会,并许诺将莺莺许配给第一个能在此战胜强盗的人。张生挺身而出,击退了强盗,然而张太君却反悔,拒绝将女儿许配给张生。 然而,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西厢记》中最具感染力之处在于,莺莺在张生的追求下,逐渐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她勇敢地向张生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并与他私定终身。而张生的“借书”计谋,莺莺的“赖婚”等情节,更是充满了智慧与反叛精神。特别是“拷红”一折,张生被揭穿与莺莺私通,张太君震怒,莺莺挺身而出,以自己的生命和爱情为代价,最终赢得了张太君的谅解,成全了这段姻缘。 《西厢记》的艺术价值极高。其语言生动活泼,充满诗情画意,唱词与念白结合得恰到好处。人物形象丰满,张生的多情与才华,莺莺的聪慧与勇敢,红娘的机灵与忠诚,都塑造得入木三分。该剧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更是对封建社会礼教的深刻批判,对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权利的有力呼唤。它打破了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展现了更为真实、更为积极的爱情观。这部剧以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由精神的赞美,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结语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瑰宝。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手法、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跨越时空,影响深远。阅读和赏析这四部经典,不仅能够让我们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更能够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感悟情感的真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它们是中国戏剧的巅峰,更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全本·无障碍阅读本)》这本书,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翻开了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琵琶记》的故事。高明笔下的赵五娘,一个坚韧、善良、忠贞的女性形象,在丈夫离家,公婆故去,自己饱受磨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坚守初心,最终得以团圆。她的故事充满了对封建社会下女性命运的刻画,但也展现了女性身上强大的生命力和道德力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赵五娘辛劳付出的描写,以及她面对困境时的隐忍与坚持,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母性光辉和女性的担当。这本书的排版非常舒适,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故事之中。接着我翻到了《窦娥冤》,关汉卿的这出戏,简直是那个时代对社会不公最响亮的呐喊。窦娥的冤屈,她那“欲将血泪どの云”的控诉,以及“六月飞霜”的惊天动地,都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能感受到窦娥作为一个弱女子,在绝望中的挣扎与呐喊,以及对正义的渴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是人性的写照,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评分

终于,我拥有了这本《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全本·无障碍阅读本)》。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感觉像是捧着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总是能激起我内心深处的浪漫情怀。他们的相遇、相知,以及冲破重重阻碍最终在一起的决心,都写得那样生动,那样令人心驰神往。王实甫笔下的情景,有“月下听琴”的诗意,也有“拷红”的紧张,还有“赖婚”的曲折,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张生的才情与多情,莺莺的聪慧与勇敢,都跃然纸上。而《牡丹亭》则让我领略了另一番风味。汤显祖用他如诗如画的笔触,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梦中人”的虚幻与现实的执着,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却又那么真实地触动人心。书中的“葬花”情节,以及那“游园”的场景,都充满了极致的美学享受,让人沉醉其中。这本书的“无障碍阅读”设计,让我不再为古文的晦涩而却步,可以更轻松地欣赏这些伟大的作品,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评分

终于得偿所愿,捧着这本《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全本·无障碍阅读本)》在手,感觉就像握住了几个世纪的精华。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熟悉的封面设计,古朴又不失雅致,仿佛一下子就将人拉回了那个风华绝代的年代。翻开扉页,作者的名字虽然不见,但每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历史感,无声地诉说着那些流传千古的传奇。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第一篇便是《牡丹亭》,杜丽娘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青春的悸动与对理想爱情的执着追求。虽然之前也零星读过一些片段,但这次却是第一次如此完整地感受到汤显祖笔下那梦幻般的昆曲世界。那“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婉转吟唱,至今仍在耳畔回响,仿佛看到了那在园林中翩翩起舞的身影,听到了那深情呼唤的爱恋。而《西厢记》的张生与崔莺莺,则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浪漫,他们冲破礼教的束缚,用智慧与真情谱写了一曲自由恋歌。张生那一腔热血,莺莺那份含蓄而坚定的爱,无不令人动容。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人性化,字迹清晰,行间距适中,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这种“无障碍阅读本”的理念,它让更多的人能够跨越时代的鸿沟,亲近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正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典戏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认为四大名剧是高高在上的艺术,遥不可及,但《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全本·无障碍阅读本)》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观念。我首先被《桃花扇》所吸引。侯方域与李香君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乱世之中显得尤为珍贵,而那一把“桃花扇”,更是承载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也见证了王朝的兴衰。孔尚任将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部剧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人性的光辉。每一次读到“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样的句子,都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世事的无常。而《长生殿》则将历史事件融入到爱情故事之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既浪漫又悲情,那“马嵬坡下”的生离死别,更是令人肝肠寸断。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无障碍阅读”,不仅保留了原作的精髓,还对一些不易理解的词语和典故进行了注释,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触古典戏剧的读者,也能轻松入门,领略其魅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与剧中的人物一同经历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着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全本·无障碍阅读本)》后,我立刻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翻开书,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屏障,与那些古老的剧本对话。我选择从《窦娥冤》开始,关汉卿笔下的窦娥,那个蒙受冤屈、发出“六月飞霜”的悲壮呐喊的女子,她的故事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以及一个弱女子面对强大压迫时的坚韧与无畏。每一次读到那段“飞霜”的描写,都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冰冷刺骨的寒意,以及窦娥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绝望和控诉。她的冤屈,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无数被压迫者的缩影。这本书在文字的处理上,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又通过一些注释和白话文的穿插,让原本晦涩的古文变得易于理解,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不再需要费力地查阅字典,而是可以更流畅地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之中,去体会角色的悲欢离合。当我读到《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贵妃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时,一种浓浓的悲剧美油然而生。这部作品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人物的细腻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段因爱而起的繁华与衰败,令人唏嘘不已。

评分

不太满意内容,注解特别的乱,有些看不懂,还不如没有

评分

书不错,很喜欢,快递也不错,满分

评分

一直想买齐中国四大名剧,刚好看到这本书,一本书收齐四部,超喜欢,先存着,慢慢看!

评分

无障碍,适合学生阅读。看起来挺不错。

评分

好好看看,好好欣赏

评分

书本包装很好,300减100很划算。

评分

不错,四大名剧,陶冶情操。

评分

挺好的,第二天就到了

评分

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