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萃取化工基礎

液液萃取化工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戴猷元 著
圖書標籤:
  • 液液萃取
  • 化工分離
  • 傳質過程
  • 化工原理
  • 萃取劑
  • 平衡理論
  • 設備設計
  • 工業應用
  • 化工基礎
  • 分離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39068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2836
包裝:平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頁數:31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化工、生物化工、環境、製藥領域從事分離過程研究開發、設計和運行的工程技術人員;化工、生物化工、環境、製藥等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
  1.作者為清華大學教授,化工萃取領域資深專傢;
  2.本書為化學工程有機物絡閤萃取經典讀物。

內容簡介

  液液萃取是重要的化工分離單元操作。它具有分離效率高、能耗低、生産能力大、設備投資少、便於快速連續和安全操作等優點。本書包括物質的溶解特性及常用萃取劑、金屬萃取的基本原理、有機物萃取的基本原理、液液萃取相平衡、擴散及相間傳質過程、逐級接觸液液萃取過程的計算、微分接觸連續逆流萃取過程的計算、液液萃取設備的分類及特點、混閤澄清器、柱式萃取設備、離心萃取設備、萃取過程的強化、新型萃取分離技術等內容,係統闡述瞭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平衡關係、過程速率、應用設備及設計計算、萃取過程強化途徑,並介紹瞭新型萃取分離技術。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工、生物化工、環境、製藥等專業研究生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上述專業從事分離過程研究開發、設計和運行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戴猷元,清華大學,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三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化學工程與技術方麵的教學科研工作。長期講授《化工原理》(學校一類課)、《化工概論》等課程;科研方麵的重點是液液萃取分離過程的新工藝和新方法的研究。科研方麵的重點是萃取分離過程的新工藝和新方法的研究,先後承擔“液液萃取過程及設備的基本規律研究”、“新型膜分離過程的研究”等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抗生素大規模生産關鍵技術創新”、負責國傢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絡閤萃取法處理工業含酚廢水技術”和其他部委和企業的研究課題。萃取新工藝方麵,有機物稀溶液絡閤萃取工藝研究和機理探討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絡閤萃取法處理工業含酚廢水技術”和“絡閤萃取法處理工業苯胺廢水技術”等科技成果均屬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萃取新方法方麵,在膜萃取過程的研究、外場對分離過程的強化、萃淋樹脂分離過程的研究、聚閤物反膠團萃取、預分散溶劑萃取、濁點萃取等新的領域取得成果。近二十年,先後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奬及教育教學奬20項(一等奬8項、二等奬7項、三等奬4項、四等奬1項),授權專利26項。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第1章概述001��
1.1液液萃取過程001
1.2液液萃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002
1.3液液萃取中的基本概念004
1.3.1分配定律和分配常數004
1.3.2分配係數006
1.3.3萃取率006
1.3.4相比和萃取因子007
1.3.5萃取分離因數007
1.3.6物理萃取與化學萃取008
1.4液液萃取技術的研究內容及方法009
參考文獻010
第2章物質的溶解特性及常用萃取劑011��
2.1物質溶解過程的一般描述011
2.2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特性012
2.2.1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特性012
2.2.2物質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特性014
2.3物質萃取的各種影響因素015
2.3.1空腔作用能和空腔效應015
2.3.2被萃溶質親水基團的影響017
2.3.3溶質與有機溶劑相互作用的影響021
2.4常用的萃取劑022
2.4.1萃取劑選擇的一般原則022
2.4.2中性絡閤萃取劑023
2.4.3酸性絡閤萃取劑026
2.4.4胺類萃取劑028
2.4.5螯閤萃取劑030
參考文獻033
第3章金屬萃取的基本原理034��
3.1金屬離子配閤物034
3.1.1金屬離子的水閤034
3.1.2金屬離子配閤物的形成及穩定性035
3.2中性絡閤萃取過程036
3.2.1中性金屬配閤物的萃取036
3.2.2金屬配陰離子加閤陽離子的萃取過程037
3.3酸性絡閤萃取過程及螯閤萃取過程038
3.3.1酸性絡閤萃取過程038
3.3.2螯閤萃取過程039
3.4離子締閤萃取過程040
3.4.1陰離子萃取過程041
3.4.2陰離子交換過程041
3.4.3陽離子萃取過程041
3.5金屬萃取過程的影響因素042
3.5.1萃取劑特性的影響042
3.5.2金屬離子成鍵特性的影響045
3.5.3萃閤物特性及其形成條件和存在環境的影響046
3.6協同萃取過程049
3.6.1酸性萃取劑和中性萃取劑的協同萃取050
3.6.2肟與酸性萃取劑的協同萃取051
3.6.3螯閤萃取劑和中性萃取劑的協同萃取051
3.6.4其他協同萃取體係051
參考文獻051
第4章有機物萃取的基本原理052��
4.1簡單分子萃取052
4.2有機物絡閤萃取過程052
4.2.1有機物絡閤萃取的過程描述052
4.2.2有機物絡閤萃取體係的基本特徵053
4.2.2.1分離對象的特性053
4.2.2.2絡閤劑的特性053
4.2.2.3稀釋劑的選擇055
4.2.3有機物絡閤萃取的高效性和高選擇性055
4.3有機物絡閤萃取過程的機理分析056
4.3.1絡閤萃取的作用機製056
4.3.2絡閤萃取的萃閤物結構057
4.3.3絡閤萃取的曆程058
4.3.3.1中性磷氧類絡閤劑絡閤萃取有機羧酸的曆程058
4.3.3.2胺類絡閤劑絡閤萃取有機羧酸的兩種曆程058
4.3.3.3胺類絡閤劑絡閤萃取苯酚的兩種曆程060
4.3.3.4酸性磷氧類萃取劑絡閤萃取有機胺類的兩種曆程060
4.4有機物絡閤萃取的特徵性參數061
4.4.1分離溶質的疏水性參數lgP061
4.4.2分離溶質的電性參數pKa062
4.4.3絡閤劑的錶觀堿(酸)度063
4.4.3.1絡閤萃取劑錶觀堿(酸)度的定義064
4.4.3.2絡閤萃取劑錶觀堿(酸)度的測定方法065
4.4.3.3絡閤萃取劑錶觀堿(酸)度的影響因素066
4.4.4絡閤劑相對堿(酸)度067
4.4.4.1以被萃溶質為對象的絡閤萃取劑相對堿(酸)度的定義068
4.4.4.2絡閤萃取劑相對堿(酸)度的測定方法069
參考文獻069
第5章液液萃取相平衡071��
5.1物理萃取相平衡071
5.1.1物理萃取相平衡的一般性描述071
5.1.2弱酸或弱堿的萃取相平衡072
5.1.3萃取相溶質自締閤的萃取相平衡074
5.1.4混閤溶劑物理萃取的相平衡076
5.2化學萃取的相平衡076
5.2.1化學萃取相平衡的一般性描述076
5.2.2萃閤物化學組成的確定078
5.2.3絡閤萃取相平衡的質量作用定律分析方法080
5.3萃取相平衡的圖示方法081
5.3.1完全不互溶體係直角坐標圖082
5.3.2三角形相圖082
5.3.2.1三角形相圖中的組成錶示法083
5.3.2.2杠杆法則083
5.3.2.3液液平衡關係在三角形相圖上的錶示法084
5.3.2.4液液相平衡在直角坐標上的錶示法087
5.4萃取相平衡的模型預測方法088
參考文獻090
第6章擴散及相間傳質過程092��
6.1分子擴散及渦流擴散092
6.1.1分子擴散092
6.1.2擴散係數094
6.1.3單相中的穩態分子擴散096
6.1.3.1等摩爾反嚮擴散097
6.1.3.2單嚮擴散098
6.1.4渦流擴散099
6.2相間傳質099
6.2.1對流傳質100
6.2.2相間傳質模型101
6.2.3分傳質係數103
6.2.4總傳質係數103
6.3界麵現象及其影響104
6.3.1Marangoni效應105
6.3.2Taylor不穩定性106
6.3.3錶麵活性劑的影響106
6.4液滴傳質特性107
6.4.1液滴和液滴群的運動107
6.4.2液滴和液滴群的傳質109
6.4.2.1液滴生成階段的傳質109
6.4.2.2液滴自由運動階段的傳質110
6.4.2.3液滴凝並階段的傳質112
6.4.2.4考慮液滴內外傳質的總傳質係數112
參考文獻114
第7章逐級接觸液液萃取過程的計算116��
7.1單級萃取過程及其計算117
7.1.1溶劑部分互溶體係117
7.1.2溶劑不互溶體係119
7.2多級錯流萃取過程及其計算120
7.2.1溶劑部分互溶體係120
7.2.2溶劑不互溶體係123
7.3多級逆流萃取過程及計算124
7.3.1溶劑部分互溶體係125
7.3.1.1三角形坐標圖求理論級數125
7.3.1.2直角坐標圖求理論級數127
7.3.2溶劑不互溶體係128
7.3.3多級逆流萃取過程的最小萃取劑用量129
7.3.3.1溶劑部分互溶體係129
7.3.3.2溶劑不互溶體係131
7.3.4兩相完全不互溶體係的多級逆流萃取過程計算132
7.4復閤萃取133
7.4.1完全不互溶體係的萃取率和去汙係數134
7.4.2完全不互溶體係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綫134
7.4.3雙溶質組分分離的操作條件選擇原則135
7.4.4多級逆流復閤萃取過程的圖解法136
7.4.5多級逆流復閤萃取過程的公式解法136
參考文獻138
第8章微分接觸連續逆流萃取過程的計算139��
8.1柱塞流模型139
8.2萃取柱內流動的非理想性142
8.2.1非理想流動和停留時間分布142
8.2.2萃取柱內的軸嚮混閤及其影響145
8.3考慮萃取柱內軸嚮混閤的計算模型146
8.3.1級模型146
8.3.2返流模型及其求解方法147
8.3.2.1返流模型的建立147
8.3.2.2綫性平衡關係時返流模型的求解方法148
8.3.2.3非綫性平衡關係時返流模型的求解方法151
8.3.3擴散模型及其求解方法151
8.3.3.1擴散模型的建立152
8.3.3.2綫性平衡關係時擴散模型方程的解析解及其簡化153
8.3.3.3分散單元高度及其近似計算156
8.3.4前混現象158
8.4萃取柱軸嚮混閤參數的實驗測定159
8.4.1擾動響應技術及其數據處理方法159
8.4.1.1擾動響應法及模型方程159
8.4.1.2擴散模型方程160
8.4.1.3幾種主要的模型參數求取方法161
8.4.1.4幾種數據處理方法的比較165
8.4.2穩態濃度剖麵法166
8.4.2.1基於擴散模型的單變量估值法167
8.4.2.2基於返流模型的多變量估值法168
8.4.3動態響應麯綫法169
參考文獻171
第9章液液萃取設備的分類及特點173��
9.1液液萃取設備的基本條件和主要類型173
9.2液液萃取設備的性能特點174
9.2.1液液萃取設備的特點174
9.2.2液液萃取設備的液泛流速和比負荷175
9.2.3萃取設備的傳質速率和總傳質係數177
9.3液液萃取設備的選擇179
參考文獻180
第10章混閤澄清器181��
10.1混閤澄清器及其類型181
10.2箱式混閤澄清器的特點185
10.3混閤澄清器的設計186
10.3.1混閤室的設計187
10.3.2澄清室的設計188
10.4混閤澄清器的操作189
參考文獻190
第11章柱式萃取設備192��
11.1柱式萃取設備的類型和特點192
11.1.1噴淋萃取柱192
11.1.2填料萃取柱192
11.1.3篩闆萃取柱193
11.1.4脈衝篩闆萃取柱和脈衝填料萃取柱194
11.1.5振動篩闆萃取柱195
11.1.6轉盤萃取柱(RDC)196
11.1.7混閤澄清型萃取柱197
11.2填料萃取柱的設計計算198
11.2.1液滴平均直徑dP的計算199
11.2.2特性速度和液泛流速計算200
11.2.3總傳質係數的計算201
11.2.4柱高的計算201
11.3篩闆萃取柱的設計計算201
11.3.1液滴平均直徑的計算201
11.3.2特性速度和液泛流速計算202
11.3.3篩闆萃取柱傳質性能計算204
11.4脈衝篩闆萃取柱的設計計算205
11.4.1液滴平均直徑的計算205
11.4.2特性速度和液泛流速計算206
11.4.3脈衝篩闆萃取柱的操作特性207
11.4.4脈衝篩闆萃取柱的傳質特性計算209
11.4.5脈衝篩闆萃取柱的設計計算舉例210
11.5轉盤萃取柱的設計計算211
11.5.1液滴平均直徑的計算211
11.5.2特性速度和液泛流速計算212
11.5.3轉盤萃取柱的操作特性214
11.5.4轉盤萃取柱的傳質特性計算215
11.5.5轉盤萃取柱的設計計算步驟215
11.6柱式萃取設備的性能比較216
參考文獻220
第12章離心萃取設備223��
12.1離心萃取器及其類型223
12.1.1離心萃取器的分類223
12.1.2連續接觸離心萃取器224
12.1.3逐級接觸離心萃取器225
12.2離心萃取器的關鍵參數228
12.2.1離心分離因數
12.2.2離心萃取器的壓力平衡和界麵控製229
12.2.2.1離心力場條件下的流體靜力學方程229
12.2.2.2轉筒式離心萃取器的界麵控製229
12.2.3離心萃取器的分離容量231
12.2.4離心萃取器的級效率232
參考文獻233
第13章萃取過程的強化234��
13.1單元操作和單元過程234
13.2“場”、“流”分析的一般性概念235
13.2.1“場”、“流”的定義及特徵235
13.2.2“場”、“流”分析的基本內容236
13.2.2.1“流”和“場”的存在是構成分離過程或反應過程的必要條件236
13.2.2.2“流”和“場”按不同方式組閤可以構成不同的過程237
13.2.2.3調控“流”和“場”的作用可以實現過程強化238
13.2.2.4多種“流”和多種“場”的組閤可以産生新的過程239
13.2.3常用分離過程的“場”、“流”分析241
13.3從基本原理齣發強化萃取過程242
13.3.1提高過程的傳質推動力242
13.3.2增大相際總傳質係數251
13.3.3增加相間傳質麵積254
13.4耦閤技術及過程強化255
13.4.1過程耦閤技術255
13.4.1.1同級萃取反萃取耦閤過程255
13.4.1.2萃取發酵耦閤過程260
13.4.1.3膜技術與過程耦閤263
13.4.2化學作用對萃取分離過程的強化264
13.4.3附加外場對萃取分離過程的強化266
參考文獻268
第14章新型萃取分離技術271��
14.1概述271
14.2液膜技術272
14.2.1概述272
14.2.2液膜技術的構型和操作方式274
14.2.2.1乳狀液膜過程274
14.2.2.2支撐液膜過程275
14.2.2.3封閉液膜過程276
14.2.3液膜分離過程的傳質機理及促進傳遞277
14.2.3.1液膜分離過程的傳質機理277
14.2.3.2液膜分離過程的促進遷移278
14.2.4乳狀液膜280
14.2.4.1乳狀液膜體係的組成280
14.2.4.2乳狀液膜分離工藝282
14.2.4.3乳狀液膜體係的滲漏及溶脹283
14.2.5支撐液膜體係284
14.2.6封閉液膜體係285
14.3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287
14.3.1概述287
14.3.2超臨界流體及其性質287
14.3.3超臨界流體萃取工藝291
14.3.3.1超臨界流體�補燙遢腿」ひ�291
14.3.3.2液體的超臨界流體逆流萃取工藝292
14.3.3.3溶劑循環293
14.3.3.4溶質和溶劑的分離294
14.3.4超臨界流體萃取設備294
14.4雙水相萃取技術295
14.4.1概述295
14.4.2雙水相體係的形成295
14.4.3雙水相體係的主要參數297
14.4.4雙水相萃取的特點及兩相分配298
14.4.4.1雙水相萃取的特點298
14.4.4.2影響雙水相萃取分配的因素298
14.4.5親和雙水相萃取技術300
14.5膜萃取技術300
14.5.1概述300
14.5.2膜萃取的研究方法及數學模型301
14.5.2.1膜萃取的研究方法301
14.5.2.2膜萃取過程的傳質模型301
14.5.3膜萃取的影響因素304
14.5.3.1兩相壓差Δp的影響304
14.5.3.2兩相流量的影響304
14.5.3.3相平衡分配係數與膜材料的浸潤性能的影響304
14.5.3.4體係界麵張力和穿透壓305
14.5.4中空縴維膜萃取的過程設計306
14.5.4.1分傳質係數關聯式306
14.5.4.2中空縴維膜器中流動的非理想性306
14.5.4.3中空縴維膜萃取過程強化的途徑307
14.5.4.4中空縴維膜萃取器的串聯和並聯308
14.6膠團萃取技術和反膠團萃取技術308
14.6.1概述308
14.6.2膠團的結構及性質309
14.6.3膠團萃取310
14.6.4聚閤物膠團萃取311
14.6.5濁點萃取311
14.6.6反膠團的結構及性質313
14.6.7反膠團體係的增溶及溶質傳遞315
14.6.8蛋白質的反膠團萃取研究316
參考文獻317

《化工單元操作導論》 本書聚焦於化工生産中最為基礎且普遍的單元操作,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認知框架。不同於僅側重某一具體過程的專業書籍,本書緻力於梳理和講解驅動各類化工過程運轉的普適性原理和技術。 第一部分:流體處理基礎 本部分將係統介紹流體在化工設備中的行為特性及其控製方法。內容涵蓋: 流體靜力學與動力學: 深入剖析流體在靜止和流動狀態下的壓力分布、伯努利方程的應用,以及雷諾數等關鍵參數在判斷流體流動模式(層流、湍流)中的作用。我們將探討粘性、密度等物性參數如何影響流體行為,並介紹流體在管道、設備內的流動阻力計算與分析。 流體輸送設備: 詳盡講解離心泵、容積泵等各類流體輸送設備的結構原理、選型依據、操作要點及常見故障分析。著重闡述其在不同工況下的性能麯綫解讀,以及與管路係統匹配的重要性。 流體分離設備(初步): 引入氣液、固液分離的基本概念,為後續更復雜的分離單元操作打下基礎。例如,對簡單過濾、沉降等過程的原理進行初步介紹,為後續的過濾、沉澱等章節做鋪墊。 第二部分:傳質與傳熱基礎 傳質與傳熱是化工生産中的核心環節,貫穿於幾乎所有的分離和反應過程中。本部分將深入講解這些基本原理: 傳熱學原理: 全麵闡述熱傳導、對流和輻射三種傳熱方式的機理,並詳細介紹各類換熱器的結構、類型、設計計算以及操作優化。內容將包括傳熱係數的確定、對流傳熱的強化與抑製、以及輻射傳熱在高溫過程中的應用。 傳質學原理: 深入探討組分在不同相(氣、液、固)之間的傳遞過程。我們將介紹擴散、對流擴散等基本概念,並重點講解相平衡的理論基礎,如亨利定律、拉烏爾定律等。基於相平衡理論,我們將初步引入物質傳遞的通量分析。 混閤與分散: 講解實現相界麵有效接觸的混閤與分散過程,包括攪拌混閤器的類型、設計原則、影響混閤效率的因素。涉及氣液、液液、固液等體係的混閤與分散技術。 第三部分:單元操作的初步實踐 在本部分,我們將前麵介紹的基礎原理應用於具體的化工單元操作,展現理論與實踐的結閤: 蒸餾與精餾基礎: 介紹蒸餾的基本原理,包括揮發度差異驅動的分離過程,並初步講解連續蒸餾、間歇蒸餾的原理與設備。引入塔闆效率、理論塔闆等概念,為後續深入的精餾設計打下基礎。 吸收與解吸: 講解氣體組分在液體中溶解或脫離液體的過程。重點闡述吸收塔的設計考慮,包括傳質推動力、傳質係數的計算,以及填料塔和闆式塔在吸收操作中的應用。 乾燥單元操作: 探討固體物料中水分或其他溶劑的去除過程。介紹不同類型的乾燥設備(如烘箱、流化床乾燥器、噴霧乾燥器)的工作原理、適用範圍及乾燥麯綫的分析。 結晶單元操作: 講解從溶液中形成固體晶體的過程。內容包括過飽和度的産生、晶核形成與晶體生長機理,以及不同結晶設備(如蒸發結晶器、冷卻結晶器)的特點與選型。 本書特色: 原理先行,應用導嚮: 強調化工單元操作背後的物理化學原理,並緊密結閤實際工程應用,幫助讀者理解“為什麼”以及“如何做”。 體係完整,循序漸進: 內容從最基礎的流體處理,逐步深入到復雜的傳質傳熱過程,再到具體的單元操作,層層遞進,適閤不同階段的學習者。 圖文並茂,易於理解: 大量運用圖錶、流程示意圖等可視化工具,直觀展示設備結構和操作過程,降低理解難度。 強調設計思路: 在介紹各類單元操作時,不僅講解原理,也初步滲透相關的設計思路和工程考量,培養讀者的工程思維。 本書適閤化學工程、應用化學、製藥工程、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化工生産、設計、研發的工程師,作為學習和參考的入門及進階讀物。它將為讀者掌握更加復雜的化工過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所傳授的知識,更在於它所激發齣的思考。我是一名年輕的科研人員,一直緻力於探索更高效、更環保的液液萃取技術。而這本書,無疑為我指明瞭方嚮。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新型萃取技術”時,所展現齣的前瞻性。他不僅介紹瞭超臨界流體萃取、膜萃取等新興技術,還對其應用前景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激發瞭我對這些新技術的濃厚興趣,並促使我開始相關的研究。書中還對“過程模擬與優化”進行瞭詳細的闡述,作者不僅介紹瞭各種模擬軟件的應用,還結閤實際案例,演示瞭如何利用模擬技術來優化萃取過程。這對於我進行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提供瞭重要的參考。此外,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經濟性與可持續性”的討論,這讓我意識到,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考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總而言之,《液液萃取化工基礎》是一本能夠啓發思考、指導實踐、富有遠見的著作,它是我在科研道路上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每個化學工程師案頭的必備之物,它的內容之精煉,涵蓋之全麵,讓我驚嘆不已。從最基礎的液液萃取原理,到復雜的工藝設計和優化,本書幾乎無所不包。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過程中,循序漸進的邏輯 M.I.T. (Mass, Intensity, Transition) 教學法,讓那些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對實際化工生産的深刻洞察。書中的案例分析,每一個都貼近工業現場,讓我看到瞭理論如何轉化為實際生産力,也讓我明白瞭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哪些挑戰,以及如何運用書中知識去解決。例如,關於相平衡數據預測的那一章,作者不僅列舉瞭各種模型,還詳細解釋瞭它們各自的適用範圍和優缺點,這對於我在處理非理想體係時,能夠選擇最閤適的模型至關重要。再比如,在討論萃取器類型時,作者對塔式、混閤澄清槽式、噴霧塔等各種設備的結構、操作特點、傳質效率以及適用範圍做瞭詳盡的對比分析,配以大量圖示,使得我能夠非常直觀地理解不同設備的優劣勢,從而在項目初期就能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書中的數學推導清晰明瞭,公式的來源和意義都解釋得非常透徹,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經常會穿插一些“經驗之談”或者“工業界的陷阱”,這些內容是教科書上很難找到的,但對於實際工作卻價值連城。讀這本書,就像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身邊循循善導,不僅傳授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瞭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它讓我從一個對液液萃取“隻知皮毛”的工程師,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立分析和設計復雜萃取過程的專業人士。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它的定價,絕對是物超所值,值得每一個化工領域的從業者深入研讀。

評分

對於有誌於在化工領域深入發展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我是一名工藝工程師,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處理涉及到液液萃取的工藝流程,而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在理論上的深度和在實踐上的應用性達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放大效應”的討論,這在很多其他同類書籍中都難以找到如此詳盡的闡述。書中詳細分析瞭從實驗室規模到工業規模的放大過程中,各種參數的變化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並給齣瞭相應的工程化建議。這對於我進行新工藝開發和現有工藝優化,提供瞭至關重要的指導。此外,書中所提及的各種分析檢測方法,如色譜法、光譜法等,以及它們在液液萃取過程中的應用,也讓我對整個過程的質量控製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書中提供的詳細計算步驟和公式推導,幫助我能夠獨立完成各種工藝計算,而無需依賴於預設的軟件工具。這不僅提升瞭我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我對工藝過程的理解更加深入。書中的參考文獻也是非常豐富的,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瞭寶貴的綫索。總而言之,《液液萃取化工基礎》是一本集理論、實踐、工程經驗於一體的傑作,它的齣現,極大地提升瞭我解決復雜化工問題的能力,是我職業生涯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豐富瞭,涵蓋瞭液液萃取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方方麵麵。我作為一名在化工行業摸爬滾打瞭多年的老工程師,依然從中受益匪淺。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萃取過程的放大問題”時,所給齣的深入分析。他不僅詳細列舉瞭從實驗室規模到工業規模放大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如傳質效率下降、設備選型不當等,而且針對這些問題,提供瞭非常詳細且具有操作性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我進行大型工藝裝置的設計和改造,提供瞭寶貴的經驗和指導。書中的案例研究也非常貼近實際工業生産,每一個案例都充滿瞭實戰的智慧和精闢的見解。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棘手的物料分離難題,通過參考書中類似的案例分析,我得以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並最終成功地完成瞭任務。此外,書中對於“溶劑迴收與循環利用”的探討,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不僅介紹瞭各種常用的迴收技術,還分析瞭它們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這對於我在設計更加環保和經濟的工藝流程時,提供瞭非常重要的參考。這本書,絕對是我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之一,它不僅提升瞭我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它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對液液萃取這一重要的化工單元操作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性的著作,更是一部充滿瞭作者豐富經驗和深刻洞察的作品。我曾多次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傳統的教科書上往往找不到現成的答案,而這本書,卻總能給我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比如,書中關於“萃取過程中的異常現象分析與對策”部分,作者列舉瞭大量的實際案例,詳細剖析瞭乳化、結垢、腐蝕等常見問題産生的原因,並給齣瞭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讓我能夠快速定位問題,並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此外,書中的“經濟性分析與項目評估”章節,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不僅介紹瞭各種經濟評估方法,還結閤實際案例,分析瞭不同萃取工藝方案的經濟可行性,這對於我在項目決策過程中,能夠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提供瞭重要的參考。書中的語言風格也十分獨特,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人文的關懷。作者在講解技術的同時,也融入瞭一些對化工行業發展趨勢的思考,以及對年輕工程師的殷切期望。總而言之,《液液萃取化工基礎》是一本能夠啓發思考、指導實踐、富有遠見的著作,它是我職業生涯中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評分

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正在學習化工原理,這本書絕對是我學習過程中的一盞明燈。在學校的課堂上,液液萃取的部分總是讓我感到有些抽象和難以理解,但是自從我開始閱讀《液液萃取化工基礎》後,一切都變得清晰起來。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樸實,語言生動形象,他總是能夠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解釋最復雜的概念。例如,當他解釋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時,他會用一個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分子運動過程具象化,讓我立刻就能明白物質是如何從一個相轉移到另一個相的。書中的插圖也非常有幫助,它們不僅展示瞭各種萃取設備的結構,還直觀地展示瞭操作過程,這對於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喜歡書中的練習題,每一章後麵都配有不同難度級彆的習題,這讓我能夠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我嘗試著做瞭一些練習題,有些題目確實非常有挑戰性,但當我通過書中提供的思路和方法最終解決它們時,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讓我對液液萃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也讓我對未來的化工學習充滿瞭信心。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領我一步步探索液液萃取的奧秘。我一定會將這本書作為我未來學習和工作的寶貴參考。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簡直令人咋舌,對於我這種長期在實驗室工作的研究人員來說,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能夠讓我更好地理解工業界是如何應用液液萃取技術的。書中所闡述的傳質理論,其嚴謹性是我之前未曾見過的,特彆是關於流體動力學和界麵現象的描述,讓我在思考如何提高萃取效率時,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曾嘗試將書中的一些先進的模擬方法應用於我的研究項目,結果令人鼓舞,顯著提高瞭模型的預測精度。書中對不同溶劑體係的分析,涵蓋瞭從簡單的水-有機物體係,到復雜的包含多種組分的復雜混閤物,每一種情況都給齣瞭詳細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建議。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溶劑迴收和循環利用的章節,作者不僅介紹瞭傳統的蒸餾和汽提方法,還引入瞭一些新興的、更環保的迴收技術,這對於我正在進行的綠色化工項目來說,提供瞭寶貴的思路。書中的數據圖錶,繪製得清晰美觀,而且都標注瞭詳細的單位和條件,這極大地節省瞭我查找文獻和進行對比分析的時間。同時,作者在講解過程中,並沒有迴避一些實際操作中可能齣現的睏難,比如乳化、相分離緩慢等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我在設計實驗裝置和優化操作參數時,起到瞭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總而言之,這本書的齣現,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對液液萃取這一重要的化工單元操作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份充滿瞭智慧和經驗的寶藏。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感到非常震撼。我是一名從事化工設備設計多年的工程師,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復雜的液液萃取問題。而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提供瞭最係統、最全麵的解決方案。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溶劑選擇”時,所給齣的詳細指南。他不僅列舉瞭各種溶劑的性質和特點,還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給齣瞭具體的選擇建議,這大大節省瞭我查找資料和進行實驗篩選的時間。書中還深入探討瞭“傳質阻力”的來源及其影響因素,並提供瞭多種降低傳質阻力、提高萃取效率的方法。這對於我進行設備優化和工藝改進,提供瞭寶貴的理論依據。此外,書中對“操作穩定性與放大效應”的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詳細闡述瞭在工藝放大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並給齣瞭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我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産的設計,提供瞭重要的參考。總而言之,《液液萃取化工基礎》是一本集理論、實踐、創新於一體的傑作,它不僅讓我對液液萃取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提升瞭我解決復雜化工問題的能力,是我職業生涯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其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上。我是一名質量控製工程師,在日常工作中,對産品純度的要求極高,而液液萃取作為一種重要的分離手段,其過程的控製至關重要。這本書中關於“過程控製與優化”的章節,讓我眼前一亮。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各種在綫和離綫監測手段,還深入分析瞭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實時調整操作參數,以達到最佳的分離效果。我嘗試著將書中介紹的一些模糊控製和神經網絡控製的思想應用於我正在負責的一個項目,結果非常令人滿意,顯著提高瞭産品的收率和純度,同時降低瞭能耗。書中還對“環境影響與可持續性”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與當前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高度契閤。作者分析瞭在液液萃取過程中可能産生的汙染物,以及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溶劑、優化操作條件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並推廣瞭綠色溶劑和生物可降解溶劑的應用。這不僅讓我對液液萃取過程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讓我意識到作為化工從業者,我們肩負著保護環境的重任。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能夠更加自信地麵對工作中的挑戰,也讓我對未來的化工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液液萃取可以這樣理解!”。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具有啓發性,他善於將復雜的理論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闡述齣來,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那些原本讓我頭疼的概念。例如,在解釋“相平衡”時,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枯燥的數學公式,而是用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泡茶”,來形象地說明溶質在兩種不互溶液體中的分配規律,讓我瞬間豁然開朗。書中的案例分析也是非常齣色,每一個案例都貼近工業現場,充滿瞭實戰的智慧。我尤其喜歡關於“萃取設備的選擇與設計”的章節,作者不僅列舉瞭各種主流的萃取設備,還詳細分析瞭它們的優缺點,並提供瞭詳細的設計指南。這對我來說,非常有價值,讓我能夠根據不同的工藝要求,選擇最閤適的設備,並進行初步的設計。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安全與環保”的知識,這讓我意識到,在追求高效分離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對人員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責任。總而言之,《液液萃取化工基礎》是一本集理論、實踐、創新於一體的傑作,它不僅讓我掌握瞭液液萃取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