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

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辛志杰 著
图书标签:
  • 复合材料
  • 加工技术
  • 先进材料
  • 材料科学
  • 工程技术
  • 实例分析
  • 制造工艺
  • 聚合物材料
  • 碳纤维
  • 复合材料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387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47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2
字数:3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可供广大从事复合材料生产、制造、加工等方面的工程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广大从事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作为教学、科研方面的参考书使用。
  《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一书针对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碳/碳复合材料,分别从其制造工艺、性能及应用、切削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及论述,列举了大量复合材料加工、切削加工技术与实例。此外,还对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所用刀具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介绍了大量复合材料高效加工的孔用刀具、铣削加工刀具、车削加工刀具以及类金刚石涂层刀具等新技术进展与实例。内容丰富、实用,涵盖面广、内容丰富。

内容简介

  先进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交通运输、能源及环保等诸多领域的关键材料,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书主要介绍复合材料的分类、先进复合材料的性能、复合材料切削加工的特点,以及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及其性能结构、复合材料的强韧性与界面行为特征等内容。
  《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针对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碳/碳复合材料,分别从其制造工艺、性能及应用、切削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及论述,列举了大量复合材料加工、切削加工技术与实例。此外,本书还对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所用刀具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介绍了大量复合材料高效加工的孔用刀具、铣削加工刀具、车削加工刀具以及类金刚石涂层刀具等技术进展与实例。
  本书可供广大从事复合材料生产、制造、加工等方面的工程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广大从事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作为教学、科研方面的参考书使用。

作者简介

  辛志杰,中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各类复合材料、超硬材料等材料加工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加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作者在与本选题有关领域取得的相关科技成果如下。
  (1)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2)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概述1
1.1先进复合材料概述1
1.2复合材料的分类2
1.3先进复合材料的性能3
1.4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发动态5
1.5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6
1.6先进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特点7
1.7先进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8
1.7.1复合材料切削机理的研究8
1.7.2复合材料切削刀具材料及结构参数的改进9
1.7.3复合材料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10
1.7.4复合材料表面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11
第2章复合材料的原材料122.1纤维12
2.1.1陶瓷纤维12
2.1.2玻璃纤维13
2.1.3高熔点金属纤维15
2.1.4碳纤维16
2.1.5硼纤维18
2.1.6SiC纤维19
2.1.7Al2O3纤维与铝硅酸盐纤维20
2.1.8Si3N4系纤维21
2.1.9ZrO2系纤维21
2.1.10BN系、AlN系纤维23
2.1.11芳纶纤维23
2.2晶须24
2.2.1SiCw、Si3N4w24
2.2.2钛酸钾晶须25
2.2.3硼酸铝晶须26
2.2.4氧化锌晶须27
2.2.5石墨晶须27
2.3颗粒28
2.4基体29
2.4.1聚合物基体30
2.4.2金属基体31
2.4.3陶瓷基体31
第3章复合材料的强韧性与界面行为40
3.1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40
3.1.1颗粒增强原理40
3.1.2单向排列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41
3.1.3短纤维增强原理44
3.2复合材料的韧性45
3.2.1材料断裂机理45
3.2.2对断裂能量的贡献49
3.2.3准临界裂纹的扩展52
3.3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与分类54
3.3.1界面特征54
3.3.2界面分类55
3.4复合材料界面的结合机理55
3.4.1力学结合55
3.4.2残余应力55
3.5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与界面行为56
3.5.1界面强度56
3.5.2界面行为59
第4章金属基复合材料62
4.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性能特点62
4.1.1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62
4.1.2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63
4.1.3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64
4.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64
4.2.1应用领域及现状64
4.2.2发展方向及趋势66
4.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67
4.3.1切削加工机理68
4.3.2已加工表面粗糙度69
4.3.3已加工表面的硬化69
4.3.4已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70
4.3.5已加工表面形貌71
4.3.6刀具材料的选用及其磨损机理72
4.4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车削加工73
4.4.1钛基复合材料(TiCp+TiBw)/TC4的车削73
4.4.2铝基复合材料SiCp/ZL109的车削79
4.4.3铝基复合材料Al2O3/Al的激光加热辅助车削81
4.5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82
4.5.1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普通铣削82
4.5.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高速铣削85
4.5.3SiCp/Al复合材料的铣磨加工89
4.6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钻削加工90
4.6.1ZL109合金复合材料的钻削90
4.6.2SiCp/Al复合材料的钻削仿真93
4.7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磨削加工96
4.7.1磨削力96
4.7.2磨削表面粗糙度97
4.7.3磨削加工表面形貌98
4.8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种加工101
4.8.1激光表面处理101
4.8.2电火花加工102
4.8.3超声振动加工106
第5章陶瓷基复合材料115
5.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性能特点115
5.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116
5.2.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16
5.2.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119
5.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120
5.3.1应用领域及现状120
5.3.2发展方向及趋势121
5.4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23
5.5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车削加工123
5.6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126
5.7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钻削加工129
5.8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磨削加工136
5.8.1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机理研究136
5.8.2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表面形貌与磨屑分析137
5.8.3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140
5.9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特种加工141
第6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144
6.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性能特点144
6.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145
6.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48
6.3.1热固性复合材料148
6.3.2热塑性复合材料149
6.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150
6.4.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上的应用151
6.4.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其他工业产品上的应用151
6.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152
6.5.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常规机械加工方法152
6.5.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153
6.5.3聚合物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153
6.5.4聚合物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154
6.5.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钻削分层对策及钻削优化试验156
6.5.6CFRP复合材料制孔过程仿真与试验分析160
第7章碳/碳复合材料1697.1碳/碳复合材料概述169
7.2碳/碳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170
7.2.1预制件的制造170
7.2.2碳/碳的致密化工艺173
7.2.3石墨化175
7.3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175
7.3.1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175
7.3.2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177
7.4碳/碳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178
7.4.1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工艺178
7.4.2切削工艺对复合材料表面质量的影响181
7.4.3碳/碳复合材料切削加工实例182
7.4.4碳/碳复合材料的特种加工技术185
7.4.5复合材料表面质量评价186
第8章复合材料高效加工刀具技术187
8.1复合材料的孔加工刀具187
8.1.1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孔加工187
8.1.2芳纶纤维、纸蜂窝及其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孔加工189
8.1.3山特维克可乐满复合材料孔加工刀具191
8.1.4伊斯卡复合材料孔加工刀具192
8.2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刀具193
8.2.1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刀具193
8.2.2芳纶纤维、纸蜂窝及其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刀具195
8.3复合材料的车削加工刀具197
8.4加工复合材料的类金刚石涂层刀具198
8.4.1类金刚石涂层198
8.4.2DLC涂层刀具加工实例199
8.4.3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用整体硬质合金涂层刀具199
8.5复合材料加工刀具面临的挑战200
参考文献201

前言/序言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研究》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影响深远、地位卓著的先秦诸子百家。本书并非简单地对各个学派进行罗列介绍,而是着力于剖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核、核心观点以及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与传承。全书力求展现一个立体、鲜活的先秦思想图景,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思想火花四溅、智慧光芒闪耀的伟大时代。 第一章 绪论:探寻思想的源头 本章首先界定“先秦”的时间范畴,阐述春秋战国时期为何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我们将梳理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变革,如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动等,如何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本章将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整体格局,为后续章节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并提出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强调从历史语境、思想逻辑和文化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第二章 儒家:仁爱与秩序的追求 本章重点剖析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将追溯孔子“仁”的思想,探讨其核心内涵——克己复礼、忠恕之道,以及其教育理念和对社会秩序的构建。随后,我们将深入研究孟子“性善论”的哲学根基,阐释其“仁政”思想,以及“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接着,我们将分析荀子“性恶论”的现实主义关怀,以及其强调“礼”和“法”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将辩析不同时期儒家学派的差异与演进,例如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区别,以及汉代“独尊儒术”后的发展态势,关注儒家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探讨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长久影响。 第三章 道家:自然与无为的智慧 本章聚焦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我们将从老子《道德经》出发,解读“道”的哲学本体论,探讨“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以及“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等辩证思想。随后,我们将深入研究庄子《庄子》中的逍遥哲学,解析其“齐物论”、“安乐之道”,以及对世俗价值的批判与超越。本书将分析道家思想如何与儒家形成互补,以及其对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和艺术审美的深刻影响。我们将探讨道家思想如何在面对社会动荡时,为个体提供精神慰藉和生存智慧。 第四章 法家:变革与强国的理性 本章深入研究以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思想。我们将分析法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探讨其“重农抑商”、“富国强兵”的经济政策,以及“以法治国”的政治理念。重点将放在韩非子的集大成,解析其“君主集权”、“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方略,以及其对人性“恶”的深刻洞察。本书将剖析法家思想为何在战国时期能够迅速发展并影响秦朝的统一,同时也将讨论其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在后世的演变与应用,例如其对中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影响。 第五章 名家、墨家及其他流派 本章将视角拓展至其他重要的先秦思想流派。我们将细致研究名家“辩”的逻辑与语言艺术,探讨其对概念、名实关系的分析。接着,我们将重点阐述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力”等核心主张,分析其对社会公平、和平的追求,以及其严密的组织形式和实践精神。此外,本书还将简要介绍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等其他重要流派,勾勒出先秦思想领域丰富多彩的图景,展现思想碰撞的活力与多样性。 第六章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对百家争鸣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我们将深刻阐述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它如何打破了思想的垄断,促进了学术的繁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我们将探讨诸子百家思想的相互影响、融合与斗争,分析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更重要的是,本章将尝试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思考它们对于当下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现实启示,强调这些古老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的生命力和借鉴价值。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力求语言通俗易懂,避免艰深晦涩的学术术语,旨在让更多读者能够走近先秦思想,理解其精髓。同时,本书注重史料的运用与考证,力求言之有据,论之有理。通过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系统梳理与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中国古代思想的源流,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被《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这本书深深吸引,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制造”。在过去,我总觉得制造就是简单地把原材料加工成成品,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制造”背后的科学、智慧和艺术。作者在介绍各种加工技术时,不仅仅是列出工艺步骤,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步骤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这些参数来获得理想的材料性能。例如,在讲解“热压罐成型”时,作者详细分析了温度、压力和时间这三个关键参数如何协同作用,影响树脂的固化程度、纤维的浸润性以及内部应力的产生,并给出了如何根据不同材料体系来优化工艺曲线的指导。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穿插的那些“实例”,都仿佛是一部部精彩的技术故事。我读到的是,工程师们如何运用这些先进的加工技术,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出那些令人惊叹的产品。比如,书中对某款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制造的案例分析,就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复杂的三维成型技术,精确控制纤维的取向和分布,以达到极高的强度和疲劳寿命,同时还要兼顾轻量化和低成本的要求。这种将技术与创新、挑战与解决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汲取灵感,拓展思维。

评分

《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这本书,对于我这样对材料科学一直抱有好奇心,但又缺乏系统学习路径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在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书中对每一种加工工艺的介绍,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流程的描述,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关键步骤的细节。例如,在讲解“缠绕成型”时,作者详细分析了不同缠绕角度对构件强度和刚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如何根据受力情况来优化缠绕路径的计算方法。又比如,在介绍“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时,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真空度的控制、树脂黏度的选择、排气糟的设计等,还特别强调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避免“干斑”和“树脂富集”等缺陷的产生。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我理解这些技术的“精妙”之处至关重要。而且,书中引用的“实例”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最终产品,而是详细地剖析了在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制定、质量控制等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决策。比如,在分析某款高性能自行车车架的制造时,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来优化车架结构,如何选择合适的碳纤维铺层顺序和树脂体系来平衡强度、刚度和吸震性,以及如何通过无损检测技术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这种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的深入分析,让我对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座巨大的材料宝库中,寻找到了一本详细的“寻宝图”。《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技术手册,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加工技术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在介绍各种加工方法时,会先从其基本原理出发,比如纤维和基体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传质过程等,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工艺操作。例如,在讲解“浸胶工艺”时,作者会详细说明如何控制树脂的黏度、浸润速率以及纤维束的浸透程度,并举例说明这种技术在制造玻璃钢制品、管道等方面的应用。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实例”的选取,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到体育用品、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例如,在分析某款高性能船体制造时,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真空导入成型技术,来制造出轻质、高强、一体化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并讨论了在这种大型制件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克服材料成本、工艺周期、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挑战。这种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先进技术是如何转化为实际产品的。

评分

《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次关于“创新”和“突破”的旅程。作者在书中,不断地强调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以及为了实现这些变革,工程师们在加工技术上所做的各种探索和创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自动化与智能化加工”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系统、以及在线监测技术等相结合,来提高复合材料制件的生产效率、精度和一致性。比如,文中提到了一款全自动铺丝机器人,可以在复杂曲面上精确铺设碳纤维丝束,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难度和误差。结合书中引用的那些“实例”,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为了制造出更轻、更强的飞机结构,工程师们是如何不断突破传统加工方法的限制,采用诸如纤维缠绕、自动铺带、真空辅助灌注等先进技术,来实现高性能、复杂形状的复合材料部件的精确制造。这种对技术前沿的探索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让我对复合材料这个领域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

评分

《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轻而强”世界的大门。在阅读之前,我对于“先进复合材料”的概念,大多来自于媒体的报道,觉得它们遥不可及,与我的生活无关。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务实和贴近实际的方式,让我看到了这些材料是如何被制造出来,又是如何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世界。作者在介绍各种加工技术时,并没有使用过于生僻的术语,而是力求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来阐述。例如,在讲解“拉挤成型”时,作者会详细描述纤维束如何在模具中被浸润、挤压、固化,从而形成连续的、截面形状可控的型材,并举例说明了这种技术如何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桥梁栏杆、窗框、汽车底板等产品。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关于“质量控制与检测”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红外热成像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被用于发现复合材料内部的缺陷,如分层、空隙、夹杂等。结合书中引用的那些“实例”,比如对于高铁车厢蒙皮的检测,或者对于大型风电叶片的定期检查,我才真正体会到,制造出高性能的复合材料产品,同样需要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来保证其安全可靠。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完美结合。在阅读《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之前,我接触到的关于复合材料的信息大多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要么是关于某种具体材料的性能介绍,要么是关于某个单一工艺的简单描述。而这本书,则像一个精心构建的知识体系,将复合材料的整个加工流程,从原材料的选择、预处理,到各种成型工艺(如手糊成型、模压成型、缠绕成型、拉挤成型、真空辅助成型等),再到后期的修整、检测和应用,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阐述。每个章节都紧密相连,层层递进,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不同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更难得的是,书中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大量地融入了“实例”分析。这些实例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产品,比如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高性能汽车零部件、航空发动机短舱、医疗器械部件等等。作者对这些实例的分析,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产品名称,而是深入剖析了在这些具体产品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工艺参数的选择、遇到的挑战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分析风电叶片生产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多轴缠绕技术来制造出大型、复杂曲面的叶片,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树脂注入速率和固化温度来保证叶片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这种深入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需求紧密结合,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拿到《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的时候,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对这方面的了解几乎为零,只知道一些大概的概念。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基本构成,比如增强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和基体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达到优异的性能。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到高深的加工工艺,而是先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复合材料的宏观和微观性能,以及这些性能是如何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紧密相关的。比如,对于不同纤维类型在抗拉强度、模量、韧性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不同树脂基体在耐温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方面的特点,都有详细的阐述。这些基础知识的梳理,为我后续理解复杂的加工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书中在介绍这些性能时,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与传统材料(如金属)的对比,来突显复合材料的优势,比如更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更低的密度,以及更好的抗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这种对比非常直观,让我能够迅速把握复合材料的核心价值。此外,作者还引用了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如何帮助飞机实现更高的燃油效率和更远的航程;在汽车工业,复合材料如何实现车身减重,从而提升操控性和降低排放;在体育器材领域,复合材料又如何带来更轻便、更强韧的性能表现。这些案例的引入,让我对复合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激发了我深入了解其加工技术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的主题听起来非常专业和技术化,但作者的写作方式却非常晓畅易懂,甚至带有一些人文关怀。在解释复杂的工艺原理时,作者常常会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比如,在介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协同效应”时,作者可能就会将其比作“千丝万缕汇聚成绳”的力量,强调单根纤维的微弱如何通过集体协作而爆发出惊人的强度。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这样一个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沉浸其中,乐在其中。而且,作者在叙述中,并没有回避一些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坑”或“难点”。例如,在探讨模压成型时,除了介绍基本的工艺流程,还详细分析了模具设计、材料预混、加热速率、保压时间等关键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给出了如何避免和解决诸如脱模困难、表面缺陷、内部空隙等常见问题的建议。这种“接地气”的写法,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地传授自己的心得体会。书中穿插的那些“实例”,也并非是那些遥不可及的“高精尖”项目,而是涵盖了从日用品到工业重器的广泛应用,让我能看到复合材料技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真正地改变着世界。

评分

我对《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这本书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讲解每一项加工技术时,都会先阐述其基本原理,包括相关的力学、热力学、流变学等基础知识,然后再深入到具体的工艺流程、设备要求、参数控制等方面。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从根本上理解每一种加工技术是如何工作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而书中穿插的那些“实例”,更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让它们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介绍“共固化”技术时,书中详尽地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固化工艺,使不同层数的材料能够同步充分固化,从而获得一体化的高性能结构。并以飞机蒙皮与加强筋的整体成型为例,说明了这种技术在实现结构减重和提高整体刚性方面的巨大优势。作者在分析这些实例时,还会探讨在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材料收缩率的差异、界面结合的稳定性、以及成型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种深入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扇通往奇妙材料世界的窗户,虽然我是一名普通读者,对“先进复合材料”这个概念最初只停留在一些科幻电影的模糊印象中,但当我翻开《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那种原本以为会高高在上的技术门槛瞬间变得亲切起来。作者用一种非常贴近实际应用的方式,将那些听起来复杂的加工流程,比如层压、固化、模压、缠绕等等,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理解的步骤。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纤维铺层方向的讨论,以前总觉得随便怎么铺都行,看完之后才明白,不同的铺层方式竟然会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力学性能,甚至决定了最终产品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书中穿插的那些“实例”更是点睛之笔,当我看到无人机机翼、汽车轻量化部件、甚至是高端运动器材是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制造出来的,那种“原来如此”的惊喜感油然而生。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不再是孤立地学习理论,而是能将抽象的技术与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联系起来,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帮助。例如,书中关于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TM)的讲解,详细描述了模具制作、纤维铺层、真空密封、树脂注入和固化等全过程,并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仿佛置身于生产现场,亲眼见证复杂构件的诞生。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气泡的产生、树脂流动不均、固化温度控制等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经验的分享,一种实际操作的指导,为我理解这些“先进”技术背后的“匠心”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评分

参考文献少,而且在书中都没有标注,以致书中的内容都找不到出处。

评分

非常满意,物美价廉。

评分

非常满意,物美价廉。

评分

非常满意,物美价廉。

评分

参考文献少,而且在书中都没有标注,以致书中的内容都找不到出处。

评分

参考文献少,而且在书中都没有标注,以致书中的内容都找不到出处。

评分

参考文献少,而且在书中都没有标注,以致书中的内容都找不到出处。

评分

参考文献少,而且在书中都没有标注,以致书中的内容都找不到出处。

评分

非常满意,物美价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