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團隊開發 工具與方法

高效團隊開發 工具與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池田尚史,藤倉和明,井上史彰 著,嚴聖逸 譯
圖書標籤:
  • 團隊協作
  • 敏捷開發
  • 軟件工程
  • 項目管理
  • 開發效率
  • 代碼質量
  • 工具
  • 方法論
  • 溝通技巧
  • 流程優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295941
版次:1
商品編碼:1172008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圖靈程序設計叢書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高效團隊開發:工具與方法》以團隊開發中所必需的工具的導入方法和使用方法為核心,對團隊開發的整體結構進行概括性的說明。內容涉及團隊開發中發生的問題、版本管理係統、缺陷管理係統、持續集成、持續交付以及迴歸測試,並且對“為什麼用那個工具”“為什麼要這樣使用”等開發現場常有的問題進行舉例說明。

作者簡介

池田尚史(作者)
DeNA軟件開發工程師。曾做過IT顧問、程序員,從事過軟件包開發、Web服務開發。Java的Web應用框架Play Framework 1的提交者。負責本書第1章~第5章,其中第2章的案例分析都是基於自身的實際經驗編寫的。
Twitter @ikeike443

藤倉和明(作者)
想能(SHANON)基礎設施工程師。負責公司內部基礎設施及服務環境的安全保障,緻力於推動應用部署的自動化,並基於這方麵豐富的實踐經驗,完成瞭本書第6章。喜歡OpenVZ、LXC等容器型虛擬化技術。
Twitter @fujya

井上史彰(作者)
想能(SHANON)軟件工程師、QA工程師,現為想能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開發經驗豐富,緻力於推動高效的自動化測試。負責本書第7章。
E-mail fu.inoue@gmail.com

嚴聖逸(譯者)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8年軟件開發經驗,期間赴日本工作。現就職於想能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從事基於雲平颱的客戶關係管理及各類營銷自動化係統的開發,側重於對持續集成、自動化部署、自動化測試以及相關的開源工具的研究。本書所介紹的即是譯者日常工作中所應用的開發流程以及工具。

目錄

目錄

第1章 什麼是團隊開發  1
1.1 一個人也能進行開發 2
1.2 團隊開發麵臨的問題 3
1.3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4
1.4 本書的構成 5
1.4.1 第2章:案例分析 5
1.4.2 第3~5章:基礎實踐 5
1.4.3 第6~7章:持續交付和迴歸測試 6
1.5 閱讀本書前的注意事項 7
1.5.1 最好的方法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7
1.5.2 沒有最好的工具 7
第2章 團隊開發中發生的問題 9
2.1 案例分析的前提 10
2.1.1 項目的前提條件 10
2.2 案例分析(第1天) 11
2.2.1 問題1:重要的郵件太多,法確定處理的優先順序 11
2.2.2 問題2:沒有能用於驗證的環境 11
2.2.3 問題3:用彆名目錄管理分支 12
2.2.4 問題4:重新製作數據庫比較睏難 14
2.3 案例分析(第1天)中的問題點 16
2.3.1 問題1:重要的郵件太多,法確定處理的優先順序 16
郵件的數量太多,導緻重要的郵件被埋沒 16
法進行狀態管理 17
直觀性、檢索性較弱 17
用郵件來管理項目的課題 17
2.3.2 問題2:沒有能用於驗證的環境 18
2.3.3 問題3:用彆名目錄管理分支 18
2.3.4 問題4:重新製作數據庫比較睏難 19
2.4 案例分析(第2天) 22
2.4.1 問題5:不運行係統就法察覺問題 22
2.4.2 問題6:覆蓋瞭其他組員修正的代碼 22
2.4.3 問題7:法自信地進行代碼重構 24
2.4.4 問題8:不知道bug的修正日期,也不能追蹤退化 25
2.4.5 問題9:沒有靈活使用分支和標簽 26
2.4.6 問題10:在測試環境、正式環境上法運行 28
2.4.7 問題11:發布太復雜,以至於需要發布手冊 28
2.5 案例分析(第2天)中的問題點 30
2.5.1 問題5:不運行係統就法察覺問題 30
2.5.2 問題6:覆蓋瞭其他組員修正的代碼 31
2.5.3 問題7:法自信地進行代碼重構 31
2.5.4 問題8:不知道bug的修正日期,也不能追蹤退化 33
2.5.5 問題9:沒有靈活使用分支和標簽 35
2.5.6 問題10:在測試環境、正式環境上法運行 35
2.5.7 問題11:發布太復雜,以至於需要發布手冊 36
2.6 什麼是理想的項目 37
2.6.1 使用缺陷管理係統對課題等進行統籌管理 38
2.6.2 盡量使用版本管理係統 38
2.6.3 準備可以反復驗證的CI係統 38
2.6.4 將環境的影響控製在最小限度,並隨時可以發布 39
2.6.5 保留所有記錄以便日後追蹤 39
2.7 本章總結 40
第3章 版本管理 41
3.1 版本管理係統 42
3.1.1 什麼是版本管理係統 42
3.1.2 為什麼使用版本管理係統能帶來便利 42
能夠保留修改內容這一最基本的記錄 43
能夠方便地查看版本之間的差異 43
能夠防止錯誤地覆蓋他人修改的代碼 43
專欄 鎖模式和閤並模式 44
能夠還原到任意時間點的狀態 48
專欄 基於文件和基於變更集 49
能夠生成多個派生(分支和標簽),保留當時項目狀態的斷麵 49
3.2 版本管理係統的發展變遷 51
3.2.1 沒有版本管理係統的時代(20世紀70年代以前) 52
3.2.2 RCS 的時代(20世紀80年代) 52
3.2.3 CVS 的誕生(20世紀90年代) 52
3.2.4 VSS、Perforce等商用工具的誕生(20 世紀90 年代) 53
3.2.5 Subversion 的誕生(2000 年以後) 54
3.2.6 分布式版本管理係統的誕生(2005 年以後) 54
3.2.7 番外篇:GitHub的誕生 55
3.2.8 版本管理係統的導入情況 57
3.3 分布式版本管理係統 59
3.3.1 使用分布式版本管理係統的5 大原因 59
能將代碼庫完整地復製到本地 59
運行速度快 59
臨時作業的提交易於管理 59
分支、閤並簡單方便 59
可以不受地點的限製進行協作開發 60
3.3.2 分布式版本管理係統的缺點 60
係統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最新版本 60
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版本號 60
工作流程的配置過於靈活,容易産生混亂 61
思維方式的習慣需要一定的時間 61
3.4 如何使用版本管理係統 62
3.4.1 前提 62
3.4.2 版本管理係統管理的對象 62
代碼 63
需求資料、設計資料等文檔 64
數據庫模式、數據 64
配置文件 64
庫的依賴關係定義 65
3.5 使用Git順利地推進並行開發 66
3.5.1 分支的用法 66
什麼是分支 66
什麼是發布分支(release branch) 66
剋隆和建立分支 67
提交和提交記錄 67
分支的切換 68
修正bug後的提交 69
閤並到master 70
嚮master進行Push 71
分支使用方法總結 72
3.5.2 標簽的使用方法 72
什麼是標簽 72
新建標簽 72
標簽的確認 73
標簽的取得 73
專欄 避免使用相同的標簽名和分支名 74
標簽使用方法總結 75
專欄 什麼是Detached HEAD 76
3.6 Git的開發流程 77
3.6.1 Git工作流的模式 77
中央集權型工作流 77
GitHub型工作流 78
3.6.2 分支策略的模式 79
git-flow 79
github-flow 82
筆者的例子(摺衷方案) 83
3.6.3 最閤適的流程和分支策略因項目而異 84
3.7 數據庫模式和數據的管理 85
3.7.1 需要對數據庫模式進行管理的原因 85
由數據庫管理員負責對修改進行管理的情況 85
修改共享數據庫的模式的情況 85
3.7.2 應該如何管理數據庫模式 86
版本管理的必要條件 86
什麼是數據庫遷移 86
數據庫遷移的功能 87
3.7.3 數據庫遷移工具 88
Migration(Ruby on Rails) 88
south(Django) 88
Migrations Plugin(CakePHP) 89
Evolution(Play Framework) 89
3.7.4 具體用法(Evolution) 89
規定 89
SQL文件的執行 90
開發者之間數據庫模式的同步 91
一緻性問題的管理 93
3.7.5 數據庫遷移中的注意點 94
3.8 配置文件的管理 96
3.9 依賴關係的管理 97
3.9.1 依賴關係管理係統 97
JVM 語言 97
腳本語言 98
管理依賴關係的優點 98
3.10 本章總結 100
第4章 缺陷管理 101
4.1 缺陷管理係統 102
4.1.1 項目進展不順利的原因 102
4.1.2 用紙、郵件、Excel進行任務管理時的問題 103
4.1.3 導入缺陷管理係統的優點 104
具有任務管理所需的基本功能 104
直觀性、檢索性較強 104
能夠對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及共享 104
能夠生成各類報錶 105
能夠和其他係統進行關聯,具有可擴展性 105
4.1.4 什麼是缺陷驅動開發 106
缺陷驅動開發的具體步驟 106
專欄 徹底貫徹缺陷驅動開發的情況 107
4.2 主要的缺陷管理係統 108
4.2.1 OSS産品 108
Trac 108
Redmine 109
Bugzilla 110
Mantis 111
4.2.2 商用産品 112
JIRA 112
YouTRACK 113
Pivotal Tracker 113
Backlog 114
GitHub 115
4.2.3 選擇工具(缺陷管理係統)的要點 116
專欄 缺陷管理係統的應用事例 117
4.3 缺陷管理係統與版本管理係統的關聯 118
4.3.1 通過關聯實現的功能 118
從提交鏈接到問題票 118
從問題票鏈接到提交 118
提交的同時修改問題票的狀態 119
4.3.2 關聯的配置方法 119
4.3.3 GitHub 119
GitHub的issue 119
Service Hooks 120
GitHub和Pivotal Tracker的關聯 121
GitHub和JIRA的關聯 123
4.3.4 Trac/Redmine 124
4.3.5 Backlog 124
Backlog和Git的關聯 125
Backlog和GitHub的關聯 126
4.3.6 Git自帶的Hook的使用方法 127
4.4 新功能開發、修改bug時的工作流程 128
4.4.1 工作流程 128
A建立問題票 128
B指定負責人 129
C開發 129
D提交 129
E Push到代碼庫 129
4.5 迴答“那個bug是什麼時候修正的”的問題 131
4.5.1 Pivotal Tracker的例子 131
用記憶中殘留的關鍵字進行檢索 131
檢索 131
通過問題票查找代碼修改 132
4.5.2 Backlog的例子 133
檢索 134
4.6 迴答“為什麼要這樣修改”的問題 136












精彩書摘

  《高效團隊開發 工具與方法》:
  3.7.2 應該如何管理數據庫模式
  對數據庫模式進行版本管理,應該管理什麼?又怎麼管理呢?讓我們具體地來看一下。這裏假設數據庫為MySQL或PostgreSQL等,也就是說使用瞭RDBMS,以此為前提來繼續下麵的話題。但是這裏的數據庫並不局限於RDBMS,文本文件、XML文件、對象數據庫以及最近使用頻率逐漸增加的MongoDB等NoSQL數據庫,它們的思考方法也是完全相同的。
  版本管理的必要條件
  對數據庫模式進行版本管理的必要條件中,比較重要的是以下3個。
  無論什麼環境都能用相同的步驟來構建數據庫
  能夠反復執行多次
  文本文件
  上麵這些也是和CI相關聯的思考方法。CI相關的內容將在第5章進行說明。對於數據庫模式,和代碼一樣進行版本管理,無論任何環境都能反復構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為瞭用版本管理係統方便地進行閤並,以文本文件的形式管理模式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有的開發現場使用商用的GUI工具來建立數據庫模式,這樣的工具有時反而會影響團隊開發的效率。因此一定要以程序能夠反復執行的文本文件形式來管理數據庫模式。
  什麼是數據庫遷移
  數據庫模式的CI稱為CDBI(Continuous DataBase Integration)。《持續集成:軟件質量改進和風險降低之道》中也以專門的章節對其進行瞭說明。但是最近比起CDBI,使用從RubyonRails的工具名(Migration)衍生而來的“數據遷移”這個叫法的人似乎更多一些。
  ……

前言/序言


探索敏捷與協作的藝術:賦能團隊,激發潛能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團隊的協作效率和産齣質量,已經成為衡量組織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我們常常驚嘆於那些卓越團隊的驚人創造力與執行力,它們如何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持續産齣高質量的成果,並且保持旺盛的活力?答案往往隱藏在那些被精心打磨的開發流程、被巧妙運用的協作工具,以及被深入踐行的團隊文化之中。 本書並非聚焦於單一的工具或方法論,而是緻力於為所有渴望提升團隊效能的開發者、項目經理、以及組織管理者,勾勒齣一幅更加廣闊、更加深入的團隊協作圖景。我們將一同踏上探索“敏捷”與“協作”藝術的旅程,深入理解那些驅動高效團隊運轉的底層邏輯,學習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智能的工具,將團隊的集體智慧最大化,將成員的個體潛能充分釋放。 打破孤島,連接協作:構建透明、流暢的溝通橋梁 在許多團隊中,信息孤島和溝通壁壘是吞噬效率的隱形殺手。需求傳遞失真、技術決策滯後、進度更新不及時,這些問題層齣不窮,不僅打擊成員士氣,更直接影響項目的交付速度和質量。本書將重點探討如何打破這些障礙,構建真正透明、流暢的溝通渠道。 我們將深入剖析敏捷開發中的核心溝通模式,例如每日站會(Daily Stand-up)的精髓不在於形式,而在於信息的高效同步和障礙的及時暴露。學會如何設計有效的會議流程,讓每一次溝通都直擊要點,避免冗餘和無效。同時,我們也將探討異步溝通的智慧,在分布式團隊日益普遍的今天,如何利用現代化的協作平颱,如企業即時通訊工具(Slack, Microsoft Teams等)、項目管理軟件(Jira, Asana, Trello等)以及代碼托管平颱(GitHub, GitLab, Bitbucket等)的評論與通知功能,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和知識的沉澱。 更進一步,本書將強調“可視化”在溝通中的力量。無論是使用看闆(Kanban Board)來展示工作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還是通過流程圖、思維導圖來梳理復雜的業務邏輯,亦或是利用圖錶和報告來呈現項目進展和關鍵指標,可視化都能極大地降低溝通成本,提升信息的可理解性。我們將學習如何根據團隊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閤適的可視化工具和方法,讓團隊成員對項目全貌、當前狀態以及未來方嚮擁有共同的認知。 流程優化,持續改進:讓工作更有章法,更有溫度 一個高效的團隊,必然擁有清晰、高效的工作流程。混亂無序的工作模式,如同在迷霧中前行,不僅耗費大量精力,還容易導緻重復勞動和資源浪費。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各種主流的敏捷開發流程,並不僅僅停留在方法論的錶麵,而是深入其核心思想和實踐技巧。 我們將迴顧Scrum的迭代周期、角色分工與儀式,理解每個元素背後的價值,並探討如何根據團隊的規模和項目特點,靈活調整Scrum的實踐,例如如何更有效地組織Sprint Planning、Sprint Review與Sprint Retrospective。同時,我們將探討看闆(Kanban)在流程可視化和限製在製品(WIP)方麵的獨特優勢,學習如何通過限製在製品來優化流程,識彆瓶頸,並實現持續的交付。 本書還將強調“持續改進”(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文化。這不僅僅是一次性的流程優化,而是一種融入團隊日常工作的思維方式。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迴顧會議(Retrospective),係統地分析過去一個階段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並轉化為具體的改進措施。我們將探討如何鼓勵團隊成員提齣建設性的意見,營造一個不怕犯錯、勇於嘗試、樂於學習的環境。此外,本書還將觸及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在軟件開發中的應用,例如如何識彆和消除“價值鏈”中的浪費,例如過度的任務切換、不必要的等待、以及無效的溝通。 工具賦能,效率倍增:選擇閤適的利器,事半功倍 在現代軟件開發中,工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是實現高效協作的基石。然而,過多的工具或者不適閤的工具,反而會成為阻礙。本書將幫助讀者理性地審視和選擇適閤團隊的開發工具,並深入探討這些工具如何能夠真正提升效率,而非成為負擔。 我們將從項目管理與任務跟蹤的角度齣發,探討各類工具的優勢與適用場景。例如,對於需要精細化管理的復雜項目,Jira的強大功能可以提供詳盡的issue tracking和workflow customization;而對於需要輕量級、可視化管理的團隊,Trello或Asana則可能更為閤適。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些工具的核心功能,如任務分配、優先級設定、進度跟蹤、燃盡圖(Burndown Chart)等,並提供最佳實踐建議,幫助團隊最大化利用這些工具的價值。 在代碼協作與版本控製方麵,Git已經成為行業標準。本書將不僅僅是介紹Git的基本命令,更重要的是探討如何通過Git的工作流(如Gitflow、GitHub Flow),規範代碼的提交、閤並與發布流程,減少衝突,提高代碼質量。我們將探討代碼審查(Code Review)的價值,以及如何利用GitHub、GitLab等平颱的Pull Request/Merge Request功能,構建高效、高質量的代碼評審機製。 此外,本書還將涵蓋持續集成/持續部署(CI/CD)工具的重要性。理解Jenkins、GitLab CI/CD、GitHub Actions等工具如何自動化構建、測試和部署過程,從而實現快速、可靠的軟件交付。我們將探討如何設計有效的CI/CD流水綫,以及如何將其集成到團隊的日常開發流程中。 文化塑造,人纔激勵: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團隊 技術和流程固然重要,但一個團隊的真正力量,往往源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成員之間的信任與支持。本書將不止步於“術”,而是深入到“道”,探討如何塑造積極、健康的團隊文化。 我們將探討信任、尊重和開放溝通在團隊中的重要性。如何創造一個讓成員敢於錶達不同意見、敢於承認錯誤、敢於互相幫助的環境?我們將討論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的建立,以及它對創新和協作的驅動作用。 同時,本書還將關注人纔發展和激勵機製。如何識彆團隊成員的優勢和潛力,並提供相應的成長機會?如何通過閤理的激勵措施,激發團隊成員的內在動力和工作熱情?我們將探討非物質激勵的重要性,例如認可、贊賞、以及提供有挑戰性的工作機會。 最後,本書將強調擁抱變化和學習的能力。在快速發展的技術領域,團隊需要具備持續學習和適應變化的能力。我們將探討如何鼓勵團隊成員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並將其應用於實際工作中,從而保持團隊的競爭力和創新力。 結語 本書旨在為你提供一個全麵、實用的指南,幫助你深入理解高效團隊開發的精髓。我們相信,通過科學的方法、智能的工具,以及積極的文化,任何團隊都有可能突破瓶頸,實現質的飛躍。願這本書成為你構建卓越團隊的得力助手,點燃團隊協作的無限可能,最終成就令人矚目的成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高效團隊開發 工具與方法》簡直就是我近期最喜歡的一本技術讀物!我是一名負責項目管理的新人,接手瞭一個跨部門協作的項目,簡直把我摺磨得夠嗆。不同部門的溝通風格、工作習慣差異巨大,導緻信息傳遞失誤、責任劃分不清,項目進度經常被拖延,團隊士氣也可用“雪崩”來形容。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結果發現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序漸進地指導我如何構建一個真正高效的開發團隊。 書中的“溝通與協作”章節,更是讓我醍醐灌頂。它不隻是泛泛地講溝通的重要性,而是提供瞭一係列非常實用的工具和技巧。比如,關於會議管理的部分,它就詳細闡述瞭如何設定明確的會議目標、如何控製會議時長、如何記錄並追蹤會議決議,這些細節看似微小,卻能極大地提升會議效率,避免“無效會議”的泥潭。我還特彆喜歡它關於“衝突管理”的章節,它讓我認識到,衝突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去解決它,而不是迴避或激化。書中提供的那些處理團隊內部矛盾的策略,讓我學會瞭如何傾聽、如何尋求共識,如何將負麵情緒轉化為改進的動力。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後端工程師,我一直以來都專注於技術本身,對於團隊協作和開發流程的理解比較片麵。總覺得隻要技術過硬,一個人也能頂半邊天。然而,隨著項目越來越大,復雜度也越來越高,我開始感受到單打獨鬥的局限性。特彆是當團隊成員之間因為溝通不暢、信息不同步而頻繁齣現問題時,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有什麼更係統的方法能夠提升整個團隊的效率? 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它在“工具與實踐”的章節中,詳細介紹瞭許多我聞所未聞但又非常實用的開發工具。比如,它對版本控製係統(如Git)的深入講解,不僅僅是教你如何使用命令,更重要的是闡述瞭分支策略、代碼閤並流程等最佳實踐,這對於避免代碼衝突、保證代碼質量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我還學習到瞭如何利用持續集成/持續部署(CI/CD)工具來自動化構建、測試和部署流程,這極大地減少瞭人為錯誤,加快瞭交付速度。書中的一些關於項目管理工具(如Jira、Trello)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如何更清晰地跟蹤任務進展,如何更好地進行資源分配,這些都是我過去常常忽略但又至關重要的環節。

評分

我是一名正在努力提升自身軟技能的産品經理,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夠幫助我更好地與開發團隊協作、共同打造優質産品的書籍。市麵上關於産品管理的書籍很多,但真正能深入到技術開發層麵,並給齣可落地建議的卻少之又少。《高效團隊開發 工具與方法》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沒有迴避産品經理和開發團隊之間可能存在的隔閡,而是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受歡迎、更高效的“橋梁”。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反饋與迭代”的章節。它強調瞭産品生命周期中,持續的反饋機製是多麼重要。不僅僅是用戶反饋,更包括開發團隊內部的溝通反饋。它教我如何與開發團隊建立順暢的反饋渠道,如何主動傾聽他們的技術考量和實施建議,而不是僅僅將産品需求視為“必須完成的任務”。通過書中提供的關於“原型設計與用戶測試”的方法,我學會瞭如何更早地驗證産品概念,如何利用原型與開發團隊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從而避免在後期開發階段進行大量的、代價高昂的修改。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優秀的産品,離不開一個高效協同的開發團隊。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我這位常年奮戰在開發一綫的老兵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之前一直覺得,團隊協作嘛,大傢都是成年人,心照不宣,互相配閤就好。但現實往往是,溝通成本高到令人發指,項目延期像傢常便飯,偶爾還會冒齣一些“我以為”和“你沒告訴我”的低級錯誤,搞得團隊氣氛緊張,士氣低迷。正當我苦苦思索如何改善這種局麵時,這本書就像及時雨一樣落到瞭我的手中。它並沒有直接給我一套萬能的“銀彈”,而是從多個維度,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高效團隊開發的本質。 首先,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小問題”,其實根源在於缺乏係統性的方法和工具支撐。比如,書中關於需求梳理和任務分配的部分,就給瞭我很多啓發。以前我們常常是口頭溝通,或者幾個人在一個共享文檔裏敲敲打打,結果信息碎片化,理解偏差頻齣。而這本書則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更結構化的方式,比如用戶故事、優先級矩陣等,來明確需求,確保團隊成員對目標有著一緻的理解。特彆是它對於敏捷開發方法論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如何通過迭代、反饋來不斷優化流程,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最初的計劃僵化執行。它強調瞭“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理念,讓我明白,與其追求一次性完美,不如通過頻繁的小周期交付來降低風險,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

評分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團隊開發就像一場大閤唱,每個人都盡力唱好自己的部分,但整體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有時候是跑調的,有時候是搶拍的,有時候甚至是誰也不知道自己該唱哪一段。直到我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瞭“高效”的含義,以及它背後的係統性力量。這本書並不是一本簡單的技術教程,而更像是一本團隊開發的“行為指南”和“思維模型訓練手冊”。 它讓我看到瞭,所謂的“高效”,並非是要求每個人都變成超人,而是通過優化流程、選擇閤適的工具、建立良好的溝通機製,讓整個團隊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書中的“文化與價值觀”部分,讓我開始思考,一個健康、積極的團隊文化,對於開發效率有著多麼深遠的影響。它談到瞭信任、透明、責任感的重要性,並給齣瞭一些具體的實踐方法,比如定期的“迴顧會議”,讓團隊有機會反思過程中的得失,共同尋找改進的方嚮。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與我過去所理解的“指令驅動”的管理方式截然不同,卻又顯得如此自然和有效。它讓我意識到,技術固然重要,但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和信任,纔是構建高效團隊的基石。

評分

好書推薦

評分

送貨及時,小型圖書館逐漸豐富館藏

評分

商品編號:11720086關注商品分享

評分

印刷質量不錯,書比較小巧,內容正在看,相信會有所幫助。

評分

買書方便,送貨及時。ccccccc

評分

對提升整個團隊效率來說,不錯的

評分

學習無止境!!!!!!

評分

單位購買,教科書來的,不錯

評分

這本不錯,排版好,圖靈的書就是好,內容介紹瞭常用工具和方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