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的一生

伏尔泰的一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马克斯·加洛 著,刘自强,严胜男 译
图书标签:
  • 伏尔泰
  • 启蒙思想
  • 法国文学
  • 传记
  • 历史
  • 哲学
  • 18世纪
  • 文学家
  • 思想家
  • 欧洲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059979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50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Vie De Vair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对于法国文坛以及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了解,通过真实的书信和诗歌资料复活了真实的伏尔泰。

内容简介

  《伏尔泰的一生》以伏尔泰本人的书信和诗歌资料为基础,客观详尽地叙述了他的一生。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书中没有描写他在文坛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也没有描写他反对教会和专制的领袖形象。而是从他是一个私生子,病痛缠身、以诗成名、以商致富、风流成性、精明干练的生活细节,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伏尔泰。总之,《伏尔泰的一生》呈现的伏尔泰并非生来与众不同,而是由社会造成的,正因为他一生颠沛流离,才最终成为了有血有肉、叱咤风云的人物。

作者简介

  马克斯·加洛(Max Gallo),法国历史学家、作家。他最早致力于启蒙时代,后来转入传奇小说和历史人物传记的写作,取得了很高的声望。他撰写的伟人传记有凯撒、雨果、拿破仑等,在法国大量印行,有的销售超过八十万册。法兰西学院作为法国文化和语言的最高殿堂,共设40名终身院士,他们被誉为法兰西的“不朽者”。2007年马克斯·加洛·格里·安贝尔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成为新的“不朽者”。
  
  刘自强,1945年出生,正教授。师从国内法语界泰斗郭麟阁先生,曾任教北大法语研究生的文学翻译及法语评论。
  
  严胜男,曾任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两人曾参与翻译《莫泊桑全集》《左拉短片小说选》

目录

第一部分 “在我们的生活的美好日子里……”(1694-1728)
1.伏尔泰,私生子
2.“这些该死的耶稣会会士……”
3.泥潭
4.“我因此……被关进巴士底狱”
5.阿鲁埃·伏尔泰先生
6.“在我身上有一些可爱的滑稽之处……”
7.“我可怜的伏尔泰”
8.“我开始我的名字,而你结束你的名字……”
9.“愚蠢的人民……”

第二部分 “这个人能够毁掉一个国家……”(1728-1733)
10.“我见过如此多的贫穷和被人蔑视的文人……”
11.“一只脚一直在棺材里……”
12.“我愿意生活在法国”

第三部分 “一个文人的生命是自由”(1733-1744)
13.“听我的,可敬的埃米莉……”
14.“英国人,作为自由人,通过他喜欢的道路走向天堂”
15.“哪里有友情哪里就是祖国”
16.“人间的天堂就在我所在的地方”
17.“我们生活在什么世纪?”
18.“在我的国家我没有受到这样的对待”
19.“我是宽容的,我觉得有人想法和我不一样是很好的事”
20.“我对受到这样的对待感到愤慨”
21.“沙特莱夫人从来没有超越国王们”
22.“我的方式是做一位最高国务会议成员”
23.“做伪君子是个可鄙的长处”

第四部分 “一个在五十岁时是国王小丑的可怜虫”(1744-1748)
24.“荣誉和财富终于一起向我涌来”
25.“我披着上帝代理人的圣带”
26.“对于法兰西学院来说,伏尔泰是其成员,这是它的耻辱,对于伏尔泰来说,他不是其成员,有朝一日这将是他的耻辱”
27.“没被流放我不能离开巴黎”

第五部分 “我失去了我不幸和烦恼生活的支柱”(1748-1749)
28.“我年老多病”
29.“我认为应当尊重二十年的交情”
30.‘必须受苦并看见人受苦,必须死去并看见人死去。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第六部分 “伏尔泰,这位著名的普鲁士人”(1750-1753)
31.“我亲吻他(手)并成为奴仆”
32.“榨干柑子,就扔掉柑子皮”
33.“应当想拯救柑子皮”

第七部分 “离开这里比离开西伯利亚更困难”(1753年4月-1753年7月)
34.“人们对许多罪犯处以车轮刑,他们并不和他一样有罪”
35.“这是东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做的事……”

第八部分 “我的朋友,这个国家不是为了我造就的”(1753年7月-1754年12月)
36.“我有点像流浪的骑士”
37.“如果不说真相,会使人讨厌;如果说真相,会被粗暴对待”

第九部分 “自由!自由!你的王位是在这些地方”(1754年12月-1758年12月)
38.“我本来只想要一处葬身之地,但我将有两处”
39.“我不再敢抱怨我的腹痛”
40.“我喜欢斥责我的园丁们胜过讨好国王们”
41.“我在一个共和国里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相当美丽的王国”

第十部分 “只需要五六位哲学家相互合作就能推翻巨人”(1759年1月-1768年3月)
42.“我是山岳的老人……我有两处地方,它们没有什么贡献,但是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亏欠”
43.“问题不是阻止我们的仆人去望弥撒或听布道”
44.“除了不从属于任何人的自由,我不知道有别的自由”
45.“似乎对人们处以车轮刑比补偿对无辜者的损害更容易”
46.“我在我的时代做了比路德和加尔文更多的事”
47.“吃人肉的丑角,我不再愿意听到谈论你们!”
48.“至于我,我留在我的荒漠中”

第十一部分 “宗教狂热的怪物挣扎着断气”(1768年-1774年5月)
49.“在我的嘴里有我的上帝……”
50.“我七十六岁了……我剩下的几颗牙齿已经脱落”
51.“这是我的信仰声明,没有任何情况能使我改变”

第十二部分)“应当在这个人生中战斗到最后一刻”(1774年5月-1778年5月30日)
52.“在王位旁的哲学思想不久将在王位之中”
53.“我认为这里只有我这个私货”
54.“啊,上帝!难道您想让我光荣地死去吗?”
55.“让我平静地死去吧”

尾声 “我因而是一个死人了”(1778年5月31日-1794年11月)

精彩书摘

  《伏尔泰的一生》:
  “你知道罗什布吕内因浮肿而死去,而我有一些理由自认为有他的体质。”他是“罗什布吕内的私生子”。
  但是他的母亲并没有犯错误:“她喜爱一个像罗什布吕内这样才气焕发的人胜过喜爱我父亲,我父亲就才华而言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罗什布吕内或者罗克布吕内的私生子,这有什么关系!私生总比愚笨要好。
  他回想起比他大九岁的哥哥阿尔芒,阿尔芒是由黎塞留公爵和圣西门女公爵送上洗礼缸的,他们是他父亲公证人弗朗索瓦·阿鲁埃的顾客,阿尔芒确实是婚生子,但是自私,智力有限,他是狂热的冉森派教徒,盲目的宗教狂,迂腐而粗俗,虽然有父亲作为后盾。
  弗朗索瓦·阿鲁埃关注文学艺术,他在自己的家里接待布瓦洛、科尔内耶、热杜安神甫,后者是法兰西学院的院士,“除了来我们家不去别人家”,作为邻居来访,他自己也住在旧宫,邻近圣堂。
  但是对于伏尔泰来说,这些几乎只是一些回忆。
  他回想起他母亲的一句话。她嘀咕说布瓦洛“学问很深但是个蠢人”。
  随后是空虚感:这位母亲在1701年7月13日去世。
  他只是个七岁的孩子,想把童年封闭在心底。
  他知道童年是痛苦的,知道砸.在1694年2月20日出生后,他的身体是如此纤弱,以至于每一天他的保姆都报告说他就要死去。
  或许父亲和母亲都希望他离世?他们已经失去两个孩子,都是刚出生就死去。那么这个弗朗索瓦·马里,通奸生下的儿子,如果上帝愿意的话,让它把他带走吧!人们在离他出生的巴黎几法里’的地方,在沙特奈修道院为他简礼付洗。
  但是他顽强地活下来,那当然应当叫人给他行洗礼,既然这个行为通过在教区记录簿上登记使他进入社会生活。
  这将在1694年11月22日进行,人们将——与圣安德烈一德阿尔教堂的本堂神甫有默契——宣布这个九个月大的孩子是在昨天,11月21日出生的……他的童年是如此模糊不清,怎么说清楚呢?我们不想在上普瓦图,在卢登,在圣卢寻找阿鲁埃家族的根。我们只是认可他说的:“我的祖父在那里出生。”的确,从15世纪起,就有一个公证人阿鲁埃,他的一个儿子拥有一家大型箩筐编制工场——开始了一种传统——并成为高利贷者,在他的大衣柜里积聚了若干欠债承诺书。
  埃尔尼斯·阿鲁埃是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的曾祖父,但是小阿鲁埃后来成为伏尔泰,他抛弃了阿鲁埃家族的纹章——《三火焰图形金质纹章》——和阿鲁埃的名字,这个名字在普瓦图语中意味着“燃烧”。至于伏尔泰的父亲,弗朗索瓦二世,另一个弗朗索瓦·阿鲁埃呢绒和丝绸商的儿子,他在1675年在巴黎成为公证人。
  他不满足于处理那些大家族、受宠于国王或地位显赫的人们的财产继承等事务,无论事关黎塞留家族、高乃依家族或是尼农·德朗克洛,放浪的女子,“享乐的情妇”,莫里哀的女友,还是事关这个在路易十四宫廷维持笃信宗教女人的规矩道德的曼特农夫人。
  在买下财务员的公职之前,弗朗索瓦也放贷。当他向伏尔泰灌输自己的道德经时,伏尔泰只能回答说:“父亲,我将做我见到您所做的事吗?”这位公证人,这个财务员虽然在年轻时经常与他同时代的所有文学家来往,但他依然只是那些“道德狼”中的一匹,在羊羔的皮下掩藏着捕食动物的尖牙利爪。
  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这个孩子具有早熟的洞察力、无情的目光,能够揭露所有的虚伪言行,这要归功于弗朗索瓦·卡斯塔涅勒,夏托纳夫神甫,他的“好教父”,这位好教父和罗什布吕内一起,是这个私生子的保护人。
  每天,是夏托纳夫神甫俯身在弗朗索瓦·马里的摇篮上,肯定地说这孩子会活下去。
  是他安排了在圣安德烈·德阿尔教堂的洗礼。
  他发觉到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的聪明、机敏,于是教他作诗,让他阅读和背诵拉封登的寓言,而且,作为自由思想的神甫,让他熟悉《摩西亚特》,在这首讽刺诗里,人们嘲弄这个被宗教思想“毒害的世界”,而“人类的精神要求一些比神甫的老生常谈更加清楚的证据”。
  人们在这首诗里谴责那些“被当做真理的巧妙的谎言”,谎言成为“公共的信仰”,是由在这些谎言中找到自己权力依据的立法者强加的。
  ……

前言/序言


启蒙的巨星:伏尔泰的智慧与风骨 一部跨越世纪的文明史诗,探寻人类思想史上最耀眼的群星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任何单一的传记,而是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一幅横跨十八世纪欧洲思想与社会剧变的壮阔画卷。我们深入探讨的是“启蒙运动”这一人类思想史上至关重要的精神浪潮,以及那些塑造了现代西方文明基石的巨匠们。 这部作品致力于解析启蒙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图景、他们的核心理念、他们与君权、教权的复杂博弈,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字的力量,为日后的政治革命埋下火种。我们着重考察的是那些在沙龙中辩论、在密室中写作、在流亡中思考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如何从巴黎的咖啡馆传播到英伦的庄园,再到美洲的殖民地。 第一部分:理性的黎明与旧秩序的裂痕 开篇追溯了科学革命的遗产,分析了牛顿的宇宙观如何为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建立全新哲学体系的物理基础。我们将详细审视洛克(John Locke)的经验主义和自然权利学说,探讨它们如何成为挑战“君权神授”的理论武器。 随后,本书将笔触转向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的社会结构。我们剖析了波旁王朝的绝对主义如何日渐僵化,以及特权阶层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如何日益尖锐。这一背景,为那些呼唤自由、平等和宽容的“哲人”(Philosophes)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第二部分:群星闪耀:思想的交锋与体系的构建 本章是全书的理论核心,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几位思想巨擘及其核心贡献,他们彼此间的交流、合作与争论,共同构筑了启蒙思想的万花筒。 孟德斯鸠(Montesquieu)与权力的制衡: 深度剖析《论法的精神》,解读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的精妙设计,及其对美国宪法制定的深远影响。我们考察他如何从英国的实践中提炼出普世的政治原则。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与人民的主权: 探讨其“天赋人性善论”的浪漫底色,以及《社会契约论》中关于“公意”(General Will)的激进理念。我们将辩证地看待他既是自由的倡导者,又是对个体自由可能产生限制的理论奠基人这一复杂性。 狄德罗(Denis Diderot)与百科全书的远征: 这一部分着重于集体智慧的结晶——《百科全书》。我们分析了该项目在编纂过程中所面临的审查、资金压力和宗教阻力,它不仅仅是一部知识工具书,更是一场对传统权威的系统性挑战。它如何以条目化的方式,将科学、哲学和技术知识普及给大众,从而颠覆了知识的垄断。 休谟(David Hume)与怀疑论的深度: 探究其对因果律的批判性分析,以及他对宗教形而上学的彻底解构。休谟的怀疑精神,是促使其他思想家更加审慎地构建其理性体系的重要催化剂。 第三部分:跨越国界:思想的传播与社会实践 启蒙思想并非仅停留在书斋之中,它们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 沙龙文化与女性的作用: 我们将描绘巴黎沙龙作为思想孵化器的独特生态,以及那些富有教养的女性(Salonnieres)在资助、组织和引导哲学辩论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开明专制与君主的试验田: 探究腓特烈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等君主如何吸收启蒙理念,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种“用哲学治理国家”的尝试,是理念与现实权力结构之间最直接的碰撞,其中包含的妥协与矛盾被细致入微地揭示。 跨大西洋的共鸣: 分析启蒙思想如何远渡重洋,在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中找到其最彻底的实践土壤。富兰克林、杰斐逊等人在吸收欧洲思潮后,如何将其本土化,并最终形成具有颠覆性的政治宣言。 第四部分:启蒙的阴影与未来的回响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启蒙运动自身的局限性与反思。我们探讨了启蒙哲学家在种族、性别和经济不平等问题上的内在矛盾。当理性走向极端时,它是否也带来了新的专断风险? 我们还将追溯启蒙思想的遗产,审视它们如何深刻影响了随后的法国大革命,以及这种对理性和进步的信念,如何在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反潮中受到质疑,但其对人权和宪政的追求,却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基石。 总结: 这部作品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启蒙时代全景图景,理解这些伟大头脑如何挑战了数千年来的既有范式,开启了人类追求自主、自由和知识的现代纪元。它是一部关于思想解放的历史,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学会运用自身理性去判断世界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复杂而又鲜活的伏尔泰形象。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只会用文字进行战斗的抽象符号,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他充满血肉的真实一面。他并非生来就是不朽的圣贤,他也曾有过年轻时的冲动与叛逆,有过在宫廷中的周旋与失意,甚至有过流亡异乡的孤独与艰难。我尤其对书中描绘他与权力阶层之间微妙的关系感到震撼。他敢于直面不公,敢于用讽刺和幽默来揭露人性的弱点和制度的弊端,但同时他又不得不审时度势,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和发声的空间。这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刻。我从中学到了,真正的勇气并非一味地对抗,而是在认清世界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和改变它。这本书不仅仅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思想的激荡与变革,也启发着我们当下如何去思考自由与责任,理性与情感。

评分

坦白说,我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对伏尔泰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片段式的概念,比如“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我一直以为是他的名言,但真相似乎并非如此,而这本书很巧妙地揭示了这句话的真正出处,让我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并没有刻意去神化伏尔泰,而是将他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我看到了他作为公众人物的才华横溢,也看到了他作为普通人时的烦恼与挣扎。书中对他复杂的政治立场和人际交往的描绘,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真实复杂性。这让我明白,理解历史,不能简单地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而应该去体察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局限性。这本书让我对历史人物的解读更加 nuanced,也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伏尔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有了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书中对于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对于宗教狂热的质疑,以及对个人自由的捍卫,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开始思考,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依然面临着类似的挑战?我们是否也容易被偏见和盲从所裹挟?伏尔泰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是多么重要。他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声,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也从未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了解一位历史人物,更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更清醒、更独立、更有担当的个体。我希望能够将书中传递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勇敢地质疑,去理性地分析,去为自己所相信的价值而努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一幅素雅的肖像画,让我在第一时间就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非常着迷,而伏尔泰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星。我曾在历史课本上零星地接触过他的名字,知道他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以其锐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挑战着当时的社会不公。然而,对于他生活的具体细节,以及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我了解的并不多。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作家、历史学家,他是如何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留下他独特的印记。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更能够带我体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感受他与同时代人的思想碰撞,理解他为何会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思想灯塔。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他鲜活的个性和不屈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类理性、自由和进步的执着追求。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令我印象深刻。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将伏尔泰波澜壮阔的一生娓娓道来,却又处处流露出对历史细节的考究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刻理解。我仿佛能够听到他充满智慧的辩论,感受到他被压迫时的愤怒,也体验到他获得灵感时的狂喜。书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次对话,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让我身临其境。我特别喜欢作者在穿插讲述伏尔泰的著作与他生平经历之间的联系。那些犀利的论断,那些富有哲理的思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他亲身经历的磨难与观察。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思想源于生活”这句话的含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去抗争,去追求真理的生动教材。它让我认识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也总有人能用思想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评分

满意

评分

好书 好书……值得读

评分

好书 好书……值得读

评分

物流很快,快递员的服务很好。

评分

喜欢?

评分

物流很快,快递员的服务很好。

评分

老师推荐,正版

评分

老师推荐,正版

评分

老师推荐,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