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作者钱歌川有丰富的翻译教学和亲手翻译经验,《翻译的基本知识》以短小的篇幅,凝聚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菁华,适合所有对翻译问题感兴趣的人阅读。
推荐二:本书前半部介绍了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和标准,后半部手把手地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以点带面,涵括了翻译领域的基本问题,引领读者轻松步入翻译的殿堂。
推荐三:钱歌川为海派散文名家,具有高超的字句锤炼功夫和卓然的语言感悟能力。本书虽为学术著作,却如英国散文一般耐读。
推荐四:书中的英译中举例皆选自莎士比亚、欧·亨利、海明威等名家名作,中译英则多出于《论语》、《左传》、李白、苏轼名篇佳句,读者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可随之提高文学修养。
《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讲解翻译的基本知识,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论述,又有具体细微的实践指导,篇幅短小,深入浅出。自20世纪70年代出版以来,在华语世界广为流传。
全书凡十八章,前半部纵论古今,介绍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标准,有如知识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读起来也会兴致盎然;后半部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俯拾引用当时欧美优秀作家文句及中国古典作品为例,由简及深,纠偏取正。附录部分列举大量误译实例进行评述改译,可供读者研习实战技巧。
读者可通由此书领略翻译的魅力,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增进翻译的能力。
钱歌川(1903—1990),原名慕祖,笔名歌川、味橄等。湖南湘潭人。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英语学者。1920年赴日留学。1930年进上海中华书局做编辑,曾参与创办《新中华》杂志,并担任《中华英语半月刊》主编,在此期间,将大量精力放在英语读物的翻译、编写、出版方面。1936年入英国伦敦大学研究英美语言文学。1939年回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东吴大学等处任教。曾与鲁迅、茅盾、田汉、郭沫若、郁达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参与文化运动。1947年春,前往台北创办台湾大学文学院并任院长。20世纪60年代赴新加坡,先后任义安学院、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1972年底,以70岁高龄退出讲台,后移居美国纽约。
钱歌川一生发表了大量散文与英语教学资料,包括《翻译的基本知识》《翻译的技巧》《英文疑难详解》《英文疑难详解续篇》《英文语法作文大全》《论翻译》《简易英文文法》《简易英文动词》《美国日用英语》《英语造句例解》等,影响深远。
重版补记
一 一个古老的问题
二 约定俗成万物名
三 岂有此理必有误
四 严复说的信达雅
五 佛经的翻译方式
六 批评的和实用的
七 直译和意译举例
八 译文第一要通达
九 首先要了解原文
(1)理解字句的含义
(2)字句以外的含义
(3)找出典故的来历
(4)分辨英美的作者
十 中英文中的虚字
十一 不能翻译的字句
十二 两国语义不尽同
十三 在动手翻译之先
十四 选用适当的字句
十五 英译中五种方法
(1)省译法
(2)增译法
(3)倒译法
(4)改译法
(5)简译法
十六 英文长句的译法
(1)在关系代名词处切断
(2)在关系副词处切断
(3)在副词处切断
(4)在动词处切断
(5)在名词处切断
十七 容易译错的字句
(1)英译中
(2)中译英
十八 二竖的故事试译
原文
语译
英译
附录 翻译实例评述
例一
例二
例三
例四
例五
例六
例七
出版后记
七 直译和意译举例七直译和意译举例
Grey are the clouds in the sky and faded are the leaves on the ground,
Bitter is the west wind as the wild geese fly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How is it that in the morning the white�瞗rosted trees are dyed as red as a wine flushed face?
It must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tears of those who are about to depart.
这是熊式一翻译的《西厢记》中的名句。原文是“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塞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尽是离人泪”。我现在把它当作实例提出,以便进行讨论“直译和意译”的问题。我认为熊君把“西风”译做west wind,似乎有点犯了直译的毛病,而使它和前面的形容词bitter,在英国人观念中发生矛盾。熊君此书在伦敦出版,可说是专翻给英国人看的。他应该注意到英国人心目中的west wind是怎么一回事。我不能代表英国人来表示他们的意见,只好请英国的桂冠诗人John Masefield(1878—1967)出面来说明:
It�餾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
I never hear the west wind but tears are in my eyes,
For it comes from the west lands, the old brown hills,
And April’s in the west wind, and daffodils.
(那是一种温暖的风,西风吹时,万鸟争鸣;
一听西风起,我眼眶中热泪盈盈,
因为它是来自西土,那褐色的故山边,
春天就在西风中到来,还有水仙。)
我们读了桂冠诗人的这首《西风歌》,便不难理解英国的west wind简直等于我们的“东风”,也就是温暖的春风一样,所以Milton说它“有芳香的翅膀”(And west winds with musky wing)。《西厢记》上说的“西风紧”,正和英国的east wind相似,英国人惯常用keen,biting,piercing一类的字眼,来形容他们的east wind,和我们说的“刺骨”差不多。英国小说家Dickens在他的名著《块肉余生述》中说: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瞡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在许多的冬日我都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之中!)我们对于冰雪和东风是联不起来的,正如英国人对于bitter和west wind不能发生联想一样。所以我们最好是意译,如果一定要保留原文,照字面直译的话,则须加注。例如译Dickens的上引文句时,就得说明英国的east wind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寒冷的风,和我国的西北风相似。如果是大胆一点的译者,是可以把它意译为“朔风”的,说“站在冰雪和朔风之中”,是不会出纰漏的。至于上说的“西风紧”,如译者不敢意译为Bitter is the east wind,至少也得在west wind下加注,说明这是说的大陆的西风,有如英国的east wind,好像英诗人Shelley到欧洲大陆的翡冷翠时所遇到的西风一样。英国的west wind是与春俱来的,而大陆的西风,如Shelley说的是呼吸着“秋的生命” (thou breath of Autumn�餾 being)的。
以上是关于气候与土宜的直译,对另外一个国度的读者有不同的含义。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普通文字的直译,给读者的印象又是怎样。英国作家Maugham在他的自传The Summing Up一书中说的His language will be Greek to them.一句话,如译为“他的语言对他们将是希腊话”,便是直译,中国读者是不能领悟的,甚至不能意会的。因为英文说的be Greek to one=be beyond one’s understanding意为“不懂”,在字面上决看不出来有这种意思。所以这句话必须意译为“他所说的这一套,他们是不会懂得的”,才能被读者接受。
再看Henry James在The Real Thing一篇中说:I had as I often had in those days, for the wish was father to the thought,an immediate vision of sitters如直译为“我有在那些日子里我常有的一样,因为愿望对于思想是父亲,一个立刻的坐者的幻象”,是没有一个读者能了解的,必须意译为“因为愿望是思想的根源,正如我在当时所常有的情形一样,现在一听说有客人来,心里马上就想到是找我画像的人来了”,才能表达原意。
中译英也是不宜直译的,如唐诗“早晚下三巴”句中的“早晚”二字, Fletcher译为early and late,而Lowell则译为from early morning until late in the evening,都因直译而未能表达原意,这个“早晚”是指“有一天” (some day)说的。又如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Fletcher译为:
The house dog’s sudden barking, which hears the wicket go,
Greets us at night returning through driving gale and snow.
译者照字面直译,故译成狗闻门响而吠,狗欢迎我们在风云中深夜归来。实际是说诗人闻柴门边狗叫,知道是夜里有人从风雪中归来了。
又Lowell与Ayscough合译的《松花笺》集中译李白“问余何事栖碧山”句作:
He asks why I perch in the green jade hills.
把“栖”字直译为perch是不适当的。
司空曙的“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是指他所送北归的人,在晓月时走过残垒,在繁星下投宿故关,可是Bynner却直译为晓月落残垒,繁星照故关了。这是因为译者未能把诗句中的主语找出的缘故。
……
对于我这种对语言学习有着天然敏感度的人来说,《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打开了我认识语言的全新维度。之前我一直认为,掌握两种语言就意味着可以从事翻译工作,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翻译的精髓远不止于此。作者非常注重培养译者的“语感”,以及对目标语言细微之处的把握。他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了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下,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式表达出来,所产生的效果会天差地别。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惊叹不已。而且,书中对于翻译中的“误译”和“漏译”的分析,也十分到位,它不是简单地指责,而是深入分析产生原因,并给出避免的策略。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译者,责任重大,每一次的翻译都是对原文的二次创作,都需要极度的审慎和严谨。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译者能够跳出自己的文化框架,站在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和表达。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接触《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之前,我对翻译工作一直存在着一些刻板印象,总觉得是机械的文字转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翻译是一门融合了语言学、文化学、文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艺术。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翻译的原则”和“翻译的伦理”。这部分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关于“忠实与通顺”之间的平衡,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书中探讨了译者如何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符合目标语习惯的表达,同时又要避免过度解读或歪曲原文的含义。这种“度”的把握,正是翻译者智慧和功力的体现。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法律和商业翻译的案例,让我了解到不同领域翻译的特殊要求,比如法律翻译的精确性,商业翻译的商务性和说服力。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严谨、负责任的翻译态度,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敬意。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翻译这件事情,与其说是语言的转换,不如说是文化的桥梁。而《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这本书,正是将这座桥梁搭建得坚实而美观。我个人对文学翻译情有独钟,所以书中关于文学翻译的篇幅,我读得格外仔细。作者没有回避文学翻译的挑战性,反而通过对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翻译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举例说明了如何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比喻、象征、韵律、节奏等元素,以及如何才能在翻译中保留原文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张力。这让我意识到,文学翻译远不是简单的词汇替换,更需要译者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书中还提到了“意译”和“直译”的争论,并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翻译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从“技术”层面走向了“艺术”层面。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喜爱的翻译作品,也让我对未来的文学翻译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跨文化交流一线工作的从业者,我不得不说,《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对我们这些“老兵”的一次梳理和提炼,同时也是对新入行者的一份宝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语境”和“文化差异”这两个核心问题上的深度。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翻译就是字面上的替换,但这本书让我再次认识到,脱离了语境和文化背景的翻译,往往会显得生硬甚至错误。书中列举了大量跨文化交际中的经典案例,比如一些在西方文化中习以为常的表达,在东方文化中可能带有冒犯性,反之亦然。作者巧妙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才能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贴合目标语的文化习惯,做到既忠实又自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处理方式,恰恰是优秀翻译作品的精髓所在。此外,书中对于翻译工具和新技术的介绍,也与时俱进,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纸笔时代,而是探讨了机器翻译、术语库等在现代翻译工作中的应用,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适应新技术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及时雨。它提醒我们,技术是辅助,但人的判断力和文化敏感度永远是翻译的核心。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翻译新手们的福音!我一直对翻译这个行业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门槛很高,不知从何下手。偶然间翻到这本《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简直像找到了一盏指路明灯。它并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翻译,翻译的种类,以及翻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子,比如将一句日常口语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可能遇到的细微差别,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翻译的复杂性和魅力所在。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翻译,比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都做了简要的介绍,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信达雅”的探讨,虽然之前也听过这个词,但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三个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去追求。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翻译家对话,他循循善诱,将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翻译的基本原理,更激发了我深入学习的兴趣,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更多关于翻译的奥秘了。
评分非常好用的参考书,非常好用的参考书!
评分书还没仔细看,应该不错吧
评分速度真快,好评!!!!
评分比较基础
评分很不错的书,应该是正版,纸质很好。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好好吸收它。
评分内容满分,纸质不好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好好看看!
评分.
评分很好,很实用,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