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2015)]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平 编
图书标签: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
  • 中国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研究
  • 社会学
  • 民俗学
  • 报告
  • 蓝皮书
  • 文化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223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823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
外文名称: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2015)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回溯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十年的保护工作,从基本保护方法、各地区保护实践工作及成果,以及各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点与问题等角度进行评述,还通过深入的案例解析,分别从法律法规建设、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救路径,以及与宗教、文化产业息息相关的唐卡艺术等角度,呈现、分析与深入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作者简介

  陈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咨询机构咨询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副主席 、IOV中国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委员会德国委员会成员、中国洛带民间艺术保护中心创办人、理事长、作家、青少年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04~201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陈 平 朱 钢】

Ⅱ 分报告
2 传统技艺分题报告【罗猷敏】
3 传统美术分题报告【陈 琛】
4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分题报告【李 杨 胡小宇】
5 传统舞蹈分题报告【徐秀丽】
6 传统医药分题报告【史 璇 朱炳帆】
7 传统音乐分题报告【徐嘉莉】
8 民间文学分题报告【李粉华】
9 民俗分题报告【刘 洁 徐嘉莉】
10 曲艺分题报告【花苗苗】
11 传统戏剧分题报告【李 杨 罗猷敏】

Ⅲ 特别关注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的历程及意义【焦洪涛 李卓然】
13 以区为本:香港慧因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育调研报告【陈劲佟】
14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观察——以塔吉克民间音乐传承为例【卢芳芳】
15 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村落文化自救路径求索——以傈僳族古村落为例【梁 婷】
16 拉卜楞地区唐卡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状况调查【高 莉 牛 乐】

Ⅳ 附录
17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事记
18 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汇
19 编后语

前言/序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 内容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是一份全面、深入地梳理和分析2015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状况的权威报告。本书汇聚了众多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详实、客观的中国非遗发展全景图。 报告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系统性地回顾了2015年中国非遗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包括国家层面的重要政策文件、法规修订以及地方性保护措施的创新与落地。通过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揭示了政策在推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与局限,并对未来政策走向提出了前瞻性建议。 在研究内容方面,本书深入探讨了2015年中国非遗的整体发展态势。报告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非遗名录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新增项目、濒危项目以及已消失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对非遗项目的分布特点、类别构成以及传承人群结构进行了详尽的统计与解读。 2015年度,中国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涌现出诸多亮点与挑战。报告详细介绍了各地区在非遗保护方面的典型案例,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医药、传统体育等多个门类。通过对这些成功实践的深入剖析,总结了有效的保护模式、传承机制和创新方法,为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报告也直面了非遗传承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例如传承人断层、市场化冲击、文化环境变迁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书特别关注了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实现与创新发展。2015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观念的转变,非遗与旅游、创意产业、教育等领域的融合日益加深。报告分析了这些跨界融合的模式与成效,探讨了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有效地传播和推广非遗,以及如何通过文化创意激活非遗的生命力。同时,报告也对非遗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进行了回顾,展现了中国非遗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还重点关注了非遗传承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报告通过调研和访谈,呈现了传承人群体的构成、年龄结构、生计状况以及他们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加强传承人能力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其社会地位等一系列建议,以期更好地保障和支持非遗的代际传承。 此外,本书还对2015年中国非遗领域的重大事件、学术研究动态、公众参与情况以及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报告的附录部分提供了翔实的统计数据、图表和相关政策文件,为读者提供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研究基础。 本书内容详实,论证严谨,既有宏观的政策解读和发展趋势分析,也有微观的案例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它不仅是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者、研究人员、政府管理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必备参考书,也对广大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热爱非遗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阅读价值。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的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在我们身边,许多美好的事物正悄然改变着。比如,那些曾经在集市上随处可见的手艺人,如今已越来越少;那些代代相传的口头故事,似乎也渐渐被快节奏的生活所淹没。我非常想知道,在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政策层面,又有哪些新的进展和调整?是否出台了更有力度的扶持措施?是否有新的理念和方法被引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解读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它们是如何指导和影响着非遗的实际保护工作的。更重要的是,我关注的是,在这一年的发展报告中,是否能够反映出,非遗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比如,非遗是否正在以一种更加可持续的方式,融入到乡村振兴、旅游开发等领域,从而实现“活态传承”?我对这些宏观层面的分析和探讨,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非遗的未来命运。

评分

翻开这本《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无数个生动的画面:也许是巧夺天工的民间手工艺,精雕细琢,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也许是扣人心弦的传统戏曲,唱念做打,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又或许是充满活力的民俗节日,锣鼓喧天,万人空巷,展现着浓郁的地方风情。我特别好奇,在2015年,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范围内,究竟有多少得到了有效的记录和保护?有多少项目正面临着消失的危机?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看到那些被列入名录的非遗项目,它们在实际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是如何被运作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濒临失传的技艺,在当年的努力下,是如何重新焕发生机的,或者,某个地方的传统节日,又是如何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找到与年轻一代的连接点的。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对那些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实践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非仅仅是抽象的概念和宏观的统计数字。

评分

阅读《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这本书,我的内心会涌现出对那些默默守护文化之火的传承人的敬意。他们是活着的“字典”,是流动的“博物馆”。我非常好奇,在2015年,这样的传承人,他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是什么?是生计问题?是技艺的传承困境?是社会认同度不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描绘这些传承人的生存状态和工作境况,用文字的力量,为他们发声。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成功的传承模式,比如,有哪些年轻人愿意投入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他们又是如何克服困难,将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的?我希望看到那些充满希望的故事,它们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事业中来。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对文化守护者的致敬。

评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这样的报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曾经鲜活但如今逐渐式微的传统技艺。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在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浪潮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否被有效地利用来创造经济价值,从而反哺其自身的保护?或者,它是否因此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韵味和艺术价值?我期待书中能够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非遗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供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案例,展示非遗如何在经济发展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警示那些可能存在的过度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为非遗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评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这样的标题,总会让我联想到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物件、仪式和表演。我一直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过去留下的痕迹,更是鲜活的文化生命体。因此,我非常想知道,在2015年,非遗的“活态传承”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创新的传承方式?比如,是否有效地利用了现代科技,如数字化的记录、虚拟现实的体验,来吸引年轻一代?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具体的案例,展示非遗是如何在保留其精髓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这种“活态传承”的理念,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关乎非遗能否真正地“活”下去,而不是仅仅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关于这种活态传承的具体实践和思考。

评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这个厚重的名字,让我联想到的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孕育了多少令人惊叹的文化瑰宝。然而,我也深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迫切想知道,在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与普及”方面,又取得了哪些进展?是否有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非遗教育项目?学校教育体系中,又如何引入非遗元素,让年轻一代从小就接触和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非遗教育的成功案例,展示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和非遗的欣赏者。这对我来说,是关乎文化生命力能否延续的关键。

评分

翻阅《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这本书,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画面,那是关于古老技艺的传承,是关于节庆习俗的延续,是关于口头文学的口耳相传。我尤其关心的是,在2015年,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整理”工作,究竟做得如何?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有哪些关键的史料和实践被有效地保存了下来?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具体的记录和整理项目,比如,哪些重要的非遗项目,在当年得到了系统的调查和文献整理?这些工作,对于后人研究和理解这些文化遗产,具有何种重要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在记录和整理这项基础性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评分

每当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这样的标题,我总会想起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以及那些在其中传承下来的独特技艺和风俗。我非常想知道,在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保障”体系,究竟建设得如何?有哪些重要的法律法规出台或修订?政府在非遗保护方面,又提供了哪些实质性的政策支持?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涵,以及它们在实践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同时,我也想了解,在2015年,非遗保护领域,是否存在一些法律和政策上的空白,或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一本权威的报告,应该能够提供这样深入的分析和前瞻性的思考。

评分

一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中国广袤大地上的无数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我一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它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更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点滴中的文化基因。我特别想知道,在2015年,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又有哪些显著的成就和进展?我们与其他国家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又有哪些可以借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中国非遗走向世界的具体案例,比如,有哪些项目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我们又是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中国非遗的国际影响力的?我对这一块内容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文化自信的构建。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本身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那些流传在民间、鲜活生动的技艺、习俗、表演,是我们民族根脉的证明,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然而,我常常感到,这些宝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传承人老去、年轻一代的疏离、市场化的冲击,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失传”风险。因此,当我看到这本“蓝皮书”,我便期待它能像一本透视镜,为我揭示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状态。我希望它能提供深入的分析,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能够触及到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故事,那些关于保护、传承、创新和面临的困境的真实写照。我希望它能让我更清晰地理解,在那个特定的年份,我们国家在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文化财富的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遇到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这样一个希望深入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

评分

很好,不错

评分

业务学习阅读。

评分

好书

评分

价格优惠,不错的书

评分

很好,内容概括齐全

评分

业务学习阅读。

评分

价格优惠,不错的书

评分

很好,不错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