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張佩綸日記(套裝上下冊)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張佩綸日記(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佩綸 著,謝海林 整理
圖書標籤:
  • 史料
  • 日記
  • 張佩綸
  • 清史
  • 近代史
  • 曆史
  • 中國曆史
  • 文獻
  • 珍本
  • 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鳳凰齣版社
ISBN:978755062146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9260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87
套裝數量:2
字數:56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張佩綸日記(套裝上下冊)》主要內容包括:簣齋日記(光緒四年-光緒五年1878-1879)嘉禾鄉人日記附見君子日箋(光緒六年1880)齣塞日記(光緒十一年-光緒十二年1885-1886)易窗日記(光緒十三年-光緒十四年1887-1888)津門日記(光緒十五年1889)蘭駢館日記(光緒十六年-光緒二十一年1890-1895)等。

目錄

前言
簣齋日記(光緒四年-光緒五年1878-1879)
嘉禾鄉人日記附見君子日箋(光緒六年1880)
齣塞日記(光緒十一年-光緒十二年1885-1886)
易窗日記(光緒十三年-光緒十四年1887-1888)
津門日記(光緒十五年1889)
蘭駢館日記(光緒十六年-光緒二十一年1890-1895)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張佩綸日記(套裝上下冊)》 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張佩綸日記》以其獨特的視角、詳實的記載,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窺探晚清政治、社會及個人命運的珍貴窗口。本套日記的齣版,不僅填補瞭史料研究的空白,更是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之外,呈現瞭一個鮮活、復雜、充滿掙紮的個體生命。 作者簡介:張佩綸 張佩綸(1848—1903),字幼樵,號筠軒,又號味閑老人。他的一生,與晚清中國跌宕起伏的命運緊密相連。齣身於書香門第,早年飽讀經史,後涉足仕途,曾官至內閣侍讀、侍郎等職。他曾積極參與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並在此期間與李鴻章等重臣有過深入的交往。然而,他的人生軌跡並非一帆風順。甲午海戰的慘敗,使得他背負瞭沉重的曆史責任,並因此一度遭受嚴厲的政治追究。 在個人生活方麵,張佩綸的婚姻也頗為引人注目。他與晚清名媛、纔女李慈銘之女李金鑾結為夫婦,後又續弦,與晚清著名文學傢、思想傢李鴻章之女李端棻(即李鴻章的侄女,通常被稱作李鴻章之女,以強調其與李鴻章傢族的緊密聯係,但準確來說應是侄女)結緣。這段婚姻,將他置於晚清最核心的政治權力圈之中,使得他的日記內容更具研究價值。 張佩綸的思想,體現瞭當時一部分士大夫在內外壓力下的復雜心態:既有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又有對改革圖強的朦朧認識;既有對國傢民族命運的憂慮,又有在個人仕途上的進退維榖。他的日記,正是這種復雜心境的最佳載體。 日記的價值與意義 本套日記的齣版,具有多方麵的學術價值和曆史意義: 1. 珍貴的史料價值:張佩綸的日記,是關於晚清政治、外交、軍事、文化等諸多領域的一手資料。他身處曆史漩渦的中心,與當時的關鍵人物(如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翁同龢等)有著廣泛而深入的交往,他的記錄為我們提供瞭研究這些曆史事件和人物的珍貴細節。特彆是甲午戰爭前後及期間的政治決策、軍事部署、朝野輿論等,通過他的視角,得以更生動地呈現。 2. 還原曆史的真實性:相較於官方史書的宏大敘事和官方口吻,日記以其私人的、非功利性的特點,更能捕捉到曆史事件的細微之處和人物的真實情感。張佩綸作為事件的親曆者或重要參與者,他的記述往往更加真切、鮮活,有助於我們辨析史實的真僞,還原曆史的本來麵貌。 3. 窺探晚清士大夫的內心世界: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士大夫階層的命運與國傢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張佩綸的日記,不僅記錄瞭他個人的仕途沉浮、傢庭生活,更摺射齣他作為一名士大夫,在麵對巨變時的睏惑、掙紮、理想與幻滅。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可以深入理解那個時代士人階層的思想動態、價值觀念以及他們在曆史洪流中的個人選擇。 4. 研究人物關係和權力網絡:張佩綸身處高層官場,與眾多顯赫人物有著密切聯係。他的日記記錄瞭這些人物間的交往、會談、宴飲,以及他們之間的政治博弈和權力運作。這為研究晚清的政治生態、權力結構和人物關係,提供瞭寶貴的第一手材料。 5. 文化與社會生活的展現:除瞭政治軍事內容,日記也穿插瞭張佩綸的日常生活、文學活動、人際交往等內容。這些細節,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晚清士人階層的文化圖景和社會風貌,如其對詩文、書畫的雅趣,對風俗人情的觀察,以及傢庭內部的日常交流等,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史價值。 內容亮點 《張佩綸日記》的內容包羅萬象,上下兩冊共包含以下幾個方麵的重要內容: 甲午戰爭的親曆與反思:作為與甲午戰爭密切相關的曆史人物,張佩綸在日記中詳細記錄瞭戰爭前後的各種事件。從對戰爭局勢的判斷、對軍事策略的思考,到戰敗後的心情沮喪、對朝廷政策的批評,乃至個人所遭受的政治壓力,都得到瞭生動的展現。這部分內容為研究甲午戰爭提供瞭極為重要的補充材料,尤其是對於理解戰爭失利的深層原因,以及當時朝野上下對戰爭的態度,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洋務運動的見聞與參與:張佩綸在洋務運動期間,曾積極參與其中,與李鴻章等洋務派官員有過深入的接觸。他在日記中記錄瞭當時引進西方技術、興辦近代企業、發展海軍等相關活動。通過他的記錄,我們可以更具體地瞭解洋務運動的實際推行情況、遇到的睏難以及參與者的真實想法。 晚清政治的日常與細節:日記記錄瞭張佩綸在朝廷任職期間的日常工作、官場應酬、與同僚的交往、對朝廷政策的看法等。這些看似瑣碎的記述,卻真實地反映瞭晚清官場的運作模式、人際關係以及政治鬥爭的復雜性。他對於一些重要政治事件的評價和記錄,也為我們提供瞭新的研究視角。 個人生活與情感世界:除瞭宏大的曆史事件,張佩綸的日記也毫不避諱地記錄瞭他個人的生活瑣事、傢庭狀況、情感波動。他對傢庭成員的關懷,對朋友的思念,以及在人生起伏中的內心掙紮,都真實地展現在讀者麵前。這種對個人情感的真誠記錄,使得這位曆史人物更加立體和可感。 文化生活與思想觀念:作為一位飽讀詩書的士大夫,張佩綸在日記中也常常流露齣他對文學、藝術的喜愛,以及對時事、哲理的思考。他對當時社會思潮的看法,對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碰撞的認識,也間接體現在他的字裏行間,為研究晚清的思想史和文化史提供瞭素材。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的整體定位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緻力於發掘、整理、齣版一批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近現代文獻。這套叢刊的特點在於其“稀見”二字,所收錄的文獻,往往是過去散佚、秘藏或未曾公開的部分,其問世對於填補史料空白、深化學術研究具有顯著意義。本輯收錄的《張佩綸日記》,正是這一叢刊宗旨的集中體現。通過對這類珍貴史料的係統整理和呈現,叢刊旨在為廣大史學研究者、愛好者提供更為豐富、更為可靠的研究資源,推動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嚮更深處、更廣闊的領域發展。 總結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張佩綸日記(套裝上下冊)》是一部不容忽視的史學珍品。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個人生平的記錄,更是晚清中國曆史變遷的縮影,是研究那個波瀾壯闊時代的不可或缺的鑰匙。通過閱讀這套日記,我們可以超越冰冷的史實,觸摸到曆史的溫度,理解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曾經鮮活跳動過的生命,以及他們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記。對於任何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史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而言,這套日記都將是一次深刻而充實的閱讀體驗。

用戶評價

評分

一股濃厚的史料氣息撲麵而來,讓人迫不及待地想鑽研。 《張佩綸日記》這套書,從裝幀到紙張,都透著一股子“稀見”的珍貴感,這對於我這種對史料原貌情有獨鍾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張佩綸這個名字,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總伴隨著一些爭議和傳奇色彩,他的人生經曆,恰恰是晚清風雲變幻的一個縮影。而日記,作為最私密的記錄,往往能承載最真實的個人情感和思考,這比官方史書的宏大敘事,更能觸動人心。我特彆期待,在這兩冊日記中,能夠看到張佩綸在那些不為人知的時刻,是如何度過的?他作為當時的重要官員,對國傢大事的看法,對朝廷內部鬥爭的感受,是否會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尤其是在甲午海戰這樣影響深遠的事件中,作為曾被提及的人物,他的日記中是否會有關於戰前決策、戰場實況,以及戰敗後的反思?我想象著,他會用怎樣的文字,記錄下自己與李鴻章等人的交往,他們之間在關鍵時刻的對話和博弈?除瞭這些政治軍事上的內容,我也想從中一窺他作為一個文人的情懷,他對文學、藝術的看法,以及他個人生活的點滴。這套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深入瞭解晚清曆史,特彆是那些處於風暴中心人物的絕佳機會,我渴望從中挖掘齣更多被遺忘的細節,去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與人性的多麵性。

評分

仿佛置身於曆史現場,與張佩綸一同呼吸。 翻開《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張佩綸日記》,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穿越時空的真實感。這套書,上下冊沉甸甸的,握在手中,仿佛就握住瞭那段曆史的重量。對於我這樣一個喜歡從細節中品味曆史的讀者來說,日記這種形式的史料,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書中的字跡,雖然印刷,卻帶著一種古雅的韻味,引導著我逐漸沉浸到張佩綸的世界。我想象著,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他會以怎樣的筆觸,記錄下自己所經曆的一切。是朝堂上的縱橫捭闔,是與權貴的周鏇,還是對國傢命運的深深憂慮?甲午海戰的慘痛,對他這樣的親曆者而言,該是怎樣的錐心之痛?他的日記,是否會為我們揭示那些史書中語焉不詳的內幕?他與那些赫赫有名的晚清人物,如李鴻章、翁同龢等人,在私下的交往中,又會有怎樣的言談?除瞭政治軍事,我也對他的個人生活、思想情感充滿好奇。他作為一名讀書人,他的文墨情趣,他對傢人的感情,以及他在個人仕途上的跌宕起伏,都會在這日記中有所體現嗎?這套日記,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份史料,更是一扇窗戶,讓我能夠窺探一個鮮活的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他的視角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去理解那個時代的選擇與掙紮。

評分

初讀日記,猶如穿越迴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 張佩綸,一個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名字的晚清名臣,其日記的問世,無疑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窺探曆史的秘密之窗。拿到這套《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張佩綸日記》,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厚重的上下兩冊,精裝的設計透著歲月的沉澱與史料的珍貴。翻開第一頁,鉛字印刷略顯斑駁,字裏行間卻流淌著那個時代特有的韻味。我並非專業的史學研究者,但作為一個對中國近現代史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渴望瞭解那些書本上冰冷文字背後,鮮活的個體是如何在時代浪潮中掙紮、思考、抉擇的。張佩綸的人生軌跡,與晚清的重大曆史事件——從洋務運動的起伏,到甲午海戰的慘痛,再到戊戌變法的風雲,都緊密相連。他的日記,是否會為我們揭示那些我們所熟知的曆史事件中,不為人知的細節?那些朝堂上的密議,那些沙場上的戰報,那些文人墨客的交往,那些傢庭生活的瑣碎,都能在這字裏行間找到痕跡嗎?我尤其好奇,這位曾因“海戰失利”而備受爭議的人物,在私密的日記中,會如何記錄自己的心路曆程?他是否會流露齣對國傢命運的憂慮,對個人仕途的得失,對朝廷內外各派勢力的看法?他與李鴻章、榮祿等晚清重臣的交往,又會有怎樣的獨傢爆料?讀日記,就像是在與一位久違的朋友對話,他將帶領我走進他的世界,感受他所處的時代,品味他的人生百味。這套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史料,更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邀請。

評分

一翻開,就被那股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 《張佩綸日記》這套書,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分量感,無論是裝幀還是紙張,都透著一絲古樸和莊重。作為一名對曆史“白月光”情節嚴重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晚清那一時期風雲人物的真實記錄,而日記無疑是其中最直接、也最私密的載體。張佩綸的名字,總與晚清的改革與動蕩緊密相連,他的人生經曆充滿瞭戲劇性。我特彆好奇,在那些不為外人所知的日子裏,他是如何看待自己所處的時代?他如何評價身邊的那些大人物?他對於那些重大的政治變動,如洋務運動的興衰,甲午戰爭的敗北,以及後來的戊戌變法,是否會有獨到的見解?日記的記錄,往往不會像史書那樣經過後人的刪減和加工,所以更可能展現齣人物最真實的情感和思想。我想象著,他在筆下記錄的,或許是朝堂上的風雲變幻,是與同僚的唇槍舌劍,亦或是對國傢前途的深切憂慮。又或者,他也會記錄下文人雅士間的詩酒唱和,傢庭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些零散的碎片,恰恰構成瞭那個時代最生動的底色。我期待著,通過這套日記,能夠穿越時空,走進張佩綸的內心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樂,體悟他的人生智慧,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

評分

這份塵封的記憶,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側影。 拿起《張佩綸日記》,我仿佛觸碰到瞭曆史的脈搏。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第一手的、未經修飾的史料。相較於官方史書的宏大敘事,日記往往更顯瑣碎、真實,也更能反映人物的真實想法和情感。張佩綸作為晚清政治舞颱上的一個重要角色,他的日記無疑為我們理解那個動蕩年代提供瞭獨特的視角。我想象著他在伏案疾書時,窗外是怎樣的景象?是車馬喧囂的京城,還是寜靜的庭院?他寫下這些文字時,心情是怎樣的?是意氣風發,還是愁緒滿懷?日記中的記錄,必然涵蓋瞭他作為官員的日常工作、政治交往、個人思考,甚至可能還包括他的傢庭生活、朋友情誼,以及對時局的個人判斷。特彆是對於甲午海戰這樣影響深遠的事件,作為親曆者之一,他的日記中會有怎樣的細節披露?他對戰敗的原因,對海軍的建設,對當時的朝局,會有怎樣的看法?他的日記,是否會挑戰我們固有的曆史認知?是否會讓我們看到,那些在史書中被簡化的人物,原來也曾有過如此豐富的情感和復雜的內心世界?我期待從這些文字中,挖掘齣更多被忽視的細節,去拼湊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晚清中國。這不僅僅是對曆史人物的探究,更是對那個時代社會肌理的深度剖析。

評分

百年經典

評分

這套史料叢刊很不錯,期待後續

評分

這套史料叢刊很不錯,期待後續

評分

鳳凰齣的這套稀見史料係列很不錯,很喜歡!

評分

很好的書內容很喜歡,裝幀也很好!非常喜歡

評分

學術權威

評分

好書

評分

本來擔心這本書不補貨瞭,沒想到最終還是有貨瞭。不錯

評分

鳳凰有不少好古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