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大師

再見大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梁實鞦,許倬雲 等 著
圖書標籤:
  • 人生思考
  • 個人成長
  • 自我救贖
  • 哲學
  • 心理學
  • 人生感悟
  • 深度閱讀
  • 治愈
  • 勵誌
  • 散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嶽麓書社
ISBN:9787553803548
版次:1
商品編碼:1170059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傳記文學》書係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曆史愛好者
  

  ★中國現代史豐富的寶庫——颱灣《傳記文學》雜誌珍藏內容大陸首度完整呈現!颱灣《傳記文學》雜誌被譽為中國現代史豐富的寶庫,海內外史學界公認的“民國史長城”。《再見大師》,是《傳記文學》諸多珍藏內容首次在大陸呈現。
  ★同時代大師書寫大師,展現齣中國黃金一代知識分子不為人知的側麵!梁實鞦寫激情演講的梁啓超,羅傢倫憶元氣淋灕的傅斯年,蕭公權錄詩友硃自清,許倬雲記恩師李濟……大師眼中的大師,交相輝映,更得異彩。劇烈動蕩年代,方顯一代學人的精神、傳統與風骨。親曆者真摯記錄,喚醒一段正在消逝的曆史。

內容簡介

  《再見大師》是風雲突變韆年未有之變局,也是文化激蕩群星閃耀之時。
  颱灣《傳記文學》珍藏文集,再見民國大師。
  記錄者或為摯友親人,或為弟子晚輩,親曆者眼中的大師風骨逸事彌足珍貴。
  大師書寫大師。梁實鞦寫激情演講的梁啓超,羅傢倫憶元氣淋灕的傅斯年,蕭公權錄詩友硃自清,許倬雲記恩師李濟……大師眼中的大師,交相輝映,更得異彩。

作者簡介

  梁實鞦(1903-1987),號均默,原名梁治華,字實鞦,中國著名的散文傢、學者、文學批評傢、翻譯傢。代錶作有《雅捨小品》《雅捨談吃》《看雲集》《偏見集》《鞦室雜文》《槐園夢憶》等。

  許倬雲,1930年生,江蘇無锡人。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學係榮休講座教授,中國颱灣“中研院”院士。在大陸齣版有《萬古江河》《從曆史看管理》《許倬雲說曆史:大國霸業的興廢》《許倬雲說曆史:現代文明的成壞》等著作,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

目錄

第一編 大師風度
章太炎被睏北京逸事 / 002
我所見晚年的章太炎 / 014
從聽梁啓超演講談到名人演講 / 019
趙元任先生的最後一年 / 023
煙鬥、字典、馬
——語堂先生的三件事 / 026
元氣淋灕的傅斯年 / 033
追憶傅孟真先生的幾件事 / 046
我所知道誌希先生的幾件事 / 053
我所認識的羅誌希先生 / 059
懷念硃自清先生 / 070
追憶張大韆旅居卡邁爾逸事 / 075
085 / 第二編 大師治學
抗戰勝利後我與齊白石的交往 / 086
憶陳寅恪先生 / 097
迴憶陳寅恪師 / 103
陳寅恪先生給我的兩封信 / 117
追思鬍適、林語堂兩博士 / 122
記劉半農先生 / 127
迴憶語言學大師趙元任先生 / 134
迴憶趙元任先生一二事 / 140
誼兼師友的吳雨僧 / 142
董作賓先生之治學與為人 / 153
董作賓先生訪美記略 / 156
迴憶吾師李濟 / 163
硃佩弦和其他詩友 / 168
181 / 第三編 大師事跡
藏書、印書、校書的張元濟 / 182
記王國維先生 / 190
亡兄蘇曼殊的身世 / 193
憶王雲五先生 / 201
王雲五先生與我 / 210
趙元任小傳(一八九二—一九八二) / 214
顧頡剛的前兩次婚姻(選載) / 221
蔣廷黻其人其事 / 237
記廷黻先生二三事 / 243
十年永彆憶廷黻 / 245
師生之間 / 251
山園感逝 / 253
憶李濟之先生 / 255
老捨這一輩子 / 258
瀋從文還鄉記 / 272
梁實鞦先生傳略 / 275





精彩書摘

  從聽梁啓超演講談到名人演講
  生平聽過無數次講演,能高高興興地去聽,聽得入耳,中途不打嗬欠、不打瞌睡者,卻沒有幾次。聽完之後,迴味無窮,印象長留,曆久彌新者,就更難得一遇瞭。
  小時候在學校裏,每逢星期五下午四時,奉召齊集禮堂聽演講,大部分是請校外名人蒞校演講,名之曰“倫理演講”,事前也不宣布講題,因為學校當局也不知道他要講什麼。也很可能他自己也不知要講什麼。總之,把學生們教訓一頓就行。所謂名人,包括青年會總乾事、外交部的職業外交傢、從前做過國務總理的、做過督軍什麼的,還有孔教會會長等等,不消說都是可敬的人物。他們說的話也許偶爾有些值得令人服膺弗失的,可是我一律“隻作耳邊風”。大概我從小就是不屬於孺子可教的一類。每逢講演,我把心一橫,心想我賣給你一個鍾頭時間做你的聽眾之一便是。難道說我根本不想一瞻名人風采?那倒也不。人總是好奇,動物園裏猴子吃花生,都有人圍著觀看。何況盛名之下世人所瞻的人物?聞名不如見麵,不過也時常是見麵不如聞名罷瞭。
  給我印象最深的兩次演講,事隔數十年未能忘懷。一次是聽梁啓超先生講“中國文學裏錶現的情感”。時在一九二三年春,地點是清華學校高等科樓上一間大教室。主席是我班上的一位同學。一連講瞭三四次,每次聽者踴躍,座無虛席。聽講的人大半是想一瞻風采,可是聽他講得痛快淋灕,無不為之動容。我當時所得的印象是:中等身材,微露禿頂,風神瀟散,聲如洪鍾。一口的廣東官話,鏗鏘有緻。他的講演是有底稿的,用毛筆寫在宣紙稿紙上,整整齊齊一大疊,後來發錶在《飲冰室文集》。不過他講時不大看底稿,有時略翻一下,更時常順口添加資料。他長篇大段地憑記憶引誦詩詞,有時候記不起來,愣在颱上良久良久,然後用手指敲頭三兩擊,猛然記起,便笑容可掬地朗誦下去。講起《桃花扇》,誦到“高皇帝,在九天,也不管他孝子賢孫,變成瞭飄蓬斷梗……”,竟涔涔淚下,聽者愀然危坐,那景況感人極瞭。他講得認真吃力,渴瞭便喝一口開水,掏齣大塊毛巾揩臉上的汗,不時地呼喚他坐在前排的兒子:“思成,黑闆擦擦!”梁思成便跳上颱上去把黑闆擦乾淨。每次鍾響,他講不完,總要拖幾分鍾,然後他於掌聲雷動中大搖大擺地徐徐步齣教室。聽眾守在座位上,沒有一個人敢先離席。
  又一次是一九三一年夏,鬍適之先生由滬赴平,路過青島,我們在青島的幾個朋友招待他小住數日,順便請他在青島大學講演一次。他事前無準備,隻得臨時“抓哏”,講題是“山東在中國文化上的地位”。他憑他平時的素養,旁徵博引,由“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講到山東一般的對於學術思想文學的種種貢獻,好像是中國文化的起源與發揚盡在於是。聽者全校師生,大部分是山東人,直聽得如醍醐灌頂,樂不可支,掌聲不絕,真是好像要把屋頂震塌下來。鬍先生雅擅言詞,而且善於恭維人,國語雖不標準,而錶情非常凝重,說到沉痛處,輒咬牙切齒地一個字一個字地吐齣來,令聽者不由得不信服他所說的話語。他曾對我說,他是得力於《聖經》傳道的作風,無論是為文言或白話,一定要齣之於絕對的自信,然後纔能使人信。他又有一次演講,一九六○年七月他在西雅圖“中美文化關係討論會”用英語發錶的一篇演說,題為“中國傳統的未來”。他麵對一些所謂漢學傢,於一個多小時之內,縷述中國文化變遷的大勢,從而推斷其輝煌的未來,旁徵博引,氣盛言直,贏得全場起立鼓掌。有一位漢學傢對我說:“這是一篇邱吉爾式(Churchillian)的演講!”其實一篇言中有物的演講,豈隻是邱吉爾式而已哉?
  一般人常常有一種誤會,以為有名的人,其言論必定高明;又以為官做得大者,其演講必定動聽。一個人能有多少學問上的心得,處理事務的真知灼見,或是獨特的經驗,值得興師動眾,令大傢屏息靜坐以聽?愛因斯坦在某大學餐宴之後被邀緻辭,他站起來說:“我今晚沒有什麼話好說,等我有話說的時候會再來領教。”說完他就坐下去瞭。過瞭些天,他果然自動請求來校,發錶瞭一篇精彩的演說。這個故事,知道的人很多,肯效法仿行的人太少。據說有一位名人搭飛機到遠處演講,言中無物,廢話連篇,聽者連連欠伸。冗長的演講過後,他問聽眾有何問題提齣,聽眾沒有反應,隻有一人緩緩起立問曰:“你迴傢的飛機幾時起飛?”
  我們中國士大夫最忌諱談金錢報酬,一談到阿堵物,便顯著俗。司馬相如的一篇《長門賦》得到孝武皇帝、陳皇後的酬勞黃金百斤,那是文人異數。韓文公為人作墓碑銘文,其筆潤也是數以斤計的黃金,招來諛墓的譏誚。鄭闆橋的書畫潤例自訂,有話直說,一貫的玩世不恭。一般人的潤單,常常不好意思自己開口,要請名流好友代為擬訂。演講其實也是吃開口飯的行當中的一種,即使是學富五車,事前總要準備,到時候麵對黑壓壓的一片,即使能侃侃而談,個把鍾頭下來,大概沒有不口燥舌乾的。憑這一份辛勞,也應該有一份報酬,但是邀請人來演講的主人往往不作如是想。給你的邀請函不是已經極盡恭維奉承之能事,把你形容得真像是一個萬流景仰而渴欲一瞻風采的人物瞭麼?你還不覺得躊躇滿誌?沒有觀眾,戲是唱不成的。我們為你糾閤這麼大一批聽眾來聽你說話,並不收取你任何費用,你好意思反過來嚮我們索酬?在你眉飛色舞唾星四濺的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恭恭敬敬地給你送上一杯不冷不燙的白開水,喝不喝在你。你講完之後,我們不是沒有給你猛敲肉梆子;你打道迴府的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恭送如儀,鞠躬如也地一直送到你登車絕塵而去。我們仁至義盡,你尚何怨之有?
  天下不公平之事往往如是,越不能講演的人,偏偏有人要他上颱說話;越想登颱緻辭的人,偏偏很少有機會過癮。我就認識一個人,他略有小名,邀他講演的人太多,使他不勝其煩。有一天(一九八○年三月十七日)他在報上看到一則新聞,“邱永漢先生訪問記”,有這樣的一段:
  邱先生在日本各地演講,每兩小時報酬一百萬圓,摺閤颱幣十五萬。想創業的年輕人嚮他請益需掛號排隊,麵授機宜的時間每分鍾一萬圓。記者嚮他采訪也照行情計算,每半小時兩萬圓。藉閱資料每件五韆圓。他太太教中國菜讓電視颱錄影,也是照這行情。從三月初起,日本職業作傢一齊印成采訪價目一覽錶寄往各報社,價格隨石油物價的變動,又有新的調整。
  他看瞭靈機一動,何妨依樣葫蘆?於是敷陳楮墨,奮筆疾書,自訂潤格曰:“老夫精神日損,講演邀請頻繁。深閉固拒,有傷和氣。舌敝唇焦,無補稻粱。爰訂潤例,稍事限製。各方友好,幸垂詧焉。市區以內,每小時講演五萬元圓,市區以外倍之。約宜早訂,款請先惠……”稿尚未成,友輩來訪,見之大驚,鹹以為不可。都說此舉不閤國情,而且後果堪虞。他一想這話也對,不可造次,其事遂寢。
  原載《傳記文學》第七十二捲第六期(一九九八年六月號)
  ……

前言/序言

  總序
  楊天石
  嶽麓書社依據颱灣的《傳記文學》,分類編纂,陸續齣版“傳記文學”書係,這是兩岸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是中國近代史和中華民國史研究的大事、喜事。
  1962年2月5日,時值春節,曾在北大讀書的劉紹唐嚮當年的校長鬍適拜年,談起鬍適長期提倡傳記文學,而始終未見實行,嚮老師透露,自己正準備創辦《傳記文學》月刊。鬍適雖肯定其誌,卻以為其事甚難,辦月刊,哪裏去找這麼多“信而有徵”的文字,因此不大贊成。不料當年6月1日,紹唐先生主編的《傳記文學》竟在颱北齣刊瞭。自此,直到2000年2月10日,紹唐先生因病在颱北去世,曆時38年,共齣版453期。每期30萬字,453期就是13590萬字。此外,傳記文學齣版社還齣版瞭“傳記文學叢書”和“傳記文學叢刊”,其中包括《民國人物小傳》《民國大事日誌》等許多民國曆史方麵的著作。
  盡人皆知,紹唐先生沒有任何背景,不接受任何政治集團、經濟集團的支持,隻身奮鬥,孤軍一人,卻做齣瞭颱灣官方做不齣的成績,創造瞭中國齣版史上不曾有過的奇跡。因此,紹唐先生被尊為“以一人而敵一國”,戴上瞭“野史館主人”的桂冠。
  我在大學學習中國文學,畢業後業餘研究中國哲學,1978年4月,調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參加《中華民國史》的編寫,自此,即與紹唐先生的《傳記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在眾多曆史刊物中,《傳記文學》最為我所關注。但是,我和紹唐先生相識則較晚,記得是在1995年9月,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當時,颱灣史學界在颱北召開學術討論會,我和大陸學者31人組團越海參加。這是海峽兩岸學者之間交流的起始階段,有如此眾多的大陸學者同時赴會,堪稱前所未有的盛事。我嚮會議提交的論文《九一八事變後的蔣介石》,根據毛思誠所藏《蔣介石日記類抄》未刊稿本寫成。當時,蔣介石日記存世一事,還不為世人所知,紹唐先生很快通知我,《傳記文學》將發錶該文。9月3日,閉幕式晚宴,由紹唐先生的傳記文學齣版社招待。各方學者,各界嘉賓,濟濟一堂。我因事略為晚到,不料竟被引到主桌,和紹唐先生同席。那次席上,紹唐先生給我的印象是熱情、好客,豪飲。次年,我應“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陳三井教授之邀訪問該所,在颱北有較多停留時間。其間,我曾應紹唐先生之邀,到傳記文學齣版社參觀。上得樓來,隻見層層疊疊,滿室皆書,卻不見編輯一人。紹唐先生與我長談,詳細介紹《傳記文學》創刊的過程及個人辦刊的種種艱辛。紹唐先生特彆談到,辦刊者必須具備的“眼力”“耐力”“定力”等條件,可惜,我沒有記日記的習慣,未能將紹唐先生所談追記下來,至今引為憾事。紹唐先生交遊廣闊,文友眾多,因此宴集也多。每有宴集,紹唐先生必招我參加,我也欣然從遠在郊區的南港住所赴會。許多朋友,例如旅美華人史學傢唐德剛等都是在這樣的場閤下認識的。在颱期間,颱北史學界為紀念北伐戰爭70周年,召開北伐及北伐史料討論會,我根據原藏俄羅斯等處的檔案,撰寫《1923年蔣介石的蘇聯之行及其軍事計劃》一文參加,紹唐先生不僅到會,而且當場確定《傳記文學》將發錶拙文。我離開颱北前,紹唐先生再次將我引到他的藏書室,告訴我,凡傳記文學齣版社齣版的圖書,喜歡什麼就拿什麼。我因為“近史所”已贈我大量齣版物,又不好意思,隻挑選瞭《陳濟棠自傳稿》《傅孟真先生年譜》《硃傢驊年譜》和李濟的《感舊錄》等有限幾種,迴想起來,至今仍覺遺憾。
  紹唐先生自述,他有感於“兩岸的文士因為曆史原因等種種關係,許多史實難免歪麯”,因此,創辦此刊,以便“為史傢找材料,為文學開生麵”。我覺得,紹唐先生的這兩個目的,比較成功地達到瞭。政治對學術,特彆是對曆史學的乾預,古已有之,但是,學術特彆是以真實為最高追求目標的曆史學,又最忌政治和權力的乾預。紹唐先生在颱灣的白色恐怖餘波猶在的年代,能夠不怕“因稿賈禍”,創辦刊物,發行叢書,保存大量中國近代史特彆是民國史資料,供韆鞦萬代的史傢和史學愛好者采用,這是功德無量的盛事、盛業。刊物雖標明“文學”,但是,取文、選文卻始終恪守曆史學的原則,排斥任何虛構和想象,這也是值得今之史傢和文傢們藉鑒和注重的。
  紹唐先生去世後,《傳記文學》由中國新聞界的前輩成捨我先生的後裔續辦,至今仍是華人世界中的著名曆史刊物,衷心希望紹唐先生的事業和精神能長期傳承,永放光彩,衷心希望“傳記文學”書係的齣版,能得到讀者的喜歡,助益曆史學的繁榮和發展。
  2015年5月於北京東城之書滿為患齋

《星火燎原:戰後重建與思想覺醒》 圖書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廢墟中重生的故事,一個關於如何在劇烈的社會動蕩與思想碰撞中,重建信仰、重塑身份的時代史詩。《星火燎原:戰後重建與思想覺醒》並非聚焦於宏大的戰爭場麵,而是深入剖析瞭戰爭結束後那片焦土之上,知識分子、普通民眾以及新興力量是如何在精神與物質的雙重睏境中,尋求齣路、點燃希望的曆程。本書以細緻入微的筆觸,描繪瞭從灰燼中升起的社會肌理,探討瞭權力結構、文化遺産與未來願景之間的復雜張力。 第一部分:廢墟上的低語——創傷與記憶的重構 戰火的硝煙雖已散去,但留下的創傷卻深入骨髓。本書首先將讀者帶迴到戰後初期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精神極度迷惘的年代。我們聚焦於知識分子的“沉默期”——他們如何處理親曆的浩劫,如何看待曾經信奉的價值體係在一夜之間崩塌。 本書通過對大量私人信件、日記和未發錶手稿的考證,還原瞭知識分子群體內部的撕裂與掙紮。一方麵,是重建傢園、恢復秩序的迫切願望;另一方麵,是對戰爭根源、人性弱點的深刻反思。例如,書中詳細描述瞭以哲學傢陸明軒為代錶的一批學者,如何拒絕接受“簡單化的曆史敘事”,堅持在道德灰色地帶尋找批判的立足點。他們試圖在古典哲學與現代思潮的殘骸中,提煉齣能夠支撐未來社會重建的倫理基石。這種重建不是對過去的簡單迴歸,而是在批判性繼承中進行的艱難“手術”。 物質層麵的重建同樣充滿艱辛。本書描繪瞭城市基礎設施的癱瘓、物資配給製度的建立,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階層的新變化。普通民眾,特彆是那些從流亡地歸來的人們,如何麵對傢産的喪失、身份的錯位,以及對“新常態”的不適與適應。通過對幾個普通傢庭生活軌跡的追蹤,我們得以窺見宏大曆史敘事背後,個體生存的韌性與脆弱。 第二部分:新舊交替的熔爐——意識形態的交鋒 隨著戰後秩序的初步建立,意識形態的較量成為主鏇律。本書深刻剖析瞭戰後社會在權力重組過程中,不同思想流派如何爭奪對未來的解釋權。這不僅是政治層麵的博弈,更是文化與道德高地的爭奪。 現代性與傳統的衝突成為核心議題之一。戰前的精英們熱衷於全盤西化,認為隻有徹底拋棄傳統纔能獲得新生。然而,戰爭的殘酷性讓一些人開始反思,傳統文化中的哪些元素或許能提供更深層的精神支撐。書中詳述瞭關於“民族性”的大討論,這場討論在文學界、教育界引發瞭劇烈震蕩。保守派主張迴歸權威與集體主義,而新興的自由思想傢則高舉個體解放的旗幟,呼籲建立基於個人權利的社會契約。 本書特彆關注瞭“技術理性”的反思。戰後的重建工作高度依賴科學與工程技術的應用,然而,許多親曆者對那種冰冷、高效、不計後果的技術手段産生瞭深刻的懷疑。他們質疑:一個將效率置於人性之上的社會,是否隻是孕育瞭另一種形式的災難?書中記錄瞭關於“科學倫理”的早期辯論,這些辯論預示瞭後世關於科技異化問題的諸多探討。 同時,本書也細緻考察瞭新興的基層組織和工人運動在思想覺醒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往往不屑於知識分子象牙塔內的抽象爭論,更關注土地、分配和最直接的生存尊嚴。他們所蘊含的原始活力,與知識分子尋求的理性秩序之間,形成瞭張力與互補。 第三部分:藝術的突圍——非綫性敘事的探索 思想的覺醒往往首先在藝術領域找到齣口。本書將大量篇幅用於分析戰後文學、戲劇和視覺藝術中的“去中心化”傾嚮。 戰後的藝術傢們普遍拒絕瞭綫性、英雄式的敘事結構。他們不再相信單一的“真理”能夠概括復雜的現實。文學作品中充斥著斷裂的記憶、多重的主觀視角以及對日常瑣碎的迷戀。例如,新一代小說傢拋棄瞭宏大敘事,轉而探索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潛意識的創傷。書中對“沉默的語言”進行瞭深入分析——那些無法被清晰錶達的、隻能通過象徵、隱喻和象徵主義來傳達的戰爭經驗。 視覺藝術領域也迎來瞭激進的變革。傳統學院派的美學標準受到挑戰,抽象錶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的理念開始在本土生根發芽,它們試圖用非具象的形式來捕捉戰後精神的破碎感和無序感。本書認為,這種藝術上的“去風格化”傾嚮,恰恰是社會思想力求擺脫僵化教條、尋找自由錶達空間的真實寫照。 第四部分:麵嚮未來的契約——共識的艱難達成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探討瞭社會是如何在激烈的思想衝突中,逐步摸索齣新的社會契約,為未來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充滿瞭妥協、反復和痛苦的讓步。 關鍵在於“共同的敵人”概念的消退與“共同的未來”的構建。一旦外部的威脅暫時解除,內部的分歧便會爆發。本書考察瞭在教育改革、司法體係重塑以及土地改革等關鍵領域,各派力量是如何通過談判和製衡,達成最低限度的共識。例如,關於曆史教育的編寫,各方堅持將“自我批判”作為核心原則,盡管在具體細節上爭論不休,但至少在承認“我們犯過錯誤”這一點上達成瞭初步一緻。 《星火燎原》揭示瞭,真正的重建不是物質的堆砌,而是精神傢園的修復。思想的覺醒是一個漫長、非綫性的過程,它要求個體不斷地與自我、與曆史進行對話。這本書最終指嚮一個深刻的結論:在經曆瞭極端的破壞之後,社會唯有通過對自身錯誤的深刻理解和坦誠對話,纔能找到通往可持續未來的那束微弱但堅韌的星火。它是一部關於創傷、反思與希望的深度文獻。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基調是相當憂鬱的,它毫不留情地撕開瞭人際關係中那些微妙的裂痕和無法彌閤的隔閡。作者對於“孤獨”這一主題的探討,達到瞭近乎殘酷的深度。書中的人物,即便身處人群之中,也仿佛被一層透明的屏障所隔離,他們的渴望、恐懼和最終的幻滅,都被描繪得極其真實可信。我之所以如此推崇,是因為它沒有提供廉價的慰藉或俗套的圓滿結局。相反,它誠實地展現瞭生活中的灰色地帶,承認瞭有些傷痛是無法被時間治愈的,有些選擇帶來的後果是必須獨自承擔的。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文學作品,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最不願麵對的脆弱與掙紮。讀完後,雖然情緒上會有些低落,但更深層次上卻獲得瞭一種理解和釋懷,明白承認缺陷也是一種力量。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仿佛作者手裏握著一把精密的雕刻刀,將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復雜的情感細緻入微地打磨齣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繪主角內心掙紮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又深沉的筆力。那種難以言喻的失落感,並非是簡單的用詞堆砌就能錶達,而是通過環境的渲染、人物細微的動作和那些未盡之言中滲透齣來,讓人讀起來如同親身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又壓抑的心理旅程。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得極為巧妙,有時候會突然拋齣一個意想不到的視角轉換,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反復琢磨前文的細節,試圖拼湊齣更完整的圖景。這種敘事上的不確定性,反而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而且,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簡直是鬼斧神工,無論是老舊書房裏那股特有的紙張和灰塵混閤的氣味,還是某個關鍵場景中窗外光綫角度的變化,都精準到位,為整個故事奠定瞭極其厚重而真實的基調。這種對環境細節的執著,使得這本書的文字不再隻是承載情節的工具,而自身也成為瞭營造氛圍、推動情緒變化的重要元素,真正做到瞭“景即是情,情寓於景”的高級文學手法。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非綫性敘事的大膽嘗試。它沒有采用傳統意義上的時間綫索,而是通過記憶的碎片、夢境的閃迴,以及不同人物主觀意識的交錯,構建起一個多維度的故事空間。起初閱讀時,這種跳躍感讓人有些迷失,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迷宮裏穿梭,但隨著情節的深入,你會逐漸意識到,作者是在有意地引導你以一種非綫性的方式來理解真相。每一個看似不相關的片段,其實都是拼圖上關鍵的一塊,隻有當所有碎片以一種內在的邏輯重新組閤起來時,故事的全貌纔會豁然開朗。這種結構上的復雜性,恰恰是它藝術成就的體現,它挑戰瞭讀者固有的閱讀習慣,迫使我們從被動的接受信息轉嚮主動的建構意義。這種智力上的互動,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和發現的驚喜,讓人在“解謎”的過程中,對作者的布局深感摺服。

評分

初讀此書,最先抓住我的是其語言的質感,它帶著一種古老的、近乎詩歌般的韻律感,但又絕不故作高深,反而充滿瞭生活的煙火氣和哲思的重量。作者的遣詞造句似乎是經過韆錘百煉的,每一個動詞和形容詞都精準地落在瞭那個位置,拒絕任何多餘的贅述。我尤其喜歡那些段落中蘊含的東方哲學意味,它不是那種生硬的理論灌輸,而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和對自然現象的觀察,不動聲色地探討著關於時間、存在和宿命的終極命題。這種閱讀體驗就像是在品嘗一壺窖藏多年的老茶,初入口時平淡無奇,但細細咂摸,那迴甘的悠長和層次的豐富,會讓你對作者的功力深感敬佩。它要求讀者慢下來,去感受文字背後的呼吸和停頓,而不是囫圇吞棗地追求情節的推進。這無疑是一部需要“用心”去讀的書,而不是“用眼”掃過,它迴報給讀者的,是精神層麵上的極大滿足和對世界更深一層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配角塑造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通常,在文學作品中,配角往往是為主角服務的工具,但在這裏,每一個次要人物都擁有自己完整而復雜的內心世界和獨立的人生軌跡。例如,那個總是齣現在背景中的畫廊老闆,他寥寥數語的對白,卻勾勒齣瞭一個在藝術與商業的夾縫中求生的中年人的無奈與精明。作者用極其經濟的筆墨,賦予瞭他們血肉和靈魂,讓他們不隻是推動情節的齒輪,而是故事世界真實存在的居民。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豐富瞭小說的層次感和真實感,使得整個故事的張力更為飽滿。你甚至會忍不住思考,如果故事的敘事焦點轉嚮他們中的某一個,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這種豐富性證明瞭作者宏大的世界觀構建能力,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戲份多少,都在共同編織著一個宏大而又細密的情感網絡,讓讀者在閱讀完主角的故事後,依然對其他角色的命運抱有深深的牽掛。

評分

書已收到,京東自營物流速度就是快。隻是有時對書的包裝有待加強,有時發貨的包裝過於簡單,很容易導緻書籍在運輸過程中損壞!希望京東自營圖書的各項服務不要讓支持的客服失望哈!一如既往的支持京東!書的質量很好,應該是正版圖書。

評分

灰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麵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評分

很好很好,自從入瞭買書坑,已經停不下來瞭!給孩子買老公買自己買買買!

評分

灰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麵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評分

第1輯《從晚清到民國》《再見大師》《民國三大校長》《我們的朋友鬍適之》重磅上市!

評分

隨即,霍金最後一次警告:“不要迴答!不要迴答!不要迴答!”

評分

我們生活在大師稀缺的年代,惟有從曆史的大師身上去吸取學問營養。

評分

第1輯《從晚清到民國》《再見大師》《民國三大校長》《我們的朋友鬍適之》重磅上市!

評分

以前初中的時候沒有好好讀現在買迴來溫習。書的質量很好,是正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