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 章 總則 1
1.1 招標的概念 1
1.2 招標的立法目的 7
1.3 招標的調整範圍 10
1.4 強製招標 13
1.5 招標監督體製 18
1.6 招標有形市場 24
1.7 禁止非法乾涉 31
第2 章 招標 35
2.1 招標內容審核 35
2.2 招標方式 39
2.3 可以不招標情形 44
2.4 自行招標能力 50
2.5 招標代理資格 53
2.6 招標從業人員 56
2.7 招標代理權 60
2.8 招標代理閤同 65
2.9 公告與標準文本 70
2.10 文件發售 76
2.11 資格預審申請文件提交時間 82
2.12 資格預審主體及依據 84
2.13 資格預審結果 89
2.14 資格後審 93
2.15 文件的澄清和修改 96
2.16 對文件的異議 100
2.17 文件的閤法性 104
2.18 標段劃分 108
2.19 投標有效期 112
2.20 投標保證金 116
2.21 標底編製 122
2.22 踏勘現場 125
2.23 總承包招標 128
2.24 兩階段招標 131
2.25 終止招標 134
2.26 不得排斥或限製投標人 137
第3 章 投標 144
3.1 投標人參與投標的權利和限製 144
3.1.1 投標活動不受地區或者部門限製 144
3.1.2 投標人投標資格限製 148
3.2 投標文件的撤迴與撤銷 155
3.3 投標文件的拒收 162
3.4 聯閤體投標 166
3.5 投標主體變化 171
3.6 投標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175
3.6.1 禁止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 176
3.6.2 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的情形 178
3.6.3 禁止招標人與投標人串通投標 183
3.6.4 禁止投標人弄虛作假投標 184
3.7 資格預審申請人應遵守投標人的規定 190
第4 章 開標、評標和中標 194
4.1 開標程序和要求 194
4.2 評標委員會的組建 198
4.3 評標程序與要求 207
4.4 評標結果公示與中標 230
4.5 閤同的簽訂 237
第5 章 投訴與處理 249
5.1 異議與投訴製度 249
5.2 投訴及其處理製度 254
第6 章 法律責任 260
6.1 招標人違法發布公告的法律責任 260
6.2 招標人違反招標程序的責任 262
6.3 中介機構利害衝突責任 264
6.4 招標人違反規定收取保證金的責任 266
6.5 串通投標和以行賄手段謀取中標的責任 267
6.6 投標人虛假投標的責任 269
6.7 齣讓齣租證書的責任 271
6.8 違法組建評標委員會的責任 272
6.9 評標委員會成員違規的責任 273
6.10 評標委員會成員受賄的責任 275
6.11 招標人違法行為的責任 276
6.12 中標人違法訂立閤同的責任 277
6.13 違法簽約的責任 278
6.14 中標人違法分包轉包的責任 279
6.15 惡意投訴和違規答復的責任 280
6.16 招標職業資格的專業人員違法行為的責任 281
6.17 招標投標信用製度 282
6.18 行政部門違法行為的責任 283
6.19 國傢工作人員乾涉招標投標行為的責任 284
6.20 招標、投標、中標無效的處理 286
第7 章 附則 288
7.1 行業自律 288
7.1.1 行業協會 288
7.1.2 行業自主與自律 289
7.2 適用例外 291
7.3 施行時間 293
招標投標是建設工程領域中主要的閤同訂立方式。招標投標活動的順利實施是建設市場良好運行的基本保障,不但對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有重要的意義,對社會公共利益、公眾的生命健康都有重要的意義。《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的頒行,是招標投標立法活動中的重要裏程碑事件,對於銜接《招標投標法》與大量部門規章等規範性文件起到瞭關鍵作用。《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施行三年來,取得瞭良好的實施效果,但也齣現瞭不少問題。為便於讀者更好地將《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運用到招標投標實際工作中去,我們深入總結經驗,撰寫瞭本書。
本書有以下特點:
第一,全書的落腳點在於條款的把握與理解,通過正確分析條款的內容與立法原意,試圖消除招標投標活動實踐中對條款的不同理解;
第二,在分析中結閤實際,在條款分析中盡量輔之以招標實踐中的代錶性案例;
第三,盡量吸收近年來招標投標理論與實踐中的最新成果。
本書的大綱由主編、副主編與中國電力齣版社的王曉蕾編輯共同商定,因此要對王曉蕾編輯的勞動緻以深深的感謝。本書的作者都對招標投標理論與實踐有深刻的理解,都是長期從事招標投標活動的教學、研究、監管、法律服務等工作的人員,大部分作者同時具備工程和法學的復閤教育背景。
本書由南開大學何紅鋒任主編,天津城建大學李德華、廣東工業大學方媛任副主編。編寫分工如下:第1 章:何紅鋒、李德華;第2 章:上海百通項目管理谘詢有限公司張誌軍和天津職業大學付大學;第3 章:天津醫科大學王偉;第4 章、第5 章:方媛;第6 章:天津唯睿律師事務所陳濤;第7 章:李德華。最後,按照慣例似乎是套話,但同時也是我們的心裏話:本書的缺點錯誤在所難免,歡迎批評指正,歡迎對解讀與案例進一步深入討論。
何紅鋒、李德華、方媛
2015 年6 月
這本書的行文邏輯非常清晰,這一點對於理解復雜法律條文帶來的最大睏擾——邏輯混亂——起到瞭極大的緩解作用。作者似乎非常懂得法律初學者的痛點,總是先陳述一個核心概念,然後立即引入相關的法律條文原文,緊接著纔是深入的白話解釋和情景模擬。這種“提齣問題—展示依據—深度解析”的結構,讓人可以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深入理解法律的內在結構。這種遞進式的敘述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招標投標法》體係的讀者,也能很快建立起一個穩固的知識框架。我特彆欣賞它在引用判例時,不僅告知瞭判決結果,還重點剖析瞭法院在考量證據和適用法條時的“心路曆程”,這比單純羅列案例更有啓發性,它教導的不是“記住答案”,而是“如何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真的沒得挑,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很紮實,絕對是那種可以長期放在案頭參考的工具書。尤其是紙張的選擇,摸起來很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太纍,這對於我們這些經常需要查閱法律條文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封麵設計雖然不算驚艷,但很沉穩大氣,很符閤法律書籍應有的嚴肅感。不過,說實話,我本來還期待它能有一些更現代化的排版設計,比如加入一些圖錶或者思維導圖來輔助理解那些復雜的法律關係,但整體來看,它還是走的是比較傳統的教科書風格,這一點可以理解,畢竟內容為王嘛,但如果能在一頁的側邊留齣空白區域供讀者做筆記,那就更完美瞭。總的來說,從物理層麵講,這是一本製作精良、值得信賴的實體書,看得齣齣版社在細節上還是下瞭功夫的,這為接下來的深度閱讀打下瞭良好的物質基礎。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深度簡直是驚喜連連,尤其是在對那些細枝末節的條文進行“拆解”時,作者展現齣瞭驚人的耐心和專業度。很多我原本覺得模棱兩可、在網上搜索也找不到清晰解釋的概念,在這本書裏都能找到非常細緻的論述,仿佛作者是親身參與瞭這些法規的製定過程一樣。比如,關於“關聯方”的認定,不同情形下的邊界在哪裏,這本書給齣瞭非常明確的界定和不同法律意見的對比分析,這對於我們日常操作中規避風險至關重要。唯一讓我略感不足的是,雖然案例分析部分非常詳盡,但如果能增加一些跨年度的司法解釋變動對案例判決結果的演進過程進行梳理,那就更具有曆史縱深感瞭,這樣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是如何在實踐中自我修正和發展的。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對法律條文的“溯源”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僅僅是解讀現行的《實施條例》,還會追溯到上位法,比如《招標投標法》本身,甚至更上層的《閤同法》或《行政許可法》的相關規定是如何影響和塑造這些細則的。這種“尋根究底”的學術態度,讓讀者能夠理解每一個規定的閤理性和齣颱的時代背景,從而避免瞭死記硬背的弊端,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種深層次的理解,對於我們進行法律論證和爭取己方權益時,提供瞭更堅實的理論基礎。如果能在每章末尾增加一個“與其他相關法律的交叉引用索引”,方便讀者快速定位到其他法律中與之相關的條文,那麼其作為綜閤性法律工具書的價值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評分這本書在實操指導性上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水準,它遠不止於停留在理論的闡述,而是真正將法律條文與日常工作場景緊密地結閤瞭起來。例如,在涉及保證金退還的時限問題上,書中不僅引用瞭法規,還列舉瞭不同省份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具體操作細則差異,並提示瞭潛在的行政復議風險點。這種“理論+地方實踐差異+風險預警”的三位一體的分析模式,對於我們項目管理人員來說,簡直是量身定做。不過,如果能增加一個專門的“常見閤同範本瑕疵”的對比章節,指齣哪些條款因為不符閤最新法規而可能無效或存在爭議,那就更具前瞻性瞭,這樣我們可以提前自查閤同文本,避免不必要的後期扯皮。
評分gfdfhjjkkjdjnendnncnskd
評分還沒開始看,希望實用。
評分質量還不錯 內容也不錯
評分正版圖書。
評分gfdfhjjkkjdjnendnncnskd
評分給傢裏買的 應該是正品 紙張包裝都不錯
評分給傢裏買的 應該是正品 紙張包裝都不錯
評分給傢裏買的 應該是正品 紙張包裝都不錯
評分日常工作要用到,隨時需要隨時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