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58包郵) 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湖北新華書店

(滿58包郵) 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湖北新華書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兆騫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近代史
  • 民國史
  • 文化
  • 人物傳記
  • 湖北新華書店
  • 包郵
  • 清流
  • 中興時代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湖北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現代齣版社
ISBN:9787514350319
商品編碼:1168701211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7-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作者 汪兆騫
定價 45.00元 齣版社 現代齣版社
ISBN 9787514350319 齣版日期 2016-07-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隱匿山林還是齣世救亡?且看民國大師們的非常抉擇!

《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入選《作傢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虛構好書

葉辛、何建明、張抗抗、梁曉聲、李敬澤、葉廷芳、張頤武、王躍文、餘世存、孫鬱、解璽璋、嶽南、李建軍等名傢傾情推薦!

南方都市報、鳳凰周刊、央廣、人民網、新華網、北京晚報、騰訊、新浪等全國百餘傢媒體廣泛報道。

本書係民國清流大師們的集體傳記係列之三。

本書沿襲《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的風格,承接前兩部的曆史階段(1917年至1930年),講述民國二十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再次成為文化主戰場的北平呈現齣的中興景觀。期間,國共兩黨閤作破裂之後,政治鬥爭激烈而嚴酷,日寇逐步開展侵華活動。民族內憂外患的危急關頭,中國知識分子如何抉擇?

文化主將們嚴重分化後,紛紛從上海迴歸北平,新的知識分子成長起來,“天纔成群地來”,鬍適、周作人、老捨、廢名、章太炎、劉師培、劉半農、俞平伯、瀋從文、冰心、金嶽霖、蕭乾、張恨水、硃自清、錢穆、傅斯年、陳寅恪、梁實鞦等大師,或選擇振臂高呼,團結民眾,救亡圖存,或選擇滅跡山林,躲進小樓成一統,追求個人成就。民國學界一時雲蒸霞蔚,是為中興時代。

作者不囿於故有定論,依據翔實的史料,客觀地描寫民國大師們的崇高與卑微、飛揚與落寞,真實地還原他們獨特而復雜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作者簡介

汪兆騫

生於1941年,人民文學齣版社編審,原《當代》副主編兼《文學故事報》主編。中國作協會員。著有《往事流光》《春明門內客》《記憶飄逝》《紫塞煙雲》《張騫》等,新近齣版有《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文壇亦江湖:大師們的相重與相輕》,深受讀者好評。

   目錄

章  民國二十年(1931) / 001

“你總是這樣叫人牽掛”——鬍適重返北京大學 / 005

“隱逸態度為宜”——周作人躲進“苦雨齋” / 013

“北平是我的老傢”——老捨拓寬瞭小說題材的疆域 / 020

北京大學“三大魔”之一——廢名與《駱駝草》 / 031

嘲諷魯迅“為一世故老人”——以《狂飆》聞名的高長虹 / 039

第二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 / 045

“走到哪裏,哪裏就會響起叫罵聲”——錢玄同與章太炎、劉師培的交誼及晚節 / 049

“一條清溪,澄澈到底”——由叛徒到隱士的劉半農 / 059

“畢竟書成還是否,敢將此意問曹侯”——將《紅樓夢》研究當作終身事業的俞平伯 / 069

第三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 / 081

“真迷眾色看如霧”——瀋從文是一本內容復雜、分量沉重的大書 / 085

“我弦索上迸落著明珠”——冰心,從清麗溫婉的《繁星》《春水》到寓意深邃的“問題小說” / 098

人艷如花——纔女作傢林徽因及“太太的客廳” /106

中國哲學界人——金嶽霖及與林徽因的愛戀 / 115

“生氣勃勃,勇敢結實”——蕭乾的小說與報告文學 / 130

第四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 / 137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紅極一時的通俗小說傢張恨水 / 141

“半是儒傢半釋傢”——《五十自壽》與重訪日本“尋夢”的周作人 / 156

“爭自由的方法在於負責任的人說負責任的話”——國事日蹙,鬍適創辦《獨立評論》 / 169

第五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 / 179

一身重病,寜死不屈——詩人、散文傢硃自清與郭沫若 / 183

“我是在新詩之中,又在新詩之外”——聞一多探索新詩格律化中的是非 / 194

“一生為故國招魂”——錢穆把東方的智慧帶齣瞭樊籠,來充實自由世界 / 207

“黃門侍郎”投入鬍適門下——傅斯年給兒取名“仁軌”及與鬍適、魯迅的關係 / 221

“謬承遺命倍傷神”——文化傳統嗬護人陳寅恪 / 231

“錶現齣普遍的固定的人性”——有理論素養、富有個性的嚴肅批評傢梁實鞦 / 240

第六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 / 249

“為國傢做一個諍臣”——鬍適抵禦日本、保衛國傢的思路 / 253

把魯迅當作“人”,不是當作“神”——周作人在“苦雨齋”並不“專談風月”,對乃兄認識透徹 / 264

“硜硜自守之節,老而彌篤”——集狀元、共産黨員於一身的教授吳承仕 / 281

尾聲 / 290

   編輯推薦

1.“民國清流”係列是民國大師們集體演繹的史詩級傳記。《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係作者汪兆騫繼《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之後又一力作。

2.作者汪兆騫是文學界、齣版界的老前輩,“朋友圈”俱為文學名傢和文化精英,輻射瞭中國的當代文壇。汪老先生經手孵化的名作,大多讓人如雷貫耳;汪兆騫做過嫁衣的作傢尤其是文學大傢,幾乎占據中國當代文壇的半壁江山。更可敬的是,汪兆騫是一位秉持道義與良知的知識分子型作傢。由汪兆騫以客觀公正的史傢視角講述的民國時代的文壇,在剖析人物的性格與人格方麵,自然是遊刃有餘,功力深厚。

3. 《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中的時間節點為民國二十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次國共兩黨閤作破裂之後,政治鬥爭更加激烈,而日本在一步一步地展開侵華活動。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中國的知識分子會做齣怎樣的抉擇?是明哲保身,隻關注個人生存,還是舉起民族大義的大旗,振臂高呼,引導全國人民爭民主爭自由?在作者的筆下,他們紛紛登場:鬍適、周作人、老捨、廢名、章太炎、劉師培、劉半農、俞平伯、瀋從文、冰心、林徽因、金嶽霖、蕭乾、張恨水、硃自清、聞一多、錢穆、傅斯年、陳寅恪、梁實鞦、吳承仕……

4.《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中,作者憑藉翔實的史實與依據,實事求是地撰寫曆史,披露真相,還原曆史,以清麗優美的文筆進行客觀公正的講述與剖析,刻畫民國大文人大知識分子在大環境中呈現齣來的多種文化品格,彰顯人性的光輝與卑微。

   文摘

   序言

民國往事:風雲際會間的思想碰撞與文化革新 本書並非講述特定時期特定人物的傳記或史學著作,而是聚焦於一個宏大而又引人入勝的時代側麵——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圖景與文化建構。我們將深入探索在劇烈社會變革的洪流中,一股股潛流如何匯聚,最終形成推動中國現代性轉型的強大精神動力。 這不是一部麵麵俱到的通史,而是選取瞭若乾關鍵的文化議題和思想陣地,力求還原彼時知識分子在理想與現實、傳統與現代之間艱難抉擇的心路曆程。 --- 第一部:舊邦新貌下的學術重建與知識精英的身份焦慮 民國初建,帝製煙消雲散,但新的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知識分子麵臨的首要睏境,是如何在思想上為這個新生的共和提供精神支撐。 一、 留學潮的洗禮與“拿來主義”的辯證 本書將細緻梳理二十世紀初,大量中國青年湧嚮東洋、歐美接受新式教育的盛況。重點分析他們如何消化、吸收迥異的西方思潮,特彆是自由主義、科學實證主義、激進的社會理論等。這種“拿來”並非簡單的復製,而是一場深刻的本土化改造。我們考察瞭早期留學生群體內部關於“激進改革”與“漸進改良”的路綫之爭,以及他們迴國後,如何試圖將這些舶來的理論框架應用於改造陳舊的社會結構和教育體係。這其中蘊含的,是對中國未來走嚮的深刻憂慮與不倦探索。 二、 大學精神的奠基與象牙塔的獨立性 民國時期,一係列現代大學的建立被視為民族復興的希望所在。本書將聚焦於這些學府在創立之初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例如蔡元培倡導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我們探討瞭在軍閥混戰和政治動蕩的大背景下,知識分子如何努力維持學術研究的獨立性與純粹性。大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成為瞭新文化思想的發源地、社會批判的策源地,以及知識分子群體自我認同的最後堡壘。這種對“大學精神”的堅守,成為那個時代最寶貴的精神遺産之一。 三、 古典學問的“存亡之辯” 麵對西學東漸的巨大衝擊,傳統國學麵臨空前的危機。是徹底拋棄,還是在批判中繼承?本書將側重分析國學大師們在這一時期的學術轉嚮。他們如何運用現代學科研究方法,重新審視諸子百傢、經史子集,試圖在古老的典籍中挖掘齣能夠迴應現代挑戰的思想資源。這不僅僅是學術流派之爭,更是關於民族文化身份認同的核心議題。我們看到,一些學者力求在傳統哲學中找到與西方人本主義相契閤的元素,而另一些人則主張對傳統進行徹底的“清理”,以迎接現代文明的全麵洗禮。 --- 第二部:文化陣地的爭奪與社會責任的承擔 隨著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知識分子的活動空間從書齋走入瞭街頭與報刊,承擔起瞭更直接的社會批判與引導責任。 一、 啓濛的烽火:新文學運動的麯摺道路 新文學的興起,不僅是一場語言和文體的革命,更是一次對國民心智進行現代啓濛的巨大嘗試。本書將分析白話文運動如何從語言學層麵嚮政治層麵滲透。我們重點關注不同文學流派,如早期受浪漫主義影響的作傢,到後來緻力於“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探索者,他們筆下的人物形象、敘事手法,都深刻反映瞭他們對國民性弱點的批判與對未來社會的憧憬。這種探索常常伴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自我懷疑,因為他們發現,思想的啓濛遠比文字的革新要艱難得多。 二、 政治光譜的拉鋸戰:知識分子的立場選擇 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從未能完全置身於政治之外。隨著革命、分裂與抗爭的交織,不同群體內部齣現瞭明顯的分化。本書將探討知識分子如何在中庸之道、改良主義、激進革命之間進行艱難抉擇。他們的立場選擇,往往與他們對社會問題的診斷結果直接相關。無論是支持某一方政治勢力,還是堅守批判的獨立立場,都付齣瞭巨大的心力與代價。這種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搖擺與掙紮,構成瞭那個時代知識圖景中最具張力的一麵。 三、 跨界與融閤:學科邊界的消融 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學科之間的壁壘被有意或無意地打破。哲學傢開始研究社會學,文學傢熱衷於政治評論,曆史學傢則緻力於考古學的發掘與整理。本書將描述這種跨界現象,它反映瞭當時知識界對“整體性解決中國問題”的渴望。這種融閤的嘗試,雖然有時顯得蕪雜,卻孕育瞭許多富有洞察力的原創性思想,它們試圖搭建起連接中國傳統與世界前沿的橋梁。 --- 第三部:在動蕩中堅守的精神坐標 麵對內憂外患的加劇,知識分子群體內部也展現齣驚人的韌性和對價值的堅守。 一、 鄉土關懷與平民教育的實踐 不是所有人都聚焦於都市的文化爭鳴。本書將描繪那些將目光投嚮廣袤鄉村的知識群體。他們深知,沒有底層民眾的覺醒,現代國傢的建設無從談起。從鄉村建設運動到平民教育的實踐,這些行動者們試圖用最樸素、最直接的方式,將科學、民主的理念播撒到社會的最基層。他們的工作是緩慢的、往往被主流話語所忽視的,但卻是構建穩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石。 二、 個人精神的抵抗與內嚮性探索 在外部環境日益惡劣、宏大敘事逐漸破滅的背景下,一些知識分子轉嚮瞭對個體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他們不再相信宏大的社會工程能夠一蹴而就,轉而探討人性的復雜、存在的意義,以及如何在碎片化的世界中重建個人的道德秩序。這種嚮內求索的努力,雖然在當時可能被視為“消極”,卻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個體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思考遺産。 結語:未竟的探索 本書試圖描繪的,是一個充滿活力、焦慮、創造力與犧牲的知識群體群像。他們共同搭建瞭一個思想的舞颱,在時代劇變中,試圖為古老的文明尋找到新的齣路。他們的探索並未完全終結,許多未竟的思考與爭論,至今仍迴響在我們對現代中國精神的理解之中。閱讀這段曆史,如同走入一個充滿辯論聲與墨香的巨大工坊,感受著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為民族未來所付齣的心力與光芒。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我最近正沉迷於一個關於近代中國教育史的課題研究,工作中接觸瞭大量關於民國時期教育改革和學術發展的文獻資料。很多時候,都會感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不易,他們在艱難的環境下,依舊執著於學術研究和思想啓濛,為中華民族的未來播撒火種。這次偶然看到這本《民國清流3》,書名就深深吸引瞭我。“大師們的中興時代”,光是這幾個字,就足以讓人聯想到那些熠熠生輝的名字,以及他們所代錶的那個短暫卻光輝的時期。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這些大師們在各自領域內的具體成就,不僅僅是浮光掠影地提及,而是能夠剖析他們的學術思想、研究方法,甚至是一些不為人知的治學心得。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展現齣他們作為“清流”的品格,那種不畏權勢、堅持真理的精神,以及他們在個人生活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如果書中還能穿插一些當時的曆史背景和社會氛圍的描寫,那就更好瞭,這樣能幫助我們更立體地理解這些大師們的精神世界和時代意義。湖北新華書店的齣版,讓我覺得這可能是一本有深度、有分量的作品,希望能滿足我對那個時代深入瞭解的渴求。

評分

這次的購書體驗,讓我對湖北新華書店有瞭更深的認識。作為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民國時期社會文化和思想變革的書籍。看到《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這本書,我的興趣立刻就被勾起來瞭。民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動蕩與變革的特殊時期,湧現齣無數令人敬仰的大師級人物。而“清流”這個詞,更是承載著一種理想主義和精神堅守的意味。我非常好奇,在那個時代,究竟有哪些人能夠被稱為“清流”?他們是如何在學術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時,又保持著獨立的人格和超然的精神?這本書如果能夠深入挖掘這些人物不為人知的經曆、思想碰撞,以及他們在時代浪潮中的抉擇與堅持,那將是對我的一次極大的知識補充和精神洗禮。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骨,感受到他們身上散發齣的智慧與勇氣,從而對那個復雜的時代有更全麵的理解。

評分

這次京東購書的體驗真是讓人驚喜連連!一直以來,我對民國時期的曆史人物和文化思潮都充滿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在動蕩年代中依然堅持學術獨立、人格高潔的“清流”人物,他們的精神力量總能給我帶來深刻的啓迪。這次收到的這本《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雖然還未開始細讀,但從封麵設計、紙張質感乃至印刷的清晰度,都透露齣一種嚴謹而又不失雅緻的風格,讓人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封麵上幾位大師的剪影,既帶著曆史的厚重感,又隱含著生動的神采,仿佛穿越時空與我對話。拆開包裝的那一刻,那股淡淡的油墨香混閤著紙張的清香,更是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渴望。我尤其欣賞這種“包郵”的購書方式,既實惠又便捷,讓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擁有心儀的書籍,無需為運費而猶豫,這無疑是對我們這些熱愛閱讀的群體的一種關懷。湖北新華書店的齣品,也讓我對其內容質量有瞭初步的信心,畢竟這個老牌書店在齣版界有著良好的口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骨與智慧,去探尋他們如何在亂世中堅守理想,又如何為後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評分

購買這本書,其實是源於一次偶然的“書荒”。平時我比較喜歡閱讀曆史類的書籍,尤其是那些能夠觸及人物內心世界、展現時代風貌的作品。最近手頭上幾本讀完的,一時之間找不到新的替代,正巧瀏覽到這個《民國清流3》,被它的名字和“大師們的中興時代”這個副標題吸引住瞭。總覺得民國時期是一個充滿瞭傳奇色彩的時代,有那麼多纔華橫溢、風骨卓絕的人物,他們身上承載著那個時代的希望和睏境。我特彆好奇,在那個變革的年代,究竟有哪些“大師”能夠被冠以“清流”之名?他們是如何在那個復雜且充滿挑戰的環境中,保持學術的獨立和人格的尊嚴的?這本書如果能講述他們不為人知的奮鬥曆程、思想碰撞,甚至是一些與時代洪流搏鬥的細節,那會是非常吸引人的。而且,我一直認為,瞭解曆史人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走進他們的思想,感受他們的精神。所以,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觸動心靈、引發思考的文字,能夠讓我對那個時代和那個時代的大師們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網購經曆。收到《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這本書,從外包裝的完好無損,到書本本身的品質,都讓我感到滿意。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群體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同時又保持著獨立思考和高尚品格的人物。這本書的書名“民國清流”就抓住瞭我的關注點,它暗示著將要講述的不僅僅是學術成就,更是人格魅力和時代精神的體現。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這些“大師們”在中興時代所扮演的角色,他們是如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推動思想文化的進步,又是如何應對各種挑戰和誘惑,堅守自己的人生信條的。我想瞭解他們是如何從那個大時代的風雨中,走齣一條屬於自己的學術和人生道路的。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鮮活的史料,或者通過對他們言行舉止的細緻描摹,展現齣那個時代特有的文化氛圍和人文精神,那將是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