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湖北新华书店

(满58包邮) 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兆骞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近代史
  • 民国史
  • 文化
  • 人物传记
  • 湖北新华书店
  • 包邮
  • 清流
  • 中兴时代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50319
商品编码:1168701211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作者 汪兆骞
定价 45.00元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 9787514350319 出版日期 2016-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隐匿山林还是出世救亡?且看民国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入选《作家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

叶辛、何建明、张抗抗、梁晓声、李敬泽、叶廷芳、张颐武、王跃文、余世存、孙郁、解玺璋、岳南、李建军等名家倾情推荐!

南方都市报、凤凰周刊、央广、人民网、新华网、北京晚报、腾讯、新浪等全国百余家媒体广泛报道。

本书系民国清流大师们的集体传记系列之三。

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两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0年),讲述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再次成为文化主战场的北平呈现出的中兴景观。期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之后,政治斗争激烈而严酷,日寇逐步开展侵华活动。民族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中国知识分子如何抉择?

文化主将们严重分化后,纷纷从上海回归北平,新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天才成群地来”,胡适、周作人、老舍、废名、章太炎、刘师培、刘半农、俞平伯、沈从文、冰心、金岳霖、萧乾、张恨水、朱自清、钱穆、傅斯年、陈寅恪、梁实秋等大师,或选择振臂高呼,团结民众,救亡图存,或选择灭迹山林,躲进小楼成一统,追求个人成就。民国学界一时云蒸霞蔚,是为中兴时代。

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民国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他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作者简介

汪兆骞

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著有《往事流光》《春明门内客》《记忆飘逝》《紫塞烟云》《张骞》等,新近出版有《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深受读者好评。

   目录

章  民国二十年(1931) / 001

“你总是这样叫人牵挂”——胡适重返北京大学 / 005

“隐逸态度为宜”——周作人躲进“苦雨斋” / 013

“北平是我的老家”——老舍拓宽了小说题材的疆域 / 020

北京大学“三大魔”之一——废名与《骆驼草》 / 031

嘲讽鲁迅“为一世故老人”——以《狂飙》闻名的高长虹 / 039

第二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 / 045

“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叫骂声”——钱玄同与章太炎、刘师培的交谊及晚节 / 049

“一条清溪,澄澈到底”——由叛徒到隐士的刘半农 / 059

“毕竟书成还是否,敢将此意问曹侯”——将《红楼梦》研究当作终身事业的俞平伯 / 069

第三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 / 081

“真迷众色看如雾”——沈从文是一本内容复杂、分量沉重的大书 / 085

“我弦索上迸落着明珠”——冰心,从清丽温婉的《繁星》《春水》到寓意深邃的“问题小说” / 098

人艳如花——才女作家林徽因及“太太的客厅” /106

中国哲学界人——金岳霖及与林徽因的爱恋 / 115

“生气勃勃,勇敢结实”——萧乾的小说与报告文学 / 130

第四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 / 137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红极一时的通俗小说家张恨水 / 141

“半是儒家半释家”——《五十自寿》与重访日本“寻梦”的周作人 / 156

“争自由的方法在于负责任的人说负责任的话”——国事日蹙,胡适创办《独立评论》 / 169

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 / 179

一身重病,宁死不屈——诗人、散文家朱自清与郭沫若 / 183

“我是在新诗之中,又在新诗之外”——闻一多探索新诗格律化中的是非 / 194

“一生为故国招魂”——钱穆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 / 207

“黄门侍郎”投入胡适门下——傅斯年给儿取名“仁轨”及与胡适、鲁迅的关系 / 221

“谬承遗命倍伤神”——文化传统呵护人陈寅恪 / 231

“表现出普遍的固定的人性”——有理论素养、富有个性的严肃批评家梁实秋 / 240

第六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 / 249

“为国家做一个诤臣”——胡适抵御日本、保卫国家的思路 / 253

把鲁迅当作“人”,不是当作“神”——周作人在“苦雨斋”并不“专谈风月”,对乃兄认识透彻 / 264

“硁硁自守之节,老而弥笃”——集状元、共产党员于一身的教授吴承仕 / 281

尾声 / 290

   编辑推荐

1.“民国清流”系列是民国大师们集体演绎的史诗级传记。《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系作者汪兆骞继《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之后又一力作。

2.作者汪兆骞是文学界、出版界的老前辈,“朋友圈”俱为文学名家和文化精英,辐射了中国的当代文坛。汪老先生经手孵化的名作,大多让人如雷贯耳;汪兆骞做过嫁衣的作家尤其是文学大家,几乎占据中国当代文坛的半壁江山。更可敬的是,汪兆骞是一位秉持道义与良知的知识分子型作家。由汪兆骞以客观公正的史家视角讲述的民国时代的文坛,在剖析人物的性格与人格方面,自然是游刃有余,功力深厚。

3. 《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中的时间节点为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次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之后,政治斗争更加激烈,而日本在一步一步地展开侵华活动。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是明哲保身,只关注个人生存,还是举起民族大义的大旗,振臂高呼,引导全国人民争民主争自由?在作者的笔下,他们纷纷登场:胡适、周作人、老舍、废名、章太炎、刘师培、刘半农、俞平伯、沈从文、冰心、林徽因、金岳霖、萧乾、张恨水、朱自清、闻一多、钱穆、傅斯年、陈寅恪、梁实秋、吴承仕……

4.《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中,作者凭借翔实的史实与依据,实事求是地撰写历史,披露真相,还原历史,以清丽优美的文笔进行客观公正的讲述与剖析,刻画民国大文人大知识分子在大环境中呈现出来的多种文化品格,彰显人性的光辉与卑微。

   文摘

   序言

民国往事:风云际会间的思想碰撞与文化革新 本书并非讲述特定时期特定人物的传记或史学著作,而是聚焦于一个宏大而又引人入胜的时代侧面——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图景与文化建构。我们将深入探索在剧烈社会变革的洪流中,一股股潜流如何汇聚,最终形成推动中国现代性转型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不是一部面面俱到的通史,而是选取了若干关键的文化议题和思想阵地,力求还原彼时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艰难抉择的心路历程。 --- 第一部:旧邦新貌下的学术重建与知识精英的身份焦虑 民国初建,帝制烟消云散,但新的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知识分子面临的首要困境,是如何在思想上为这个新生的共和提供精神支撑。 一、 留学潮的洗礼与“拿来主义”的辩证 本书将细致梳理二十世纪初,大量中国青年涌向东洋、欧美接受新式教育的盛况。重点分析他们如何消化、吸收迥异的西方思潮,特别是自由主义、科学实证主义、激进的社会理论等。这种“拿来”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一场深刻的本土化改造。我们考察了早期留学生群体内部关于“激进改革”与“渐进改良”的路线之争,以及他们回国后,如何试图将这些舶来的理论框架应用于改造陈旧的社会结构和教育体系。这其中蕴含的,是对中国未来走向的深刻忧虑与不倦探索。 二、 大学精神的奠基与象牙塔的独立性 民国时期,一系列现代大学的建立被视为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本书将聚焦于这些学府在创立之初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例如蔡元培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我们探讨了在军阀混战和政治动荡的大背景下,知识分子如何努力维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纯粹性。大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成为了新文化思想的发源地、社会批判的策源地,以及知识分子群体自我认同的最后堡垒。这种对“大学精神”的坚守,成为那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 三、 古典学问的“存亡之辩” 面对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传统国学面临空前的危机。是彻底抛弃,还是在批判中继承?本书将侧重分析国学大师们在这一时期的学术转向。他们如何运用现代学科研究方法,重新审视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试图在古老的典籍中挖掘出能够回应现代挑战的思想资源。这不仅仅是学术流派之争,更是关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核心议题。我们看到,一些学者力求在传统哲学中找到与西方人本主义相契合的元素,而另一些人则主张对传统进行彻底的“清理”,以迎接现代文明的全面洗礼。 --- 第二部:文化阵地的争夺与社会责任的承担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知识分子的活动空间从书斋走入了街头与报刊,承担起了更直接的社会批判与引导责任。 一、 启蒙的烽火:新文学运动的曲折道路 新文学的兴起,不仅是一场语言和文体的革命,更是一次对国民心智进行现代启蒙的巨大尝试。本书将分析白话文运动如何从语言学层面向政治层面渗透。我们重点关注不同文学流派,如早期受浪漫主义影响的作家,到后来致力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探索者,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叙事手法,都深刻反映了他们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与对未来社会的憧憬。这种探索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自我怀疑,因为他们发现,思想的启蒙远比文字的革新要艰难得多。 二、 政治光谱的拉锯战:知识分子的立场选择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从未能完全置身于政治之外。随着革命、分裂与抗争的交织,不同群体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本书将探讨知识分子如何在中庸之道、改良主义、激进革命之间进行艰难抉择。他们的立场选择,往往与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诊断结果直接相关。无论是支持某一方政治势力,还是坚守批判的独立立场,都付出了巨大的心力与代价。这种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摇摆与挣扎,构成了那个时代知识图景中最具张力的一面。 三、 跨界与融合:学科边界的消融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学科之间的壁垒被有意或无意地打破。哲学家开始研究社会学,文学家热衷于政治评论,历史学家则致力于考古学的发掘与整理。本书将描述这种跨界现象,它反映了当时知识界对“整体性解决中国问题”的渴望。这种融合的尝试,虽然有时显得芜杂,却孕育了许多富有洞察力的原创性思想,它们试图搭建起连接中国传统与世界前沿的桥梁。 --- 第三部:在动荡中坚守的精神坐标 面对内忧外患的加剧,知识分子群体内部也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对价值的坚守。 一、 乡土关怀与平民教育的实践 不是所有人都聚焦于都市的文化争鸣。本书将描绘那些将目光投向广袤乡村的知识群体。他们深知,没有底层民众的觉醒,现代国家的建设无从谈起。从乡村建设运动到平民教育的实践,这些行动者们试图用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将科学、民主的理念播撒到社会的最基层。他们的工作是缓慢的、往往被主流话语所忽视的,但却是构建稳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 二、 个人精神的抵抗与内向性探索 在外部环境日益恶劣、宏大叙事逐渐破灭的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转向了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他们不再相信宏大的社会工程能够一蹴而就,转而探讨人性的复杂、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碎片化的世界中重建个人的道德秩序。这种向内求索的努力,虽然在当时可能被视为“消极”,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个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考遗产。 结语:未竟的探索 本书试图描绘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焦虑、创造力与牺牲的知识群体群像。他们共同搭建了一个思想的舞台,在时代剧变中,试图为古老的文明寻找到新的出路。他们的探索并未完全终结,许多未竟的思考与争论,至今仍回响在我们对现代中国精神的理解之中。阅读这段历史,如同走入一个充满辩论声与墨香的巨大工坊,感受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为民族未来所付出的心力与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网购经历。收到《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这本书,从外包装的完好无损,到书本本身的品质,都让我感到满意。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同时又保持着独立思考和高尚品格的人物。这本书的书名“民国清流”就抓住了我的关注点,它暗示着将要讲述的不仅仅是学术成就,更是人格魅力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大师们”在中兴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他们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推动思想文化的进步,又是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和诱惑,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的。我想了解他们是如何从那个大时代的风雨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学术和人生道路的。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鲜活的史料,或者通过对他们言行举止的细致描摹,展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那将是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次京东购书的体验真是让人惊喜连连!一直以来,我对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文化思潮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动荡年代中依然坚持学术独立、人格高洁的“清流”人物,他们的精神力量总能给我带来深刻的启迪。这次收到的这本《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虽然还未开始细读,但从封面设计、纸张质感乃至印刷的清晰度,都透露出一种严谨而又不失雅致的风格,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封面上几位大师的剪影,既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又隐含着生动的神采,仿佛穿越时空与我对话。拆开包装的那一刻,那股淡淡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的清香,更是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我尤其欣赏这种“包邮”的购书方式,既实惠又便捷,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拥有心仪的书籍,无需为运费而犹豫,这无疑是对我们这些热爱阅读的群体的一种关怀。湖北新华书店的出品,也让我对其内容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毕竟这个老牌书店在出版界有着良好的口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智慧,去探寻他们如何在乱世中坚守理想,又如何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购买这本书,其实是源于一次偶然的“书荒”。平时我比较喜欢阅读历史类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及人物内心世界、展现时代风貌的作品。最近手头上几本读完的,一时之间找不到新的替代,正巧浏览到这个《民国清流3》,被它的名字和“大师们的中兴时代”这个副标题吸引住了。总觉得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时代,有那么多才华横溢、风骨卓绝的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希望和困境。我特别好奇,在那个变革的年代,究竟有哪些“大师”能够被冠以“清流”之名?他们是如何在那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保持学术的独立和人格的尊严的?这本书如果能讲述他们不为人知的奋斗历程、思想碰撞,甚至是一些与时代洪流搏斗的细节,那会是非常吸引人的。而且,我一直认为,了解历史人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精神。所以,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文字,能够让我对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大师们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老实说,我最近正沉迷于一个关于近代中国教育史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接触了大量关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和学术发展的文献资料。很多时候,都会感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不易,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依旧执着于学术研究和思想启蒙,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播撒火种。这次偶然看到这本《民国清流3》,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大师们的中兴时代”,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让人联想到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那个短暂却光辉的时期。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这些大师们在各自领域内的具体成就,不仅仅是浮光掠影地提及,而是能够剖析他们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治学心得。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展现出他们作为“清流”的品格,那种不畏权势、坚持真理的精神,以及他们在个人生活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如果书中还能穿插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的描写,那就更好了,这样能帮助我们更立体地理解这些大师们的精神世界和时代意义。湖北新华书店的出版,让我觉得这可能是一本有深度、有分量的作品,希望能满足我对那个时代深入了解的渴求。

评分

这次的购书体验,让我对湖北新华书店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和思想变革的书籍。看到《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这本书,我的兴趣立刻就被勾起来了。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特殊时期,涌现出无数令人敬仰的大师级人物。而“清流”这个词,更是承载着一种理想主义和精神坚守的意味。我非常好奇,在那个时代,究竟有哪些人能够被称为“清流”?他们是如何在学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又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超然的精神?这本书如果能够深入挖掘这些人物不为人知的经历、思想碰撞,以及他们在时代浪潮中的抉择与坚持,那将是对我的一次极大的知识补充和精神洗礼。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智慧与勇气,从而对那个复杂的时代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