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邦纳,是美国南加州大学会计学副教授,马歇尔商学院管理学和组织学教授。她拥
有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的会计学和数学学士学位、乔治·华盛顿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以及密歇根大学商学博士学位。
邦纳教授在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领域的研究曾发表于《会计研究》(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会计、组织和社会》(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会计文献》(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会计视野》(Accounting Horizons)。她曾多次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毕马威审计项目(KPMG Peat Marwick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Auditing program)、毕马威税收项目(KPMG PeatMarwick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Tax program),以及多所大学的研究资助。她曾任或现任编委的刊物有:《会计评论》《会计、组织和社会》《当代会计研究》(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审计理论与实践》(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行为会计研究》(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和《会计文摘》(Journal of Accounting Abstracts)。她的论文曾荣获美国会计协会会计、行为和组织分会的“*佳论文奖”。
邦纳教授除了教授博士生判断与决策课程外,还教授财务会计、研究设计和实验设计。她曾获得多项教学奖,其中包括南加州大学梅隆优秀导师奖、美泰委员会的杰出教师委员、南加州大学家长联合会教学和指导奖、GammaSigma Alpha 年度教授奖。邦纳教授还在美国会计协会的多个委员会任职,并且是美国会计协会、美国心理学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判断与决策协会和加拿大会计学会的会员。
刘霄仑,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风险管理与内控项目责任教授,持有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管理师、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CFE)资格,是管理会计50人论坛成员。
现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 清华大学 / 财政部财科所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务会计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ACFE)北京分会理事、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万通投资银行外部董事、千方科技(002373)第三届董事会独立董事。
朱晓辉,1993年毕业于河北财经学院财政系会计专业,1996年赴美国留学,1998年获得美国夏威夷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之后又研修了一年博士,1999年回国,曾供职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现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曾作为主译人员翻译《美国国际税收》《财务分析技术》《管理控制系统》等国际一流管理专著。
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是所有会计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因素,判断与决策(judgmentanddecision-making,JDM)研究是会计研究中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领域之一。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自鲍勃·莉比(BobLibby)1981年初发表关于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研究的文章以来,这一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章数量至少已经翻了百倍。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研究所基于的心理学文献也在激增。本书旨在总结和综述当代和判断与决策相关的心理学和会计学两方面的文献。
也许更重要的,本书源于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以某种方式使浩瀚的文献更有意义。正因为如此,本书围绕基于多年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教学和研究而建立的框架组织。这个框架旨在简明扼要地介绍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并帮助读者更快地消化和吸收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此外,这个框架以及对心理学和会计学研究的相关总结,还为读者评估自己目前的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研究思想以及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奠定了基础。
《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的结构紧紧围绕这个框架。具体而言,第1章提供了判断与决策研究的背景信息,并介绍了这个框架;第2章讨论框架中的前几个问题,即与判断或决策质量相关的问题,为此,本章还涵盖了如何定义质量的相关问题;第3章至第7章介绍影响判断与决策质量的因素;第8章讨论其他人对会计专业人士的判断与决策的理解;第9章讨论提高判断与决策质量的方法;第10章总结并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可供正在从事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研究或对该领域研究感兴趣的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阅读,也适合为希望更多了解判断与决策领域的非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此外,对于负责公司有效判断与决策项目的会计从业人员,本书也会有所裨益。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会计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智慧的博弈。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商业场景,亲身体验着会计人员在面对复杂交易时的思考过程。比如,在收入确认的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模式下,企业如何依据具体的合同条款、履约义务以及对客户的控制权来判断收入的性质和确认时点。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同样是销售商品,有些情况下需要立即确认收入,有些情况则需要分期确认。书中的分析逻辑非常严谨,一步步剥离出关键要素,然后代入会计准则进行判断,这种“解剖式”的学习方式,让我对会计准则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掌握了其精髓。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资产减值的部分,书中通过几个真实案例,展示了会计人员是如何在评估资产未来可收回金额时,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更新、竞争加剧等,并运用审慎的原则来计提减值准备。这让我意识到,会计判断并非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对客观事实的深入分析和对未来趋势的合理预测之上,充满了科学性和艺术性。
评分我一直觉得,会计是一个既需要精打细算,又需要高瞻远瞩的领域。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数字的层面,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商业世界,探讨了会计判断如何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书中对于一些前沿的会计议题,比如非财务信息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也有所涉及,这让我认识到,现代会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报告,而是朝着更加全面、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讨论,它解释了为什么会计信息如此重要,以及会计人员如何通过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来弥合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市场效率。此外,书中还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行了分析,这让我明白了,会计信息的设计和披露,需要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会计判断和决策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利用会计信息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宝典,它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对会计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将“决策”这一概念与会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往阅读的会计书籍,大多侧重于准则的解释和方法的介绍,而这本书则着眼于会计信息如何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它不仅仅教你如何计算,更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去分析经营状况,评估投资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我尤其喜欢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章节,书中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比率,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比率背后的经济含义,以及它们如何揭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例如,在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书中结合了多个行业的对比,并分析了导致差异的具体原因,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有的企业利润率高,有的企业却不高,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经营来提升盈利能力。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比如折旧方法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等,以及企业在选择这些政策时可能考虑的因素,这让我看到了会计的灵活性,也认识到会计信息的可塑性。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会计,让我明白,会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通俗易懂的魅力。作者在讲解复杂的会计概念时,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比如,在解释“公允价值”的含义时,作者将其比作“市场最普遍认同的价格”,并详细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以及它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作用。这种讲解方式,让我感觉不像是在读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更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书中的案例也都非常贴近实际,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会计处理难题,这使得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职业判断”的强调,他反复告诫读者,在会计实务中,准则只是一个框架,最终的判断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职业道德去完成。这种对“人”在会计决策中作用的重视,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会计知识,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人士。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而专业的蓝色调,搭配上简洁有力的字体,瞬间就传递出一种严谨、可靠的学术氛围。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略带哑光,翻阅起来触感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倦。我一直对财务报表背后的逻辑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看似模糊不清的“判断”和“决策”,总觉得这才是会计的精髓所在,也是区分普通记账员和真正财务专家的关键。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了解那些经验丰富的会计师是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最符合公司利益、最符合监管要求的选择的。这本书的标题“会计判断与会计决策”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它不像那些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直指实务操作的核心。我期待它能用生动的案例,清晰的逻辑,将那些复杂的会计处理方法娓娓道来,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本书的厚度也适中,既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又足够承载丰富的知识内容,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第一页,开始我的学习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